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推行的六次币制改革的正确时间,究竟是什么?

作者&投稿:贯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武帝的六次币制改革,是中国经济史上最知名,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币制改革,武帝在第六次币制改革中确立的“五铢钱”自元狩四年推行,至隋朝的隋五铢止,一直被沿用了七百余年的时间,可以说汉武帝的这次币制改革影响是深远的,也是巨大的。

但现如今,人们对于汉武帝的这六次币制改革所推行的时间,大多数都是遵循着“建元元年,行三铢钱;建元五年,罢三铢钱,行半两钱;元狩四年,重铸三铢钱,并造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元狩五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元鼎二年,铸赤仄五铢,废白金三品;元鼎四年,禁郡国五铢,改行由上林三官铸造的“三官五铢””这种说法。

可事实上这个说法却并不是完全的正确,它所说的时间部分存在着明显的错误。

首先是“三铢钱”的推行时间。据《汉书·武帝纪》载:“建元元年春二月……行三铢钱”,就是说班固将推行三铢钱的时间定在了“建元元年”。可是《汉书.食货志》和《史记.平准书》却明确记载,武帝是在元狩三年“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文如其重”的。而元狩三年与建元元年,中间可是间隔了20年的时间,那么到底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呢?

据《史记.平准书》所载:“自孝文更造四铢钱,至是岁四十馀年,从建元以来,用少,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间盗铸钱,不可胜数。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文如其重”。而据《汉书.文帝纪》载:“四年冬十二月...夏四月,除盗铸钱令。更造四铢钱。”,说明铸造“四铢钱”是在文帝五年开始实行的。

再从“自孝文更造四铢钱,至是岁四十馀年”这段话,我们可以得知自文帝五年开始,西汉四十余年的时间都从未更改过币制,而是一直都在行“四铢钱”。所以如果按照《汉书·武帝纪》所载,武帝是在建元元年推行“三铢钱”的,那么司马迁绝对不会说“至是岁四十馀年”,因为从文帝武帝到建元元年,它们之间仅间隔35年的时间,远远达不到“四十馀年”。

所以“三铢钱”推行时间因如《史记.平准书》所说是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而非《汉书.武帝纪》所说的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其次是“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的推行时间。现如今人们认定“造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的时间是在元狩四年,大多数是依据《汉书·武帝纪》:“(元狩)四年冬,有司言关东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得出的。但是从《史记.平准书》中所记载的来看,“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推行时间却并非是元狩四年,而是元狩三年。

虽然《史记.平准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的推行时间,但如果我们仔细去找寻相应的记载的话,其实也能断定它的具体时间。首先《史记.平准书》中在记载造“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时,其言“其明年...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又造银锡为白金”,这里的“明年”就是下一年的意思。

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史记.平准书》中的上下文来推断出它的推行时间。在“其明年...乃以白鹿皮方尺.....”的下文,司马迁记载到“其明年,大将军、骠骑大出击胡,得首虏八九万级,赏赐五十万金,汉军马死者十馀万匹,转漕车甲之费不与焉。是时财匮,战士颇不得禄矣。”。

而据《史记·李将军列传》所载:“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是岁,元狩四年也。”,再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

从两段记载我们可以准确得知,“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的推行时间就是在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而非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再是“五铢钱”的推行时间。现如今大多数人认为铸五铢钱是从“元狩五年”开始的,这主要是依据《汉书·武帝纪》:“(元狩五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及《资治通鉴》:“(元狩五年)罢三铢钱,更铸五铢钱。”这两段记载得出的。

但是实际上五铢钱推行于“元狩五年”的这种说法早在宋代就被否定了,宋代王益之在《西汉年纪》说道:“(元狩)四年冬……有司言三铢钱轻,易奸诈,乃更请诸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鋊焉。《考异》曰:《汉书·本纪》元狩五年云‘罢半两钱,行五铢钱’误也。按《食货志》前已销半两钱,铸三铢钱,后以三铢钱轻,更铸五铢,非行五铢而始废半两也。《食货志》又言‘大将军、骠骑大出击胡’,如是当是四年,《纪》载于五年亦非是。”。

在这里王益之就明确的说道“五铢钱”开始推行的时间应是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而非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

