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在电视剧看清宫戏,清朝帝坐在朝上,在清代帝王上朝做什么,多长时间? 清朝皇帝在哪里上朝

作者&投稿:薛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古代上朝的规矩很严格的,侍郎上殿,学士上殿,宰相,军机大臣,3品以上的在职带兵将军上殿、皇帝的直系叔父辈亲王上殿。除了这些,没有皇帝的批准是禁止上殿议政的。电视剧那么多的官员,大部分都是为了场景的需要。百官上殿的情形,只有在大的节日,收到皇帝的邀请,才可以入京朝圣的。
皇帝身边,是不可以站侍女的,主要是怕侍女知道政事传到后宫,所以没有皇帝的批准,是不准女人上朝听政的。

五更天,相当于清晨的5点到7点。清朝的历任皇帝大都比较勤奋,都要五更上朝。那时皇帝和大臣确实比较辛苦,有的家住的远的担心迟到甚至要半夜爬起来。其实早朝制度也不是绝对的,要看皇帝自己是否亲政和勤勉。最著名的是明神宗万历皇帝23年没有上朝,虽然他不来,但是政务还要办,大臣们还是要来的,只不过时间可能不会那么早了。
齐如山先生《北平怀旧》中,有一章节提到清朝官员上朝的情形。说皇帝每日凌晨三点上朝办公,召见的第一拨儿人是军机大臣,名曰“叫起儿”。第一起后,才召见其它的大臣。所有官员都在宣武门外,每天夜间起来进前门上朝,因此夜间一点钟前门就打开了,其它的门则天亮才开。王公亲贵由神武门进宫,其余各官员都由东华门进出,东华门外有标准性建筑物“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不仅有止车门与下马碑之规矩,古代官员上朝时还不准点灯。据相关史料了解到,为的是方便夤夜出入和消弭火患。

让皇帝了解一下各地的事情。

清代并没有固定专设的“早朝”。清代前期的“御门听政”,多少有些“早朝”的意思,但也不在太和殿。顺治当皇帝的时候才六岁,顺治元年八月在沈阳故宫的大政殿登基,九月进北京。由于当时紫禁城内前朝的三大殿都被烧毁了,登基大典,就是在太和门举行的。

在他亲政之前,国事都由摄政王多尔衮代为处理。办公听政,一般都在武英殿。顺治七年,多尔衮死了,十三岁的顺治开始亲政,修复了三大殿,就住在乾清宫,国事也大多在那里处理。

清朝没有一早就聚集官员站班议事的制度,而是由内阁向皇帝汇报政务。总的说来,不过是让皇帝知道一下而已,大权实际上都操在内阁大臣手中。当时未成年的顺治、康熙,早起还要上学,因此召见或者觐见,都安排在皇帝放学之后、午饭之前。

如果有重大政务,则随时召见,地点并不固定,一般选择就近召见。康熙成年之后,沿袭明制进行“御门听政”,冬春季早上六点,夏秋季早上五点,先在乾清门,后来改在太和门听取官员汇报。

这倒是有点儿像是早朝。像康熙年间著名的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平三藩等重大决策,其实都是在“御门听政”中决策的。康熙、乾隆之后的帝王逐渐疏懒,到咸丰年间,“御门听政”完全废止了。

皇帝身边,是不可以站侍女的,主要是怕侍女知道政事传到后宫,所以没有皇帝的批准,是不准女人上朝听政的。

拓展资料

清朝皇帝,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页。在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清朝既为中华民族做出了超越前人的重大贡献,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败与屈辱的辛酸记录。二百多年间,从努尔哈赤到溥仪,先后有十二位皇帝统治着这个泱泱大国。无论是一代圣君康熙帝,还是短命的同治帝,都对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参考资料-清朝皇帝



在古代上朝的规矩很严格的,侍郎上殿,学士上殿,宰相,军机大臣,3品以上的在职带兵将军上殿、皇帝的直系叔父辈亲王上殿。除了这些,没有皇帝的批准是禁止上殿议政的。

皇帝身边,是不可以站侍女的,主要是怕侍女知道政事传到后宫,所以没有皇帝的批准,是不准女人上朝听政的。

在雍正之前,皇帝一般都是听政论事。所有事情都是由朝上解决。

雍正年间,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起初是解决军事要务的地方,后来成为解决政治、军事一切奏章事物的地方。首席长官为军机大臣。处理完的事情再由皇帝批改。

