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设备及其系统的经济运行标准都有什么? 设备选型的基本原则和指标体系有哪些?

作者&投稿:红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十大措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重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全党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重要内容,对我们党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这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在现实背景下,研究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及如何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这里的“节约”其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其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这种节约要求彻底转变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深刻的技术革新,真正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 1、确立节约资源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 国家要加强在各个领域增长方式和全面节约管理。在组织编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中,都要把节约资源放在中心位置。政府要健全和完善资源节约的政策法规和监管体系,制定鼓励节约使用资源的相应政策措施,完善法规标准,实行严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并强化节约资源工作的强制约束力。要抓紧研究制定《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配套法规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法规,制定资源高消耗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完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组织修订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制订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等情况予以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业和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尽快实现由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2、形成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改变透支资源求发展的方式,转换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扭转“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和消费体系。要尽快形成以节地、节水、节能为中心的农业体系,重效益、节时、节能、节约原材料的工业体系,规划科学、设计优良、节地、省材、质量过硬的基本建设体系,节时、节能、重效益的运输体系,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生活服务体系和节约资源的消费方式,从战略上构建资源从生产、流通、分配到消费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有机节约整体。 3、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目前国际上最能代表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模式。与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传统经济不同,循环经济的核心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重构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如果说传统经济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的和一次性的,以把自然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的话,那么,循环经济通过物质的循环流动,可以解决长期以来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冲突。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三分之一、铜产量的二分之一、纸产品的三分之一都来自于循环利用。我国有色金属再生利用量仅占总产量的15%-20%,发达国家一般为30%-40%。如果其中的废玻璃、废塑料等不能有效地回收利用,不仅会增加垃圾处理量,更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要加强对废品回收利用的管理,促使其有序发展。 4、大力发展环境产业,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世界经合组织研究表明,建立在循环经济理念基础之上的环境产业必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为当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领域,是 21世纪世界性的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发展环境产业,加强“三废”综合利用,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延伸产业链,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增加就业岗位,同时担负起分解者的职能,对无法再次循环利用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5、要倡导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人们的消费方式对资源消耗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的消费方式一定要从本国、本地区的消费环境出发,要考虑资源和生态可以承受的消费度。如果不顾国情,简单地模仿、攀比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将会带来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甚至造成危害更大的污染灾害;反过来,只会降低消费质量。为此,应当选择如下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一是应当讲究日用消费品的质量、实用和耐用性,尽量缩小一次性消费的范围。在全社会推广节能型、节水型的低度消耗资源的适度消费生活体系,减少高能耗、高原材料、高用水的消费。二是注意食品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保持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习惯,在饮食结构上不宜不加区分地普遍提倡以动物型食品为主,膳食结构仍应以植物型食品为主或动植物并重。三是居住和出行方式的合理化。宜提倡相对集中的居住方式,发展公园、公共娱乐场所,不宜提倡分散居住和大量建造私人别墅、花园等。 6、加快技术创新推进节约资源技术进步 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资源节约的有效手段。要积极推动资源节约科技开发,建立促进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突破资源节约技术瓶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资源节约重大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先进高效的节能、节水设备和器具,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发展和升级,从整体上全面提高资源节约技术水平。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粗放、低效率技术向集约、节约和高效率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充分挖掘管理对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形成的效率潜力。 7、重视信息工作,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信息交换平台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发达的信息系统之上。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的获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产业链接、资源的整合、再生资源的相互转移开发等等,这一切都需要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来实现。在今天市场中介体系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应协助建立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信息服务体系。整合废弃物的性质及来源、资源节约型企业、资源节约型技术等信息,规范信息的收集、合成、传输、反馈等机制,以电子政务、企业信息资源共享为重点与切入点,建立资源节约型信息交换平台,及时发布各类循环经济市场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为各企业间实现废弃物、能量等交换提供信息帮助。 8、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指标体系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本质就是提高经济资源的生态效率,在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之间建立一种最佳的协调机制。为了衡量评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和实践,有必要建立一套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建立的指标体系可以全面衡量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效益以及循环特征、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率,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有机的联系,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共赢。指标体系要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原理入手,从各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水平。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为:良好的政策相关性、可测定性和可比较性、易于分析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等。 9、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科学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调节机制,形成合理的资源价格体系,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利用,改变因资源的低成本、非公开化造成的浪费。目前,我国一些重要资源短缺,其中有些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基本上是不可贸易产品,其市场价格本应较高才能产生节约使用的效果,但由于这些资源的使用成本严重偏低,导致了资源的粗放使用。同时,一些对环境资源有严重影响的企业,可以不支付它们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实现向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合理确定资源价格,使资源使用者付出应承担的社会成本,对自己浪费资源、破坏环境造成的后果承担经济责任,从而使节约使用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10、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要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传媒加强对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要把宣传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常识结合起来。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尽可能减少垃圾排放,进行绿色消费,优先购买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以及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产品,鼓励节约使用、反复使用或多次使用所购买的物品。要把宣传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在宣传教育中发放介绍垃圾处理知识和再生利用常识的小册子,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废旧资源回收和垃圾减量工作。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做到以教育形式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长,以家长影响社会。

