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节能工作?

作者&投稿:枕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当前建筑节能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起步较晚,经过20多年的努力,建筑节能事业已取得多方面的进展,但发展较为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政府、企业到个人,对建筑节能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甚至无建筑节能意识。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不够,没有将建筑节能工作提高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以及转变城乡建设增长方式的高度来认识,致使全国各地区建筑节能工作发展不平衡。二是涉及建筑节能相关的管理工作很是不够,现有的管理体制与建筑节能工作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有待相关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尤其是行政监管体系不健全,执法不严,监督不力;建筑节能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不完善、不配套,实施监管滞后,跟不上建筑节能工作发展的需要。三是科学技术研究进展缓慢,许多节能关键技术没有重大突破;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大,得不到及时的推广和应用。四是建筑节能开发建设成本高等。 二、如何搞好建筑节能工作 节能绝对不等同于能耗绝对数量的降低,绝对不应该以牺牲室内环境质量为代价。随着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建筑能耗绝对值将有所上升,建筑室内环境标准也将提高;节能的关键在于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室内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这需要政府,全社会各个行业、企业及各位公民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以国家政策为宏观调控、以科技发展为载体,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全面实现建筑节能目标。从目前专业技术工种的划分说,建筑节能的技术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建筑规划与设计节能、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能耗设备与系统的节能、控制系统带来的节能以及综合节能等。 1.建筑规划与设计节能 建筑节能规划与设计是建筑师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坚持与能源分析专家、环境专家、设备师和结构师紧密配合,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同时创造良好的人工环境,按照使用要求对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进行调节控制。如根据大范围的气候条件影响,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具体措施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合理选择建筑的地址、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合理设计建筑形体,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合理的建筑形体设计是充分利用建筑室外微环境来改善建筑室内微环境的关键部分,主要通过建筑各部件的结构构造设计和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得以实现。同时,可借助相关软件进行优化设计 2.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为了维持居住空间的环境质量,在寒冷的季节需要取暖以提高室内的温度,在炎热的季节需要制冷以降低室内的温度,干燥时需要加湿,潮湿时需要抽湿,而这些往往都需要消耗能源才能实现。从节能的角度讲,应提高供暖(制冷)系统的效率,它包括设备本身的效率、管网传送的效率等。这些都要求相应的行业在设计、安装、运行质量、节能系统调节、设备材料以及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采用高新技术。目前在供暖系统节能方面就有以下几种技术:(1)利用计算机、平衡阀及其专用智能仪表对管网流量进行合理分配,既改善了供暖质量,又节约了能源。(2)在用户散热器上安设热量分配表和温度调节阀,用户可根据需要消耗和控制热能,以达到舒适和节能的双重效果。(3)采用新型的保温材料包敷送暖管道,以减少管道的热损失。近年来低温地板辐射技术已被证明节能效果比较好,它是采用交联聚乙烯(PEX)管作为通水管,用特殊方式双向循环盘于地面层内,冬天向管内供低温热水;夏天输入冷水可降低地表温度(目前国内只用于供暖);该技术与对流散热为主的散热器相比,具有室内温度分布均匀,舒适、节能、易计量、维护方便等优点。 3.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集中体现在对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控制上。在建筑实体墙部分,通过建筑的内、外保温技术,在冬季的采暖季节,降低通过围护结构向外的热损失,在夏季的空调季节,降低通过围护结构向低通季节,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作用,调节室内环境。在建筑物透明结构部分,主要是控制窗户的太阳能热流,采光性能,通风性能等。如通过设计控制合适的窗墙面积比,选择合适的窗户结构,通过采用遮阳技术和镀膜技术等,来达到冬季采暖季节时,可以阻止室内热辐射通过透明结构的损失,增加太阳能对室内的渗透,在夏季空调季节时,可以阻止室外热量向室内渗透,减少室内冷气的损失。 4.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 建筑内的能耗设备与系统主要包括建筑的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热水供应系统、电梯设备等。其中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在大多数的民用建筑能耗中占主导地位,空调系统的能耗更接近建筑能耗的40%到60%,成为主要的控制对象。而降低能耗又成为建筑设施节能的关键,当前主要技术措施有:一是建筑能源的梯级应用。根据建筑不同用能设备和系统等级的划分,优先满足用能品位高的设备和系统,利用这些设备和系统的排出能量满足用能品位低的下游设备和系统。二是能源回收技术。通过能源回收设备,将排出建筑物的一些能量进行回收再利用,是降低建筑能耗的一个重要措施。三是通过控制调节系统来降低能耗。由于建筑内部设备与系统的设计往往是在满负荷的条件下进行的,而这些设备和系统往往运行在非满负荷条件下,这就要求这些设备和系统配备有优良的控制和调节系统,并要求物业管理人员有敬业精神和专业技能,可以根据不用负荷特点对有关设备和系统进行自动或人工调节,避免大马拉小车现象。控制调节技术对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有其特殊的意义。四是采用高能效的设备。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

