里海的油气开采历史有多久? 巴西的油气开采历史有多久?

作者&投稿:机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发现中东石油之前,里海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石油市场的支柱。
13世纪马可·波罗就在其书中提到,听说巴库附近有一个石油泉,可用来烧火。巴库是拜火教徒崇拜的“永恒火柱”的所在地,那些火柱实际上是从石灰岩裂缝中喷出的可燃气体形成的,而这同石油蕴藏有着莫大的关联,在巴库郊区,现在仍保存着完整的古老的拜火教神庙。
1901年,里海的原油产量达到1100万吨,占当时世界原油总产量的50%;在当时的世界石油贸易中,里海占30%。1940年,仅阿塞拜疆一地的石油产量就达2200万吨,占当时的苏联全国产量的70%。伊朗在里海基本没有进行油气勘探开发。2004年伊朗进行了第一次招标,并在2005年开始对里海深水部分进行钻井,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就产量分成协议和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进行了磋商。
一、阿塞拜疆
位于阿普歇伦半岛上的巴库的石油,早在中世纪就已经形成规模开采。1875年的开采量为8.3万吨,10年以后达到187.5万吨。石油开采在前苏联时期仅次于俄罗斯居第二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里开采的石油占世界石油产量的一半以上。然而好景不长,到了1908年,巴库的石油产量失去了居世界领先地位的优势。1923年,为了开发比比艾巴特油田伸向海中的部分,于是向海里填土,在人工小“半岛”上钻了一口井,在井深460米处喷出了石油。这是开发里海石油的开端。1925年,在浅海区堆筑了一座人工岛,用来打井。建人工岛造价太高,这里采取了建造木头栈桥的办法,开采水深1米的浅水区的石油。
当阿塞拜疆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后,巴库的石油不再出口,国内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少。由于俄罗斯境内的乌拉尔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发现了大量石油资源,阿塞拜疆的石油逐渐被冷落,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巴库的石油开采量不足全苏联石油产量的10%,阿塞拜疆再也不是世界十大产油国之一了。
自1994年以来到2001年底,阿塞拜疆先后与外国石油公司签署了15个勘探开发合同,合同区面积10590平方千米,其中海上面积6860平方千米。主要的外国石油公司包括埃克森美孚、Salyan、阿吉普、中国石油和Moncrief等。
在海上对外合作方面,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阿塞拜疆通过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公司(SOCAR)同外国石油公司谈判签署了一些石油合同。1994年9月,与阿塞拜疆国际营业公司(AIOC)签署了第一个大型海上投资项目。以后,1998年末和1999年初,CIPCO 和NAOC集团由于打了一批干井而停止作业,这些银行集团勘探Apsheron sill以北的构造,这些构造即使在前苏联时期也被认为没有前景。但是,由于油价回升和原油外输问题的解决,仍然不断有公司前来谈判项目。
陆上石油主要分布在阿普歇伦半岛北部的希阿赞地区、半岛西南方向的古布斯坦和希尔万地区,以及萨良平原。20世纪90年代以后,陆上石油在阿原油年产量中的比重已下降至1/4以下。阿塞拜疆最大外国石油开发商——英国石油公司(BP)曾称,阿里海大陆架探明石油储量约10亿吨,天然气储量1.37万亿立方米。最新的预测称,阿里海大陆架石油远景储量35亿~40亿吨,探明剩余可采储量30亿吨。天然气远景储量18万亿~20万亿立方米,探明剩余可采储量8500亿立方米。
二、土库曼斯坦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年产量为600万~700万吨,但从80年代末期开始,由于苏联解体导致的经济联系破裂、开发中的油田的储量逐渐耗尽,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年产量开始大幅减少,到1996年时已减少到440万吨。随后,土库曼斯坦开始有计划地增加石油产量,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在南卡梅什雷扎矿区开发一批新油井,使一批停产井复产,用高压气举法改造一批老油井,鼓励一批外国公司参加里海陆架及相邻区域的开发项目等。如今,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年产量在950万吨左右,约占全球产量的0.005%。
土库曼斯坦是一个天然气输出国。天然气主要出口独联体国家,少量输往西欧。以1990年产气量877亿立方米为例,本国国民经济只需要80亿立方米,其余全部出口。
最近几十年来,土库曼斯坦加强了在其所属里海区域的油气勘探作业,实际上这里所有的水域都能引起专家们的勘探兴趣。经过多年的勘探,在这一地区的陆地和陆架上共发现了至少161处石油天然气矿,包括至少30处石油和天然气矿,131处天然气和天然气凝析油矿。此外,土库曼斯坦国家地质康采恩下属的钻探企业在其他优先开发的天然气富集区也进行了大量勘探作业。
三、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集中在西部地区,特别是濒临里海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储备十分丰富。其中濒临里海的阿特劳州已探明的碳氢化合物矿藏至少79处。该州已开发的田吉兹、克罗列夫、肯拜和伊马舍夫等四大油气田最为有名。曼吉斯套州是濒临里海的另一个富油区,其已探明碳氢化合物矿藏至少69处。2003年该州石油(包括凝析油)产量为1365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卡沙甘里海陆架油田的开发给曼吉斯套州经济带来了新的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据资料显示,里海陆架石油总储量为130亿吨,其中卡沙甘油田储量为50亿吨。曼吉斯套州从2003年11月底开始在其濒临图普卡沙甘海湾的巴乌切诺镇建设里海石油开采保障基地,准备大规模地开采里海石油。关于里海陆架石油开采问题,哈萨克斯坦政府经过与国际财团激烈讨价还价后,最终决定以意大利阿吉普石油公司为主,壳牌石油公司参与投资开发。