大大的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速度,也减轻了皇帝负担。

扩展资料

清朝君主

同义词 清朝皇帝一般指清朝君主

清朝君主是指清代的皇帝,清代从1616年至1912年共有12位君主,这里包括后金大汗、清朝皇帝和追尊未实际统治的君主。清朝十二个皇帝分别是:1、努尔哈赤;2、皇太极;3、福临(顺治);4、玄烨(康熙);5、胤禛(雍正);6、弘历(乾隆);7、永琰,后改顒琰(嘉庆); 8、绵宁,后改旻宁(道光);9、奕詝(咸丰);10、载淳(同治); 11、载湉(光绪);12、溥仪(宣统)。

参考资料:清朝君主-百度百科



在古代上朝的规矩很严格的,侍郎上殿,学士上殿,宰相,军机大臣,3品以上的在职带兵将军上殿、皇帝的直系叔父辈亲王上殿。除了这些,没有皇帝的批准是禁止上殿议政的。电视剧那么多的官员,大部分都是为了场景的需要。百官上殿的情形,只有在大的节日,收到皇帝的邀请,才可以入京朝圣的。
皇帝身边,是不可以站侍女的,主要是怕侍女知道政事传到后宫,所以没有皇帝的批准,是不准女人上朝听政的。

在雍正之前,皇帝一般都是听政论事。所有事情都是由朝上解决。
雍正年间,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起初是解决军事要务的地方,后来成为解决政治、军事一切奏章事物的地方。首席长官为军机大臣(就是中国的内阁)。处理完的事情再由皇帝批改。大大的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速度,也减轻了皇帝负担。比如,“太后大寿,XXX日子举行,交由礼部办理。或者XXX地方旱灾,交由户部办理”

与文武大臣商讨国家大事,时间不固定,所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说的就是这个。

清朝皇帝上朝时候一般是做什么?多长时间~

臣子到朝廷觐见君王,奏事议政,一般时间不定,事情说完了就行了。且皇帝身边会有站着侍奉的宫女太监之类的。同时因宫廷庞大,站在殿外的臣子是听不到里面说话的。

扩展资料:
其实在不同的朝代,上朝官员的品数都是不一样的,就唐朝来讲的话,皇朝律法要求所有在京城的官员必须要上朝,官员的下限为九品,但是不同的官员上朝的日数却不一样,九品以上五品以下的官员,每个月只用初一和十五上朝就够了,而五品以上的以及监察御史、太常博士、员外郎则是必须,每日参加朝会的。
而清朝,皇帝是大约现在北京时间的五点到七点就得上朝,所以官员得三点到五点就得在午门外等候,但是在清朝,除开几任英明的君主,一般来说,皇帝都是十日上一次朝。而在唐朝,皇帝一般是在7点到8点上早朝,所以官员也不用那么早地就在午门外等候,也算是很人性化的了。
从历朝历代来看,有要求每日都需上朝的君主,有十日一朝的君主,也有一些规定朔望朝的君主,历朝对官员上朝的时间和官品也都不尽相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上朝

清朝历史悠久,历朝历代的皇帝上朝的地方并不完全相同。清朝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乾清宫和养心殿。
其中,乾清门是御门听政时的地点,皇帝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颁发诏令,处理政事。乾清宫是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养心殿是清朝后期垂帘听政时的地点。而平常电视剧中的太和殿并不是日常上朝的地方,只是皇帝登基的地方。

扩展资料
清朝康熙皇帝以前,乾清宫沿袭明制,清朝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场所。
乾清门东为内左门及九卿值房,西边内右门及军机处。门前广场东西两端为景运门、隆宗门。乾清门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和殿
百度百科-乾清门
百度百科-乾清宫
百度百科-养心殿

