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下肢发育早或晚 孩子多大,学走路比较好?有些人说早走路好,有些人说晚走路好,...

作者&投稿:孛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会
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快。长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较高的身材,这就要进一步了解可能影响身高的因素:
性成熟早晚
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12厘米。但是相对来说正常发育的人长的要比早发育或晚发育的人长的高;尤其是男性。
营养摄入
从某种意义上说,身高是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堆砌”起来的。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物质有5~10万种,组成这些蛋白质的8种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给。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种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骼软骨的生长发育。对学龄前儿童的试验表明,每餐面包中增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体重显著超过其他儿童。日本将6对孪生婴儿分两组进行试验,第一组给予正常营养,第二组在食物中增添赖氨酸。1300天后,第二组的婴儿比第一组平均高1.7厘米,重1公斤。可见,全面、合理的营养是影响身高的因素,同时也是补救身高的必要条件。骨骼,尤其是下肢和脊柱,在性发育期新陈代谢最旺盛,这就需要丰富的营养供给。饮食中的高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和钙、磷、维生素等无机盐类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鱼类以及各种促进新陈代谢的维生素B族、E族,豆类、杂粮及新鲜水果、蔬菜等所含营养成分,都有助于骨骼的充分发育,即骨骼的增长、增粗、增宽和骨皮质增厚。
睡眠
生物学家研究内分泌腺分泌规律时发现,对少年儿童来说,睡得好长得高。身高的增长,取决于骨骺的不断增长,而骨骺的生长又受内分泌腺的控制。控制身高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素、黄体化激素和性激素,其中生长激素作用最显著。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其明显的规律性,即白天分泌较少,夜晚睡眠时分泌较多。研究人员发现,当儿童深睡1小时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超过白天5~7倍,而深睡时性激素和黄体化激素的分泌也很旺盛。显然,这对儿童身高的增长非常有利。青春期是生长激素和雄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期。生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四肢骨骼增长;雄性激素则使骨骼增粗,更结实。这两种激素的分泌在睡眠中尤其旺盛,所以青少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至少要睡足8个小时。
遗传
据研究,人体的最终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父母身材高,子女身材也高;父母身材矮,子女身材也矮。但是,父母身高不是影响子女身高的唯一因素,外在因素即环境条件对身高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外在因素主要是指营养、生活习惯、体育锻炼等。
体育锻炼
据调查,一年的体育锻炼就能使男孩子的身高比不锻炼的同龄者多长1~2厘米,女孩子多长2~3厘米。经常锻炼的小学生比不锻炼者高5厘米左右。体育锻炼所以能促使身材长高,一是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二是加强了骨细胞的血液供应,有利于提高骺软骨的增殖能力,三是对骺软骨的增殖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据研究,运动以后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加,同时,运动还会锻炼肌肉、骨胳,使之更加健壮。因此,国内外研究者一致肯定:运动有助于长高。专家建议,下面一些运动特别有助于孩子长高。A.摸高练习;B.爬杆或爬绳梯锻炼;C.上体前引;D.交叉伸展;E.跳绳、跳皮筋、踢毽子;F.单杠悬垂;G.游泳。这些训练会增加关节、韧带的柔韧性,有助于身高发育。像举重、杠铃、铅球、铁饼等负重训练,不宜作为18岁以前少年的经常训练项目,即使过了青春发育期,也不适于进行这类运动,以免影响身高的发育。
精神因素
研究发现,精神上受过严重创伤的孩子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这是因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脑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轻者影响身体发育,重者导致各种疾病。因此,忧伤和郁闷不仅会使儿童少年易患各种疾病,而且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未老先衰”的现象。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情况
近20年来,世界各国的平均身高每10年增长1厘米。人类的身材出现了一代更比一代高的趋势。据记载:美国在200多年以前,全国的男性平均身高为170厘米,现已男性达到175厘米,女性161.5厘米,增长了5厘米;近30年来,日本14岁的少年平均身高增加了8.2厘米;瑞典从1851年到1931年的80年中,新兵的身高从166.6厘米增加到174.1厘米,增加了7.5厘米;原苏联对18世纪军人的骨骼进行测量,发现在过去250年中,士兵的平均身高增加了20厘米。我国近20年里,18~25岁的城市青年,男子平均身高增加了2.3厘米、女子增加了2.15厘米。

~

幼儿的肌肉特点与卫生保健?
答:(2)幼儿的神经调节机能不强。肌肉的活动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对骨骼肌的调节功能不强。(3)幼儿的大肌肉群发育较早,小肌肉群发育较晚。从观察来看,完成上、下活动的大肌肉群发育较早。如:新生儿出生后上、下肢都会动,3岁左右上、下肢活动已趋协调。5岁时下肢肌肉...

