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算子诸葛亮,为何说他的悲剧人生早就注定?

作者&投稿:仲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因为诸葛亮“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可谓是三国这段百余年的历史当中,一位名副其实的“天纵奇才”。他又被时人称之为“卧龙”,据传有着经天纬地,安邦定国的大才,他平日里也以春秋名将名相管仲乐毅自比。不过他后来的故事我相信大家都是心知肚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人说,这位伏龙,从他选择出山的那一刻起,结局便已经注定。为什么这么说呢?

司马徽曾经评价诸葛亮“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我们都知道,刘备之所以会三顾茅庐,不顾自己的面子也要请诸葛亮出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司马徽的推荐“卧龙凤雏,二人得以可安天下”。而水镜先生司马徽,听闻诸葛亮成功被刘备请出茅庐,出山效力,也曾经评价过这件事,叫做“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司马徽作为诸葛亮的好友,襄阳名士,可以说有着长远的眼光和过人的智慧,他这句话,也不是无的放矢。

“不得其时”其实就是诸葛亮一生最好的注脚。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在出山的时候,虽然曹操还没有彻底的“席卷天下”,但是天下格局已经固定了。我们都知道,三国前期之所以群雄逐鹿,烽烟不息,就是因为汉朝国运将终,“合久必分”;后来曹魏气吞江海,摧枯拉朽的扫清各路诸侯,就是因为“分久必合”。当今天下大势,其实就是曹魏势力最大,足以一统天下。诸葛亮的出山,虽然能以他个人的才能,暂缓这个过程,但是“知天意逆天难”,他是不能改变格局的走向的,也就是说,他的悲剧人生早已注定。

综上所述,诸葛亮的一生“虽得其主,不得其时”,他的悲剧早就在他出山的一刻埋下了伏笔。



因为他的性格会是如此,他虽有天纵之姿,但性情刚果正直,是鞠躬尽瘁的命,他知道北伐取胜的机率很小,但为了先皇宁愿累死也要去做。

之所以说诸葛亮的悲剧人生早已注定是因为诸葛亮本来不愿意为刘备所用,但是被他感动了就出山了,而且还答应了托孤的要求,注定要劳累。

因为诸葛亮有一个缺点,就是失信,这一点在借荆州的时候比较突出,正是由于没有归还荆州,导致最后关羽的死亡,还有刘备的夷陵之战失败。

因为诸葛亮错误地选择了刘备为主公,如果他选择曹操的话早就完成了统一三国的大业,蜀汉的弱小注定诸葛亮的人生无所作为,只能是个悲剧。

~

对于诸葛亮这个人,为何有人说他不是个好将军?
答:对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诸葛亮是出色的军事家,不仅在三国时代,放之整个中国古代其军事才能都是突出的,唐朝从历代军事家中选10位入祀武庙,整个汉末三国乃至两晋只有诸葛亮入选;另一种看法认为诸葛亮虽然是治国理政是好手,却不擅长带兵打仗,《三国志》评价诸葛亮“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

诸葛亮人生的转折点真的是刘备的死吗?真相是什么
答:刘备和曹操之间陷入僵局。诸葛亮带着部队前去支援,最后击败了曹操并帮助刘备夺取了汉中。公元221年,刘备正式建立了蜀汉政权,并将诸葛亮封为国家丞相,让他主持国家政治事务。换句话说,在刘备健在时,诸葛亮的人生中可以说是顺利没有一点坎坷。然而,在刘禅上位之后,这里就是个转折点。刘备去世后,他...

为何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反而成就了诸葛亮失败的一生?
答: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惜哉!司马徽的才学,毋庸置疑。当年汉朝权倾朝野的大将军何进,曾经亲自请他出山,司马徽仍然婉拒了,就是因为他看出何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可以说,一部《三国志》,以司马徽的识人之明最为卓越。他这番论断,就已经为诸葛亮之后功败垂成留下...

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事迹、传说、俗语还有很多。收集...
答: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表现在临终杀魏延上。有的人说,魏延又大才,诸葛亮杀之无理,莫须有。我觉得诸葛亮是宁可错杀,也不漏杀。魏延又大才不假,但是他太有大志,诸葛亮死后必然会威胁到昏庸的刘禅的统治地位,为刘禅好,诸葛亮只好借口杀了魏延完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人人都...

诸葛亮一辈子鞠躬尽瘁,为何有人说他也是自私自利?
答:至于诸葛亮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北伐,除了因为他想要完成“北定中原,还于旧都”的梦想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诸葛亮深知,蜀汉政权对于西蜀来说是外来政权,若无共同目标,必然会与本土势力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北伐,就是西蜀共同的目标。诸葛亮一生都没有给自己和家人谋过一点私利,就...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为何说自己“卑鄙”?
答:全文不依赖华丽的辞藻或古代典故。它用四句话写成。“先帝不以臣卑鄙”这句话为树立了太上皇的榜样,而不是孔明的“卑鄙”。他不雅,弄巧成拙。他不管事情的大小。当他被军队打败时,他仍被赋予在危机中的重任。可见,他任用人只为人品。他号召第二个皇帝效仿第一个皇帝。

鞠躬尽瘁的一代忠臣诸葛亮为何自贬三级,所因何事?
答:而马谡的确算得上是智谋之士,曾经就向诸葛亮提出了不少的良策,二人的关系也是非常的好,马谡甚至是将诸葛亮当作了自己的“父”而事之。也正是因为这样,诸葛亮对刘备的嘱托也是不怎么上心,他一直将马谡当作是“当世之英才”,对他是十分的器重,经常和他彻夜交谈,谈的也是军国大事,这就让睿智的...

为什么说诸葛亮培养了这三个人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败笔,这三个人是谁?
答:诸葛亮培养了诸葛瞻、姜维、董厥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败笔,他们在诸葛亮死后互相内斗,导致蜀汉国力迅速被消耗,至于后来亡国。蜀汉没有了刘备之后虽然有一些大乱,但是被诸葛亮迅速的除乱反正,但是在后期蜀汉没有了诸葛亮之后无人可站出来,维持蜀汉的完整局面,姜维虽然能力不错,但是他本身出身是曹魏,在...

有人说四大名著就是个悲剧,你怎么看人生喜悲得失?
答:《三国演义》是一部 历史 剧,动乱的三国英雄所见略同,都想着成就一番事业,煮酒论英雄,诸葛亮也是久居南阳,等着有人三顾茅庐,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任何人都希望太平,希望远离战乱,这个过程本来就是悲剧。 但是三国演义的结局是大统一,这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发展,毕竟 历史 也是这样的,罗贯中也不可能黑白颠倒,他可以...

三顾茅庐,开启了诸葛亮失败的求职人生,这是为何?
答:同时也是能说的一生——贡献出一句又一句,足以励志人生,光照千秋的名言,比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比如“志当存高远”等。那么是哪两句呢?先看第一句。刘备在三顾茅庐后,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于是在诸葛亮的草庐中,展开了一番对话,史称《隆中对》,其中诸葛亮在分析官渡之战中,弱小的曹操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