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油气有利条件的分析 古构造是形成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有利条件

作者&投稿:仲孙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据苏北石油普查勘探工作所获得的大量地质成果,有利条件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生油岩方面

(1)从生油层的分布面积来看

整个苏北坳陷区总面积约32000平方公里(凹陷面积约占20000平方公里,凸起隆起的面积约占12000平方公里),为生油岩系发育提供了广阔场所。例如阜宁组二段是苏北地区主要生油层之一,它的分布面积约占整个盆地的2/3,近20000平方公里,在凹陷内和部分低凸起上都具有稳定而广泛的分布,只有一部分高凸起和隆起之上才缺失了阜宁组地层。这一结论已被大多数钻井所证实。有些地区即使没有钻井控制,但从磁带地震

波组的分布来推断,可以确认在苏北盆地内分布着大面积的阜宁组地层,尤其是在东台坳陷更为完整,北部盐阜坳陷部分地区由于阜宁组上部地层受剥蚀影响,其厚度稍不如东台坳陷。

(2)从生油岩的厚度来看

以苏北的东台坳陷为例,它包括海安、溱潼、高邮、金湖4个主要次一级凹陷,面积约47000平方公里(相当于渤海湾地区黄骅坳陷加渤中坳陷的面积)。在溱潼凹陷内已钻遇的阜宁组2段、4段和戴南组下段作为主要生油岩的暗色岩厚度约700~1000米,高邮凹陷约800~1100米。金湖凹陷据几口井打到的暗色岩厚度已在600米以上。与外区对比,苏北地区的暗色岩厚度界于松辽与渤海湾地区之间,已具备了相当数量的厚度条件。

苏北地区自晚白垩纪以后有广泛而多次的生油岩沉积,从泰州组上段的暗色岩开始,阜宁组的阜2段、阜3段中部,阜4段、戴南组下段和三垛组下段共有6个层位。在这6个层中,除阜宁组已被证实为良好的生油层之外,泰州组上段暗色岩在盆地内也有较广泛的分布,最大厚度可达200米左右,在东台坳陷和部分凸起隆起之上已被钻井所揭露。此外,在深凹部位戴南组下段也发育有一套暗色岩。三垛组下段也存在着一套厚20~50米暗色岩,一般比较稳定,在钻井剖面上,常可作为标志层对比。这套地层生油指标比阜宁组差些,但不能忽视它有生油的可能性,向海区发展有可能生油指标变好。根据黄海一井钻井资料,在1301米以下一套暗色地层似可与苏北的三垛组地层对比,其中暗色岩显著增多。

苏北南黄海盆地深浅层都有广泛的暗色岩分布,已成为这个盆地主要的地质特征之一。

(3)从生油层的埋藏深度来看

苏北地区生油层的埋藏一般较深,以溱潼凹陷为例,阜宁组的生油层一般都在1500米以下,深者可达2500米以下,而高邮凹陷南部(凡川次凹)埋藏更深,阜4段暗色岩埋藏深度达3200米以下,这说明苏北地区生油层是埋藏在足够的深度之下的,处在上覆地层高压之下,对于油气的保存和转化,相对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在一些较高部位,生油层的埋藏深度有显著变化,如在金湖凹陷三河次凹刘庄斜坡上,阜2段生油层埋藏深度仅1062米,但由于地温较高,在这里也能获得工业油(气)流。

地温的高低,可以改变生油层埋藏深度的概念。在地温高的地方生油层埋藏浅,照样能形成油藏,例如,刘庄斜坡上东60井地温测定1200米深度达到61℃,比正常地温高20℃,构成了油藏形成的有利条件。在高邮真武地区苏58井地温测定2900米深度为105℃,比正常地温高18℃。溱潼储家楼地区苏59井地温测定2280米深度为80℃,比正常地温高11℃。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苏北地区有较高的地温条件,对有机质向石油方面转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从盆地沉积的沉降速度来看

评价一个盆地有无雄厚的生油物质基础,与盆地的沉降速度密切相关。沉降速度快,陆源物质补偿充足,形成快速堆积、快速埋藏的环境,将会十分有利于有机质的埋藏、保存和转化。

