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对女儿吼:“你去死!”:父母好好说话,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风水

作者&投稿:司马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刚看到一则很痛心的视频,女儿躺在沙发上想睡觉,妈妈却让她交代这么晚回来是跟谁在一起玩的,女儿不想说,妈妈气得拿抱枕砸过去,并且说 :“给我滚!”

女儿真的开门要走,爸爸却让她把自己的东西都带走扔掉,还叫嚣着说 :“跟我断绝一切关系!” 女儿气得大喊大叫:“凭什么?”

一家三口闹得不可开交,妈妈继续火上浇油说 :“你去死!” 女儿立马接话说:“好啊,我去死!你生下我干吗?死了干净!”

女儿的情绪已经崩溃到极点了,父母不但没有冷静,却继续语言刺激她,随后父母各打了女儿一嘴巴,爸爸还喊 :“我错了,也是对的!”

爸爸甚至还说,早知道你这么不争气,你生下来就要掐死你!每一句都往女儿的心口捅,崩溃的女儿真的跑出去跳下小河。

随后赶来的爸爸立马把女儿拉上来,可是父母在孩子身体上,尤其是心理造成的伤害,却是一时半会很难愈合的。

即使孩子做错了事情,父母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要用这种极端的诅咒孩子去死,说后悔生了孩子这样的话来刺激呢?

要知道父母说的每一句话,孩子都会当真,他们不会觉得父母是在说反话,就是在真实地嫌弃他,很有可能导致悲剧发生。

心理学博士吉诺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说, 语言就像刀,它们能够带来痛苦,即使不是身体上的痛苦,在感情上也会留下很多痛苦的伤痕。

父母原本是孩子最爱的人,却用最伤害孩子的话捅伤孩子,真的会让孩子对这个世界,对父母产生厌恶,让孩子的成长变得更加艰难。

【2】

父母不好好说话,后果很严重。

最近正在追的《小欢喜》中,调皮男生方一凡的妈妈童文洁,骂起儿子来丝毫不留情面,儿子在学校犯错误,她被老师请到学校去批评教育。

气得童文洁跟老公抱怨:“ 他不是我儿子,他是我祖宗,明天早起我就烧柱香给他 !”一旁的方一凡脸色当即就变得很落寞。

没有孩子愿意被父母这样数落,难怪方一凡的成绩一直垫底没有起色,跟童文洁这样的说话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父母一直以这种方式跟孩子说话,有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博主“还是一碗泡面”讲过一个老艺术家的故事,就特别有警醒意义。

老艺术家对独女要求特别严苛,后来女儿读到常春藤的博士,她去美国看女儿,不知道为什么她又指责女儿来。

女儿问她:“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有办法让你满意?”她回了句:“ 你觉得自己做得好吗?” 女儿一听这话,翻身就跳下阳台没救回来。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中说, 侮辱性的称呼,贬损的评价以及轻蔑的指责,都会向孩子们传递非常糟糕的自我评价信息,并对他们将来的幸福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很多父母以为自己这样的说话方式,是想要孩子懂得上进努力,其实效果适得其反,只会让孩子更怀疑和否定自己,更容易破罐子破摔。

不要用成年人的说话方式来跟孩子说话,父母不好好说话,伤害的最终还是你的孩子。

【2】

不同的说话方式,效果大不同。

《小欢喜》中单亲妈妈宋倩对女儿乔英子的学习要求非常高,在高三开学分班考试中,英子取得年级第二的好成绩。

但是常年雄踞第一宝座的英子知道,妈妈对这个成绩是不满意的,所以她回家不敢说自己考了第二名,只告诉妈妈她进了快班。

宋倩有点不开心地说,我知道你这次考了第二名,还可以。乔英子连忙解释,第一名被刚转学过来的林磊儿抢走了。

然而当宋倩看到英子书包里同学送的乐高玩具的时候,宋倩终于还是绷不住了,生气地说 :“都考第二了,还有什么可高兴的?”

一连串的指责后,宋倩更是直接没收了玩具,这让英子的压力更大了,才有了她后来逃课去爸爸乔卫东家里玩乐高的叛逆行为。

正是因为宋倩过于强势的说话风格,才把英子推向厌学的境地,导致期中考试成绩直接掉到二十多名开外了,英子当时就要崩溃了,她不知道妈妈会怎么收拾她。

然而等她回到家里,宋倩情绪一直很平静,英子主动说自己没有考好,并且哭着表态:“对不起,我错了,我下回一定好好考。”

宋倩红着眼眶,一边给英子擦眼泪,一边跟英子分析考得不好的原因,她还主动承担责任说:“ 妈妈肯定也有不对的地方,妈妈那天不该动手打你的。”

这一回宋倩没有讽刺挖苦英子,反倒鼓励英子说她学习基础很好,会跟她一起努力把成绩追赶上去,感动得英子眼泪止不住地流。

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说, 当语言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时,这种沟通方式会让人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父母跟孩子说话的不同的方式,会在孩子身上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效果,其实父母能够跟孩子好好说话,才是孩子成才最好的风水。

【4】

父母要跟孩子正向沟通。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 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拥有他人的赏识。

父母在孩子孩子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以正面积极的态度跟孩子说话,这样才能帮孩子建立起强大的自信。

要尽量少说,只说要点就可以。

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在谈到父母跟孩子沟通的话题是说, 6岁之前,父母的话语和唠叨都是黄金,12岁之后,父母的话都是垃圾。

这话虽然很直白,但是却是事实,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话他们越来越不爱听,要是父母一味地用指责的话语跟孩子说话,孩子必然会逆反。

李玫瑾教授举例说,如果孩子在学校犯错误了,父母可以三两句话,说一下应该怎么做,说完就结束,孩子即使当时不吭声,心里也会揣摩父母的话。

父母一定不要车轱辘话反复说,更不要对孩子人身攻击,当父母做到少说几句,并且每一句都说到孩子心里,孩子会乐意听话的。

以鼓励为主,批评要实事求是。

儿童教育专家多萝西•诺特在《孩子从生活中学到什么》中说,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就你这成绩,给别人提鞋都不配!”“你瞧瞧你这瘪三样,长大也是个小偷的料!” 很多孩子可能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就是父母的各种贬损的话。

如果把这两句话用鼓励的话翻译过来,就应该这样说:

“你的成绩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妈妈相信你只要足够努力,成绩会赶上去的!”

