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汉字的来历 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

作者&投稿:依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从比较成熟的甲骨文算起,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从甲骨文产生至今,汉字字体发展经历了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古文字阶段可分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四个阶段。 今文字阶段可以分为隶书、草书、楷书等几个阶段。
汉字字体演变史:
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时代通行的文字。甲骨文主要记录商代王室贵族有关占卜活动的内容,因为
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的,所以人们称之为甲骨文。甲骨文的主要特点是:图画特征明显,由于是用刀在
龟甲兽骨上刻写的,因此笔画比较细瘦,字形大小不一。
2、金文
金文又叫钟鼎文,它是西周及春秋时代浇铸在青铜器——钟鼎、生活用品、武器等上面的文字。古代
称青铜叫金,所以后世称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金文主要记录的是统治者祭祀、分封诸侯、征伐及器主
的功绩等内容。金文的主要特点是:笔画肥大厚实,结构、行款趋向整齐,图画特征明显减少,文字符号
特征有所加强。
3、大篆
大篆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流行的汉字字体。大篆这种字体是从西周金文直接发展而来,其形体及结构特点与金文大体相同,变化小而规范,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出汉字字体发展的痕迹。大篆的主要特点:字形
整齐匀称,笔画粗细一致,趋于线条化,比金文前进了一大步。
4、小篆
小篆是秦统一六国后通行于全国的标准字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的政策,以秦国流行的大篆作为整理汉字的基础,省改大篆的笔划和结构,使之更加简易、规范,从而使原来纷繁复杂的汉字字体统一起来,有了共同的标准,这种统一的字体就是小篆。小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汉字规范化的产物,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篆的通行,结束了从甲骨文以来一千余年汉字形体纷繁、写法多样的混乱局面。
小篆的主要特点:笔画、结构简易规范,字体、字形高度统一。

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之前,中国的文字——汉字,已经诞生并日趋成熟了。关于汉字起源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所以通常我们说中华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

中国的文字从出现至今,已经历了早期的图画文字、甲骨文字、古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要求而逐渐派生出来的各种印刷字体等漫长的发展历程。其中,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

19世纪后期,在河南安阳,农民在耕地时偶尔发现了甲骨的碎片,他们把这些甲骨作为龙骨卖到药房。1899年,古文字学家刘鄂在别人所服的中药中,发现了这种上面刻有古文字的甲骨,便开始了收集研究工作。

甲骨文字是商朝后期写在或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因为那时人们用被灼烫过的甲骨上的纹络来判断事物的吉凶。占卜完毕,就将占卜的时间、人名、所问事情、占卜结果,以及事后验证刻在上面,形成了具有明显特征的甲骨文。

甲骨上的文字,有刀刻的,也有朱书墨书的。刀刻的甲骨文字有的填满朱砂,其字体与今不同,因此难以辨认。现已发现的甲骨文字有四五千个。经过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的分析、判断,能够辨认的已近两千。这些甲骨文字,多为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文字,许多字的笔画繁复,近似于图画,而且异体字较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另一方面,甲骨文中已有形声、假借的文字,从而说明文字的使用已经有了相当长久的历史。

金文

继甲骨文之后出现的汉字书体就是金文。由于这种文字多铸于各种青铜器上而得名,也称为钟鼎文或青铜器铭文。至今所见最早有铭文的青铜器,为商代中期以后之物,铭文都很简单,文字书体近似于甲骨文。最有代表性的是西周的青铜器铭文。金文还载于各种彝器、乐器、兵器、度量衡器、铸币、铜镜和金属印章之上。其中以彝器之上载文数量最多。各种器物上的文字,较之甲骨文长且完整,字数少者数十字,多者数百字。例如西周前期的大盂鼎就载字二百九十一个。

大篆和小篆

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是汉字书体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小篆较之大篆,形体笔画均已省简,而字数日增,这是应时代的要求所致。从古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

隶书

隶书始为秦朝程邈所作。程邈本为秦朝县之狱吏,因得罪于秦始皇而被投入云阳狱中。他在狱中苦心凝思十年,损益小篆,作隶书三千字,上之始皇。始皇采纳用之,遂拜其为御史。当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务多端,文书日繁,记录事务单用小篆已深感不便,迫切需要一种比小篆更为省简、规范的文字,以便于书写和镌刻。由于当时改简小篆为社会急需,势在必行,致使隶书这一比小篆规范得多的新的字体应运而生,得以面世。

楷书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楷书之"楷"者,法也,式也,模也。草书之名出于草率、草稿,楷书之名则反之。虽然篆书和隶书也有草写者,以此而论,其工整者亦可谓之为"楷",但这里所说的楷书,是指自成一体、现在通用的"楷书"而言,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的字等。关于楷书的首创者,众说不一。因为魏、晋、南北朝几百年来的文字,是隶书中的八分与楷书笔意错杂时期。比较一致的说法是由东汉王次仲所创。现存实物中,只有魏时期钟繇的“贺克捷表”的法度可称为楷书之祖。钟繇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楷书书法家。今天的楷书,其笔画端庄, ... 展开全部>