苏北南黄海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快速沉降的盆地,苏北地区的磁带地震和钻探资料表明,盆地内广泛发育箕状断陷,形成了次一级的深凹和沉积中心,堆积了巨厚的沉积物。累计阜宁组以来的最大沉积厚度在6000米以上,平均沉积速率约0.1毫米/年,其中阜宁组最大沉积厚度约2000~2500米,戴南组、三垛组最大沉积厚度超过2000米,盐城组最大沉积厚度约1700米,各阶段沉积速率均在0.08~0.16毫米/年之间。

在东台坳陷西部的金湖凹陷,根据磁带地震资料解释,三河次凹新生界地层的最大沉降幅度达到了5000米左右,它是金湖凹陷内最大的沉积中心,是一个受到北东方向构造线严格控制的箕状断陷。东南面的箕状陡坡受石港断裂控制,阜宁组的断距达1500米左右,断裂前沿的最深部位戴南组厚度达900米,阜宁组厚度达2700米。西北的箕状缓坡地层厚度急剧变薄,在6公里范围内厚度梯度的变化达到每公里递减250米。这些资料充分表明了箕状断陷的深凹部位是快速沉积的最主要场所,也是油源的中心。

在南黄海地区,根据地震资料推测南部坳陷中新生代地层沉积幅度将达5000米左右,北部坳陷的沉积厚度也不小于4000米。海区的厚度似比陆区小一些。但整个盆地的沉降过程是一个快速进行的地质过程。

燕山、喜马拉雅期剧烈地壳运动所造成的多次断裂活动,造成盆地连续不断地快速下沉,使周围的陆源物质填补在盆地之中,使大量的有机质物质得以充分地保存,并承受着巨大的静压力,构成了有机质向石油迅速转化的有利条件。

苏北南黄海盆地东部与西部的沉降速度并不是平衡的。吴堡运动前,盆地西部沉降速度快、堆积厚度大,说明这时在东部有较强烈的上升活动。三垛运动以后,沉降强度由西向东逐渐转化,造成盆地东部地区迅速下降,特别是盐城组沉积尤为显著。这个期间盆地的东西沉积厚度之差竟达到1000米左右。东部的沉降强度则一直延续到第四纪,这个时期东、西沉积厚度之差达250~300米左右(地层厚度梯度变化约每公里1.5米左右),所以说在海区对盐城组这套地层要予以充分重视。

(5)从生油岩的有机质丰富程度和转化程度来看

生油岩含有机质的丰富程度和转化程度是评价生油岩最根本的条件之一。

生油岩的形成,除了要有丰富的原始有机物质外,还必须使这些有机物质完好地保存并向石油转化。向石油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缓慢、持续不断的过程,通过各种转化因素作用,其最终的产物是石油烃类。建立一定量的概念反映其生油能力,对生油评价和预测工作是有益的。

按济阳坳陷胜利油田生油层4个级别的标准判定,苏北东台坳陷均属于“好生油层”和“较好生油层”这两个级别。尤以金湖凹陷高邮南部和溱潼凹陷南部情况更好,有机碳含量一般都达到了“好生油层”级别。

苏北东台坳陷阜2段氯仿沥青“A”含量是0.09%~0.18%,近似于渤海湾地区的下辽河(

0.08%~0.16%),略低于松辽(Б0.15%~0.23%)和江汉(

0.57%~0.99%)。根据胜利油田的分级介于“较好”、“好”级别之间(大于0.12%列为好生油层),与东台坳陷内各主要凹陷相比较,一般在深凹部位情况最佳。

由此看来,苏北地区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程度较高,符合好生油层的条件。部分属于较好生油层,还没有发现哪一凹陷是不利于生油的。

2.储油物性及岩性油气藏条件

(1)从储油物性条件来看

三垛、戴南组砂岩,大多数属于高渗透层,渗透率一般为数百至2000毫达西,孔隙度一般为20%~36%,物性条件比较理想。在深凹陷的部分地区戴南组地层发育高孔、渗性能砂岩,如高邮凹陷南部苏58井,最高渗透率达1258~4387毫达西,孔隙度为28%~31%;溱潼储家楼苏59井渗透率为119~432毫达西,孔隙度为18%;金湖官塘东61井渗透率为434毫达西,孔隙度为24%。