卡沙甘油田区块位于北里海水域。油气勘探、开发的产量分成协议包括卡沙甘、卡拉姆卡斯和卡伊兰3个油田。协议签订于1997年11月8日,1998年4月27日生效。最初的签订合同方为阿吉普、BG、英国石油(哈萨克斯坦)、Statoil、美孚(哈萨克斯坦)、壳牌(哈萨克斯坦)、道达尔(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里海陆架公司和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
西哈萨克斯坦阿克赛地区的卡拉恰甘纳克凝析油气田是一个世界级的特大型油田。据评估,其石油储量达27亿吨。2003年8月1日,该油田已经通过里海输油管道向欧洲地区供应石油。克孜勒奥尔达州已探明的碳氢化合物矿藏至少11处。此外,在较为贫穷的南哈萨克斯坦州也发现有储备较大的天然气井,并于2003年完成了一起建设工程。南哈萨克斯坦州天然气田建设完成投产后,将基本满足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包括江布尔州奥塔尔热电厂的天然气供应。
阿克纠宾州是中国石油企业最早参与哈萨克斯坦石油开发的地区。该州已探明的碳氢化合物矿藏至少19处,其中扎纳诺尔油田的控股权为中国石油总公司所掌握。
截至2007年11月哈萨克斯坦已运营的油田共55个,储量在1亿吨以上的油田有7个,它们依次是:田吉兹油田、乌津油田、卡拉恰干纳克油田、卡拉姆卡斯油田、热得拜依油田、让那诺尔油田、库姆科尔油田。2002年哈萨克斯坦产原油4700万吨,同比增长17%;出口原油3927万吨,同比增长21%;出口总值50.4亿美元,同比增长18%。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工业前景看好,特别是里海海上油田开发有巨大潜力。石油工业已成为目前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经济领域,至2003年3月油气领域共吸引外资119.3亿美元。
四、里海划界
1991年以前,里海是平静的,那里没有争议,更没有冲突。因为那时无论按传统还是地理位置,里海都被认为是苏联和伊朗的内湖。
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在里海地区不断发现大规模的油气田。根据西方石油公司估计,这一地区有可能继海湾地区之后成为21世纪世界能源主要供应地之一。因此新独立的里海沿岸国家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都要求重新确定里海法律地位,而里海油气资源的开采权自然也就和划界问题联系在一起。
伊朗迫于压力不得不同意对里海进行划分,并和土库曼斯坦一起要求各国按各占20%的份额平均划分里海。这样便形成了目前以伊朗、土库曼斯坦为一方要求5国均分里海,和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为一方要求按中心线划分里海的局面。
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过于依赖中东地区的石油,其能源供应安全存在隐患,因此它们对能源来源多样化的愿望使里海地区成为追逐热点。美国凭借同阿塞拜疆的密切关系,一直竭力介入里海能源开发,主张里海是“海”,这样便可使至少一半已探明的里海油气资源归阿塞拜疆所有,以便自己从中牟利。
五、中哈管道
1997年以前所完成的管线,都是为将前苏联内部间连接而设计的,都经过俄罗斯。
在事关地缘政治的油气管线方面,有专家认为,用里海经伊朗到海湾的管线运送石油到西方和亚洲的石油消费国最为便捷,成本最低,但美国不愿把控制权交到伊朗手中。而俄罗斯在中亚油气交易中一直保持主导地位,西方国家也担心自己能源来源多样化受俄罗斯牵制。为与俄罗斯争夺里海石油控制权,美国修建了一条绕过俄罗斯的石油运输管道。这条输油管道从阿塞拜疆的巴库起,经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到土耳其地中海港口杰伊汉,全长1730千米,于2006年7月投入运营,年输量为6000万吨,成为该地区第一条避开了俄罗斯的能源输出管线。
美国与欧盟还倡议铺设穿过里海海底的跨里海管道,该项目一旦建成,就可与巴库—第比利斯—埃尔祖鲁姆管道连接,使中亚天然气可以不受俄罗斯控制而输往国际市场。
1997年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同提出修建中哈石油管道计划。当时中哈商定共同铺设一条西起哈萨克斯坦里海岸边的阿特劳,东至中国新疆的阿拉山口,全长达3000多千米的石油管道,总投资为25亿~30亿美元,整个石油管道分三段:第一段从阿特劳到肯基亚克;第二段从肯基亚克到阿塔苏;第三段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阿塔苏到中国新疆的阿拉山口。从阿特劳至肯基亚克之间的这段管道已于2003年3月由中哈双方合资建成。2005年12月15日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阿塔苏到中国新疆的阿拉山口竣工投产,是中国第一条跨国输油管道,也是战胜美国及俄罗斯的唯一一条从里海通往亚洲的运油通道。该管道初期年输油能力600万吨,2006年全线贯通,每年输油能力为2000万吨,该管道的建成标志着我国能源多元化战略取得重大进展,将为我国能源的安全供应提供重要保证,2008年1季度俄罗斯Gazpromneft和TNK-BP公司允许通过该管线出口石油1.2万桶/天,中哈输油(阿塔苏—阿拉山口)管线的油源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的Aktobe油田、CNPC和Kazmunaigaz共同投资的Kumkol油田。
2007年8月18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签署的《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联合公报》中计划将里海石油管道与中国石油位于哈萨克斯坦西部的另一处油田和管道相连接,建成一条从里海横跨整个哈萨克斯坦直到中国的出口路线,此外该管线可连通中亚各国油气,根据哈萨克斯坦总统表述,从哈萨克斯坦到中国的管线还将输送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和天然气,它将成为中亚第一条非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路线。2008年7月,中哈天然气管道开始建设,它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线的组成部分,全长1300千米,由中哈双方合资建设。中国—中亚天然气管线西起土库曼斯坦,穿过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通向中国的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管线总长约1万千米。管线建成后,土库曼斯坦将在30年内每年向中国提供300亿立方米天然气。