企业能源审计过程中常用的节能标准有哪些~

企 业 能 源 审 计 一、能源审计的定义 按照《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国家标准(GB/T17166-1997)的定义:能源审计是审计单位依据国家有关的节能法规和标准,对企业和其他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检验、核查和分析评价。 能源审计是一种能源科学管理和服务的方法,是为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及用能企业提供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与模式,其主要内容是按照审计类别的不同对用能单位能源使用的效率、消耗水平和能源利用效果的客观考察。 能源审计是一种专业性的审计活动,具有监管、公正与服务的职能。是对企业用能状况进行考察与审核的管理手段,通过审计可以了解企业能源消费的过程和及能源利用的效率、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企业寻找节能技术改造方向,确定节能方案,加强能源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最终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能源审计可以帮助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加强对企业用能的监督与管理。能源审计的结果也是企业制订节能规划、编制企业能源审计报告的基础依据。 二、能源审计国内外发展情况 上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引发了西方国家对节能的重视,在严峻的能源形势与沉重的能源费用负担面前,出现了‘要把能源像管理钞票一样管理起来的认识,对能源使用的合理性要进行审计的思想’。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国家提出了“能源审计”的概念和方法。以英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家,由于其自身的地理特点及资源情况,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节能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英国利用能源审计调查行业和企业能源利用状况,为政府制定能源政策提供技术依据,80年代初英国工商部就在能源大臣的领导下,实施了全国范围能源审计并总结汇总了全国11个行业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为指导600多项国家补助节能项目安排,提供可靠的依据。日本对企业开展了节能诊断,通过国家节能中心派出专家,免费对企业的用能设备进行节能诊断,促进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此种方法在日本己持续开展了二十多年。挪威把节能与环保工作结合起来,开展了能源环境审计。西方工业国家由于生产手段先进、管理现代化,用能设备自控化程度较高,其能源审计特点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网络等先进的通讯手段对企业的相关资料进行“后台式”的审计。 在中国,早在1982—1985年原国家经委就组织了企业能源审计试点工作。同时,亚太经社会(ESCA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欧盟(EC)等国际组织在我国举办过企业能源审计的培训班。1989年,我国向亚行(ADB)申请的“工业节能”技术援助项目,对造纸、纺织、化工、炼油、水泥五个行业的相关企业进行了企业能源审计并初步建立了一套定量的企业能源审计方法,随后来行贷款项目扩展到钢铁、有色、交通行业,先后有三十多个企业进行过能源审计工作。1996年国有技术监督局发布了三项有关企业能源审计的国家标准,1997年颁布了《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国家标准(GB/T17166-1997),这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能源审计专项标准,是开展能源审计工作的技术依据。2000年6月原国家经贸委资源司会同国能源基金会组织了不同形式的企业能源审计研究与试点,并开展了相关方法和理论的研究。 2006年9月7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各企业要按照《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国家标准(GB/T 17166-1997)的要求,开展能源审计,完成审计报告;通过能源审计,分析现状,查找问题,挖掘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在此基础上,编制企业节能规划,并认真加以实施。”随后,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了《企业能源审计报告审核指南》,对能源审计所必须涵盖的主要内容和审核流程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从而规范了审计工作的开展。 根据通知要求,全国1008家年耗标准煤18万吨以上的企业从2006年10月起相续开展了企业能源审计工作,2007年5月起,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委托有关单位,对千家企业能源审计报告进行了评议和汇总分析,通过审计,使企业清晰,系统地认识到自身用能的现状。通过对企业主要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行业先进水平、平均水平的对比,使企业看到了差距、明确了节能方向、分析了节能潜力,对企业今后节能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推动了企业节能工作的深入发展,落实了节能技改项目,增强了企业完成节能目标的信心。这种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的模式是建设节约型的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突出抓好高耗能行业中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强化政府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的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加强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和环境约束,确保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企业能源审计和编制节能规划是“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基础和保证。 在千家企业能源审计的带动下,各级地方节能主管部门将企业能源审计的范围逐步扩展到了20000多家重点用能单位,目前,全国范围内的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己经大规模地开展了。 三、企业能源审计类型 企业能源审计的分类依据不同目标有多种分法,通常根据审计的范围与指标不同,可以分为初步能源审计和详细能源审计,针对我国现在开展的企业能源审计大致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政府监管能源审计 国家或地方节能主管部门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年开展的企业能源审计。 国家或地方节能主待字闺中门发布需要进行能源审计的企业名单,规定审计内容与期限,进行能源审计;同时也可以对企业的主要用工艺及重点用能设备进行专项能源审计。