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里最明显一处错误,误传700多年,至今有人深信不疑

作者&投稿:沙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读过旧时启蒙书籍《三字经》的朋友应该知道,文章里有「 ”若梁颢,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的字句,说的是有位叫梁颢的读书人,在八十二岁时参加科举考试,在殿试上考中状元,成为天下读书人的魁首。 从此梁颢八十二岁中状元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许多士子一头扎进故纸堆,皓首穷经,只为了将来能金榜题名。在《儒林外史》中,范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考了几十年,到五十多岁还是一个童生。如果不是同样大器晚成的周进可怜他,恐怕他还得继续蹉跎下去。 说梁颢八十二岁考中状元的说法来自于一本叫《遁斋闲览》的笔记小说。该书说雍熙二年,八十二岁的梁颢状元及第。中状元后自题了一副对联:白首穷经,少伏生之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之二年。后来梁颢做到秘书监一职,活到九十多岁才去世。然而在历史上,梁颢真的是八十二岁才考中状元吗? 据《宋史》记载,梁灏,山东须城人,字太素。生于北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太宗雍熙二年(985年)成进士,名列到首,当时,梁颢オ二十三岁。他少年得志,后累官至翰林学士。《辞源》载梁颢「 ”与人文,久而益敬;有吏オ,每进时,词辩明敏”。宋真宗初年,梁颢任右司谏。辽军攻河北,他上疏「 ”请明罚,斩懦将,擢用武勇谋略之士。”故深得宋真宗信赖。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梁颢任开封府知府,忽染暴病而卒,时年四十二岁。史官称其「 ”方当委遇,中途天谢”云云。那么为什么会有「 ”梁颢八十二岁及第”之说呢?原未这是误记所致,后人们以讹传讹罢了。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流行千年,是寒门士子鲤鱼跳龙门的最佳捷径。梁颢八十二岁中状元的故事传说,对于那些屡试不第的读书人很有激励作用。是以,流传不绝。《三字经》成书于南宋时期,梁颢八十二岁中状元的典故,可谓是一处明显的常识错误,就这样一直误传了700多年,以至于至今仍有人深信不疑。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老年人中举之事也确实有。清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进士、广东潮州人刘起振,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堪称是古代科举史上年纪最大的一位进士。据《潮汕文物志》载:「 ”刘起振,字款之,枫溪田头乡人,年八十八考中进士,选庶常予告归,赐检讨。乾隆南时刘起振已一百零三岁,由粤东赴浙迎驾,乾隆嘉其忠心,赐貂皮荷包等物,加侍读衔。 刘起振回家乡后,特建了一座「 ”敕书楼”,其府第被称为「 ”太史第”。



~

《三字经》里最明显一处错误,误传700多年,至今有人深信不疑
答: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流行千年,是寒门士子鲤鱼跳龙门的最佳捷径。梁颢八十二岁中状元的故事传说,对于那些屡试不第的读书人很有激励作用。是以,流传不绝。《三字经》成书于南宋时期,梁颢八十二岁中状元的典故,可谓是一处明显的常识错误,就这样一直误传了700多年,以至于至今仍有人深信不疑。但是...

历史上的梁浩八十二岁中状元是哪个朝代的?
答:《三字经》所述:"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说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那是讹传。梁灏(963~1004)字太素,北宋郓州须城(今东平州城)人,出身宦家。雍熙二年(985年),考取状元,任大名府观察推官,时年23岁。景德元年(1004年)6月,暴病卒,时年42岁。

三字经里面,到底是“人不学,不知礼”还是“人不学,不知义”?
答:楼上说的有理,一般认为应该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不知礼的说法多为误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出自《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

钱文忠优秀解读三字经文字版
答:这个故事一定是惊心动魄的,一定非常吸引人,但是《三字经》在这里错了,《三字经》的作者在这里犯了一个和历史事实不相符的一个错误,也许《三字经》在这里没有经过太严格的考察,就用了一个民间的传说,而忘了这个故事实际上是见于史籍的。 梁灏,公元963-1004年,字太素,东平州城人。总共在这个世界上才活了四十一年...

儒家思想是什么?
答:这一点,儒家并没有错。人性中本来就有善的一面,而且是主流。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中国儒家文化治理国家的主要思路就是德育教育。这种思想认为,既然人的本性是好的,恶习只是后来感染的,所以治理社会就应该从道德教育入手,劝人们放弃恶习,回到先天性的“善”的境地,社会就会安宁了。中国古代强调“...

儒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主流
答:(一)儒家文化不适应现代社会。参考资料一.从新加坡看儒家文化:新加坡重视传统的儒家文化,但同时更加重视西方文化。很多人以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尊重儒家文化的事实,来说明儒家文化是新加坡崛起的根基。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看法。新加坡的整个法律结构是英国留下来的,并在它发展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新加坡现在...

苏老泉是谁?
答: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儒家文化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是什么?
答: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敬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也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谈何为人,谈何做人,谈何道德...

孔子的政治理念是否有利于专制统治
答:它把儒家理想传播给学生,然后这些学生成为中国许多宫廷的官员,从而使儒学第一次对其教条进行了大规模的考验。孔子最著名的两位追随者强调了他的教义的不同方面。在他死后的几个世纪里,孟子和荀子都以不同的方式阐述了与孔子有关的基本思想。孟子(公元前4世纪)把人类天生的善作为引导人们...

求 关于“防震”“普法”编的三字经。
答:震谣言,震误传,辩真伪,莫等闲;信谣言,危害深,乱秩序,乱人心;预报震,有渠道,听传言,不可靠;辩谣言,有方法,要留意,识真假;国外报,中国震,是谣传,不可信;有时间,有地点,有震级,是谣言;骇听闻,震级大,此传言,不可怕;对谣言,应重视,速平息,莫迟疑。--- 还有一种比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