1994年俄罗斯提出动议,中俄合建一条输油管道,把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蕴藏的丰富石油销往中国。2001年两国政府签署协议,拟共建安加尔斯克—中国大庆石油管道(安大线),但2002年底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等突然提出建设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石油管道(安纳线)以取代安大线,此后俄罗斯又推出了泰舍特—纳霍德卡方案(泰纳线)。
“对于俄能源资源来说,中国无疑是最大、最稳定的市场,通向中国的渠道也最安全、最便捷”。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和远东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俄罗斯境内的石油和天然气蓄积量分别占世界的40%和45%。而鉴于东北亚国家正在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领导力量,俄罗斯也已将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在内的东北亚市场作为战略重点。俄罗斯希望东方市场将来要占全俄罗斯能源出口市场的38%。从外交角度看,俄罗斯现在西部安全环境形势严峻,需要以中国作为依托,发展同东北亚国家的关系。现在还不能说俄罗斯的发展重点已经东移,但至少可以说俄罗斯已将开辟东方市场、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油气资源作为战略重点,做了比较详细的战略部署。俄罗斯有意搭乘亚太经济发展的快车,这对于中国来说应当是一个机遇。
六、近年新发现
1.阿塞拜疆的油田
BP公司在2006年10月25日称,由BP公司作业的阿塞拜疆Azeri-Chirag-Guneshli(ACG)特大型油田群储量由54亿桶升至65亿桶。AGG油田群是BP公司牵头的Baku-Ceyhan管道的主要原油来源,该管道将从阿塞拜疆向土耳其地中海沿岸每日输送100万桶以上原油。这将占到全球原油需求的1%,并将成为非欧佩克国家主要的原油来源,尤其对于中国和印度等能源需求急速上涨的国家而言。
2.俄罗斯的油田
美国《油气杂志》2006年2月报道,俄罗斯在里海发现了一个大型石油和凝析油田,在其尤兹诺—拉库塞厅娜雅构造上发现井的轻质、低硫石油日产量为800吨,被称为俄罗斯近10年来最大的发现。此油田位于阿斯特拉罕南部西南方面220千米处,探明原油8.16亿吨、天然气336亿立方米,初期资料表明可日产原油1.36万吨。
3.哈萨克斯坦的油田
据美国《油气杂志》报道,截至2007年底,哈萨克斯坦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41.1亿吨,居世界第11位,在前苏联国家位居第2位;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28317亿立方米,居世界第11位。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的曼格拉克半岛和里海洼地。主要的油气田有田吉兹、卡拉恰干纳克和卡沙甘。
田吉兹为哈萨克斯坦最大生产油田,位于里海北部滨海沼泽区,该油田于1979年发现,1993年投产,估计石油储量150亿~260亿桶,探明石油储量60亿~90亿桶,为世界第12大油田。2007年石油日产量平均为28万桶。
卡沙甘位于里海北部,该油田的开发者为Agip KCO公司。卡沙甘油田是自1968年以来全球发现的最大油田。Agip KCO公司估计卡沙甘油田探明储量为130亿桶,总资源量为380亿桶。因为各种原因,该油田的投产时间由2005年推迟到2008年。
七、里海油气对中国的影响
里海是继波斯湾之后又一块世界级的产油区,被誉为21世纪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之一,仅哈萨克斯坦属里海部分预计石油地质储量就为134.5亿吨。中国海油一直期望进入该地区。
早在2003年,中国海油就差点购买全球最大的石油开采项目——北里海项目的部分股权。
2003年3月,英国天然气国际有限公司(BG)同意退出里海北部合作开采协议,并拟将其所持的股权平均出售给中国海油和中国石化两家中国公司。此后,两家公司分别于当月与BG签署了意向性协议,将各自出资6.15亿美元收购该项目8.33%的股权。但由于这一项目的其他两大股东壳牌和埃克森美孚选择行使优先购买权,使中国海油及中国石化进军里海的计划最终化为泡影。北里海项目无功而返,在当年曾被视为中国石油公司“走出去”遭受的重大挫折之一。
2005年9月9日中国海油总公司宣布,已与中国石油集团和哈萨克斯坦油气股份公司签署备忘录。三家公司将共同进行达尔汉区块的前期勘探工作。达尔汗区块亦是北里海项目的一部分。这是继中国海油2003年收购北里海项目权益未果后,中国石油公司首次进入里海地区。
除中国海油外,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在陆上油气开发方面与里海地区合作也是相当紧密的,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国对里海的重视。
里海地区对于我国的油气安全供应及国家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我国相邻的里海地区理应成为我国参与海外经营活动的重点地区。里海与我国具有传统上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融,具有良好基础和诸多共同利益。“上海五国”定期峰会为开展合作提供了保障机制,边界问题的解决又推动了双边关系的发展,增加了相互信任。里海的能源开发、经济发展及政治稳定对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将起到积极作用。
其二,里海是连接俄罗斯和海湾的重要枢纽,参与里海石油开发,不仅有利于发展我国与俄罗斯、海湾国家的关系,而且在里海、西西伯利亚、海湾诸石油资源区连接成片以后,可以发挥我国在里海地区的石油合作基地作用,通过里海获取源自伏尔加—西西伯利亚地区、海湾地区稳定的石油供应,开辟我国石油供应的陆路通道。
其三,里海地区与俄罗斯的西西伯利亚油源区相比,虽然目前的可采储量尚不及后者,但西西伯利亚属于俄罗斯一国所有,而里海地区则属于多个国家,里海各国纷纷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石油私有化进程加快,并对国际石油资本竞相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各国家间呈竞争态势。一旦合作实施,相对不容易因我国与某一国的关系起落而危及在该区域的整体石油利益,反而对我国进口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的原油是一个有利的筹码。