政府通过能源审计对用能大户实行监管,使之合理使用能源,节能能源,保护环境,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 2、企业自主能源审计 企业自愿依据国家节能法规和国家能源管理标准所开展的企业能源审计活动。 企业为了取得国家节能政策的优惠或取得国际组织(金融机构)的贷款,自愿进行能源审计,评估节能成果,接受监查。 企业实行科学用能管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企业节约能源,减少排放,保护环境,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 3、受委托的能源审计 随着能源审计活动的扩展,目前,在国内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市场。在千家企业能源审计工作中,有近一半的审计工作是由第三方审计机构完成的,其总体质量较高。由规范的第三方机构开展此项工作,可以保证审计方案、采用数据,审计结果,更为科学化,更加真实可信,提出的建议先进性强,更加全面。目前,我国能源审计工作对许多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来讲还是个新的概念,对这种管理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还有一个学习,实践的过程,一些地方节能主管部门己关注到这个问题,相续制定了一些地主性的管理办法,通过公开选聘,专家评议的方式,对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规范。北京、辽宁、山东、西安等地己开展了此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能源审计的法律及技术依据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3.地方节能主管部门的相关管理办法 技术标准: 1.《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1997) 2.《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15316) 3.《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2588-1981) 4.《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1990) 5.《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GB/T6422-1986) 6.《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3234-1991) 7.《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1995) 8.《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T17167-2006) 9.《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3) 10.《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3) 11.《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导则》(GB/T7119-1993) 12.《企业能量平衡统计方法》(GB/T16614-1996) 13.《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GB/T16615-1996) 14.《企业能源网络图绘制方法》(GB/T16616-1996) 相关行业技术标准 五、企业能源审计的内容 (一)调查了解企业概况: 1、企业名称、地址、隶属关系、性质、经济规模与构成、企业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在地区或和行业中的地位。 2、企业主要生产线、生产能力、主要产品及其产量。 3、企业能源供应及消耗概况,能否满足当前生产和发展的要求。 4、企业近年来实施了哪些节能措施项目、节约效果与经济效益如何。 5、能源管理机构及人员状况。节能负责人与联系方式。 6、企业能源管理制度、、能源使用规定、耗能设备运行检修管理制度、能源使用考核制度、对节能措施的检查制度,各种岗位责任制度及执行情况。 7、企业主要生产工艺(或工序、生产线)简介 (二)企业能源计量与统计情况: 1、企业用能系统及用能设备的能源计量仪表器具的配备情况、仪表的合格率、受检率等。 2、企业购入能源计量情况。购入、外销、库存能源财务数字与计量数据的核查,确定企业在购入、外销、库存环节的损失。填写概念能源平衡表。 3、企业能源转换环节的能源平衡计算能源转换单耗,确定企业的终端能源消费,构建企业能源转换的投入产出平衡表,与计算投入产出系数。 4、企业能源分配使用计量情况。输送与分配过程的能源计量情况;按车间或基层单位计算出能源计量率。自上而下终端消费数据与自下而上终端消费数据核对,确定企业内部输送与分配过程的能源损失与公共部门能源消费的合计。 5、构建综合能源平衡表,评价企业能源计量管理,计算相应指标。 6、填报国家统计部门要求的报表和能源审计要求报表,根据以上报表构件时数据的完善或缺失程度,评价企业能源统计制度与管理水平。多数情况下需要作出估计和间接取数。但是必须作出专门的说明。 (三)主要用能设备运行效率监测分析 1、本行专家进行现场勘察。确定需要重点监测的环节与设备。作出专家经验判断。 2、已有国家节能监测标准的用能设备的节能监测状况,(节能监测国家标准规划目录:通则、供能质量、工业锅炉、煤气发生炉、火焰加热炉、火焰热处理炉、工业电热设备、工业热处理电炉、泵类机组及液体输送系统、空压机组与压风系统、热力输送系统、供配电系统、制冷与空调系统、空气分离设备、内燃机拖动设备、电动加工与电动工艺设备、电解电镀生产设备、电焊设备、用汽设备、活塞式单级制冷机组及其功能系统、风机机组与管网系统、蒸汽加热设备) 3、已经有地方节能监测标准的用能设备的检测状况,(地方中心与企业负责收集资料) 4、节能检测标准化规划中的行业专用耗能设备与耗能工艺,按照相应的安装、运行、检修、出厂试验获得的能源利用效率状况 5、与相应标准、规范、定额的差距分析 (四)企业能耗指标计算 (一)企业能源供销状况 (二)企业能源消耗情况 ①企业能源购销及库存变化数据; ②企业净能源消费量; ③各种能源折算系数; ④企业内部能源转换的投入产出数据; ⑤产品生产系统能源消耗及产出数据; ⑥辅助生产系统能源消耗数据; ⑦各种能源损耗数据。 (五)重点工艺能耗指标计算与单位产品能耗指标计算分析 1、企业审计期内生产的主要产品名称、单位、产量,辅助生产用能及能源损耗分摊到产品能耗中的分摊办法。 2、企业产品种类划分 3、不同产品种类划分情况下的产品能耗量的划分办法。 4、根据企业产品种类划分情况,将多种产品折为单一产品或者车间代表产品计量值的方法,折算系数以及折算依据;多种产品折成标准产品产量的方法、折算系数及折算依据。 (六)产值能耗指标与能源成本指标计算分析 1、企业审计期内各种购入能源的价值、能源总费用及其构成。 2、产品的单位能源成本,企业全部产品的能源总费用。 3、企业审计期内的总产值、增加值、利润。单位总产值综合能耗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4、产品构成变化对产品能源成本的影响。 (七)节能效果与考核指标计算分析 1、企业能源审计期内或能源审计其上一年度实施的节能措施介绍 2、上述节能措施包括: 改进能源管理;改进生产组织;调整生产能力运行方式等 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产品附加价值;承揽工业性加工; 改进生产过程原料、燃料、材料品质,能源结构; (八)影响能源消耗变化的因素分析 生产能力变化的影响;产品结构变化;环境标准变化;能源供应形势与价格的变化;气候因素的影响(采暖与空调用能变化); (九)节能技术改进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 企业能源审计期内或能源审计期上一年度实施的需要进行了固定资产投资、或技术改造投资的节能项目描述;节能措施介绍,节能资金利用情况及其经济效益。 (十)对企业合理用能的意见与建议 1、从合理调整能源结构方面的建议, 2、合理调整产品结构 3、合理调正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技术装备 4、热能的合理利用与预热预冷的回收利用 5、合理利用电能,充分利用国家峰谷电价差政策, 6、外购能源和耗能工质的合理性评估,与自产的效果比较。 六、企业能源审计的方法 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是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主要是运用现场检查、数据审核、案例调查以及盘存查帐等手段,必要的测试。同时,审计单位与被审计方保持密切的交流与沟通是开展好审计工作的基础条件。具体能源审计的依据如下: 1.对企业能源管理的审计按照GB/T 15587的有关规定进行。 2.对企业用能概况及能源流程的审计按照GB/T16616的有关规定进行。 3.企业能源计量及统计状况的审计按照GB/T6422、GB/T16614和GB/T17167的有关规定进行。 4.对用能设备运行次序的计算分析按照GB/T2588的有关规定计算。 5.对企业能源消费指标的计算分析按照GB/T16615的有关规定进行。 6.对产品综合能源消耗和产值指标的计算分析按照GB/T2589的有关规定进行。 7.对能源成本指标的计算分析按相关规定进行。 七、企业能源审计的步骤 1.前期准备 成立审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人员分工,明确能源审计工作的目标与具体内容,编制审计任务建议书。审计工作小组人员由参与审计单位和企业共同组成,并实施小组人员具体分工负责。 2.现场初步调查 通过集团管理机构相关部门的介绍,初步了解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能源计量系统、能源购销系统、能源转换输送和利用系统、主要生产系统的基本情况。 3.编制审计技术方案 根据考察的情况,编写审计技术方案,方案包括划分系统确定调查数据的种类,制定设备和装置的测试方案。 4.收集有关数据和资料 对审计企业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分配数据收集工作,主要收集能源管理资料、能源统计表、各分系统和主要耗能设备的数据资料、生产数据资料、技改项目等有关数据资料。 5.现场调查分析 通过对集团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的检查、盘点、查账等方法、手段核算分析收集的各种数据,必要时与企业共同重新核对。 6.现场测试 根据需要选择必要的企业及相关设备和装置进行现场测试。 7.系统分析评价 依据调查核实后的数据资料,经过整理计算得出各种能耗性能指标,并对照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分析评价,并指出企业能源利用水平与先进水平的差距和造成的原因,提出可行的改造措施。 8.编写能源审计报告 依据调查核实后的数据资料,经过整理计算得出各种能耗性能指标,并对照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分析评价,指出企业能源利用水平与先进水平的差距和造成的原因,得出能源审计结论,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八、企业能源审计报告的编写 能源审计报告分摘要和正文两部分。 摘要放在正文之前,字数在2000字以内,简要说明企业能源审计任务和内容、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审计期内)、各种能耗指标、能源成本与能源利用效果评价、节能技改项目的财务与经济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节能潜力分析、审计结论与建议。 正文详细编写,除上述内容详细说明外还需要增加企业概况(包括企业的主要工艺特点,企业在国内同行业的地位),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企业用能分析(能源流程、能源实物量平衡表、能源统计和计量情况、能源价格等。) 正文的主要内容: 1.审计事项说明:包括审计目的、依据、审计期、审计范围和内容。 2.企业基本情况:包括企业的简况、主要产品、生产工艺概况及用能系统的概况。 3.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包括企业的能源管理机构的现状、设置、职责、方针目标以及企业的能源管理状况。 4.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包括企业的能源消费状况、能源流向、能源平衡表、能源消耗指标的核算以及各系统能源成本的核算。 5.企业节能潜力分析和建议:包括企业的节能潜力的分析、节能管理、技术改造方案汇总以及主要节能项目分析与建议。 6.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状况:包括企业的环保管理体系、废弃物的排放分析以及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状况。 7.审计结论及建议:依据审计结果提出审计结论,内容包括对审计结果的评价、合理建议和参考意见。 九、企业能源审计在国内的发展 通过千家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及后续重点用能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使能源审计这一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国内用能企业得到了普及,与国内原有的能源管理方法得到了一定的的结合,通过对千家企业能源审计报告的汇总分析,目前国内存在着具有代表性的三种审计思路: (一)、以设备的监测为主要依据,侧重于对用能设备的效率和物流、能流、能源财务的追踪和分析。 (二)、以企业能量平衡为基础,计算分析企业的能量有效利用率,对能源流程中各环节的收入支出的平衡分析评价。 (三)、以企业能源的投入产出分析为主线,分析能源消耗的过程,研究评价 “产品或服务的单位产出的能源密度”指标(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其特点主要体现在: 1.企业能源审计首先要做“企业范围的能源统计计量分析”,进一步能源审计才是对企业局部用能设备、用能系统、动力站房、空调与采暖系统 的能源诊断研究。目前开展的企业能源审计工作首先要求做好第一部分工作。 2.审计工作的技术核心,是对“研究对象的能源消费投入产出分析”,主要研究指标是国际通用的“产品或服务的单位产出的能源密度”。 3.研究对象的设定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审计目的确定边界。 4.研究对象的能源审计成果具有可综合性和可拆分性;审计范围大到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小到一个装置、设备。 5.能源审计的实施是采用管理者、专家、软件结合的合作模式。第一步的统计计量分析可以使用简单的“黑箱原理”,仅仅基于统计计量结果,这是管理者自己就能够做到的。对“黑箱”内部研究分析,对统计计量结果的原因分析与判断,对系统整体优化的分析,对用能合理性分析并寻求节能机会,都需要充分发挥行业专家和企业专家的作用。软件愈加完善,专家所作的资料性工作越来越少。这些就是我们工作的基本构架,实现系统优化和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6.模块化的结构和投入产出分析,对于能源转换企业,转换单元能源投入的产出就是二次能源,可用能源效率作指标;对于能源使用单元这种投入的产出指标就是单耗。与国家统计制度一致,和国际接轨。
7.有利于计算机技术与专家实践经验的最佳结合。 总的来说,企业能源审计工作,通过千家企业的实践及目前开展的相关工作,在中国得到了节能主管部门和用能企业的认可,结合中国能源消费的现状,使这一方法具有了中国特色,更全面,实际地反映出中国用能企业能源消费的特点。通过有关学者的研究及更多企业的实际应用,结合高效信息化工具的运用,使中国的能源审计方法既具有中国特色同时也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在能效对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等工作中都可以得到运用。