人为什么会有发育晚和早呢?
答:1、下丘脑或性腺异常,如下丘脑的性中枢有病,或是睾丸、卵巢长肿瘤时,可以出现早发育。男孩表现为青春期前就长阴毛、腋毛、胡须、嗓音改变、睾丸增大、遗精等;女孩表现为长阴毛、腋毛、乳房隆起、月经来潮等。有的人年过十七八岁,除了身体长高一点之外,全身不见一点发育的迹象,这是晚发育。其原因...

坐、站、走太晚或太早,会影响娃生长发育吗?这篇建议认真看一看_百度知 ...
答:不过有了口诀,就忍不住会去对号入座,晚了早了都不安心。发育晚了,担心是发育迟缓,这个咱之前写过哈,娃都有自己的节奏,妈妈们很多情况都是和别人比,觉得晚了!还有一种情况:是早了又怕娃的身体 hold 不住,以后会驼背、影响腿型。碰到发育早的情况,到底要不要“压回去”,纠结的妈妈还真...

为什么女人普遍比男人低?身体的各个器官都与身高成一定的比例吗?又是...
答:到了青春期时,女孩(13~18岁左右)骨胳发育甚快,到了初中阶段,少女身高则可超出男孩,待长到18岁左右,发育阶段趋于“尾声”,下肢骨骼不再增长了,身高也随之“稳定”起来。男孩的青春期(15~20)开始较晚,结束也相对较迟。况且,青春期结束之后,下肢骨骼仍会继续长下去,一般要延续到23岁时...

3大误区影响宝宝腿部发育,不尽早改正,小心娃的腿又弯又短
答:别过早学走、尽量不用学步车: 国外医学研究院调查发现,宝宝在使用学步车过程中,大腿内侧会产生一些看不见的 伤口 ,且容易因为强行站立导致孩子 腿部变形 ,影响孩子的腿部发育。想让宝宝有双大长腿,应该遵循宝宝自然发育规律,10个月再让宝宝练习走路就不晚。糖妈心里话:宝宝的腿不...

宝宝走路早了,对腿部的发育有什么影响?
答:如果你的家人有一个婴儿,那个老人就是宝宝可以坐起来最担心的,你能走路,你会说那个孩子已经开始走路,我必须让孩子运动,孩子可以早点走路。并说宝宝会更聪明。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声明?众所周知,宝宝太早,而对于宝宝不是一件好事,它也可能在腿部造成畸形,或影响婴儿的脊柱发育。你知道吗?宝贝...

宝宝学步,不急于一时!
答: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我们不要过于心急,让他们过早地行走。因为宝宝骨骼中的胶质较多而钙质较少,骨骼柔软易变形。父母应该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具体情况,合理掌握宝宝学步的时间,切勿急于求成。禮足部发育过早行走还可能导致扁平足的形成。因为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尚未完全,如果过早地让宝宝行走,可能会...

宝宝站得太早了腿会变弯吗?
答:所以说家长还是要关注孩子的营养需求,一般情况下孩子都会按照运动的发展,三翻六坐九来爬。等到九个月左右的时候孩子就会喜欢站立,有的时候自己站在沙发上面依靠着东西来回走动,这种站立是不会影响孩子的腿部发育。宝宝站立所以说家长也不要太过于担心,如果孩子的营养需求比较好的话,八九个月孩子可以...

男孩早发育会长高吗?
答:男孩子基本上都是从12-14岁开始青春期发育。由于个体差异大,因此,我们把 10岁至20岁这段时间统称为青春期。而你开始变声,这些都是青春期的显著特征。你说的长高,青春期结束前,都是可以长高的 。也有些人在结束后到25岁之间,还可能略微长一点。身高取决于几个因素,首先是遗传因素,占70%(...

身体发育早的个矮?身体发育晚的个高?
答:如果骨龄与身高均位于标准的低线值,即骨龄落后,身材也偏矮,则该儿童属于晚发育者,将来可以成长为正常身高者;如果骨龄落后,而身高中等或偏高的儿童,将来可能是高个子;如果骨龄提前,而身材偏矮者,则将来很可能成为矮个子;如果骨龄和身高均位于高线值的儿童,则属于早发育者,生长潜力并不大,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