黄帝下令,作为史官的仓颉负责搜集整理文字,仓颉根据猎户们用动物脚印判断记录信息的方法发明了符号文字,被黄帝推广到各个部族,这就是汉字的来历。



黄帝,,,

没啦

汉字的起源和来历~

汉字的起源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一、神话传说:
传说有一次,黄帝的军队和蚩尤的军队交战,交战甚欢,难分难解。黄帝想改变一下战术,叫仓颉拿作战地图来,但发现地图已丢失。只好收兵再作商议。回营后黄帝很生气,责怪仓颉没办好。仓颉说,现在要记录的事实在太多,再用结绳记事的方式,实在难以应付。现在百姓也在犯愁中,常遇到同样的问题。黄帝说,有没有解决方式?仓颉告诉黄帝,改变画图方式,可以记录更多的事,而且大家一看就会明白。黄帝就命仓颉着手办理这个事,不用随军打仗了。
仓颉接受任务后,整天冥思苦想,半年了,还没有进展。冬天到了,外面下了大雪,仓颉想去打猎。一路上,看到山鸡、小鹿跑过,雪地上留下一排排脚印。仓颉发现,他们的脚印都不同,突然来了灵感。画山鸡的脚印就代表山鸡,画鹿的脚印,不就是鹿吗。如果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把它的形象特征画出来,不就代表不同的东西了吗。仓颉向黄帝报告了之后,黄帝听了非常高兴。命仓颉把天下的所有东西,上至日月,下至飞禽走兽,都按不同的特征画出来,并把这种符号叫做“字”。
于是,仓颉开始了造字的旅程,每天上观日月星辰,下观万物生灵,创造出来了越来越多的象形文字。并刻在石头和木头上。后来发现太沉重,不便携带,成了仓颉的心病。后来有人从河边捉来一只大乌龟,请仓颉造个字,仓颉发现龟壳上有很多方格子,就造了一个“龟”字,并刻在龟壳上。但乌龟趁人不备时逃走了。
三年后,乌龟在另一个地方被人捉住了,他告诉仓颉,龟壳上刻的字还在,不但没被水冲掉,而且字长大了,而且更清晰。于是仓颉想到,龟壳很常见,不但很轻,而且刻的字很清楚,是很好的记录材料。他把创造的字,都记录在龟壳上,串起来。黄帝大为赞赏,并颁布天下。成了现在所说的甲骨文。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国汉字的由来。
二、考古发现:
据考古发现,在汉字产生以前,有“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方式。现代研究认为,汉字来源于集体的智慧,如果仓颉确有其人,那他应该是文字的整理和颁布者。随着考古的进展,更多的遗址不断发现,也为汉字的起源和来历,提供了更多的新证据。
通过系统考察、比对,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共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自现在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但一切没什么简单。由于各处考古出来的符号,都非常零星分散,缺失也较严重。各处的地域色彩浓厚,背景也很复杂。故汉辞网认为,汉字的来历和起源还是一个有待不断揭开的谜。

扩展资料:
一、据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 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平。然后,在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
进行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这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
二、汉字发展到现在,主要分为象形字、会意字及形声字三类。
1、象形字:如“日、月、山、川”等,都是描摹事物的形状的。这些是狭义上的象形字。
2、会意字:如两个“木”组成一个“林”字,两个“火”组成一个“炎”字。指用会意法造出的字。
3、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通常是两个字符组成的复合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形旁(意符)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旁(声符)组合而成。形旁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旁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形声字是最能量产的造字形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仓颉造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关于汉字的来历
答:1、汉字的来历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初始古人以口口相传为主,由于口传存在局限性,无法保存,传递给第三者时会出现误差。2、古代部落首领就创造出了“符号文字”,起初以不同的简单符号来传递不同的信息,后来演变成为象形图画,是它开启人类文字初时代。

有关汉字的来历
答: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之前,中国的文字——汉字,已经诞生并日趋成熟了。关于汉字起源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所以通常我们说中华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中国的文字从出现至今,已经历了...

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 汉字的起源和汉字的有趣
答:汉字的来历:传说有一次,黄帝的军队和蚩尤的军队交战交战甚欢难分难解。黄帝想改变一下战术叫仓颉拿作战地图来但发现地图已丢失。只好收兵再作商议,回营后黄帝很生气责怪仓颉没办好。仓颉说现在要记录的事实在太多,再用结绳记事的方式。实在难以应付,忙了就会出乱子。现在老百姓也在犯愁中,常遇到同样...

有关汉字的来历和汉字的起源
答:二、 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 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和楷书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现代汉字。隶书的出现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三、汉字的演变趋势 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在古文字...

关于汉字的来历
答: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通过...

汉字的来历,特点
答:来历: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特点: 一、汉字的性质问题 文字是在有声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因此,语...

汉字的来历是怎样的?
答: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都有哪些?汉字主要起源于记事的象形性图画,象形字是汉字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 根据我国古文献文记载天皇氏时代已发明干支及相关记录文字,在...

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30字左右
答:汉字(拼音拼音:Hànzì,注音符号:ㄏㄢˋ ㄗˋ),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 ,也被借用于书写日语、朝鲜语/韩语等语言,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展的语素文字。广义的汉字指从甲骨文、大篆、...

有关汉字的起源,来历等
答: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