其四,在以石油、天然气相关能源为基础的地缘政治中,里海位于心脏地带。控制了里海油气资源,就可能在全球能源的战略格局中取得主动。
其五,从地区能源连接的层次分析,未来只有把新疆和里海的油气资源一并考虑,我国的西油、西气东送战略才有坚实的实现基础。
最后,里海经济仍低迷,急切地期待着国际资本的参与,这为我国参与石油投资提供了机会。由于里海各国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油气深加工能力薄弱的现实,我国在参与里海石油投资时,可以强化下游企业的合作,可与之合资合营炼油厂,直接或间接加工里海石油,上、下游合作,部分用于国内市场,部分给里海各国或输送到其他进口国,这对各方都有好处。由于里海地区各国均为内陆国,急需出海口,故重建欧亚大陆桥、恢复“丝绸之路”向东的窗口是其共同的愿望。我国可为里海诸国提供任何西方国家、俄罗斯等均无法提供的资源,因为我国是里海向东通往世界市场和出海口的必经之路,所以它们对我国参与里海石油勘探、开发持积极态度。向东输送,不仅符合里海诸国能源出口渠道多元化的需要,而且有助于里海诸国获得能源上的独立自主。所以就地缘政治高度而言,里海对我国加大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总之,里海地区由于石油资源的巨大潜在价值,对于石油消费大国、周边国家和发达国家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世界各国纷纷以战略的眼光参与到里海的竞争中来,里海石油将成为21世纪国际石油政治的新热点。我国要把握机遇,适时出击,才能从中获取最大收益,才能维护好国家能源安全。
里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必将导致其成为世界各个利益集团的争夺之地。沿岸各国之间、美俄之间必将在此展开更加激烈的争夺战。而作为经济高速发展,拥有日益增大的石油天然气需求量的中国,能否在里海分得一块蛋糕,分得一块多大的蛋糕,将对未来中国能源的供应稳定、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愿“第二个波斯湾”对我国、对世界的发展起到持续积极的影响。

渤海的油气开采历史有多久?~

油气勘探是一项投资大、风险高的商业活动,有人形象地把它比喻为“最大赌注的赌博”。世界油气勘探的平均地质成功率仅为30%,而商业成功率则更低。
一、油气勘探阶段
在1966—2010年长达45年的渤海油气勘探历程中,既有油气田发现带来的喜悦,也有干井带来的悲伤。这45年的勘探历程大致可划分为6个勘探阶段。
(1)开始下海的起步阶段(1966—1978年)。渤海的油气勘探首先从渤西开始。当时在国家经济困难、技术落后的条件下,立足于自力更生,先后在石臼坨—沙垒田—埕北凸起一线以西,钻探了约50口探井。因技术条件(主要是物探和测试技术)所限,对地下认识不清,探井成功率较低,只发现了海4、埕北油田和一些含油构造。这个阶段的勘探为以后的海上勘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对外合作阶段(1980—1984年)。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渤海石油公司成为最早进行对外合作、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的石油公司。在这个阶段渤海石油公司与日本石油株式会社、法国埃尔夫公司合作对渤南、渤中海域进行油气勘探,发现了BZ28-1、BZ34-2/4油气田和一批含油气构造。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外合作,学到了国外先进的室内分析及海上作业技术,为以后的自营勘探奠定了基础。
(3)高效自营勘探阶段(1985—1988年)。在这个阶段,渤海石油公司在辽东湾西部海域进行了自营勘探,先后发现了JZ20-2、SZ36-1和JZ9-3等3个大中型油气田,充分展示了渤海石油勘探工作者的智慧。JZ20-2凝析气田是我国海域经自营勘探、评价、设计、建造、安装,最早投产的凝析气田。
(4)勘探成效欠佳的低迷阶段(1989—1991年)。从1989年起,渤海的自营勘探从辽东湾西部转向东部,在辽东凸起及辽中凹陷所钻一批探井只发现几个小型含油气构造;对外合作勘探也无重要发现。当时,渤海石油勘探工作者对下一步勘探方向和勘探前景倍感迷惘,同时也对停滞不前的局面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5)中小油田群勘探阶段(1992—1994年)。在这个阶段,渤海自营勘探重新又回到了早期油气勘探的渤西地区。渤西地区断层分布密集,活动时间长,圈闭因此而支离破碎,地质情况复杂。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运用中小油田群联合勘探开发的理念,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发现了等油田,联合开发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6)新近系大油田群发现阶段(1995年至今)。1995年以后,随着对渤中凹陷构造演化、烃源岩展布,以及对凹陷周围凸起新近系聚烃条件认识的深化,加强了该区新近系油田的勘探,先后发现了QHD32-6/NB35-2、BZ25-1、PL19-3、CFD12-1、PL25-6、PL9-1、LD27-2等新近系大中型油田,渤海油气勘探从此再现辉煌。
二、具体发展历程
1955—1956年,由地质部和石油工业部组建华北石油普查大队和华北石油勘探大队,进行华北地区石油勘探。
1957年,石油工业部华北勘探处与地质部石油普查队对渤海南部沿岸进行油气苗调查。
1958年,地质部山东省石油普查队沿渤海湾从荣成到大沽口进行近海油气苗调查。
1959年,石油工业部联合组建第一支海上地震队,在渤海近岸浅海中进行地震方法试验。
1960年,地质部在天津召开华北石油普查会议,认为渤海与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很相似,对渤海油气远景给予高度重视。
1964年,石油工业部组建了渤海第一支浅海地震队。
1965年,由第一批海军战士复员队伍组成了我国海上第一支钻井队伍——3206钻井队。
1966年12月31日,我国第一座桩基固定式海上钻井平台在歧口凹陷103构造带上首钻海1井,于1967年5月6日完钻,发现油层。
1968年,又完钻3口评价井(斜井),均发现油气层,实现中国海上油田零的突破。
1971年,在海4井获得高产油流,海四油田被发现。
1972年,海7井获得高产油流,埕北油田被发现。
1973年,依靠自己的力量,由国内设计建造了第一条自升式钻井船——渤海1号,与引进的渤海2号钻井船陆续投入钻探。
1976年,海洋石油物探在国内建造的滨海502、503、505、506四条物探专业船相继投入使用。
1980年,到此时,先后在36个构造上钻预探井45口,评价井42口,发现了12个含油气构造。