企业能源审计管理程序:1.政府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对企业能源审计管理计划或特殊需要,对具有企业能源审计资格的机构下达企业能源审计通知书。通知书应明确企业能源审计内容及要求。2.企业能源审计机构按照下达的企业能源审计通知书编制企业能源审计方案。企业能源审计方案应包括:审计负责人,审计小组成员,审计内容、进度与方法等项。3.企业能源审计方案报政府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4.审计方案批准后,在规定时间内由审计机构将企业能源审计通知书送达被审计单位,共同商定审计时间及进度。5.被审计单位应按通知书要求,做好审计准备工作,包括必要的数据和资料的准备。6.企业能源审计机构按通知书所规定的审计内容及要求进行企业能源审计。7.被审计单位不能提供审计所必需的数据,或提供数据被认定为不合理时,被审计单位必须提供测试数据。被审计单位应委托具有能源监测资格的单位进行测试,并提出测试报告。8.企业能源审计机构根据审计结果提出企业能源审计报告。9.企业能源审计机构需提供三份企业能源审计报告;一份报送政府节能行政主管部门,一份交被审计单位,一份留底。10.企业能源审计机构应该征求被审计单位对能源审计结果的意见。11.被审计单位对能源审计结果如有不同意见,收到能源审计报告后,在规定时间向政府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申诉.

