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绿阔叶林具有哪些重要的生态特征?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作者&投稿:奚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结构特征


常绿阔叶林(5张)

常绿阔叶林群落外貌终年常绿,一般呈暗绿色而略闪烁反光,林相整齐,由于树冠浑圆,林冠呈微波状起伏。整个群落全年均为营养生长,夏季更为旺盛。内部结构复杂,仅次于热带雨林。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发育良好的乔木层可分2~3亚层,第1亚层高度16~20米,很少超过25米。郁闭度在0.7~0.9左右,树冠多相连续。

乔木层多数为壳斗科的常绿树种,胸径常在20~45厘米之间。灌木层可分为2~3亚层,除上层乔木的幼树之外,发育良好的灌木层种类有时也伸入乔木的第3亚层;常见的为山茶科、杜鹃花科、紫金牛科和茜草科灌木。草本层较为简单,除有灌木的更新幼苗之外,以常绿草本为主,常见有蕨类及莎草科、禾本科的草本植物;在亚洲的常绿阔叶林中蕨类植物较为丰富。藤本植物以常绿的木质中、小型藤本为主,粗大和扁茎的藤本则较少见。

常绿阔叶林(5张)

附生植物以地衣和苔藓为主,次为有花植物和蕨类。

常绿阔叶林的乔木一般不具板状根、茎花、滴水叶尖及叶附生等典型的雨林现象。只在中亚热带南部和南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中,有少数乔木具有板状根、叶附生苔藓,以及树蕨出现。常伴生具有扁平叶型或扁平枝叶的裸子植物,其生态特性与常绿阔叶树极为相似,如红豆杉属、杉木属、榧树属、三尖杉属 (Cephalotaxus)、铁杉属(Tsuga)、黄杉属(Pseudotsuga)、罗汉松属、油杉属(Keteleeria)、白豆杉属(Pseudotaxus)、银杉属、福建柏属以及红杉属(Sequoia)等。[1]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林英)

以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的森林。为亚热带温暖湿润地区植被类型之一。又称“照叶林”。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纬度(南北纬度22°~34°)的亚热带地区。包括亚洲的中国长江流域、台湾,以及朝鲜、日本列岛的南部;非洲的东南沿海和西北部大西洋的加那利与马德拉群岛;北美洲的东南端和墨西哥;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的一部分;大洋洲东岸以及新西兰的北岛等地。其中以中国长江流域的常绿阔叶林最为典型,面积也最广(见图)。

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属于明显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北半球,夏季高温湿润降水丰富,通常季风越强,降水则越集中。冬季无严寒,降水少,但有时出现霜雪。东部四季较为明显。南部无冬,春夏多雨。西部干湿季明显,夏秋多雨,冬春干暖。年平均气温16~18℃(22℃),最冷月平均气温3~8℃(13℃),绝对最低气温在0℃以下,年积温(≥10℃)4500℃(最低可达4000℃)~7500℃(最高可达8000℃),无霜期210~350天。年降水量在800~2000毫米,但分配不均,主要在4~9月;冬季降水虽少,但无明显的干旱。由于夏季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亚热带森林植被的生长发育。

树种组成

常绿阔叶林主要建群植物的叶片以小型叶为主,中型叶次之,椭圆形,渐尖,单叶占80%以上,多革质,叶表光泽,无毛茸被蜡层,叶片排列方向与太阳光线垂直;树冠上层叶片比下层具有旱生构造。树种组成主要以樟科、壳斗科、山茶科、厚皮香科、木兰科的常绿乔木为典型代表,种类相当丰富,而且常常有着明显的建群种或共建种,群落外貌终年常绿

以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的森林。为亚热带温暖湿润地区植被类型之一。又称“照叶林”。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纬度(南北纬度22°~34°)的亚热带地区。包括亚洲的中国长江流域、台湾,以及朝鲜、日本列岛的南部;非洲的东南沿海和西北部大西洋的加那利与马德拉群岛;北美洲的东南端和墨西哥;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的一部分;大洋洲东岸以及新西兰的北岛等地。其中以中国长江流域的常绿阔叶林最为典型,面积也最广(见图)。