1980年5月29日,石油工业部与日本国日中石油开发株式会社签订《渤海南部及渤海西部合作勘探开发石油合同》。合同区范围在渤西部地区,面积25500平方千米,包括6个二级构造单元。日方为作业者,将中方已有的成果资料按其成分收买,独担风险,勘探投资为2.1亿美元,后来由于勘探形势看好,1982年将勘探资金追加到6亿美元,勘探期由5年延长到7年。
1985年,日中埕北石油开发株式会社签订了埕北油田合作开发合同,中、日双方投资比例为51∶49,双方共担开发风险,成为我国海上第一个商业性开发油田。
1980—1984年,共打探井9口,发现含油气构造5个,探井成功率55%,获得渤南地区第一个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
1987年12月4日,与日本石油资源开发株式会社签订了渤海南部莱州湾13/03区块石油勘探合同,面积1480平方千米,未获得工业油流,1990年3月31日合同终止。
1991年11月,与德士古公司签订合同,渤中北部面积5000平方千米,合作期7年,钻探QHD22-1-1井,未发现油气层,1996年转移给雪佛龙公司。
1992年4月,与BHP公司签订渤海南部5600平方千米合同,合作期7年,1993年转移给德士古公司,在渤中钻两口探井未获得工业油气流。
1994年8月,与麦克奇公司签订渤海西部面积2280平方千米合同,合作期7年,钻探井两口,发现曹妃甸油层,进而打评价井2口,另选择在南堡进行预探,进展不大。
1994年12月,与菲利普斯公司签订渤海中部面积9200平方千米,合作期7年,1996年在渤中22-2构造上见到良好油气显示。
1996年7月,与埃索公司签订辽东湾东北部面积2630平方千米,期限8年,是外国石油公司在渤海首次上规模、大面积的连片三维地震勘探。
1984—1998年与国外石油公司合作频繁。
1993年,缓中36-1油田投产,它于1987年被发现,为我国海上第二大油田,也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开发难度最大的稠油油田。
1999年,中国海上最大的油田蓬莱19-3油田被发现,与菲利普斯公司合作勘探开发。
2004年,渤海油田年生产油气达到1006万立方米。此次渤海油田产量突破千万立方米,标志着渤海油田从此成为我国北方能源重要的生产基地。
2005年,发现南堡油田。
2006年,渤海油田年生产油气突破1500万立方米,超过南海东部,成为中国最大油气生产海域。
2007年,渤海油田的油气勘探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工作量和投入创历年之最,各项任务均超额完成:实际三维采集面积3650平方千米,实际钻探井数量40口,新发现地质储量2.2亿立方米油当量。
2008年8月12日,中国海油在其公司网站发布公告称,公司在渤海湾钻获新的油气发现,经测试单井平均可日产原油1500桶、天然气22万立方英尺左右。粗略计算,该油井每天可产出油气当量约434吨。钻获该发现的预探井BZ29-5-1井位于渤中29-5构造上,海域水深约21米。该井完钻井深1885米,下钻中共钻遇26.2米厚的油气层。
2010年,油气当量突破3000万吨。
三、海域油田
1.埕北油田
1972年12月发现,中日双方合作进行开采,1985年10月B平台投产,1987年1月A平台投产。
埕岛地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北—渤海湾南部的浅海海域,水深2~18米,南距海岸线11.7千米,与陆上桩西油田相邻,勘探面积约650平方千米,1988年胜利石油管理局在埕岛地区部署钻探了埕北12井,该井在古近系获工业油流,发现了埕岛油田。至1998年,埕岛地区已发现了太古宇、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共八套含油层系,是一典型的大型复式油气聚集区。作为复式油气藏重要组成部分的潜山油气藏是埕岛地区重要的勘探领域,已发现了埕北古、胜海古1、胜海古2、胜海古3、埕北古4、埕北30、埕北11等潜山油气藏。产油层系有太古宇—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等,普遍具有高产的特点。
埕岛地区已发现了轻质油藏、易挥发的轻质油藏、凝析气藏等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其平面分布是有规律的。埕北11潜山构造带所聚集的油气来自埕北凹陷,油藏气油比较低,一般小于80立方米/吨,地面原油密度大于0.84克/立方厘米,为常规轻质油藏;埕北20潜山构造带中,北部所聚集油气主要来自渤中凹陷,油气藏气油比高,一般大于100立方米/吨,地面原油密度为0.71~0.84克/立方厘米,且发育了胜海古3—埕北古5两个凝析气藏;埕北30潜山带聚集的油气主要来自渤中凹陷,油藏气油比为200~1074立方米/吨,地面原油密度为0.73~0.80克/立方厘米,属易挥发的轻质油藏。
2.渤中油田群
由渤中28-1油田、渤中34-2油田和渤中34-4油田组成。其中,渤中28-1油田于1981年5月发现,1989年5月投产;渤中34-2油田和渤中34-4油田于1983年5月发现,1990年6月建成投产。1999年最新发现渤中29-4油田、渤中25-1油田。
3.锦州20-2凝析油气田
油田于1985年11月发现,1992年8月投产。
4.锦州9-3油田
油田于1988年11月发现,1999年10月30日投产。该油田年产能力为100万吨,地质储量3080万吨。
5.绥中36-1油田
绥中36-1油田是迄今中国海上发现的第二大油田。它位于渤海辽东湾海域,距辽宁省绥中县近岸46千米。油田所处水深为32米,一般年份冬季有流冰,寒冷年份将出现冰封。
该油田于1987年6月正式发现,发现时油田面积为24平方千米,地下油藏深度1600米,油藏储量2亿吨。由于该油田的原油属重质高黏原油,且天然气含量少,油藏深度浅,地下能力不足,给油田开发工程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鉴于该油田开发难度大,决定先开发6.55平方千米的面积,作为试验区首先开发。
该工程从1987年开始概念研究,经过概念设计、基本设计、设备材料采办、陆地建造和海上安装、连接等几个阶段,A区工程已经建成,并于1993年8月31日投入生产。B区工程于1995年5月投产。A和B两区全部投产后,原油生产能力将达每年100万吨。在15年的生产期内,可采出原油800万吨。
6.胜利埕岛油田
从1978年“胜利一号”钻井平台下水打第一口探井至今,胜利海洋钻井经历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道路。先后在埕东、埕中、五号桩、青东、垦东、埕北、辽东湾等海域打井89口,钻井总进尺近20万米,发现了垦东、埕东、埕北三个潜山含油构造带,且勘探成果逐年扩大。1988年发现了胜利油田第一个海上油田——埕岛油田。后来,又在中生界地层中发现高产油气流,为埕岛油田增加了可观的石油地质储量。胜利埕岛油田2000年海上石油产量突破200万吨。
7.辽河葵花岛油田