1、厂商的选择:所有网络设备尽可能选取同一厂家的产品,这样在设备可互连性、协议互操作性、技术支持和价格等方面都更有优势。从这个角度来看,产品线齐全、技术认证队伍力量雄厚、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厂商是网络设备品牌的首选。
2、扩展性考虑:在网络的层次结构中,主干设备选择应预留一定的能力,以便将来扩展,而低端设备则够用即可,因为低端设备更新较快,且易于扩展。其交换结构也应能根据网络的扩容灵活地扩大容量。其软件应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应保证其后续研发和升级,以保证对未来新业务的支持。
3、可靠性:由于升级的往往是核心和骨干网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瘫痪则影响巨大。
4、可管理性:一个大型网络可管理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运行成本和业务质量。因此,所有的节点都应是可网管的,而且需要有一个强有力且简洁的网络管理系统,能够对网络的业务流量、运行状况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
5、安全性: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各种各样的攻击也在威胁着网络的安全。不仅仅是接入交换机,骨干层次的交换机也应考虑到安全防范的问题,例如访问控制、带宽控制等,从而有效控制不良业务对整个骨干网络的侵害。
6、QoS控制能力:随着网络上多媒体业务流(如语音、视频等)越来越多,人们对核心交换节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进行一般的线速交换,还要能根据不同的业务流的特点,对它们的优先级和带宽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重要业务和时间敏感业务的顺畅。
7、标准性和开放性:由于网络往往是一个具有多种厂商设备的环境,因此,所选择的设备必须能够支持业界通用的开放标准和协议,以便能够和其他厂商的设备有效地互通。