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属于明显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北半球,夏季高温湿润降水丰富,通常季风越强,降水则越集中。冬季无严寒,降水少,但有时出现霜雪。东部四季较为明显。南部无冬,春夏多雨。西部干湿季明显,夏秋多雨,冬春干暖。年平均气温16~18℃(22℃),最冷月平均气温3~8℃(13℃),绝对最低气温在0℃以下,年积温(≥10℃)4500℃(最低可达4000℃)~7500℃(最高可达8000℃),无霜期210~350天。年降水量在800~2000毫米,但分配不均,主要在4~9月;冬季降水虽少,但无明显的干旱。由于夏季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亚热带森林植被的生长发育。

树种组成

常绿阔叶林主要建群植物的叶片以小型叶为主,中型叶次之,椭圆形,渐尖,单叶占80%以上,多革质,叶表光泽,无毛茸被蜡层,叶片排列方向与太阳光线垂直;树冠上层叶片比下层具有旱生构造。树种组成主要以樟科、壳斗科、山茶科、厚皮香科、木兰科的常绿乔木为典型代表,种类相当丰富,而且常常有着明显的建群种或共建种,群落外貌终年常绿,一般呈暗绿色且闪烁反光。林相整齐,林冠成微波状起伏。群落中以高位芽植物为主,一般占70%以上,在成熟的群落内则以中、高位芽植物为主。整个群落全年均呈营养生长,特别是夏季更为旺盛,色彩比较一致,只有当上层树种的季节性换叶或开花、结实时才出现嫩绿、褐黄与暗绿相间的杂色外貌。上层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及厚皮香科常绿树种的树皮厚而粗糙(厚度约1~3厘米),呈棕色或灰褐色,常有鳞片状、条沟状剥落,但也有少数种类的树皮稍薄而光滑。乔木树干挺直,分枝多在6米以上。

中国亚热带东段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示意图

群落的内部结构可明显地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发育较好的乔木层可分为2~3亚层,第一亚层高度在16~20米,很少超过25米;树冠多相连续,郁闭度在0.7~0.9左右。多为壳斗科的常绿种类,胸径常在20~45厘米之间。灌木层可分为2~3亚层,比较常见的灌木为厚皮香科、山茶科、樟科、杜鹃花科、茜草科、乌饭树科、野牡丹科和紫金牛科的常绿灌木。草本层以常绿的草本为主,常见有蘘荷科、莎草科、禾本科及蕨类等草本植物。在亚洲和非洲西北部的常绿阔叶林中蕨类植物较为丰富。藤本植物以常绿木质的中、小型藤本为主,粗大和扁茎的藤本极少。在中国中部亚热带南部及南部亚热带还有扁平叶型的裸子植物买麻藤出现,表示其与热带的密切联系。附生植物以地衣、苔藓为主,次为有花植物和蕨类。与热带雨林相比,乔木一般均无板状根、茎花及叶附生等典型现象,仅于中部亚热带南部和南部亚热带的季雨常绿阔叶林中,少数乔木树种具有小型板状根及叶附生苔藓植物,时有树蕨出现,但生长不良。常绿阔叶林中常伴生具有扁平叶型或扁平枝叶的常绿裸子植物,这些针叶树生态上与常绿阔叶树很相似,除具有光泽而扁平叶片或扁平线形叶片之外,大部分的针叶树叶片在小枝上排列呈假羽状复叶状,并与光线垂直,如紫杉属、榧属、粗榧属、白豆杉属、杉木属、竹柏属、油杉属、铁杉属、黄杉属、红杉属、扁柏属、银杉属、建柏属等。日本西南部(九洲、四国)及中国山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当地称为暖温带常绿阔叶林,典型的常绿阔叶林以栎属和栲属组成。

非洲的常绿阔叶林以加那利群岛的月桂树林较为典型,组成以樟科树木占优势。北美的常绿阔叶林以佛罗里达半岛为典型,占优势的树种为弗吉尼亚栎、樟叶栎、黑栎、樟属等。南美洲以智利的瓦尔的维亚以南(约南纬40°)的暖温带常绿雨林,其繁茂程度,几乎与热带雨林相似,是由亚南极常绿的假山毛榉所组成,并有大量的针叶树,如南雪松、竹柏、南洋杉等。大洋洲东岸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从昆士兰往南至塔斯马尼亚以桉树为最显著,并有榕树、樟、石栗、南极山毛榉和南极树蕨等。新西兰的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北岛,除有6种南极山毛榉之外,并有木犀科、樟科等树种。