苏北地区集中在溱潼凹陷上钻之后,由于祝家庄断块上东7井阜1段砂岩全面被揭露给人造成一个印象,认为这套新发现的储油层物性较差。在85个样品中,有52个渗透率是小于1毫达西的,其中仅有一个样品最高,为29.98毫达西,继东7井之后又在草舍地区见到类似的物性。因而就把它当作代表,甚至认为阜1段砂岩的物性是“铁板一块”。随着勘探范围的逐渐扩大,现在高邮凹陷北部、中部和南部阜1段上部出现了高渗透的砂岩层,如王营构造东52井渗透率可高达1093毫达西,孔隙度为27%,东56井渗透率可高达673毫达西,孔隙度为26%,三垛地区苏15井渗透率可高达128毫达西,孔隙度为20%。在南部地区(小纪断阶带),苏40井渗透率高达78毫达西,孔隙度为19%。这些砂岩在电性上有极其明显的反映,在自然电位曲线上构成了一对形如“驼峰”的渗透层,说明阜1段砂岩在某些地区广泛属于高渗透理想储集层。阜2段在盆地西部地区如金湖凹陷边缘部位,既是生油层又是储油层,在东60井128米厚的阜2段,除由生物碎屑灰岩和粒屑灰岩组成的高产气流储集层外,还夹有21米砂岩,孔隙度为17%~24%,渗透率为6~24毫达西,为含油层。阜3段砂岩的物性在溱潼凹陷所见,一般不甚理想,但从高邮凹陷越来越多的钻井揭露资料来看,也有相当好的。如三垛地区苏52井渗透率可高达892毫达西;东44井渗透率为576~876毫达西,孔隙度为30%;王营地区东43井渗透率为110~152毫达西,孔隙度为20%~25%;在东56井渗透率可高达257毫达西,孔隙度为32%,河口地区东42井渗透率可高达951毫达西,孔隙度为34%;高里庄(断阶带)地区东33井渗透率可高达181毫达西,孔隙度为28%。金湖凹陷刘庄构造东60井阜3段砂岩有良好的物性条件,渗透率高者达433毫达西,孔隙度为33%。

上述资料说明,在苏北地区找油,物性问题不是主要的问题。在许多钻井中确实见到了阜3段和阜1段部分物性很差的砂岩,但它仅仅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砂岩特别在高邮凹陷所见,则是理想的储集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阜2段到盆地西部边缘如金湖凹陷西北斜坡带,则既是生油层,又是储集层。因此,对苏北地区阜宁组物性问题的评价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同构造部位和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性质物性的砂岩储集层。目前,经东台坳陷的工作证实,三垛、戴南组和阜1段上部的砂岩以及阜2段的生物碎屑灰岩存在高渗透率储集层,具备高产的物性条件。

(2)从岩性油气藏条件来看

物性条件的好坏与一定的岩相带有密切关系,因此,苏北找油不但要十分重视构造条件,而且还要注意另一重要找油领域——寻找非构造类型的岩性油气藏,即有利于油气储集的岩相带。

苏北盆地在发育过程中受北东向构造线所控制,形成一系列的次一级北东向的南陡北缓的箕状凹陷,这种边沉降边沉积且沉降不均衡的特点,以及构造使盆地内部形成明显分割性的特点,最容易造成沉积的差异性,容易形成地层尖灭,砂岩透镜体或岩性交替地层等有利油气聚集。

由于不同时代不同阶段构造的发育程度和成因不同,导致沉积古地貌的差异,因而形成不同沉积相带的配置。就东台坳陷而言,吴堡运动以前所沉积的阜宁组,从金湖到海安凹陷,从北部斜坡到南部陡坡带以及凸起、凹陷各个不同构造部位,岩性虽然有明显变化,但由西向东又有共同的趋势,即颜色由红变黑,粒度由粗变细,厚度由厚变薄,据此可大致推断阜宁组的砂体既有由西到东的较大水系的贯通,又有各个凹陷四周短暂的小水系注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寻找物性好的砂岩,就要力求探知水系所汇集的不同大小的三角洲相带。如高邮凹陷阜宁组北部砂岩粒度粗,向南部有逐渐变细的趋势,物性北部也较好,似为一小三角洲所在。假使有生油岩供油和上部盖层的掩护,不受后期构造运动的严重破坏,就会构成良好的油气藏。与此同时,由于水盆边缘受波浪影响较大,可造成滨岸砂体类型,或由海侵造成生物(虫管)碎屑灰岩滨岸浅滩相带的发育,如在金湖凹陷三河次凹的斜坡带上已发现阜2段砂岩,生物碎屑灰岩相带有良好的油气层。这些相带可能在隆起边缘古斜坡上尚有一定面积的分布,在今后的普查勘探中要特别引起重视。

