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里体现了哪些唐代的区域规划与城市居民管理制度?

作者&投稿:滑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今非常火爆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由于一定程度上较为还原唐代生活,所以整部剧当中,充斥着非常多的唐代长安城市布局特色。而在《长安十二时辰》里面体现唐代最为出色的一个区域规划特色,就是坊里制,所以我们着重讲解下坊里制。

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下坊里制在唐之前的变迁

它的出现,我们可以追溯到《周礼—考工记》,其所划分出棋盘式平面格局可以视为“坊里制”的最初形态。殷周时期,出现的“邑”就是根据人口管理和土地归属来划分,与“坊里制”有类似之处,亦可视为“坊里制”的发展原型。

当今对于“里”、“坊”的具体含义并没有清晰的划分,在某些文献中,如《洛阳伽蓝记》和《魏书》中两个概念可以互换,先秦有“里”、“间”或“闾里”之称。 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法,从概念与时间来看,“坊”比“里”要晚,从众多文献中看,可以将“坊”看作是从乡村建设到城镇建设转变过程巾的产物,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里”是与人管理有关的,即可以指乡村又可以指城市的管理区域,而“坊”是在城市为管岬居民而划分的地块面积。

“坊里制”城市形态是便于管理城市居民所延续的居住形式,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封闭式“坊里制”的成型阶段,而到了《长安十二时辰》背景所处的隋唐时期就达到了“坊里制”形态的完备时期,也就是说坊里制构造的城市形态在唐朝已经完全形成。

接着具体聊聊剧中体现的区域规划特色

唐代管制城市居民最成熟的形态——“坊里制”下,其中有一重要的概念,就是长安城“108坊”。 关于这个“108坊”当中的这个“坊”字,绝大部分的人,包括这个剧中的演员、都习惯性把它读作三声,例如现在上海有一个比较有名的旅游景点“田子坊”,大家也都把它读成三声,类似“仿”字的发音这是不对的。


新华字典里面“坊”字正确的读法当中是没有读作三声的,“坊”字正确的读音应该读作一声,也就是类似“方”字的发音,比如说光德坊,平康坊。同时,“坊”字也是一个多音字,它另外一个读音读作二声,类似“房”字的发音。比方说“廊坊”或者是“作坊”。 以上关于这个“坊”字的两种发音,通通都是现今普通话里面的发音。但据有些史学家的研究发现,唐朝古音的这个“唐韵”(平水韵)跟粤语在某些词上是非常接近的,所以粤语里面这个“坊”字发音出来到底有没有这么多歧义,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108坊”(当然也有人说是“110坊”),其中一“坊”到底有多大呢?我们这里做一个比较形象的对比:一“坊”要比我们现代人住的一个小区要大很多,它可以看做是由我们如今的多个小区组合而成,形成一“坊”。

“坊”和我们的小区又有一个很相似的地方,我们现在建的这些小区周围都会带有围墙,“坊”也是一样,也是通过周围的围墙把“坊”围起来形成一个矩形的形状。所以,俯瞰整个长安城,你会发现它里面就是由一个个这种被围墙围起来矩形的“坊”组成的。据考证,最长的“坊”,它从左至右,自东向西两边大门之间的距离大概是9.7公里,我们人行走的速度大概是每小时5公里左右,所以从东门向西门走完大概要用2个小时。


长安城从朱雀门自北向南下来有一条大街,被称之为“朱雀大街”,这条大街修建的非常宏伟,光宽度就足有150米。我们都知道,如今北京长安街最宽的地方也只有120米,而且它还是把机动车道、自行车道、还有些绿化带都算在内。所以,朱雀大街150米的宽度,放在当今现代任何一个城市里面也几乎是没有的。

以朱雀大街为界,它的东西两侧被分为两个县,一个叫做长安县,另外一个叫做万年县。这两个县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行政区,例如上海的浦西区和浦东区,或者是北京的西城区和东城区这样一个概念。