植被演替

湿润亚热带植被演替包括向上发展(进展演替、顺向发展)和向下发展(逆行演替、逆向发展)两个方面。常绿阔叶林是湿润亚热带地区植被向上发展的顶极植被类型,是亚热带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长期发展的产物。它既是亚热带地区相对稳定的最高级植被类型,其生物生产量比较高,资源相当丰富,又是湿润亚热带地理景观生态平衡的具体表现。这种常绿阔叶林一旦遭到人为砍伐或连续破坏之后,就会引起原来的森林生态环境迅速发生变化。在不受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砍伐迹地上立即被强阳性的先锋树种所侵入,也还能够经过萌生的灌丛与马尾松、拟赤杨、枫香、山槐、白栎等阳性树种以及一些萌生常绿树种等形成为针阔叶混交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如果不再受人为的干扰,这些过渡阶段的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或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就会随着时间的进展,森林环境的改善,可以逐渐恢复为次生的常绿阔叶林。另一方面就是向下发展,原生或次生的常绿阔叶林继续不断遭到破坏或者刀耕火种等人为影响,在亚热带雨量充沛而且降雨相对集中的严重情况下,极易引起水土流失,以致于土壤瘠薄,便形成为荒山草地植被,甚至变成光山秃岭,造成自然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连强阳性的马尾松也难于自然演替,人工造林则更困难。

常绿阔叶林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动、植物及真菌类资源,如中国的杉木、黄杉、松、红豆杉、楠、樟、檫、檀、花榈木、栎、竹类等优良用材树种;茶树、油茶、油桐、漆树、柑、橘、橙等经济树种;香菇等菌类:金丝猴、断尾猴、猕猴、云豹、熊猫、小熊猫、华南虎、金猫、麋鹿、梅花鹿(南方亚种)、獐、麂、白鹇等珍贵动物。

吊皮锥有哪些特性?~

吊皮锥属稀有种,常绿大乔木,高可达28米,胸径达80厘米。星散分布于台湾、福建局部地区海拔10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中。花期3~4月,果第二年成熟。对植物区系和植物地理和壳半科分类的研究有科学价值。果大,味甜,可食用;木材坚实耐腐,纹理美观,是良好用材树种。
形态特征
吊皮锥是常绿大乔木,高可达28米,胸径达80厘米;树皮暗灰褐色,纵向浅裂,成大片衰衣状剥离;枝暗紫色,散生灰白色皮孔,无毛。叶革质,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7~13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近圆形,略下延或少有宽楔形,通常全缘,干后栗褐色,两面无毛,侧脉6~13对;叶柄长1~1.5厘米。雌花序长5~8厘米,花序轴无毛;雌花单生于总苞内;雄花序圆锥状或穗状,直立,成熟壳斗近圆球形,连刺直径6~8厘米,整齐四瓣开裂,壁厚约4毫米,外壁为密生的刺完全遮盖,刺长2~3厘米,4~5次分叉,末级分叉长1~1.5厘米,刺基部合生成束,粗2~5毫米;每壳斗有坚果1;坚果扁圆锥形,高1.2~1.5厘米,直径1.7~2厘米,密被金黄色至锈褐色短柔毛,果脐与果基部近等大。
生长习性
吊皮锥所在地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即使在分布区北界,霜期也很短暂,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土壤为酸性红壤或黄壤。通常星散生长在以壳斗科和樟科为主要树种的照叶林中。福建三明莘口有一片以吊皮锥为主的天然林,但目前林子已近衰老,林相稀疏,林中很难找到幼苗和幼树。成年大树基部常有宽大的板状根,可适应雨季及台风的环境。花期3~4月,果第二年秋后成熟。常年仅少量结果,并为鸟、鼠搬食殆尽,只有每隔3~5年大量结实的年份,才有部分果实萌发长成幼苗。
地理分布
吊皮锥星散分布于台湾东部密云宜兰、玉山、嘉义及西部南投、台中,福建中部永安、三明和西南部连城、漳州、上杭、永定、武平,江西南部安远、龙南、人南、信丰,广东乳源、连山、英德、新丰、龙门、从化、德庆、支浮、大埔、平远。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中。