扩展资料:
设备选型的考虑因素有:
1、设备保证产品质量的程度。
2、设备生产效率的高低。
3、设备消耗能源及原材料的高低。
4、设备的可靠性、耐用性程度。
5、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保证程度。
6、设备的成套性。
7、设备对品种和作业条件变化的适应性。
8、设备投产后的经济效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设备选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设备选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设备选择和评价

表征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的指标是什么?
答:表征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的指标是煤耗(g/kw×h)、网损率、厂用电率 。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它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能,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能供应到各用户。电力系统的运行条件一般可以用三组方程式描述,一组微分...

什么是物业设备经济运行管理
答:室内排水系统一般由卫生器具、排水管道、通气管道、清通设备、抽开设备、污水局部处理构筑物等组成。 (3)热水供应设备。热水供应设备一般由加热设备、储存设备(主要指热水箱)和管道部分(热媒循环管道、配水循环管道、给水循环管道)组成。 (4)供热设备。供热设备包括热水供暖设备和蒸汽供暖设备2种。供暖设备系统一般由...

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是
答: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1.保证可靠地持续供电 供电的中断将生产停顿、生活混乱,甚至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形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停电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电力系统本身的损失,因此,电力系统运行首先要满足可靠、持续供电的要求。虽然保证可靠供电是对电力系统运行的首要要求,但并非所有负荷都绝对不能...

什么是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答: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是指能使整个电力系统的有功损耗最小/能获得经济效益的设备运行方式。电力系统的有功损耗,与设备的有功损耗有关,与设备的无功损耗有关,因为设备消耗的无功功率,也是电力系统供给的。由于无功功率的存在,就使得系统中的电流增大。为了系统的有功损耗而在电力系统中引起的有功损耗增加量...

衡量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三个重要指标是什么?
答:衡量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三个重要指标是:电压、频率,和波形畸变率。这三个指标的正常参考值如下:1.电压正常,偏移不超过额定值的±5%。2.频率正常,偏移不超过±0.2Hz。3.对称正弦波。

效益评价指标的选取
答:1.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是从经济角度反映方案优劣的指标,包括系统初投资、运行管理费用等。其中,系统初投资主要为主机设备及辅助设备的购置与安装费用,地源侧建设费用;运行管理费用指考虑设备服务年限,运行中水、电等的消耗,系统维护、管理等运行成本。2.技术条件 技术条件是从技术角度反映方案优劣的指标,...

完好设备有什么标准?
答:1、设备性能良好,如性能、出力达到设计标准,精度满足工艺要求,运转无超温、超压现象。2、设备运转正常,零部件齐全,无较大缺陷,磨损腐蚀在规定限度内,主要计量仪表和润滑系统正常。3、原材料、燃料、油料等消耗正常,无漏油、漏气(汽)、漏电现象,外表清洁、整齐。设备的完好率 所谓的完好率,是...

电网经济运行的电力系统区间
答: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主要是确定机组的最佳组合和经济地分配负荷。电网要考虑的是全系统的经济性,是在保证区域电网(110kV以上)和地区电网(110kV以下的城区网、农网和企业网)的安全运行和保证供电质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电网中现有输(配)变电设备,在系统有功负荷经济分配的前提下,做到配电网及其设备的...

怎么分析经济运行情况?
答:对于做好发展和改革工作,实现既定经济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现实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一份优秀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背后,必然包含分析者对工作的高度敬业精神,对数据、资料的缜密分析,对经济运行的敏锐观察,对分析方法和手段的独到运用。

论如何加强电力系统经济运行论文
答:4.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未来趋势 目前,我国经济获取了长足的发展,电力系统本身的经济运行在背后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而过于单一的经济发展类型使得电力资源一度限于短缺的尴尬局面。在面对资源节约型环境方针政策的提出以及严峻的能源形势下,节约用电,促进其经济运行就显得更加的关键。按照国家的计划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