辽河浅海太阳岛、葵花岛、海南—月东、笔架岭4个油气田位于辽东湾北部,西起葫芦岛、东至鲅鱼圈连线以北的辽河油田滩海油气勘探区,成为辽河油田油气储量和产量的重要接替区。辽河滩海总资源量6.3亿吨。1991年“胜利三号”平台为辽河油田发现了第一个海上油田——葵花岛油田。
“十一五”期间,辽河油田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主攻东部、深化中部,以中浅层为重点,兼探中生界、古生界潜山,形成多套层系突破、叠加连片的油气资源开发局面。实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0.3亿吨,控制和预测石油地质储量各0.8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50亿立方米。在开发策略上油气并举,优先开发月东一块油田及太阳岛—葵花岛气田。月东一块油田选择海油陆采,太阳岛—葵花岛气田则立足于自喷生产、管输上岸,实现储量的有效动用,最终形成年产石油150万吨、天然气5.25亿立方米的生产能力。
8.大港赵东油田
赵东油田位于河北省黄骅市赵家堡村以东5米水深线以内的滩海、极浅海海域的赵东C/D油田项目,截至2008年初,已累计生产原油125万吨,实现中国石油第一个百万吨海上油田生产规模。它标志着我国陆上石油对外合作的巨大成功,是中国石油与国际伙伴合作的典型。
2003年8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合作伙伴——美国阿帕奇公司在北京和休斯敦同时宣布,中美双方在中国渤海湾大港油田的赵东合作区块首次投入生产。仅用一年多时间,渤海湾大港滩海便建成了中国石油第一个百万吨生产能力的海上油田。该项目合同期限为30年,项目勘探曾历时7年。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379万吨,控制石油地质储量2438万吨。目前,赵东合作区发现并探明了6000万吨规模的整装高产油田,且具有丰度高、埋藏浅、油层物性好、产量高、效益好等特点。
四、环境问题
然而,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渤海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受到较大的破坏。渤海环境质量严重恶化,表现于海岸带污染明显、污染范围扩大、生态系统弱化、生态环境退化、赤潮、富营养化等。渤海环境状况已经引起政府和研究机构的关注,对其环境质量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诸如生态系统、环境参数、赤潮、富营养化等。
1994—1998年,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3个湾的总氮浓度和总磷浓度多数显著高于渤海中部海区。总体上讲,海岸带地区的总氮和总磷浓度高于中部海区。此外,渤海中部海区的总氮和总磷浓度较稳定,变化平缓,而在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各年变化剧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海岸带地区比渤海中部海区更容易受到陆域活动的影响。在不同海域和不同时间内,陆域活动具有不同的影响频率和程度。显然,渤海中部海区水质是来自海岸带地区污染物混合扩散的结果。所以,陆域活动应当认为是造成渤海中部海区水质下降和富营养化的最终原因。
可以发现,出现污染的范围从河口区扩大到渤海整个海岸带地区,范围明显增加。此外,据报道,海水达标率由1992年的78.77%降到1996年的49.05%。2001年渤海受污染面积由24.7%增加到2002年的41.3%。该结果意味着,过去几年中渤海水质明显下降。总氮、总磷和石油类超过标准。总氮超标严重,石油类超标较小。因此可以推断,渤海水质主要问题和富营养化主要原因来自于营养盐氮和磷。
污染物浓度变化不大时,渤海受污染的面积亦逐年扩大。解析渤海卫星遥感照片能够清楚地看到,1992年整个海域受污染面积为16347平方千米,达海域的21.2%;1996年则增加到39232平方千米,达海域的51.0%。这样一来,受污染面积较5年前增加了2.4倍。另外可以看出,海洋水文和海洋动力学特性对污染物的扩散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海流较弱的物质输移作用下,大部分受污染海区靠近海岸带地区,尤其是在河口地区。
渤海油田的勘探经历了漫长的探索期,方才迎来了储量发现的一个又一个高峰。压力中寻找希望,欣喜中伴着沮丧。多少回艰难曲折,多少人前赴后继,才将勘探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兑换成油气的储量。
但欣喜之余,环境问题也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怎样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巴西原来是一个贫油国,陆地上石油储藏量很少,长期以来80%的石油都依赖进口。巴西的油气勘探工作开始较早,始于1865年,但发展缓慢。20世纪60年代油气勘探逐步转向海上,随着海上不断突破以及不断向深水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深水油气开发的大国之一。
早在1939年就在东部沿海的巴伊亚州萨尔瓦多市附近打出了巴西第一口油井。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巴西石油日产量还仅有67万桶,48.3%仍靠进口。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巴西石油工业发展缓慢,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是石油进口国。在20世纪,巴西每年要花费数亿乃至数十亿美元用于进口石油,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一笔非常沉重的负担。20世纪的两次石油危机使巴西经济遭受重创。1973年,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时巴西正全力发展经济,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达到10%~20%,被世界誉为“巴西速度”,但石油价格飞涨迫使巴西发展速度放缓;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再度爆发,巴西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物价飞涨、货币贬值,政府只得靠借外债度日,人民生活水平下降。90年代开始,巴西开始抓紧陆地石油勘探和兴建炼油设施。
