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古诗的6个步骤是什么啊?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古诗预习

作者&投稿:毋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学生在问古诗词的预习,不禁想把自己的经验拿来谈谈。作为一名文学教师,也非常喜欢阅读古诗词。拿到一篇古诗词,当然不是盲目的去阅读。我建议按照以下思路来进行预习,事半功倍。为了更直观,我就举一个例子:

《月夜》杜甫(唐代)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第一步:查阅文献,知人论世

所谓知人论世:就是了解作家以及作家的生平思想,了解时代的背景,当然最重要的是作品所处的时间。

1.这首诗歌作者是杜甫,唐代诗人,风格沉郁顿挫,他的基本人生经历,查阅文献都可以知道。

2.这首诗歌创作的背景是在安史之乱爆发时期,整个国家动荡,杜甫那时候已经不再是此前困居长安。而是深入民间,看到了战乱下的民间疾苦和国家的弊端。这首诗歌是战乱时期杜甫望月思念自己的家人创作的。

3.查阅文献大致如下:天宝十五载(756年)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八月,作者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诗。

第二步:通读大意,合理归类

1.诗歌的大意:现在都可以查阅文献,去了解,因此不再赘述。

2.合理归类:指的是诗词的种类,这点老师都会给学生讲到,比如:山水田园诗歌?咏史怀古诗歌?哲理诗歌?还有诗歌的形式是五言?格律?慢词?等等。不同种类的诗歌,在欣赏的时候,侧重点会不同。简单说一下,比如怀古诗歌,多数借古讽今;山水诗歌或者表达赞美,或者是厌倦官场,或者渗透隐逸思想(平时多阅读,多归类,就很清楚了)

杜甫这首诗歌是表情达意诗歌。情感上表面写的是月夜思念家人的诗歌。

第三步:抓住诗眼

1.诗眼、词眼:是诗词阅读很关键的要素。(这点如何去分析,不在此赘述,有很多方法)。

杜甫这首诗歌的诗眼显然是“独看”。月夜为何独看?看的是什么?围绕诗眼就可以去思考了。

第四步:掌握意象——分析手法

1.意象:诗词阅读离不开意象。这点也是老师都会讲到的重点,何为意象,我们不做解释了。我想你应该很明白。

杜甫这首诗歌中最典型的意象便是“月”:团员、思念的象征;也是家国离乱的象征。你可以

诗教学的六个步骤
作者:代吉武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4年第02期

当前古诗教学关注四大方面的内容。第一、创作背景;第二、分析与理解;第三、欣赏与体验;第四、朗读与背诵。这四个大方面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探索有效古诗课堂教学研究中,可分六步进行:

一.激趣导课,揭课题

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法、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

二.介绍背景,知诗人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

三.自主学习,明诗意

《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机

预习古诗词五项是哪五项~

一、浏览“阅读提示”。
注意提取“阅读提示”中的信息。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在结构、体例和形式上都有诸多创新,其中在每一课的正文前设计一小段阅读提示,可谓匠心独运,是这诸多创新中的一个亮点。“阅读提示”用语不多,大都三、五句话,但每段都是编者根据一节课的具体内容巧妙设计,精心安排。或创设情境,或勾勒线索,或用设问点出全课的重点,或提出问题引发探究。课前“阅读提示”栏目的设计,拉近了学生与教科书的距离,使教材变的生动、有趣。学习古诗词之前,教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 此栏目,并准确提炼出阅读提示中的有用信息。如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一诗的引言,看过后可以知道本诗的主题是诉说离情;看过晏殊《浣溪沙》一诗的阅读提示,可知此诗是伤春感时之作;看了《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的阅读提示,就能明白该诗的大体意思,为诗文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看懂“文题”。
注意从文题中推测、预知、理解古诗词的大意。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题直接点明了诗词的中心及内容,有的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例如:赵翼的《论诗》,从文题一眼便知,此诗是谈论诗文的;张养浩的《潼关怀古》,是作者以潼关的历史作为线索,怀古伤今的诗作;曹操的《龟虽寿》一诗,文题中的一个“虽”字,不看内容就可知道,已经定下了感伤时间易逝、人生不能常在的感情基调。
三、了解“环境”。
包括作家的生活环境、心理环境。注意了解作家的心路历程即长时间形成的心理环境、经历。了解当时的生活环境,即当前的境遇、背景。作者及背景知识是学生须了解的。这些是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础,学习古诗词的切入点。没有这些资料,学生无法理解作者写作时的感受。了解诗人的生活环境、生平经历及背景资料,可以深刻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古诗词的创作实际上是诗人的经历感受、思想情感的表现,每一首诗都饱含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感受。学习李煜的《相见欢》时,让导学生了解李煜的经历,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达到共鸣,古诗词的学习,应引导学生查阅作者的经历,如果我们不了解李清照南渡后的人生经历,就不能理解《武陵春》中词人那“载不动”的“许多愁”的真切。了解一下唐末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对理解《石壕吏》中所反映的百姓愁苦是有帮助的。
四、读懂“注释”。
注意浏览注释中理解词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注释,有的介绍课文出处、作者、写作背景。有的课文对题目的注释,有的对词语注音、解释。有的是课外知识性补充注释。注释,是学生自读课文的重要凭借。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可以利用课文的注释来通读诗文,初步感知诗文,大致理解诗词促使学生认真地去探究思考,从而领会理解课文内容。《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释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这些资源在课文课堂上的工具作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落实词语、拓展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巧妙得当地运用这些注释,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有帮助。
五、展现“画面”。
根据诗文展现的想象诗文大意。有不少的诗文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画面感,读了这样的诗文,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就像电影镜头一样,自然而然地浮现,让人仅仅是一看字表,就能在脑海里勾画出或沉郁、或华丽、或清俊、或灵动的画面,很是神奇。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意的感知和理解,动笔创作一幅画,把文中内容转变成一幅幅画面。 让学生根据诗意,自由,随意地涂画,在诗画中见景生情,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理解,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理解古诗的内容。如杜甫的《绝句》不仅是描写春色的好诗,更是一幅生机勃勃、情味隽永的春色图。学习此诗时让学生将文字变成图画,在绘画、赏画中,使诗意、画意相得益彰,把浓浓的诗情画意,在学生的想象展翅飞翔,生命活力尽情释放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古诗教学与美术教学有机融合,不仅使孩子明白诗意,而且通过绘画赏画训练了他们独特的审美视角,使诗意、画意相得益彰。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学生在弄懂大意后,发挥想象力描绘诗中所展示的图画。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所展示的画面用图表示出来,使句意明了直观,熟记于心,印象深刻。
六、再现“意境”。
根据诗文中的意境去理解作者的心境。意境是指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诗人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学习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诗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础,它亲切可感。所以我们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会。意会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直觉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不一定要把诗意解释出来,这种理解含有一定的模糊性,但这种模糊性并非是摸不着头脑,而是理解过程的一个阶段,这种“雾里看花”的方式可能要比那一览无余地说白更能达到理想的理解境地。