再据《史记.平准书》所载:“其明年,大将军、骠骑大出击胡.....有司言三铢钱轻,易奸诈,乃更请诸郡国铸五铢钱....诸作有租及铸,率缗钱四千一算。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轺车以一算;商贾人轺车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这里我们可以得知“五铢钱”的铸造时间是在元狩四年之后,同时是与“初算缗钱”同一年推行的,而据《汉书.武帝纪》载:“(元狩)四年冬...初算缗钱”,也就是说“五铢钱”的推行时间就是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此外“赤仄五铢”的推行时间。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赤仄五铢”开始铸造的时间是在元鼎二年,但是从《史记.平准书》的记载来看,却也并非如此。

《史记.平准书》载:“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侧不得行,岁余,白金终废不行。是岁也,张汤死而民不思。”,也就是说在“赤仄五铢”开始铸造的“岁余”年后,张汤死了,而“岁余”的意思就是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也就是跨了两年的时间。那么这里其实我们只要知道张汤是什么时候死的,也就知道了“赤仄五铢”的推行时间啦。

那张汤是死在什么时候的呢?据《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载:“元鼎二年....汤有罪,自杀”,也就是说张汤是在元鼎二年自杀而亡的。那么元鼎二年往前推两年是什么时候呢?就是元狩六年。所以“赤仄五铢”的铸造时间应是在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而非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

综上所述,其实汉武帝六次币制改革的具体时间应该是这样的: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罢“四铢钱”,始铸“三铢钱”,并铸“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罢“三铢钱”,更铸“五铢钱”。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始铸“赤仄五铢”。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废"白金三品"。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废“郡国五铢”和“赤仄五铢”,开始全面推行由上林三官铸造的“三官五铢”。

至于是什么时候“罢三铢钱,行半两钱”,这到目前为止并未能找寻到正确的答案。

只能说《汉书·武帝纪》载:“(建元五年)春,罢三铢钱,行半两钱”这段记载肯定是有误的,因为直到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才开始正式推行第一次币制改革,所以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是绝对不可能会有“罢三铢钱,行半两钱“这样的币制改革政策的。



~

鉴于币制混乱汉武帝在统治期间进行了几次币制改革
答:西汉时期的古钱币,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最终确定了五铢钱的地位。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答: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问题,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将汉高祖下放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三官五铢的发行,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汉武帝的币制改革至此取得了较大成功。汉武帝通过大量移民在西北边郡屯田,这对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

结合图三说说汉武帝对币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这一改革有什么作用?_百度...
答:汉武帝进行可六次币制改革,不知道你说的哪一次 汉武帝统一币制的改革最终成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一页,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史载:"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55〕。此语虽有过誉之处,但并非全无道理。综观汉武帝统一币制改革之缘由,...

西汉鼎峰时期大一统时经济方面有啥措施?
答:西汉鼎峰时期是汉武帝时代。1、改革币制 为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打击大商人,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问题。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六次改革后三官五铢的发行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汉武帝的币制改革至此取得...

汉武帝对币值进行了怎样的改革?这一改革有什么作用
答: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问题。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

西汉五铢钱值多少钱
答:3元左右. (相关资料) 西汉五铢 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行三铢钱,重如其文。这是恢复铜铸币名义价值与法定重量相一致的一个措施。但是由于三铢钱与四...

汉武帝的主要贡献
答:故汉武帝即位后,为了中央政府在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便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问题。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六次改革后三官五铢的发行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汉武帝的币制...

汉武帝的货币改革是什么?为什么能成功?
答:汉武帝成功的货币改革也是由于他才华横溢。汉武帝继位后,对外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解决了困扰汉朝多年的边界问题,对内采取了一系列富国改革措施。货币改革是内政方面的主要措施之一。梁武帝的币制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在梁武帝货币改革的影响中,对国家稳定的积极影响是最重要的。汉朝刚建立时,刘邦实行分...

评价一下汉武帝时期的财政政策
答:在这个背景下,武帝发起了财政改革: 1、盐铁酒,尽归官营; 2、增设算缗,征收商税; 3、改革币制,禁止私铸; 4、实行均输,平准政策。 现在我们一样一样来评说: 一、汉武初期,延续文景,采用养生息民政策 很好!对百姓有益,对国家财政有益,对社会安定也有益。 二、盐铁酒归官府 1.对迅速增加财政有益; 2.对...

汉武帝的经济改革,及其作用,急急急,,
答:公元前119年,武帝即位后二十二年,大农丞桑弘羊等三人开始推行新政,新政改革共有四条:一是收回民间铸币权利,货币国有化。二是盐铁由国家专卖。三是算缮钱。四是设立“均输”与“平准”制度。1、统一币制,朝廷铸钱。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曾经实行过一些统一货币的政策。但到了汉初,地方诸侯王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