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历史上日本对我国发动过哪几次战争吗? 古代历史上日本对中国发动过几次战争?

作者&投稿:亓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其实,很早以前,中日两国为取得朝鲜半岛的控制权就曾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战争。结果两次战争最后都以日本失败而告终。但长达多年(有一次战争历时七年)的战争也使中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还有两次战争不是绝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而是根本就没有几个中国人知道。这就是蒙古人为什么发动两次大规模战争都没有征服日本。
  13世纪,元帝国的蒙古铁骑,所向披靡、横扫欧亚大陆。不可一世。当时朝鲜的地位接近局外人,跟战争没有太多利害关系。因此,他们的记录更可信一些。当时这两场战争蒙古和日本人都有记录,但他们之间的记录往往相互矛盾。据朝鲜的一些史料记载,蒙古人对日本的进攻起因于日本不肯臣服于蒙古帝国。忽必烈多次派使者赴日本要求日本称臣纳贡,高丽国王也致书日本人要求他们向蒙古人屈服,但每次日本人都轻蔑地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面对这样的冒犯,君临天下的蒙古大汗当然不能容忍,于是,武装攻日隧不可避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次进攻日本时,南宋尚未灭亡,忽必烈仅控制了北方中国,当时元帝国正集结重兵准备南征,用以进攻日本的军队并不多,汉人也不是此次侵日的主力。
  忽必烈进攻日本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日本在过去数百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产地和出口国。而连年的征战,使蒙古帝国财政吃紧,这个富裕的岛国在急需硬通货的蒙古贵族眼里无疑是块肥肉。
  “公元1274年,进攻日本的远征军由朝鲜扬帆出海,驶往九州岛,远征军共两万五千人其中蒙古人和高丽人大约各占一半,还有部分女真人和少量汉人。远征军的统帅为蒙古人忽敦,两位副统帅为高丽人洪茶丘和汉人刘复亨。元军航行至博多湾,首先攻占并蹂躏了对马岛和壹岛,然后分三处在九州登陆攻入内陆。三路入侵军队中,一路为主力,两路为策应,主力部队的登陆地点大约在长崎附近。
  面对第一次“蒙古来袭”,日本镰仓幕府调集部分正规军迎战,九州沿海各藩也紧急组织武士和民兵参战。惨烈的战斗进行了二十多天,日本人战术较为落后,在开始的战斗中蒙受巨大伤亡,但他们仍然成功地阻止了元军的推进。在相持了几天后,日本人渐渐适应了蒙古人的战术,于是开始反击。主要由武士组成的日本重骑贴身近战,在蒙古人的弓箭手的支援下冒着箭雨列阵冲击敌人,与敌军贴身近战,使蒙古人的弓箭优势失效。刘复亨在激战中阵亡,元军折损大半后退回海滩依托回回炮防守。至此元军伤亡惨重,进展无望,他们的败局已不可避免,由于箭和给养都即将用尽,元军无力继续守住阵地,他们只得上船撤退。在返回朝鲜的路上,元军的舰队遭风暴袭击,遭受了一些损失,不过大部分船只安全回国。
