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列昂诺夫的《俄罗斯森林》? 普里什文和列昂诺夫是如何影响中国生态文学的?

作者&投稿:窦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列昂诺夫的长篇小说《俄罗斯森林》是他描写人与自然关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他的主要思想是保护森林。作家在作品中描述了人们为了发展而毁坏自然、乱砍滥伐,最终导致一系列恶果,提倡保护人类的绿色朋友,留给后人美丽的绿色。列昂诺夫是俄罗斯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他的写作生涯近70年,他曾说过,祖国和人民是他创作的中心,他的作品饱含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文关怀,而其作品中富有科学性的生态作品深深吸引了众多观众和评论家的眼球。他首次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富有哲理性地思考了生态环境问题;森林,可以说是俄罗斯民族的魂灵,在这部作品中列昂诺夫提出了保护森林。《俄罗斯森林》发表于20世纪50年代,正处于苏联文学发展阶段,它的出版引起了苏联文学界的关注,俄罗斯森林可以称为大自然的代表,也可以称为俄罗斯民族的象征,保护俄罗斯森林即保护俄罗斯民族。纵观俄罗斯文学史,从生态角度提出保护森林的作家当数列昂诺夫,作者揭露了人类破坏森林、掠夺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呼吁为祖国的明天和后代而奋起保卫我们的绿色朋友——俄罗斯森林。小说中,主人公维赫罗夫和格拉齐安斯基的性格形成对比,他们的各种观念都有诸多不同,在亲情上最为突出。维赫罗夫因为对森林有特殊的感情,所以他在林学界学术思想上很有建树,维赫罗夫论述了森林及保护森林的意义,他明确提出了森林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人类应该保护它。只有保护森林人类才能永续发展。目前就笔者掌握的资料,国内还没有研究列昂诺夫和他的《俄罗斯森林》的专著。仅大学者王诺先生的《欧美生态文学》、青年学者杨素梅和闰吉青的《俄罗斯生态文学论》及周湘鲁的《俄罗斯生态文学》三部著作对其有所涉猎。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评论性文章是袁建平在1999年《中国社科纵横》杂志上发表的《列昂诺夫和他的〈俄罗斯森林〉》,文章解读了作者选题及写作意图,评价《俄罗斯森林》是具有哲理内涵的杰出生态佳作,小说论及社会、道德、伦理问题,有深刻的哲理性,列昂诺夫善于运用丰富的哲理思想刻画俄罗斯人的魂灵——森林。

黑龙江大学硕士生董冬雪的《生态视角下的〈俄罗斯森林〉研究》分析了长篇小说《俄罗斯森林》,认为小说从保护森林、保护自然的角度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了有力批判,并从哲理的高度对破坏森林的丑行进行了谴责,谴责了人心的不古及伦理道德的沦丧。论文从生态伦理观和生态意识两个方面对《俄罗斯森林》进行深入的探究,论证了作家具有的预警生态忧患意识及对意识形态、伦理道德问题的关注。还有几篇较有研究价值的评论:《透过〈俄罗斯森林〉重识生态道德》和《〈俄罗斯森林〉时空范围纵横》、《列昂诺夫和他的〈俄罗斯森林〉》等等。《俄罗斯森林》一书在俄罗斯生态文学界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是可想而知的。有很多硕博士研究俄罗斯生态文学,却很少有人研究《俄罗斯森林》,因此目前成果颇乏。



列昂诺夫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列昂诺夫,1899年出生于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诗人、新闻工作者。列昂诺夫中学时代开始写诗。十月革命后参加红军,从事新闻工作。复员后去莫斯科当工人,陆续发表了《布雷加》、《叶果鲁什卡之死》等短篇小说。


他的成名作《獾》(1924)表现了十月革命初期农村中的阶级斗争。《贼》(1927)通过原红军政委维克申堕落为盗贼的经过,表现了新经济政策时期城市资本主义势力对革命干部、群众的腐蚀,1959年作者在这部小说的新版本中增加了维克申醒悟回头的情节。


从30年代起,列昂诺夫着重描写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新生事物。《索契河》(1930)第一次刻画了艰苦创业的共产党员乌瓦杰夫的形象。《条条江河归大海》(1933~1935)歌颂了革命前遭到过流放、和平建设时期在平凡的岗位忘我劳动的老布尔什维克库里洛夫。《斯库塔列夫斯基》(1932)叙述了一位世界闻名的学者在党的教育下逐渐摆脱资产阶级思想成为建设新社会的栋梁的故事。


