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中什么是过剩和短缺 过剩经济的质疑

作者&投稿:除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果不用图像和数学来说。就比较难说明白了。需要比较多的文字。
其实短缺和过剩的建立在市场的均衡之上的。要说明的问题就是,亚当斯密提出的“一只看不见的手”。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上升(供给提升)需求下降,需求下降导致价格下降连锁到供给减少。价格下降(供给降低)需求增大,需求增大导致价格上升连锁到供给增加。这些都是有关联的。

简言之。过剩就是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状态,短缺就是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状态。这是相对于均衡而言的。必须有个均衡的前提才能知道什么是过剩或者短缺。

要知道均衡,首先要知道均衡是啥意思。均衡如果离开数学和图像来说,还有离开专有概念和名词来解释就不那么容易了有点罗嗦。就是指在一个市场里,所有的生产者愿意以一定的价格销售一定的数量的产品的比例点,这个点刚好和所有的消费者愿意以相同的价格购买这些数量的产品的点重合。就是在一个价格点和数量点的组合上供给和需求平衡。这个平衡就是均衡。

再简单点的说,通俗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现在蛋糕从2块钱涨价到3块钱一斤(啊!我吃不起了。。。),购买的人和购买的数量会减少,而卖蛋糕因为涨价了,愿意提供生产更多的蛋糕来提供到市场里。所以,买的人少了,卖的还多了,就会慢慢的降价到接近均衡点。过剩是这样。
短缺正好是相反的。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一个东西,比如猪排骨(什么东东,好好吃的样子?)从15块钱降价到2毛钱一斤,那么原来买牛肉和羊肉吃的人很可能不会再花钱买牛羊肉吃了,而全部去买排骨了,这样排骨不够卖了,就出现短缺了。由于人们有很多的需求,即便排骨从2毛钱涨价到2块钱,依然被认为是有利可图的,那么直到他接近均衡的价格点上,需求量也会均衡。无论是短缺还是过剩都会逐渐接近均衡的状态点的。

短缺和过剩就是两个状态。为了说明价值规律(也叫供求定理)用的。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许多卖者和买者的活动自发的使市场价格向均衡价格靠近。短缺和过剩都是暂时的,受到不同的因素的影响才会出现短缺和过剩!如果排除了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最终还是价格还是要朝向均衡点运动的。

过剩和短缺是如何造成的

西方经济学微观 简答题 简述过剩和短缺是如何形成的~

过剩:数量超过标准、限度或惯常界限;供给超过需要或市场,数量或供应太充足。
短缺即不足。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按相同方向发生变动;供给的变动则会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需求、供给的变动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即为供求法则或供求定律。实际上,在商品市场上,供求的变化是相当复杂的。例如,当需求变化时,供给也许并不是不变的,并且供给变化与需求变化的方向和程度有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但无论市场供求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都可以通过供求法则推导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1998年7月20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和经济科学出版社合作主办了“过剩经济:形势与对策”研讨会。会上,一些持反对意见的专家的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我们面临的最多是买方市场,而不应概括为过剩经济;(2)我们即或面I临过剩,也只是相对过剩;(3)尽管市场过剩,但很多产品还依赖于进口,因此我们面临的是结构性过剩。 下面对上述几种代表性的观点提出质疑。对“我们面临的最多是买方市场,而不应概括为过剩经济”的质疑。首先,买方市场作为与卖方市场对应的一个概念,它们都是属于微观经济学的概念,而不是属于宏观经济学的概念。买方市场作为微观经济学概念描述的是市场上产品供过于求的现象。如果出现总体产品供过于求现象,就不能用买方市场这个词来概括,而应该用诸如总需求不足、生产过剩等宏观经济学概念来概括。对我国近几年来总体产品供过于求的宏观经济现象,用微观经济学中的学术名词“买方市场”来概括,其错误之所在不言自明。其次,如果把我国供求严重失衡的现状用买方市场来概括,再根据买方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必然得出供求严重失衡的现状也将因我国走市场经济道路而成为常态(即会长期存在下去),如果这样,进而可以推论出政府根本没有必要采取诸如调整经济结构和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了。显然这与我国的经济现实恰恰相反,我国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措施对失衡的供求关系加以调节,1998年以来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不少政策措施就是强有力的佐证。最后,在我国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人们看到的是假冒伪劣猖獗、误导欺诈盛行,缺斤短两已被人们无奈地认可,在地方保护主义或垄断性行业左右下,甚至政府部门摊派下的强买强卖过程中,买方经常连保护自己的最后手段“不买”的权力都没有,“买方市场”何在!对“我们即或面临过剩,也只是相对过剩”的质疑。显然,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们心目中的过剩是相对于人的消费欲望而言的。人类的消赀欲望是无限的,而资源是稀缺的,因此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消费欲望,“绝对过剩经济”是永远不存在的。如果存在过剩也只是“相对过剩”。这种观点事实上对否认过剩经济的存在根本没有实际意义。因为我国一些经济学者们说我国出现了过剩经济,但他们从来没有说我国出现的过剩经济是绝对过剩经济。因此特别强调“相对”二字实属没有必要。不管是“过剩经济”,还是“相对过剩经济”,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其次,过剩经济是与短缺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从学术概念的相互对应上看,也没有在过剩经济前面加“相对”二字的必要。科尔内提出的“短缺经济”概念是特指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经济供不应求(包括消费品短缺、投资饥渴症等)的现象。既然我国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经济中供求关系也已呈现出与短缺经济时期截然不同的态势,为什么不可以用“过剩经济”而非得用“相对过剩经济”一词来概括呢?难道科尔内所描述的短缺经济中就没有产品供过于求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科尔内也并没有因为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中因有产品供过于求而把其概括为相对短缺经济,为什么非得要用相对过剩经济来概括与短缺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现象呢?最后,在经济学理论中,“相对过剩”是有特定含义的,它专指工业化过程中积累的必要性造成劳动要素的收益增长速度不断慢于扩大再生产速度、资本收益增长速度,从而导致“相对贫困化”和需求增长慢于社会经济活动的产出增长的状况。我国虽然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但在过去20年中并未因积累、资本的集聚和集中、基础工业发展而忽略消费。社会成员总体的收入增长速度、消费能力增长速度过剩经济”一词来概括呢?社会成员总体的收入增长速度、消费能力增长速度几乎始终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所以我国的经济现实也不符合经济学理论中相对过剩的特定含义。对“尽管市场过剩,但很多产品还依赖于进口,因此面临的是结构性过剩”的质疑。用我国部分产品依赖进口来支撑我国是结构性过剩和否认我国过剩经济存在的观点值得思考。首先,姑且不论我国供求严重失衡的事实。事实上,只要国家不是完全的封闭,国家之间必然会存在分工,以便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和获取各自的比较利益。因此在当今开放的世界,不需要进口的国家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即便是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国家,也不可能什么都自己生产。完全有理由相信,科尔内所描述的“短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不可能什么产品都短缺,总有部分产品过剩,总有部分产品出口。但科尔内并没有因这些国家有部分产品出口或过剩而把这些国家的“短缺经济”概括成“结构性短缺”或“相对短缺”。同理,为什么非得用部分产品依赖进口来把我国经济形势概括为“结构性过剩”或“相对过剩”而不顾国民经济供求普遍失衡的现实?其次,结构性过剩是指一些产品严重供大于求而另外一些产品严重供不应求的市场态势。无需更多说明,这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求经济学领域的高手!100分
答:1.《经济过剩的成因探究》,这篇文章是西南财经大学的慕刘伟写的 2.中苏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中期相继开始打破原有的僵化模式,踏上改革之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改变了原来推行的渐进式改革,转而实施“休克疗法”式的激进改革,但经济发展中却出现持续的高通胀和经济...