  第一次侵日战争结束后,忽必烈认为日本人已领教了蒙古人的威力,隧再次派使者去日本要求臣服,但日本人很干脆地将蒙古使者斩首。忽必烈自然不会忍气吞声,在统一中国之后,他便着手准备第二次海上入侵。军队由中国各地,蒙古和高丽招集至沿海地区接受登陆作战训练,远征军的粮草补给也源源不断从全国各地征集,同时高丽和中国东南沿海的造船厂也昼夜赶工,制造大小战舰和运兵船。
  如此大规模的远征准备自然无法保密,日本人严密侦视元帝国的动向,对即将到来的第二次“蒙古来袭”做了充足的战争准备。
  公元1281年,元帝国庞大的远征军由江浙和朝鲜两地同时出发。此次出征的军容十分壮观,共有大小船舶近五千艘,军队约二十万,其中蒙古人四万五千,高丽人五万多,汉人约十万,其中汉人大半为新附军,远征军中蒙古人自然是作战的中坚。北方出海的舰队于五月底如日本人所料抵达博多湾,在等待南方舰队期间,蒙古人轻易攻占了博多湾的几个岛屿,岛上的居民全部遭屠杀,岛上的建筑物也被毁坏焚毁。六月上旬,南方舰队抵达,两支庞大舰队在九州外海会合,之后元军开始登陆作战,登陆地点九龙山距上次战争主力部队登陆的地点不远。这次远征军遇到了更顽强有效的抵抗,日本军队以石墙为掩护,不断击退元军的进攻,还伺机组织反冲锋。日本人最成功一次反击击溃了高丽军主力,高丽军统帅洪茶丘被俘杀,几名蒙古高级指挥官相继阵亡。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远征军的损失已超过三分之一,但依然不能突破石墙。到七月下旬,元军的粮草和箭已基本告曁,此时无论蒙古人还是日本人大概都以为这次战争的结局将和上次相同,会以元军的撤退收场。
  八月一日,太平洋上突然刮起了猛烈的飓风,风暴持续四天,元军南方舰队的舰船基本被毁,北方舰队的舰船也损失大半。北方舰队剩余的舰船搭载指挥官以及部分蒙古军和高丽军逃离战场驶返高丽。南方军的指挥官和部分高级官员眼看回天无术,也只得丢下大部队,乘南方舰队残存的几艘船逃离。此时九龙山的海滩上尚留有近十万元军,突破日军的防线,现在只得等死。三天后,日本人开始反攻,将残存的元军驱赶至一处名为八角岛的狭窄地区,然后纵兵攻击。元军大部被杀,剩余的两万多人做了俘虏。日本人按照蒙古人的标准把俘虏分四等,前三等,即蒙古人,色目人,女真人,高丽人和北方汉人全部被处死,四等的唐人(南方汉人)免死后成为部民(贱民)。今天的博多湾还有一座名为“元冠冢”的小山,据说是当年元军将士的集体墓地。
  在这次惨败中,南方军中有三名士兵逃脱,他们拼凑了一艘小船,幸运地漂回中国。忽必烈透过三位幸存者终于知道了战败的真相,此次战争的副统帅范文虎被斩首,其它官员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
  日本人装备的优势不仅在于战刀,也在于武士的铁甲,据说只要距离稍远,蒙古弓箭无力穿透武士的盔甲。日本武士完全脱产,自小开始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他们的战技胜过蒙古人毫不奇怪,蒙古人的记载称日本人擅长单打独斗,这可以和日本人的说法相认证。日本人对元军中的汉人评价最低,在他们看来,汉军贪生怕死,势气低落,是标准的鱼腩部队。不过汉人打仗不行,做奴隶倒合适,因此日本人最后赦免了部分汉人。(蒙古人为什么没有征服日本,多来自大庆科学生活报)我们不难看出,早在300多年前,日本人敢挑战不可一世的蒙古大军,那个时候,日本人最瞧不起的就是汉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汉人占96%的中国是全世界公认的“战后四强”,而日本国几乎变成一片废墟,被全世界踩在了脚底下,各个方面几乎都受到了限制。仅仅过了30多年,日本便奇迹般地崛起了,成为“世界老二”,而中国确沦为第三世界。
  明朝中期 倭寇骚扰沿海 戚继光的故事