《俄罗斯森林》(1953)写热爱祖国和人民、献身林业科学的维赫罗夫教授同用革命词句伪装起来的格拉齐扬斯基教授之间的学术之争,表现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俄国社会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层之间发生的复杂矛盾和深刻变化,通过新老两代人在和平建设和战争中的成长和进步,歌颂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鞭挞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俄罗斯森林》是首次获得列宁奖金的文学作品之一(1954)。


列昂诺夫还写过许多剧本。《侵略》(1942)描述一个失足青年在德寇入侵时奋起抵抗而英勇牺牲的故事,作者突出强调了个人主义同爱国主义水火不相容的思想。这部作品获1943年度斯大林奖金。


列昂诺夫的创作主要反映苏联20年代到50年代的社会生活,60年代以后发表的中篇小说《叶甫盖尼娅·伊凡诺夫娜》(1963)和《最后的一次散步》(1979,片断),则是反映苏联当前现实生活的作品。他的小说极富哲理性,常常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列昂诺夫是苏联科学院院士、最高苏维埃代表。

生态学家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1873—1954年)开创了20世纪苏联生态文学,被誉为“大自然的弥撒”、“大自然的器官”、“大自然的代言人”、俄罗斯生态文学的先驱。他是一个怀有强烈生态意识的诗人,尤其是在他的《大自然的日历》、《别列捷伊之泉》等作品中,普里什文不但将大自然与人类的复杂情感和现实具体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而且首次将大地设定为主人公。普里什文不再把大自然仅仅看做是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和存在于人类之外的特异的东西,而认为是具有生命力和贯穿于生活进程当中的事物。在俄罗斯文坛里,具有倾听“草虫之音、鸟兽之语”的异能学者的身份。著名作家高尔基在《论米·普里什文》一文中,高度评价普里什文的作品,把关于自然大地的知识和对自然大地的热爱结合得十分完美,就这一点,在其他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中从来就没看到过。普里什文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中,始终离不开人和自然,他不仅把俄罗斯现代散文的领域不断扩宽,并且奠定了生态散文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在描写人与自然关系主题的小说中,列昂诺夫的哲理小说《俄罗斯森林》是典型的作品。“普里什文的传统”在《俄罗斯森林》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强有力地体现。森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是列昂诺夫一直的观点。他的小说把生态问题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他认为,俄罗斯森林不仅仅是大自然,还是俄罗斯民族的象征,俄罗斯民族的生死存亡问题与森林息息相关。主人公维赫罗夫提出了对森林砍伐实行轮回采伐制,合理地开发祖国森林资源。而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建设工程,木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出现了乱砍滥伐的势头,这个情况使他非常痛心,他觉得森林是上帝对人类的恩赐不能够浪费,每个人都应该像捍卫尊严一样去捍卫自然。20世纪四五十年代,西伯利亚被开发,当布拉茨克和克拉斯诺克尔斯克水电站建设成宏大的规模的时候,阿斯塔菲耶夫就感觉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的蓬勃发展、无序经济的高涨,蕴藏着无限的危机,并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出了应该保护大自然的心声。
《俄罗斯森林》是一本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的宣言书,它拉开了俄罗斯的生态文学序幕。从此之后,有许多的文学家,如艾特玛托夫、拉斯普京、阿斯塔菲耶夫、特罗耶波尔斯基等,也纷纷投身到生态文学的写作。

机遇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答:〔苏〕列?列昂诺夫:《俄罗斯森林》利用良机对庸才来说都是一个秘密。而这正是比一般水平高出一等之人的主要力量所在。〔法〕拿破仑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法〕居里夫人机遇造成局面,天才利用局面。〔俄〕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不管人们怎样夸耀自己的伟大行动,它们常常只是机遇的产物,而非一个伟大意向...

我国作家学者对俄罗斯生态文学研究的贡献有哪些?
答:俄罗斯知识分子一直关注社会重大问题,提出“俄罗斯,你向何处去”、“啥人能在俄罗斯过好日子”、“谁的过错”、时代关注的“怎么办”等疑问,这正反映出了人民大众的呼声,从而引起人们的深思。如作家布宁著的《新路》一文结尾写道“列车在新修成的铁路上向前奔驰,前方等待人们的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相互理解的名言
答:吴承恩《西游记》 5、当你看到不可理解的现象,感到迷惑时,真理可能已经披着面纱悄悄地站在你的面前。...――俄罗斯作家列马列昂诺夫 52、没有宽宏大量的心肠,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俄普希金 53、宽宏精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