针对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我们提出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指导学 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诵读与感悟,加强古诗教 学资源整合与古诗知识应用的指导,搭建学生选择学习与生生互动平台,课内外结合, 形成对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指导策略,即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抓重点词句、在直观熏陶 中感悟;明确古诗诵读指导要求,形成诵读过程的指导,指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古诗意境 美,并抓重点词句来想象;通过诗画、诗乐、诗演结合进行课内教学资源整合,通过课 前搜集、课中拓展进行课外资源整合;指导学生学会古今联系、学创联系的古诗知识应 用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学习空间,丰富了 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转变了教师的指导观念,改进了指导方式, 加深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如何讲解古诗词课
答:2、学生个读,自主欣赏。 四、讨论:这首词意在写什么东西?(爱情) 由上可知,在鉴赏这块,我更多的是愿意引导学生由教材的内容,学习纵观全诗, 理解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围绕“情”,学生才会不由自主地被它所吸引所感染,拿出劲头来学习。 而光学习一两首诗词,就说能理解诗人的情感,是不太可能的,那就需要学生...

《诗》的八年级语文教案
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看长城:观长城全貌便有气势充沛、景象宏观之感;来到垛口、瞭望台,摸摸残痕,见景生情,感时伤别,忧国思亲之情便会油然而生;走走,停停,极目远眺...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过许多李白的诗,现在,咱们开一个李白诗会,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愿意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齐读。 2、解题 谁能讲一讲课题的意思? 庐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 你见过瀑布吗?(出示挂图) 学习生字:瀑。 3、小结 《望庐山瀑布...

春晓教案
答:1.会读会写5个生字,认读3个生字。 2.初步理解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对美的鉴赏力。 3.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指导理解诗句意思是难点。 课前准备 挂图、CAI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揭题...

语文考试高手进..
答:④设定一个较大的内容范围,要求填写符合题意的古诗文名言名句。第五步:按上面四类中考题型,印发四套整理好的复习卷。尤其是第四类,老师应帮助学生归类整理诸如描写山水景色、战争残酷、爱好和平、悠闲自得的心境、自然环境、友情等方面的句子,以方便记忆。第六步:反复练习,定期检查,让学生自记、...

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背熟课文,今晚必须背熟,要么就要抄100遍,10首古诗...
答:古诗文背诵一直是同学们比较头疼的地方,它的难背之处在于“古”字,因非白话文让很多同学不知如何下手,但是古诗文的背诵是考试中的必考点,针对这种情况,巨人学校的老师为同学们总结了以下背古诗文的好方法:步骤/方法 一、关键词背诵法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

如何赏析古诗,有几个步骤
答: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⑶菊花 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陶渊明“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六、答题的格式 1、先观点后理由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2、先分后总式,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3、先总后...

七年级下册《诗词》教案
答:5)指名朗读五首诗词,教师注意给学生正音,并在正确停顿方面作具体指导。6)学生自由朗读五首诗词,要求字音、停顿正确。二、研读《饮酒》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避山野,隐居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及田园风光的歌咏,抒发情怀...

高中古诗词鉴赏步骤
答: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

古诗鉴赏的方法
答:回答时,第一步,从上挑选一个(如果找不到,请自己概括),这是概述;然后结合诗句挑出描写形象的词语具体解说即可。以上是人物形象,如果是“物”的形象,答题时,先找出有关诗句,接着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再结合主旨分析究竟比喻或象征了什么形象。(2)此诗写了哪些意象(景物),构成了什么意境?具体分析意境是怎样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