以东台坳陷为例,吴堡运动以后,由于地势高差悬殊,次一组的凹陷分隔性很强,首先接受沉积的戴南组往往填充于孤立的小盆,分布在深凹部位,岩性变化很大,沉积物的搬运多受凹陷周围洪水所支配,相带的配置与阜宁组不大一样,寻找有利的岩相带,应注意小型三角洲或冲积扇类型。

岩性差异导致圈闭作用甚至在一个断块上也会发生。一个砂岩体断块受到相邻四周泥岩体断块的封闭,在有油源供应的情况下也会形成岩性油藏。在苏北地区,对此类油藏也不能够忽视。

3.构造及封闭条件

肯定了一个含油气盆地生油岩的条件之后,找油工作的主要矛盾就是要尽快地查明有利于油气聚集的二级构造带和二级构造高点,并掌握油气控制因素。

苏北第三系沉积经受多次的构造运动,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都有十分重大的关系。而这些构造运动一方面以垂直的断块断裂为主;另一方面产生水平挤压,地层挠曲,形成了背斜圈闭构造。

构造封闭条件是目前苏北找油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大量的磁带地震和钻井验证资料初步认识到,主要有如下几种有利于油气富集和储存的断块和构造类型:

(1)阶梯断块

在苏北地区北东向的箕状凹陷中比较发育。这与苏北盆地主要被北东向构造线控制有关。这些箕状凹陷陡侧一般都是受一级和二级断层所控制,常常出现一系列阶梯状断块,并沿着一级断层构成北(或西北)临深凹,南靠凸起(或隆起和构造高带)的“断阶带”。其主要特点是断层密集、倾角陡,由高到低成阶梯状排列。例如,溱潼凹陷的祝家庄断阶带、高邮的小纪断阶带、金湖凹陷的三河断阶带、海安凹陷的胡集断阶带和盐城凹陷的信港断阶带。类似于这些性质的断阶带在南黄海地震勘探图上如南七凹也可找到。这些断阶带一般成狭条状长距离分布(如祝家庄断阶带长达50公里),常被一些斜交断层拦腰相切,合成若干个“二级构造带”,直接控制着来自深凹运移上来的油气。在断阶带上常出现被一级和二级断层所夹持断块控制较为富集油气的情况,而封住油气除断层之外,还要求泥质岩的封隔。如祝家庄断块就是一个被泰州断层和祝家庄断层所夹持的含油断块,并在此断块上找到了工业油流。沿着这条断阶带均见有明显的油气显示,它是目前苏北找油最有利的构造带之一。

除祝家庄断阶带之外,还在胡集断阶带上东12井见到阜1段油层,小纪断阶带有可能会成为东台坳陷内最有希望的断阶带之一。因为它的规模比祝家庄断阶带大,接受来自凡川深凹油气的“吸收面”广。在实践中,已有若干普查井见到明显的油气显示,目前已在此带打到工业油流,急需加速对此带进行新一轮的普查勘探。

(2)鼻状断块

鼻状断块属半背斜构造类型。但它主要是在一块或若干断块上出现背斜幅度,其大半被一级、二级或三级断层所封闭。这些起主要封闭作用的主干断层,有时是正向的(如高邮凹陷吴岔河鼻状断块),有时是反向的(在钻井验证中常常是反向断层封闭条件为好),由于断层高部位构成一定幅度,所以常常是油气富集的场所。这种类型的断块在苏北地区十分发育,在地震构造图上最易被人发现,也是目前苏北找油布钻的主要构造类型。在钻井实践中已被证实它是有利油气聚集的断块,例如草舍鼻状断块等。

(3)屋脊断块

屋脊断块是指断层面与地面相反方向之间夹角小于90度的断块。反向正断层是构造屋脊断块的主要因素,油气封闭条件主要依靠主干断层和四周岩性,油气主要是集中在断层附近的岩层顶部“屋脊部位”,离开高点发现油气的可能性就减少,所以屋脊油藏勘探布井条件非常严格,而且往往造成一口井只能找准一个油层的“屋脊”,如若一个断块存在多层油组,除基本平行断层面打斜井之外,不可能一口直井串通几个“屋脊”油组。这类断块在苏北地区是常见的构造,例如高邮凹陷东42井就是打在河口屋脊断块高点之上,所以见到阜1段油层。