陆上没有石油,巴西就把目标转向了海洋,靠自主创新掌握了先进的深海勘探技术。70年代受世界石油危机的影响,巴西加大了海上石油勘探和开发的投入,陆续发现大型海上油田。80、90年代巴西加快利用先进海上石油开采技术,石油产量不断增加。巴西石油公司自1986年开始实施“深水油田开采技术创新和开发计划”,全面加大科研投入,深水石油勘探和生产技术跃居世界领先地位。巴西石油公司1998年创造了在水下1853米采油的世界纪录,后又在墨西哥湾成功地从2301米深海勘探到了油气田。
2003年在里约热内卢北面的戈菲尼奥海湾又发现了储量达3亿多桶的轻质原油。现已探明的巴西石油储量达到135亿多桶,足够巴西使用21年。新投产的P-50号石油平台日产能力为18万桶,这使巴西2006年石油日均产量达到191万桶,而巴西国内日均消费量为180万桶,自给有余还可实现少量出口。
巴西作为海洋石油勘探开采技术的领先国家,占据了2003年海洋采油的主要份额,约为120万桶/天。自从1998年中期巴西勘探开发市场开放以来,坎坡斯、Sergipe-Algoas、桑托斯和Espirito Santo这四大盆地的新发现增加了39.85亿桶石油储量和14.8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储量。而且巴西一直在深海勘探开发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1997年,巴西创造了在1709米水深作业的世界纪录。在2003年,巴西的探井和开发井都达到了3000米水深以上。巴西大多数的深水和超深水油田都处在坎波斯盆地,其中三个超深水特大型油田Marlim、Albacora和Roncador,预计可采储量将超过80亿桶。因此,由于巴西具有先进的深海勘探开发技术和经验,在将来巴西仍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深海油气产区。
2007年巴西共获得11个石油新发现,其中7个位于海域,其中重要的发现为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在桑托斯盆地发现的Tupi 1油田,是巴西发现的最大的深水油田,水深6000米,估计石油储量50亿~80亿桶,该公司将制订和实施Tupi 1油田开发计划,初期日产石油10万桶,日产天然气150万~200万立方米。
2007年9月,据巴西媒体报道,巴西石油公司宣布,该公司在巴西东南部的桑托斯海湾的一口探井中打出达到API国际标准27°API的轻质石油。这口探井位于水深2140米的海底,距离海岸线273千米。试验显示,该井每天可产原油2900桶,天然气5.7万立方米。同月,巴西石油公司在巴西东南部坎坡斯海湾发现的一处大型深海油田具有商业开采价值。初步地质研究显示,这一油田面积约为26平方千米,估计储量为14亿桶石油当量,约占巴西已探明石油储量的10%。同年11月,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宣布,在巴西桑托斯盆地发现一储量为50亿~80亿桶特大型油田。巴西石油探明储量因此由世界第24位升至第8位,这一发现相当于巴西现有石油储量的50%以上,巴西有望借此成为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国。新油田的发现改变了现实,促使巴西政府重新思考石油产业的未来,因为巴西石油储量远远超过了原先的估计。
2008年巴西油气勘探再获新突破,共获得12个石油新发现,其中10个位于海域,主要位于海域的桑托斯盆地和坎坡斯盆地;位于桑托斯盆地的发现为7个,其中3个排名世界前3位,分别为2008年9月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在桑托斯盆地发现的伊亚拉油田,估计拥有石油储量35亿桶油当量;第二大发现为2008年6月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在桑托斯盆地发现的Jupiter气田;第三大发现为2008年8月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在桑托斯盆地发现的瓜拉气田,该发现位于巴西海域桑托斯盆地BM-S-9深水区块,发现井为1-BRSA-594-SPS井,距圣保罗310千米海域,水深2141米,在深度5000米获得石油,仍由Stena DrillMAX I钻探以进一步确定前景,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拥有45%的权益,BG拥有30%的权益,Repsol YPF拥有25%的权益。
2010年巴西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到139.86亿桶,比上年增长10.8%,增幅创2002年以来新高。如果加上未探明的储量,巴西石油总储量2010年达到269.3亿桶,同比增长34.7%。此外2010年巴西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达到4169.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4%,为2004年以来最大增幅;如果加上未探明储量,巴西天然气总储量达到802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4%,也是2004年以来最大增幅。据巴西石油管理局消息,巴西石油公司在大西洋深海盐层下发现的石油储量估计可达160亿桶。
据统计,在过去10年发展的十大油田中,有7个都在巴西海域深水区(图12-2)。

图12-2 近10年世界十大新发现油田
如图12-3所示,依靠深海油气资源的优势,巴西石油与天然气的储量迅速增加,其油气产量增长迅速,石油产量由1995年的4800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接近1亿吨,增长155.3%;天然气产量由1995年的45亿立方米增加到2009年110亿立方米,增长144%。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为巴西最大的国有石油公司,其石油产量占巴西石油总产量的95%。最大的石油生产地区为里约热内卢,石油产量占巴西石油总产量的80%。巴西石油主要来自深水油田,品质多为重油。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积极扩大石油生产。2007年投产的油田有:Piranema油田日产能2万桶,Espadarte油田日产能10万桶,Golfinho油田二期日产能10万桶,Roncador油田的二套浮式生产系统投产,日产能38万桶。2008年在Marlin油田的P-53浮式生产系统完成,2009年将在该油田建造的P-51浮式生产系统可投产,计划增加日产能18万桶。
壳牌公司在坎坡斯盆地的Bijupira-Salema项目为唯一一个不是巴西石油公司开发的项目,该项目2003年投产,日产量5万桶,壳牌公司期望BC-10项目、Devon公司的Polvo油田和Frade项目也在几年后相继投产。

图12-3 巴西历年石油天然气储产量变化图

加拿大海洋油气发展史有多久?