帮忙解答一下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题,谢谢
答:(2)因为,在需求不足、流通不畅、经济收缩的压力下,经济结构不仅难以合理有效调整,而且更容易出现扭曲。比如,中国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3)因此,要解决结构性问题,首先要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解决需求不足问题的快速有效途径是相应增加货币总量。在货币短缺局面根本扭转...

为什么经济学家关心资源?
答: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宏观经济现象与经济政策,即研究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这些问题,以及如何搭配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实现经济平稳运行。资源是短缺的,需求是无限的,人是利己的,这些都是前提,这样市场才出现了对有限资源的竞争,才形成了价格,资源的稀缺性也决定了资源要实现合理配置,即通过...

现代宏观经济学包括的主要经济理论有那些?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1. 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市场在完全竞争下运作,工资和价格具有灵活性,能够迅速调整以清除市场上的任何过剩或短缺,因此非自愿失业不会发生,经济通常处于或接近一般均衡状态。2. 萨伊定律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原则之一,它断言供给会创造出相应的需求。3.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周期是市场对供给变化的正常...

经济学基础教材的图书目录
答:供给一、什么是供给二、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函数三、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四、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第四节 需求与供给的均衡一、市场均衡二、过剩和短缺(非均衡)三、均衡的变化四、需求、供给与政府政策第五节 需求价格弹性一、需求价格弹性二、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三、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四...

巨集观经济 是什么意思?
答:一般认为此词1933年由挪威经济学家RAGNAR FRISCH(1895--1973年)在建立“巨集观经济学”时所提出。 巨集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高水平的和快速增长的产出率、低失业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 微观经济是:指个量经济活动,即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是指个别企业、经营单位及其经济活动,如个别企业的生产、供销、个别交换的...

运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谈谈对我国产业发展政策的理解和看法
答:21世纪我国产业发展与政策选择 摘 要:21世纪初我国产业发展已进入了以数量扩张为主转为以素质提高为主的新阶段,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由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由解决比例失调转为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压力。经济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对此,应确定未来...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波动的原因是
答:然而,实际的市场可能并不总是如此完美地出清。有时,价格调整可能滞后,导致经济中出现过剩或短缺的情况,进一步引发经济波动。4、经济主体行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强调企业和家庭等经济主体的行为是基于理性预期和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在经济波动时期,这些经济主体可能会根据自身的利益做出最优决策。例如,在...

假日经济的概况
答:1999年国务院决定增加公民的假日时间,全年达到11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31.2%。从某种意义上说,假日消费情况的好坏,决定了一年消费市场的阴晴; 第三,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传统道德的影响以及多年来“短缺经济”下的艰难生活使大多数中国人重积累,轻消费,尤其无暇顾及精神消费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实际上,这是与较低的收入...

分析解释美国双赤字之间的传导机制
答:其他的一些文献还研究了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就业或失业的影响,以及财政赤字的供给效应、财政赤字与经济周期、财政赤字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等问题。本文以Saleh 关于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文献综述和Gale 和Orszag 提出的分析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框架为基础,综合考虑各学派有关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对Gale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