建筑节能的多角度思考?
答:从世界各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如果缺乏对建筑节能实质性的经济鼓励政策和必要的资金支持,单纯依靠用户和开发商的自发行为,以及建设工程质量标准的强制执行,对新建建筑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已建建筑的节能改造却丝毫没有作用.政府必须充分运用财政税收手段,采取一系列经济鼓励措施来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进行.2、技术措施...

谈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答:本课题首先介绍了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以及其发展现状,并相继分析得到对应的节能措施,予以实施为土木工程建筑的节能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概述 建筑节能强调既要保证居住建筑室内的环境舒适宜人,又要实现能源节能的目标。具体的建筑节能可以利用先进的环保材料、先进的环保技术、合理的经济结构等...

谈绿色建筑下的建筑规划节能设计?
答:智能建筑是随着人类对建筑内外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的要求产生的,建筑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建筑适用性,安全健康,降低建筑能耗及使用成本,已经成为发展趋势。(3)严控各环节耗能绿色节能建筑在每一个环节上都严格控制,即降低建设的能耗并提高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如果把建筑能耗和生态能源技术有效...

谈谈建筑节能意义与措施
答:当然,仅仅依靠围护结构的节能措施,是不可能取得应有的节能效果的,设备及其系统也必须做好节能工作。长期以来,我国采暖燃料基本上是煤炭,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采用不同能源的采暖方式(如地热采暖、地板辐射采暖、电热采暖、燃气采暖、太阳能采暖等)将会根据当地气候、能源条件与建筑情况有所发展。 3节能建筑的施工措施 ...

谈绿色建筑的建筑节能技术?
答:除此之外,将昼光照明应用在建筑中,还可以有效改变日光颜色和强度以及人们的视觉,帮助人们提高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针对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建筑物绿色节能技术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和推广,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在降低资源浪费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低碳、节能、环保的建筑施工理念。眼下,我国在...

分析建筑节能现状及对策?
答:预测在未来的10年即到2020年,我国还将建成约200亿平方米建筑。如果再不采取节能措施、不推行建筑节能材料,2020年建筑能耗将达到11亿吨标准煤,相当于目前建筑所消耗能源的三倍。据专家测算,如果国家从现在起就下决心狠抓建筑节能工作,对新建建筑全面强制实施建筑节能设计和应用,并对已有建筑有步骤地推行节能性改造,到...

土木工程建筑节能问题与措施?
答:没有得到更好的使用效果。而对于建筑节能减排工作来说,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技术内容,需要将其贯彻到每个施工环节中。 3在土木工程建筑节能中的有效措施 3.1提高资源利用率 建筑工程中开展节能减排工作需要与施工材料、技术相互协调配合使用,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技术创新过程中,要积极的应...

关于建筑绿色节能设计工作的几点体会?
答: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建筑绿色节能设计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国内的推广,建筑节能设计越来越引起我国广大建筑工作者的重视。许多发达国家先进的建筑节能理念、技术、材料,以及应用成果被介绍到国内,向人们展示了通过优秀设计和高新科技相结合所创造的优雅、...

建筑工程节能环保施工要点研究?
答:本文针对我国工民建节能施工的现状,提出加强节能施工的具体措施:加强工民建节能观念的宣传;加强推进节能施工相关规范建设;不断创新和加强对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制和应用:加强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创新;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注重国际交流合作,新近新技术。一、工民建施工节能工作中运用的新技术问题分析研究1、在建筑工程...

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发展前景探讨?
答:针对我国目前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建筑能耗居高不下,建筑节能还处于发达国家的初级阶段,当务之急是将建筑节能列为全国建筑领域一项紧迫的战略性任务,尽快制定并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限制能耗水平,为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鼓励科研单位对新型节能技术(特别是对建筑节能起关键作用的技术)的研究开发;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