“抬头挺胸,你看这样的你多自信呀!以后记得站如钟坐如松,比耸肩耷胸帅气多了呀!”

你说孩子更愿意听父母哪种说法?肯定是第二种了,尤其是在批评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时,带着鼓励去说,远比批评指责更容易听得进孩子的耳朵里。

请父母们从今天开始,用真诚的态度,和善的语气,积极的用词跟孩子说话,你会收获更细自信更阳光的孩子!

~

初一男孩被叫家长,妈妈破口大骂:往孩子伤口撒盐的父母,真傻_百度...
答:她对儿子说:“如果你不在这里好好训练的话,你就不要读书了!” 儿子说:“不读就不读,我早就不想读书了。” 儿子继续说:“你如果还让我继续在这里训练,让我死了算了!” 妈妈说: “你想死就死,我又不是单单只有你一个孩子,你死了我还有两个呢!” 孩子就说:“那你就让我去死吧!” 妈妈说:“要死...

“女儿,妈妈不会再吼你了”:有远见的父母,都这么对待孩子
答:还会勇于承担错误,愿意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不用担心会惹妈妈生气,不会逃避,也不会去遮掩... 而这些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就在孩子0~10岁的成长关键期。 如果你也想养出优秀的孩子,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那么我强烈建议你参加我开设的《40个 育儿 实战妙招,做不操心不焦虑不迷茫的父母》。 别人家的孩子都这么优秀...

我妈让我去死
答:“你给我滚,你个没良心的东西,我们辛辛苦苦累死累活的赚钱是为了谁,供你吃供你穿,你就是这么回报我们的?养你有什么用,就知道给我添堵,你去死啊,你怎么不去死?我没你这个女儿,你给我滚,我就当你死了。”母亲居然恶狠狠的瞪着宋青冲她吼道,好像她的女儿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宋青真的滚了,她早就...

...我说我要去死,开始妈妈说你去死就去死我不管你,可是我听见她跟爸爸...
答:首先我想告诉你的是,压力过大,适当解压,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他的行动,决定他的成功与否,你的态度也是你的思想决定的,但是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觉得还不错,转给你看看,希望能帮到你,老太拿到自家老头的肝癌晚期的诊断书,哭着跑到门口公话亭给 女儿打。关机,家里没人接。...

因为一点小事就吼孩子,沉不住气,或许是父母自身问题的一种投影_百度知...
答:网上之前流传一则新闻,一名女孩子课堂上没有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妈妈感到很恼火,怎么鼓励都没用。等到老师点名点到女孩时,她还是一动不动的坐着,妈妈回家后对女儿大吼:“你为什么就不能说句话呢?”这种事情可以说很常见,家长有时候明明知道不应该对孩子发火,可还是沉不住气,因为一点小事就吼...

“妈妈,你去死”,孩子说狠话时,你的回答很重要
答:《妈妈是超人3》中,嗯哼家里来了两位小客人,霍思燕忙着他们,无意中忽视了儿子嗯哼的感受,嗯哼就向妈妈说各种“狠话”:他还趁霍思燕不注意,躲到垃圾屋里去,闹着要出走……直到后来,他才说出真正原因: 你今天一次都没有照顾我!西尔斯博士说: 得不到父母关爱的孩子,更容易陷入 情感 的狂风...

你病了叫你去死的父母值得孝顺吗?
答:● 对自己身体的伤害就是对父母亲的不孝顺,因为父母亲给你这个身体,你不好好地保护好就是对父母亲的不孝顺。 ● 你的骨头是爸爸给的,你的肉是妈妈给的。如果你们损害自己的身体爸爸妈妈会很难过,比你们自己还要难过。 ● 你躺在床上生病的时候,最难过的不是你而是你的爸爸妈妈。所以说...

我妈重男轻女,竟然咒我死,我该怎么办?
答:不要太伤心。真的不求回报的父爱母爱是有的,但是在中国很少。因为儒家传统观念中生孩子就是当投资工具使的,你妈拿你当工具,其实也拿你弟弟当工具(只是表现方式不同)。遇到什么样的父母自己没得选,但是看清真相然后逐步建立自尊自信(很明显你的自尊自信不能指望通过得到她的认同来建立)是必要的。

我妈对我说:你怎么不去死?!
答:可我却在这封遗书背后看到了一个孩子对父母的失望,对生活的绝望...———“我很想给我未来的小孩创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这是我未曾体验过的。”这是一位网友的留言,这句话触动了我的心。你小时候有没有听过这些话:“你真没用”、“你怎么不去死”、“你看隔壁家XXX,再看看你”、“...

为什么父母吵架要把我牵扯进来,烦不烦人呢?我妈动不动就去死,要离婚...
答:一哭二闹三上吊这是你妈妈当年潜移默化受到的教育。这和她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她一定是一个善于想象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向负面方向考虑,所以她的内心充满了负能量,没有阳光,没有爱,只有猜疑,这使她无法走出阴霾。让他们走出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旅游是个好方法。这样他们会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