《长安十二时辰》剧中经常会提到这个主角他是万年县的“不良人”组织的“不良帅”,很多人一开始听到主角官职名称的时候,会以为他是外地某一个县的官职,实际上它就是长安城内一个县的官职名称。

长安城最北边中间的位置就是皇城和宫城,那里就是皇帝平时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放到现在来讲应该就是整个长安城的市中心了。靠着皇城和宫城旁边这一圈的这些“坊”就是繁华地段了,也就是市中心当中房价最贵的地段,是很多达官贵人他们所居住的地方。

那反观在长安城的南边,也就是离宫城和皇城相对就比较远的那些“坊”,换句话说它离市中心就很远,所以它的房价也相对偏低。所以,住在这些“坊”的人,他们的层次也会相对较低。

这部剧当中经常会提到几个非常重要的“坊”,又分别是什么呢?

第一个就是在长安城当中长安县内的“光德坊”。这个“坊”是我们整个的这个剧的开端“靖安司”的所在地,“靖安司”其实某些方面有点类似于明朝“东厂”的概念,有情报中心的功能。第二个就是在万年县内的“平康坊”,它是古代长安很多妓院、青楼这种娱乐场所的所在地。

第三个也是在万年县内,叫“修政坊”,它就是这部剧当中狼窝的所在地,狼卫他们的一个聚集地。第四个就是在长安县内的“昌明坊”,这部剧的“反派”龙波,他的所在地就在这个“昌明坊”。结合上述介绍,大家可以看到整部剧当中的反派,不管是狼卫还是龙波,他们的所在地都是这种离皇宫很远、比较偏僻、位于南边的这些“坊”。

另外一个比较大的“坊”就是“兴庆宫”了,它位于长安城万年县内东北方向,靠近城墙的位置,是由许多小型的“坊”组合在一起,但由于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一个住所,所以为了彰显不同,它名字里面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宫”字。据记载,唐玄宗平时一般并不住在这个大明宫里面,他一般有相当长的时间都会住在这个“兴庆宫”里,它里面有一个楼叫“花萼相辉楼”,在剧集中也经常提到:大概到凌晨一点钟左右的时候,唐玄宗就会登上这个花萼相辉楼进行赏灯。

总的来说,《长安十二时辰》内,或者可以说坊里制下的唐朝城市规划,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它功能相当明确,当然等级也比较明确,存在差异化。



长安十二时辰展现了唐朝时期的比较完善的区域规划制度:坊里制,整个长安有108个坊。北边有着皇帝所住的最大的坊,被称为称皇宫,皇宫周围的房里都住着达官贵人,离北边皇宫比较远的南边则住着身份比较低的居民。

管理制度严格,比如门禁制度,只要是过了时间点的话就不能够通过。每道门都过着一个计名牌,没有名字的人是不能够通过的。

长安十二时辰里体现出来的是棋盘格般的划分街区,在那时候叫做里坊制,需夜晚关闭,居民同样不准出入,而这种九经九纬城市规划制度,也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制度。

唐朝长安的街巷都是非常整齐的纵横相交,棋格一样划分街区,叫里坊制,里坊周围建高墙,夜晚关闭,不准进出,周围不准开店。要买东西只能在规定时间和规定区域。所以那个时候治安很好。

~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有哪些值得剖析的内容?
答:为什么我要专门的说这个情节呢?其实在唐朝的时候,饮食文化已经结合了其他各个不同区域的特点,烤羊肉串就是来自于突厥地区和西域地区,根据《资治通鉴》里面的一些记载,当年李承乾爱效仿突厥风俗,吃烤羊肉串和烤肉!这就是唐朝当年伟大的地方,能够海纳百川,这样的王朝令人向往。三、《长安十二时辰》中...