这个类型的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岸北纬22~40℃,而且在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均有分布,不过分布的面积挺小的。在亚洲除朝鲜、日本有少量分布外,以中国分布的面积最大,分为四个植被亚型,也就是典型常绿阔叶林(栲类林、青冈林、石栎林、润楠林、木荷林)、季风典型常绿阔叶林(栲-厚壳桂林、栲-木荷林)、山地常绿阔叶苔藓林(栲类苔藓林、青冈苔藓林)与山顶苔藓矮曲林(杜鹃矮曲林、吊钟花矮曲林)。
这种常绿阔叶林,适宜的环境通常是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通常炎热多雨,冬季稍寒冷,春秋暖和,四季分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终年常绿,物种很丰富。植物群落主要由常绿双子叶植物构成,较热带雨林简单,乔木一般分为两层,高度是16~20m,通常不超过25m。还分布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主要包括草质和木质小藤本。消费者主要有野雉、蛇类、两栖类、昆虫、鸟类等。可以说是物种很丰富,层次相对也很复杂。

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特征
答:刺柏树等。5. 常绿阔叶林具有很高的价值。其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常被用作杉树的造林用地。生物资源丰富,经济价值高,例如樟树、红豆杉、马尾松等可作为建筑材料,柑橘、龙眼等水果也是其产出之一。通过以上内容,我们了解到常绿阔叶林的特征及其分布、组成和价值,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常绿阔叶林的特点
答:1. 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气候温暖的亚热带地区,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湿,冬季降水相对较少。2. 该森林类型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植被,林木高大,外貌四季常绿,林冠整齐。3. 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是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组成成分,这些树种是该林区的优势种和特征种。4. 森林群落的组成随...

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
答:常绿阔叶林有什么特征 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树冠生长茂盛且相连,枝叶四季常青,通常是乔木植物组成,生长高度在16-25米之间,胸径在20-45厘米不等,一年四季都能生长,夏季是生长旺盛季节。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 常绿落叶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维度22-40度之间,是生长在亚热带海洋气候中的森林,我国的常绿阔叶...

常绿阔叶林植被特点
答:主要组成成分包括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和木兰科等,这些树种是该林区的优势种和特征种。森林群落主要由向南分布、水热条件越好的地区所特有的栲属和石栎属树种构成。在湿润生境中,樟科中的厚壳桂属尤为丰富。常绿阔叶林的叶片多为革质、有光泽,且垂直于阳光方向排列,因此也被称为照叶林。典型的常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
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复杂,林木层和下木层有亚级分化,而草本层则主要以蕨类植物为主。这种复杂的群落结构使得该地区的植被多样化,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且常绿阔叶林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的种类组成,以上四个科也可以作为常绿阔叶林的一个重要标志。常绿阔叶林种类...

什么是常绿阔叶林?
答:这些地区的常绿阔叶林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药材等资源,还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总的来说,常绿阔叶林是一种具有独特生态特征和高度稳定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地球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及特征?
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指分布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并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它是亚热带大陆东岸湿润季风气候下的产物,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岸北纬22°~40°的亚热带地区,此外,非洲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岛等地也有少量分布。其中,我国的...

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有什么特点?
答: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度22°~34°之间,覆盖亚洲的中国长江流域南部、朝鲜和日本列岛的南部,以及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特定地区。落叶阔叶林广泛分布在北纬30°~50°的温带地区,包括中国、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2、形态特征 针叶林由针叶树种如云杉、冷杉、落叶松和松树等...

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什么?
答: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通常又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与热带雨林都是由常绿阔叶树组成的茂密森林,但常绿阔叶林与热带雨林具有很大的区别,有些特征反而与夏绿阔叶林更相似。典型的常绿阔叶林结构远比热带雨林简单,群落高度比较矮,树冠比较整齐,乔木通常只有两层,藤本...

大别山基带常绿阔叶林原因
答:2. 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特征。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特有的森林类型,由耐湿润气候的常绿阔叶树种构成。在不同地区,这种森林有不同的称呼,如日本的照叶树林,欧美的月桂树林,以及中国的常绿栎类林或常绿樟栲林。3. 树种特征。这类森林的建群树种通常具有樟科植物的特征,树叶呈月桂叶状,例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