苏北的屋脊断块常常出现在隆起两翼的斜坡地带,是找油的有利断块。

(4)单斜断块

单斜断块是指主要出现在箕状凹陷斜坡或大单斜层部位,多数是被正向的斜交断层所切割的局部断块。依靠断层和相邻断块的岩性起到封闭作用,从而富集油气。这类断块处在斜坡较低部位比较有利,如果出现在高部位,阜4段受剥蚀,阜3段储集层被显著,油气就难以在此断块上形成油藏。因此可以设想,深凹带斜坡一侧是寻找这类含油气断块的最有利地带,原因是它近油源保存条件好、油气易被封闭,它是苏北找油对象之一。

(5)背斜构造

背斜构造是苏北地区最有利的含油气构造。目前已获得工业油流的直武、刘庄和储家楼构造,都是属于有良好圈闭条件的背斜构造。

由阜宁组地层组成的背斜构造,一般是在古隆起、古构造的基础上,经吴堡运动的作用,受水平挤压和断层牵引而形成。戴南组地层组成的背斜构造,是受“周庄运动”的作用,一部分是在原来阜宁组背斜构造基础上继承性发育;一部分是不受下部构造的控制而在阜宁组或其他地层的单斜层基础上独立形成的,如金湖的雷庄构造。

三垛、盐城组地层组成的背斜构造,一般也与后来的构造运动都密切相关。但是多数地方深浅层构造往往叠加在一起。不过严格看来,发现上、下高点都是不吻合的,常常是偏移一段距离,出现了构造高点滚动现象。例如金湖的腰滩构造(地震J185.5线)、阜宁组构造高点与戴南组构造高点偏移距离约1公里,上构造层高点向北东方向偏移,这种现象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上下构造有继续性关系;二是高点向北东偏移反映了后期构造运动加强了在北东方向的作用力。因此,在一个构造上,控制油气层的高点并非都在一个纵向上,这种情况在勘探布井时要严加注意。

被地震勘探所发现的背斜构造多数是处在重力高的背景之上,构造形态常常以鼻状为主,三面有较明显的下倾,一面受主干断层遮挡,同时也有受更新一级断层切后,形成若干个断块而使构造复杂化,这些断层如果构造是处在断阶带上的,一般都是正向正断层,如果构造处在斜坡带上,一般都是反向正断层。

从区域角度来看,这些局部构造基本上是成北北东向的雁行排列,反映了喜马拉雅运动构造线的方向。以金湖凹陷为例,已发现有四排构造,自西向东,第一排刘庄—崔庄构造,第二排雷庄构造,第三排白马—桥河口—腰滩—金南构造,第四排唐港—银集—胡庄构造,这些构造是获得工业性油气流的最基本条件。

综合以上对油气形成有利条件的分析,可以看到苏北地区既有生油岩发育的广阔空间,又有丰富的生油母质和转化成油的必要条件;既有较好的构造圈闭,又有一定的有利岩相带配合,从而进一步肯定苏北南黄海盆地找油远景。事实上,几年来钻井所见油气显示和试获工业油流的事实,直接证实这个地区有油气生成和运移过程。例如,1958年进行石油普查勘探以来,尤其是1970年开展较大规模工作以来,先后在高邮、溱潼、海安、金湖、盐城等5个主要凹陷内,普遍地发现了油气显示。并查明了盐城、三垛、戴南组和阜宁组4段,3段、2段、1段等7个含油气层位,埋藏深度均在1000米以下,一般都在2000米以下的深部地层。

以东台坳陷为例,到1975年5月为止,普查深井总共128口,其中有76口井见到了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或油气层,占59.3%。根据含油气岩性类别,归纳起来有6种,即砂岩类、生物碎屑灰岩类、泥灰岩类、泥岩裂隙类、含方沸石凝灰岩类和玄武岩-辉绿岩类。

从目前资料来看,以砂岩类和生物碎屑灰岩类油气显示最活跃、最普遍,可能构成有相当工业价值的生产层。

继在溱潼凹陷苏20井戴南组和东7井阜1段地层内首先突破了出油关,试获了工业油流后,接着在三垛组浅油层中也获得了低产油流,之后又在莫庄地区东10井钻进过程中发现阜2段含油的气层,在海安凹陷曲塘地区东12井钻遇含方沸石凝灰岩含油层。

