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无正邪,人有善恶

作者&投稿:钞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十几年前,《卧虎藏龙》没看懂。唯一知道的就是获得了很多项奥斯卡大奖,还有章子怡的崭露头角。以及周润发和杨紫琼的倾力加盟。我唯一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一段竹林里的比试。李慕白,一袭白衣,轻盈的落在竹子上,被压弯的竹杆另一端站着同样一袭白衣的玉娇龙。当时真的没有看懂,这一幕究竟是李慕白对玉娇龙的戏谑,还是玉娇龙认剑不认人,非要打败世间高手李慕白;亦或者是其他……

看完《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突然我看懂了,就这么一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那个武侠世界。回头又重看了一遍第一部,更明白了这个充满着隐忍,世俗,渴望自由的武侠时空。这两部都不是武打片,只是在用武侠的精神,映出了现实的世界。

第一部里,其实几乎没有主角(个人浅见)。虽然玉娇龙戏份最多,但是没有碧眼狐狸,她进入不了江湖;没有俞秀莲作为传统女性,对玉娇龙任性而为的保护,她也进不了江湖;无论李慕白对玉娇龙是惜才还是有性欲,他不出现,玉娇龙无法正视自己的能力;罗小虎没在大漠出现,玉娇龙也不会在传统禁锢与自由释放之间矛盾,她还是个乖乖女。

你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去套用这些人的关系。从家庭看,从夫妻看,从恋人看,从师徒看,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如果年轻人,必定看重玉娇龙和罗小虎,因为那是一种自由的象征,为了爱情可以舍弃一切;如果是中年女人,肯定偏向俞秀莲,中国的传统女性,想从一而终,却又无法舍弃心中的挚爱,只能隐忍;中年男人,毋庸置疑就是看着李慕白,社会的标杆,成功人士但是却也无法放下世俗观念追求所爱之人,临到中年却对一个年轻女子更上心。碧眼狐狸,我找不到一个很好的对照;但是社会上不乏这种经常搅局的人。

第一部李安导演想表现的东西太多,以至于很多情感对照都被隐藏在一些对白和人物关系上,单纯的看着视觉效果几乎体会不到。但我看了《青冥宝剑》之后,脱离了李慕白,俞秀莲变成了正儿八经的主角。其实她也只是一个串场的主角,把之前第一部想表现的一些深藏其中的道理,点题了。片尾那句话:“剑无正邪,人有善恶。江湖之道,不在神器,而在人心。道义、责任、荣誉,我坚信,这些是真正值得为之战斗的。”这段话,真正把之前显得有点支离破碎的道理拼起来了。作为一个比较偏向于女权主义的人,我更喜欢第二部。俞秀莲真正成为了一个侠客,虽然没有了李慕白,但是她活的更明白,更洒脱了。那一幕帅气的“桃枝穿铜钱”,我回看了不下十遍。贯穿整个电影的盗剑事件,俞秀莲冷静的分析和部署,不是每个女人都能做到,必须是大女人;孟思昭突然回归,虽经历内心的纠结,但很快放下成见,即使慕白是之前挚爱,但如今原配现身,也能补全人生。大女人,就应该能收能放。

重温第一部之后,还是意犹未尽,找来小说本想拜读一下。但却发现文字的表述却不如两部电影视觉表达的更有深度,但是王度庐的这个武侠世界真的很别出心裁。他的侠义感觉是小溪流水,默默的流过,然后润物细无声的就把那种精神植入到你身体里,猛然发现自己也许就是那个世界里的某一个角色。

剑无正邪,人有善恶。

江湖之道,不在神器,而在人心。

道义、责任、荣誉,

我坚信,这些是真正值得为之战斗的。

~

什么是善恶什么是正邪
答:又如恶趣之苦果,于此世虽为违损,于他世则不为违损,故亦非恶,而为无记性。 一个人的善恶正邪 不是别人有权利评断的 除了要符合法律 还要从多方面可客观的评价一个人 他人对同一个人的善恶正邪的评断是不同的 甚至是矛盾的 所以说 这个世界的善恶正邪的标准是相对的 第一要看法律 第二要看...

人性有善恶之分吗?
答: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任何人都有善恶两面。 矛盾的双方互相依存又互相斗争,在斗争中互相促进和发展:人性中的善恶互相斗争,使人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并且时常面临在善与恶之间选择的挣扎。战胜的一方则成为人的外在表现。在这种斗争中人性不断地发展成熟。 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可以向...

...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所迷,其日固久。
答:意思是: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善忽然转变为恶。人们迷惑而不知其理太久了。出处:先秦·老聃《老子》原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

人秉万物之气,正邪善恶各不相同是什么意思啊?
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是秉承着万物的灵气的,正邪善恶也是各不相同的。

阴阴阳阳阴阳不定风月事, 善善恶恶善恶有报修行人。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的意思:世间万物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并且对立依存而变化无常。人有善恶之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理是循环的,所以做人要积德行善,应做一个好人。

人性有善有恶,善恶在所养焉的意思
答:原句:《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如此,则情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出自:东汉·王充《论衡·率性》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荀子曰:“人之初,性本恶。”那么,人到底是善,还是恶呢?我做了如下释论。是非对错,且说仁说智...

高分求解: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
答:为什么“形”在这里要解释成行为表现呢?个人愚见:在这里“形”通“行”。这四句话对仗极为工整,阳对阴、动对静、德对行、生对成。“德行”这个词本身就是阴阳相生、阴阳合一的,德是阴,行是阳。而德行就是通过阴阳两方面来综合考察一个人。好,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就不难理解下句“以...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答:许多时候你要去承受,去目睹而无动于衷,甚至是去做出所谓的“恶”一切都要从客观上去看,不要信什么善与恶。你世界本来就是冷酷无情的,只不过人类自己自作多情罢了 解答2 宇宙本无光暗之分,世间本无正邪之分,信本无真伪之分。道分阴阳始有光暗,心分善恶始有正邪,信分诚疑始有真伪。大...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是什么意思
答:“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意为人类的本性无善无恶,但在行动中会出现善恶之分。 【出处】 这句话出自明代儒学家王阳明的著作《传习录》。 【原文节选】 “心之体无善无恶,有善有恶,善恶由心生。知善知恶,即是良知。为善去恶,即是格物。” 【译文】 人的内心本质上没有善恶之分,但是人的行为...

古语“人性本善”可又有人性为恶,那究竟人性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_百度...
答:性恶论更多的是推崇人的善恶更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后天所受的教育与引导的,凡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都是恶的,虽太过绝对,可似乎比性本善站得住脚。毕竟只有受到教育后知道道理才能根据判断做出正确,善良的行为。而性善论就有些主观了,亚圣孟子的性善论,与儒家的“天道“,”天子“都有相像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