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书第三单元文言文篇目

作者&投稿:贰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八上语文书第三单元的所有古诗

【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 壕 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 (其三)】(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 山 西 村】(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 谁有八年级语文书上册,人教版后十首古诗前三单元生字词和古文多谢

八年级上电子课本:

背诵古诗文篇目:

21 桃花源记

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

23 核舟记(第二至第四段)

24 大道之行也

25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26 三峡

27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29 湖心亭看雪

30 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游山西村

还有一篇《观潮》(周密)也是古文,但是不用背。

课后古诗词:长歌行(汉乐府)、野望(王绩)、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黄鹤楼(崔颢)、赠友人(李白)、秋词(刘禹锡)、鲁山山行(梅尧臣)、浣溪沙(苏轼)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前三单元的生字……自己看电子课本去,上面有注释。

3.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古诗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野望》王绩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王维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李白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野望》·王绩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释义: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薄暮:傍晚。

薄,迫近。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黄鹤楼》崔颢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释义: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悠悠:飘荡的样子。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川原野。历历:清楚可数。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位于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乡关:故乡家园。

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使至塞上》王维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 *** 。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释义:单车”两句:一作“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

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赏析: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

下面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张燕瑾先生对此诗的赏析。《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渡荆门送别》李白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释义: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远:远自。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移下。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仍:依然。怜:怜爱。

一本。

4. 语文8年级上册语文版的书上有哪些文言文

第六单元

21、小石潭记(柳宗元)

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3、*游恒山记(徐霞客)

24、*满井游记(袁宏道)

25、诗词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过故人庄(孟浩然)

游山西村(陆游)

渔家傲(塞下秋风景异)(范仲淹)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第七单元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7、曹刿论战《左传》

28、*干将莫邪(干宝)

29、*劳山道士(蒲松龄)

30、诗词五首

观刈麦(白居易)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这有文言文和古诗。望采纳。

5. 八年级上册语文有几篇文言文,分别是什么

第五单元

21 桃花源记

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

23 核舟记

24 大道之行也

25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第六单元

26 三峡

27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28 观潮

29 湖心亭看雪

30 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游山西村

6. 语文八年级上册要求背诵课文的篇目有哪些

第二单元

6 阿长与《山海经》

7 背影

8 台阶

9 老王

第三单元

11 中国石拱桥

12 桥之美

第四单元

16 大自然的语言

17 奇妙的克隆

第五单元

21 桃花源记

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

23 核舟记

24 大道之行也

25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第六单元

26 三峡

27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28 观潮

29 湖心亭看雪

30 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7.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21、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á)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yí)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余(yú)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⑴高,有仙则名⑵。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⑶。斯是陋室⑷,惟吾德馨⑸。

苔痕上⑹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⑺,往来无白丁⑻。

可以调素琴⑼,阅金经⑽。无丝竹⑾之⑿乱耳⒀,无案牍⒁之劳形⒂。

南阳⒃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⒄。孔子云:“何陋之有⒅?”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有的版本为盛)爱牡丹。

予(yú)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3、核舟记(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mí)勒,袒(tǎn)胸露(lòu)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卧右膝,诎(qū)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fǔ)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 戌(xū)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zēng)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24、大道之行也(《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岱(dài)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①。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第六单元26、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七年级上册后三单元文言文阅读
答:1. 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试卷文言文试题归钺早丧母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⑥...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篇目有哪些?能帮我每篇全文打出来吗?
答: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篇目有哪些?能帮我每篇全文打出来吗? 人教版的哦... 人教版的哦 展开 2个回答 #热议# OPPO超级会员日会上线哪些专属权益? 来自...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
答:4. 高中文言文背诵篇目 我是天津的高三毕业生 我们这届是第一年课改 这是我们要背的课文你参考一下吧 据我了解现在北京也是用的新课改教材背诵篇目建议必修(一)1.沁园春 长沙 —— *** P32.兰亭集序 ——王羲之 P193.赤壁赋 ——苏轼 P22必修(二)1.氓——《诗经》 P212.离骚 ——屈原 P243.涉江采...

2010年初一语文书上册里的所有文言文的题目和内容
答:”(《卫灵公》) 第三单元:古诗四首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

高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
答: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第五则) 5. 中学语文课本出现过的所有古文的名录 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262356135七年级上册: 5 童趣 10 《论语》十则 15 古代诗歌五首 1.《观沧海》 2.《次北固山下》 3.《钱塘湖春行》 4.《西江月》 5.《天净沙秋思》 20 山市 25 《世说新语》两则 (...

苏教版九上语文文言文
答:5.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书 所有古诗、文言文 1.《诗经》二首 关雎(《诗经》) 蒹葭(《诗经》) 2.词二首 相见欢 (李煜) 浣溪沙 (晏殊) 3.古诗二首 龟虽寿 (曹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4.文言文 陈涉世家 (司马迁)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捕蛇者说 (柳宗元) 岳阳楼记 (范...

语文课本上的文言文
答:2.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里的所有古诗词和文言文都有哪些 必修一人教版沁园春·长沙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必修二人教版《诗经》两首(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必修三人教版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初中语文教科书里共有几篇文言文拜托各位了 3Q
答:(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目录 第一单元(长征组歌) 第二单元(爱国情怀) 《晏子使楚》 《古诗四首》 春望 泊秦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过零丁洋 第三单元(至爱亲情) 《人琴俱亡》 《古诗三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夜雨寄北 己亥杂诗 第四单元 (江山多娇) 《小石潭记》 《记承天寺夜游》...

初三语文文言文有哪些
答:掌握常见文言词汇的意义与用法;二是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掌握常见的句式特点;三是注重诵读,通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文的语感;四是结合译文与背景知识,深入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容。以上是初三语文文言文的概述和常见篇目,以及学习建议。文言文的学习不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八上语文书有那些古诗和文言文(沪教版)
答:第三单元 议论纵横 13 王顾左右而言他 [0] 14 公输 [0] 15 庄子钓于濮水 [0]16 两小儿辩日 [0] 17 曹刿论战 [0] 18 邹忌讽齐王纳谏 [0]第六单元 宋词集粹(下)32 贺新郎 [0] 33 诉衷情 [0] 34 西江月 [0]35 辛弃疾词三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