1974年,苏北石油普查勘探工作进入了新阶段。在高邮、金湖、溱潼3个凹陷内,从三垛组、戴南组和阜宁组的地层中发现了具有厚度大、层次多、物性好的油气层。首先在高邮南部凡川次凹苏58井戴南组地层试获高产工业油流,实现了苏北找油的第二个突破,成为苏北第一口高产油井。接着又在金湖凹陷三河次凹东60井阜2段地层试获了工业油流,突破了金湖地区的出油关,并发现了生物碎屑灰岩新的含油气类型,开辟了苏北找油的新领域。

1975年初,在溱潼凹陷苏59井再次在戴南组层位获得了高产自喷工业油流,突破了单井日产100立方米。之后又在金湖凹陷东60井继续试油,获得了生物碎屑岩层位的工业天然气流,发生了气喷,高达20多米,经过三次酸化稳定求产,气产量15毫米,油达到21万立方米/日,从而使苏北的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出现了连续突破的大好形势,使我们在认识上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证实了苏北盆地确实是一个具有相当工业价值的油气田。



哪些条件有利于油气的生成?~

大家都知道,形成有机质的主要供应者来源于海洋、湖泊中的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高等植物,这些生物死亡后残体埋藏于水下沉积物中,经过一定的温度、生物化学作用、物理化学作用便可形成石油。地球上多种生物体普遍发育于近代和古代的海洋、湖水中。然而不是在地下到处都有石油,石油的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地球化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因为除丰富的生物(有机质)是形成石油的必要条件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
首先,大地构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强烈地壳拉张会产生低洼、深陷的古海盆或古湖盆的还原环境。大家都知道,原始有机质在陆地表面难以保存,有机质极易被氧化破坏,只有当原始有机质在比较广阔长期被海水或湖水淹没的低洼地区,在隔氧的还原环境下,才有利于有机质的堆积与保存。这种环境并不是到处都有的,它受到多种地质条件严格控制。那些沉陷规模大的湖盆或海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需要经历多期地壳构造运动,形成地势高低悬殊的高山和平原盆地以及深埋在地下看不见的很多起伏不平的隆起带和洼陷带。从现今全国地形图看,所分布着的大大小小众多被高山包围的沉积盆地(如新疆的准噶尔、塔里木盆地,青海的柴达木盆地,陕甘宁的鄂尔多斯盆地,甘肃酒泉盆地,四川盆地,东北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等)以及中国沿海大陆架的若干沉积盆地等都有利于有机质堆积、保存,为油气生成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且,地壳运动还可以产生巨大的热量,能加速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
其次需要适合油气生成的古地理条件和古气候条件。
无论在海相沉积盆地还是在陆地湖相沉积盆地中,油气的生成还需要一个大量生物繁殖和生长的地域,如浅海大陆架区、陆地的深水—半深水的古湖盆区。
在海洋大陆架区,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水体较宁静,阳光温度适宜生物的繁殖,尤其是各种浮游生物异常发育,死亡后不需经过太深的水体即可堆积下来,再加上这些部位邻近河流三角洲,陆上各种有机质也源源不断地被河流带入海中,致使这一带地层中的有机物质特别丰富,为极有利的生油气区。大陆上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发育的深水—半深水湖泊具有稳定的还原环境水体,浮游生物特别发育,还有来自湖泊周围河流带来的大量有机质。相反,在滨浅湖区、沼泽地区水体动荡,有机质受氧化破坏则很不利于生成石油;或者在浅海区,虽然生物也极为繁盛,但是水体中的氧含量也很高,死去的生物或者被其他生物吃掉了,或者迅速被氧化破坏了,无法被保存下来,因而也就谈不上以后形成石油了。
这就是说,地质历史上发育的湖盆、海盆从总体上讲具备了生油、气的大背景、大环境,但是要形成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还需要适宜于有机质发育的古地理条件——海洋大陆架的较深部位、陆地的半深水—深水湖泊区。
不言而喻,古气候变化也影响到各种生物的生长和繁盛程度。温暖、潮湿的暖湿带—亚热带气候最有利于各类生物的生长。我国西北地区现今的气候基本上是属于干旱少雨的气候带,生物极不发育,将今论古,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是物理化学条件与生物化学条件。在大量有机质保存下来向石油、天然气转化过程中,还需要适当的温度、时间、细菌、催化剂等生化条件,这就是有机质经过深埋于地下沉积地层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用形象的说法,它类似于“煮饭”,只有米和水,没经过一定时间的加热煮沸是不可能做成熟饭的。还有,用猪、羊肉油榨油,刚下锅时,出油并不多,随着加热时间的增长,温度的升高,“榨”出的油就会越来越多啦。所以,大量有机质经过地下埋藏达到适当的深度和温度(一般为65~120℃)就开始生成液珠状的石油,此后,随着温度的升高,生成的石油也越来越多。