清朝各位皇帝的陵都在哪儿
答:清朝皇帝的陵墓群有三处 : 北陵、东陵和西陵 。 清朝从 1644 年入关 , 到 1911 年被推翻 , 统治全国 267 年 , 共有十个皇帝 , 除宣统溥仪未建陵外 , 九个皇帝分别葬在东、西二陵。清西陵位于保定市易县梁各庄西 , 是一片丘陵地 , 周围群峦 迭嶂 , 树茂林密 , 风景极佳。东有 2300 ...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么过的?3点起床,7点上朝,9点请安,14点晚膳
答:最早3点,清朝皇帝就得从暖和的被窝中爬起来,在女仆和太监的服侍下梳洗打扮,根据之后要参加的活动,穿戴好礼服、朝服、常服、雨服或行服等不同的冠服,佩戴不同的服饰,如礼服用于祭祀,朝服用于朝会,然后绑好辫子。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多清宫剧中,皇帝的身边会有许多年轻宫女在旁服侍着,事实上这与 历史 事实不符...

清朝皇帝上朝的地方在哪里?
答:地点在养心殿西暖阁,就是三希堂外间,有秘道与军机处相通。如果有重大事项要扩大范围商讨,则多传旨在养心殿进行朝会议事。再有清朝皇帝多喜爱园居生活,大多数时间都在三山五园渡过,听政地点为康熙在畅春园清溪书屋,雍正在圆明园万方安和,乾隆在圆明园含经堂、嘉庆、道光在圆明园勤政亲贤、咸丰在...

大臣们为何在汉朝是坐着,宋朝站着,清朝就是跪着?
答:最终明朝却仍然能够统治几百年的主要原因。等到清朝的时候,这种皇权思想更加的集中了,大臣们上朝的时候就只能禀报,并且必须要跪着。因为在清朝的时候,皇权的权力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所以大臣们也就只能跪着上朝了。虽然大家看起来大臣的上朝姿势是时代的倒退,但实际上却是政治上的进步。

清朝各个皇帝坐了多少年
答: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

清朝皇帝和他们妃子的陵寝都在那(详细)?
答:景陵皇贵妃园寝 位于景陵妃园寝的东南,是康熙的两位皇贵妃:佟佳氏、瓜尔佳氏的园寝。两位皇贵妃曾在康熙年间奉旨照料年幼的乾隆皇帝居住在宫中。她们在乾隆年间尚健在。乾隆皇帝为表孝心,尊她们两位为皇贵太妃,并为其单独修建园寝。裕 陵 清高宗乾隆皇帝的陵寝。规模宏大,建筑物最为壮观。陵内...

清朝皇帝都埋在那
答:妃园五座、公主陵一座,计埋葬14个皇后和136个妃嫔。清西陵 西陵自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首建泰陵,至公元1915年光绪的崇陵建成,历经186年,共建有帝陵4座,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7座,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

清朝后宫妃子非常多,她们有着怎样的等级划分?
答:在如今的影视著作中,清宫剧无疑成为了很多人热衷的关注点,如《甄嬛传》、《步步惊心》以及多年前拍摄的《雍正王朝》,当人们对电视剧中跌宕起伏的内容喜闻乐见的同时,也对皇帝的那些嫔妃等级很是好奇,那么在清朝后宫妃子如此之多的情况下,她们有着怎样的等级划分呢?清朝嫔妃(剧照)在清朝的后宫...

清朝里的“常在”、“答应”分别是什么?
答:在这方面,清朝比起来最有“仁政”。因为,比起唐玄宗的四万宫女来,当然是“仁政”。宫女可以升级,但很难跳级。婢作夫人,要馒馒来。选进来的秀女就不同。宫女要升到贵人或嫔,得经过做答应和常在的阶段,秀女则一进来,便可做到贵人以上。例如宣宗道光皇帝的和妃,就是由宫女科班出身的;文宗咸丰...

在紫禁城中什么地方是清朝乾隆皇帝读书的地方?
答:清朝乾隆皇帝读书的地方在三希堂。三希堂,古时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帝的书房。“三希”即“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也就是鼓励自己不懈追求,勤奋自勉。书房名为“三希堂”,乾隆十一年间在此收藏了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