国内有哪些能体现唐朝美学的电影、电视剧推荐?
答:在调查与追捕中张小敬还发现靖安司中竟然有敌人的内应,在一次次的斗智斗勇中,张小敬终于在最后关头揭穿了背后主谋,阻止了破坏的发生,解救了长安城里的黎民百姓(剧情简介摘自百度百科)橘子酱我非常喜欢长安十二时辰里面给我们展示的唐朝风采,它与我想象中的唐朝非常接近,妖猫传相对来说有点光怪陆离...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唐朝宵禁制度还原了历史吗?
答:而到了唐代宵禁政策更加严厉,长安城得到了严格的监管,依照城市内的坊进行最基本的管理。同时为了让宵禁政策得到更好的实施,政府还专门配备了相关人员。 最近的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第一集,故事发生的背景就是天子当时诏令长安城暂停宵禁,以便百姓自由来往。 唐朝的宵禁制度的建立以及管理也都被列入法典之中,所有制...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历史及场景的设定是怎么样的?
答:一,《长安十二时辰》历史的设定 每年的元月十五上元灯节,人们除了吃汤圆、赏花灯外,还会放烟花、猜灯谜、看杂技、耍龙舞狮,任何阶层的男女都可以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上街、游览、狂欢和娱乐。“唐朝”“长安”是中国文明发展历史上极其显著和璀璨的字眼,“安史之乱”之前的“开元”“天宝”年间更被称...

《长安十二时辰》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特殊的称谓?
答:从而引出后面的一系列故事。二是从人物的关系来看,剧中除了张小敬的反恐行动,故事主要以当朝太子与右相林九郎的夺权斗争之背景来展开的,根据史料记载唐朝历史上唐玄宗的继任者唐肃宗一生中最大的敌人就是右相李林甫,两人夺权之争也间接加剧了唐朝由兴转衰的过程。然而他们都不是剧中权力最大的人,因为...

“长安十二时辰”在西安开放,这个街区充满了怎样的市井气息?
答:长安十二时辰在西安已经开放,会发现这个街区充满了市井气息,可以观赏到街区的一些霓裳羽衣舞表演。就在这个地方可以感受到以前的大唐盛世的感觉,所以跟古风会有一些关联,可以来到这里感受一下古代人的生活,是充满艺术气息的。就在4月30号的时候,这个街区充满了唐风的景象是一个唐风似锦的生活体验区,...

长安十二时辰中郭利仕的原型是谁,史上到底是忠还是奸?
答:在热播大剧《长安十二时辰》中,骠骑大将军郭利仕是圣上身边的大红人,城府极深,多次暗中相助李必,是这部剧中不可缺少的角色之一。而郭利仕的历史原型,就是唐代著名宦官高力士。宦官,即我们所熟悉的太监,他们是有着并不完整的身体的一类人,原本是一个地位十分底下的存在,可后来竟逐渐也开始掌管...

《长安十二时辰》有哪些隐藏的细节?
答:张小敬的胡服,我们在张小敬身上看到圆领缺胯袍,这是从唐朝开始独有的流行搭配。衣服的颜色也可以看出各人的品阶,三品以上全的是紫色,四品及五品是红色,比如剧中芦芳生饰演怕事的的姚汝能便是绯红色,六品和七品是绿色,八九品皆为青色。

在《长安十二时辰》里,有哪些值得剖析的细节呢?
答: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守军在坚守了大概42年后,终于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安西都护府最终是哪年失陷的,我们这个执着于记录历史的国家,甚至都不知道。安史之乱之痛也在于,内地一乱,西北即失,一失就是千年。谁也不会想到盛世的表面会潜藏着巨大的危机,甚至遗害千年。长安十二时辰也是抽丝剥...

《长安十二时辰》:长安城中红衣人居住的地方,为什么叫怀远坊?
答:长安十二时辰中,怀远坊是专门儿给胡人居住的地方,怀远坊是取自怀柔远夷的意思,因为那个时候长安城中的胡人很多,建造怀远坊,也体现出了大唐的气魄。长安十二时辰是最近很火的一个电视剧,而且不仅电视剧火,连带着西安的旅游业都被带火了,长安十二时辰主要是讲述了唐朝的时候,发生在长安城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