从现在已发现的油气藏来看,都是圈闭形成期早于油气生成运聚期或是同步。如渤海湾坳陷区苏桥、文留、孔西潜山构造带等。其圈闭类型,则因各地各种成因而异,如鄂尔多斯坳陷区与古隆起背景上的古岩溶地貌有关,苏桥则与斜坡上的反向正断层形成的屋脊式潜山有关,孔西构造带则与逆断裂推覆有关,而文留则与盐拱背斜有关,南12井与断鼻和岩性有关,王家河则与地层圈闭有关。不管何种圈闭类型,其形成时间必须早于油气生成和运移时间。

油气成藏地质条件
答:其中,瓯江凹陷的海相沉积便是佐证之一,它有可能便是欧亚大陆边缘的残留特提斯盆地一部分。它将为今后寻找海相油气田提供有利条件。油气藏类型:以渤海海域已知油气藏为例,可分为四种类型:①背斜构造油气藏包括逆牵引背斜和...

油气成藏要素分析
答:1.源岩特征 由于处于三个生油洼陷之间的构造高部位,且活动早、延续时间长,所以纯西地区是油气有利的聚集区。另外,石村断层将纯化潜山披覆构造与博兴洼陷烃源岩沟通,而北部一系列北掉正断层与牛庄洼陷、利津洼陷Es3和Es41...

油气藏形成的控制因素
答:苏北盆地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多沉积中心,尤其是箕状断陷,它具备了油气生成、保存、运移的最有利条件,由此为出发点我们对苏北的油气控制的主要因素,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1)箕状断陷是形成油气藏主要场所,圈闭背斜构造(包括受断层遮挡的...

石油和天然气怎么生成的?
答:(一)古地理环境和大地构造条件 根据对现代沉积相和古代沉积岩的调查研究,浅海区、海湾、潟湖以及内陆湖泊的深湖—半深湖、前三角洲地区,是有利的生油气地理环境。这些地方适宜于生物生活和繁殖,有丰富的有机质,且水体...

中央区域的深断陷具有良好的成油气地质条件
答:(四)中央断陷区具有一系列有利的油气保存条件 1.生烃中心持续生烃有利于形成大中型油气田 盆地中部区域的深断陷沉积建造厚度一般达到3000~6000m,主力烃源岩沙河子组二段、营城组二段在登娄库组沉积时,埋深一般达到1500~3000m,进...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答: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知道成藏阻力主要包括砂体中流体的压力和岩石中孔隙的毛细管力。油气能否进入砂体的关键取决于成藏动力和成藏阻力究竟哪一方面占优势。如果成藏动力占优势则有可能成藏,否则是不能成藏的。3.油源条件 ...

油气成藏条件
答:时间早等优点,但距滨南玄武岩相对较远,对运移不利,且有机质丰度较低。尽管滨南玄武岩周围烃源岩厚度较小、成熟度较低,但具有有机质丰富、距离近等优越条件。2.储层特征 滨南玄武岩区主要发育玄武岩和白云质角砾岩储...

生、储、盖是油气藏生成的必备条件,请分析生、储、盖常见的岩性是什么...
答:温度也是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的重要条件,达到一定温度,有机质才能大量向石油转化,一般最适宜有机质转化的温度范围为60?C-210?C。有机质生成石油的速度很慢,所需的时间以百万年计,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有机质转化成石油...

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答:油气成藏条件研究是一个综合研究课题,要求研究领域全面、系统。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盆地分析:盆地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地壳深部结构及盆地基底特征,盆地几何形态,盆地沉积充填及地层详细划分对比、盆地沉降...

石油形成的条件
答:石油成因,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有机成因,一种是无机成因说。一般来说,我们通常所科普的都是有机成因中的晚期成因说。如你所说,大量生物有机沉积物富集,经过沉积、成岩的作用,一部分转化为干酪根,在温度、时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