答:据估计Hibernia油田和White Rose油田合计拥有4万亿立方英尺的可开采天然气储量。虽然当前这两个油田还没有产出天然气,但埃克森美孚(Hibernia油田的运营商)和赫斯基能源公司(White Rose油田的运营商)已计划在不远的将来进行商业化天然气生产。如前文所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希望在太平洋进行海洋油气勘探...

中国三大海上油田
答:“十一五”以来,渤海油田更是得到快速发展。2006年,实现了年产量超1500万方;2009年,渤海油田产量又突破了2000万方大关。2010年,渤海油田再上新台阶,实现了油气产量3000万吨的历史新跨越,达到3005万吨。这个产量占中国海油国内总产量的60%,也成为原油产量仅次于大庆油田的全国第二大油田。

谁能告诉我原油的历史
答:8世纪新建的巴格达的街道上铺有从当地附近的自然露天油矿获得的沥青.9世纪阿塞拜疆巴库的油田用来生产轻石油.10世纪地理学家阿布·哈桑·阿里·麦斯欧迪和13世纪马可·波罗曾描述过巴库的油田.他们说这些油田每日可以开采数百船石油.现代石油历史始于1846年,当时生活在加拿大大西洋省区的亚布拉罕·季斯纳发明了...

海底石油是怎样形成的?
答:由于断陷伴随褶皱形成了大量的背斜带和构造带,形成各种类型的油气藏。东海大陆架十分宽广,沉积厚度大于200米。外国人认为,东海是世界石油远景最好的地区之一,东海天然气储量潜力可能比石油还要大。科学家在南海大陆架发现了一个很大的沉积盆地,新生代地层为2000米~3000米,有的达6000米~7000米,具有...

北海的油气状况怎么样?
答:石油生于水际砂石,储集在砂岩的孔隙中,长期缓慢地沉积在大陆架浅海区。在北海油气资源的勘探热潮中,北海逐步探明巨大天然气储量。1959年在荷兰北部格罗宁根发现巨大的天然气田,证实北海蕴藏着油气资源。有人认为,北海至今还有大量未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足够使用25~30年。目前,北海北区总产量为2.3...

开发海洋喜看今朝——我国新崛起的近海石油工业
答:1958年,地质部派张瑞翔等人再次到莺歌海落实油气苗,调查结果也肯定了真实情况。1960年3月,广东省燃料厅石油处首次在莺歌海岸边打了8口钻孔,最深的为388米,其中莺冲1井和莺冲2井获得原油150公斤和10公斤。还有岭冲1井和海1井见到油气显示,这是我国陆架近海首批油气发现井。莺歌海的油气苗成为我国...

伊朗海洋油气发展史有多久?
答:近30年来,伊朗发现的主要大油田有阿扎德甘油田(可采储量50亿~60亿桶)、达库汉海上油田(可采储量50亿桶)、达斯特阿巴丹浅海油田(规模与阿扎德甘油田相当)、塔布纳克气田(14万亿立方英尺)、霍马气田(4万亿立方英尺)以及宰拉气田(8000亿立方英尺)等。油气是伊朗经济的命脉,原油消费约110万桶...

沙特阿拉伯海洋油气发展史有多久?
答:沙特阿拉伯海洋油气发展史有多久?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如何缓解焦虑情绪?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9-02-01 · 石油工业专业内容提供 石油工业出版社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1933年,沙特阿拉伯政府与雪佛龙公司的前身加利福尼亚州标准石油公司签订了一项特许协议,开始在王国大部分地区进行石油勘探,同年,成立了...

油气钻井的发展历史
答:油气钻井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在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急剧增加。这促使人们开始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开采这些资源。最初的钻井方法相对简单,主要是使用手动或畜力驱动的设备进行浅层钻探。然而,这种方法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海底石油是如何开采的?
答:海底采油装置则巧妙地将井口安装于水下,直接将油气资源输送到陆地或海底设施。历史的演进与科技进步</ 从19世纪末的加州圣塔巴巴拉海湾到委内瑞拉的浅湖,再到中国的莺歌海和渤海,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技术的革新。早期的海上开采充满了挑战,但陆地钻井技术的改良,如流动作业船、固定平台的结合,以及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