  明朝末年16XX年 抗倭援朝 日本战败

  186X年 日本曾入侵台湾 要挟了50万白银

  1895年 甲午战争 中国战败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 中国战败

  1931年 日本侵占东北

  1937年 抗日战争 日本战败

主要是四个历史时期
一 唐代日本我国对东北部的骚扰.中日在白江口这个地方作战,而将日军全灭。白江口在日本史上称为白村江,而由于这次的败战,古代日本就完全失去了伸展大陆势力圈的能力。
二 明代丰臣秀吉的两次侵朝战争.最终两次被中朝联军击败.日本古代吞并东亚的野心宣告破灭.

三 中日甲午 影响: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使半殖民地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民族危机愈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迅速高涨。清政府也在更加艰难的处境下,开始变革军事制度,中国近代军事改革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四 侵华战争 影响:在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侵占大片国土,实施“以华治华”的毒计,扶植汉奸傀儡卖国政权,残酷奴役、杀害中国人民,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产,严重地侵犯、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严重地分裂了中国,使中国国家的统一程度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了严重地削弱。也就是说,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家的统一程度与抗日战争以前的民国的统一程度相比是大大降低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扶植的几个汉奸傀儡卖国政权的存在,是中国的国耻。

明朝末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对中国属国朝鲜的侵略(通过朝鲜侵略中国)
1989年中日甲午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

近代:1840开始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日海六、马关条约 1895年4月4月17日 日本
7 辛丑条约 1901年9月9月7日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战,八国联军占领北京近代:

有名的,明朝的丰臣秀吉,被我们打得惨哪!
清朝的甲午中日战争
还有就是二战的侵华战争

近代历史上日本对我国发动过哪几次战争~

明朝时候的倭寇(主要是当时日本战国时期,中国反对明朝统治者和日本人相互勾结),近代就是日俄战争在中国领土进行的,比如旅顺港,辽东半岛。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清政府派遣军队去朝鲜帮助朝鲜镇压叛乱,日本军队偷袭中国军队运输船,挑起战争,接着黄海海域中日双方军舰决战,中方惨败,日本从海军攻打威海刘公岛陆军登陆旅顺等地,造成旅顺大屠杀,包围刘公岛北洋舰队海军基地,抵抗失败后有官兵自沉战舰,最终签订《马关条约》。然后就是1931年9月18日在东北炸死张作霖其子张学良易帜,日本发动战争东北军撤出东北三省。接着就是1937年全面侵华,1937年12月4日日军开始从外围攻打南京,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制造南京大屠杀。

1、唐日白江口之战。唐军灭百济,倭国以倾国之兵支援以扶余丰和鬼室福信为首的百济遗民反唐。后百济方面内斗,扶余丰斩杀鬼室福信,百济反唐势力大衰,双方乃开始攻略与防卫要冲白江。唐军与日军水军在白江口相遇,唐将刘仁轨指挥的水师以火攻大破日军水军,斩杀其将领朴市田来津以下数千人。此战过后,倭人恐惧莫名,举国上下从一致兴奋要与大唐决一死战的愤青状态一变而为面对大唐可能的渡海讨伐的无比恐惧,在九州一带大修工事,据说倭女王齐明天皇因此吓死。当倭国弄清楚唐朝并不准备攻伐他的时候,便由恐惧变成恭顺,开始向大唐派遣唐使,全力学习唐文化,并和其它国家为了在唐的属国中的排位争吵不止。
2、明万历年间的援朝战争。倭酋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潜在型精神病发作,开始向朝鲜借道讨伐大明,朝鲜国王李日公直接拒绝,于是丰臣秀吉动员十五万大军开始侵朝。朝军除了李舜臣的水军外一败千里,全国八道几乎尽失,国王准备渡鸭绿江内附。明廷大臣议论,都以为不该援助,万历皇帝力排众议,决定援朝。第一批援军祖承训过江,在平壤中小西行长埋伏,全军覆没,副将史儒,戴朝弃战死。之后明军主力五万余人在李如松带领下攻克平壤,兵锋直达王京,经碧蹄馆之役后由于明军兵力不足,双方开始谈判。不久谈判破裂,重新开战,明军七万人亦重新入朝,虽在蔚山和泗川失败,但日方由于丰臣秀吉的病死而全线退兵,明朝联军追击,在露梁津大败回援顺天小西行长的日本岛津义弘第九军,横尸盈海。朝方名将李舜臣和明朝老将邓子龙都战殁于此役。经此一战,日本数百年不敢再起异心。(或有说明亡时郑成功和朱舜水等请兵于日,据说日本萨摩等诸候十分涌跃,但德川家出于对明抗倭之战的感觉,认为日方不敌大明,大明不敌满清,故满清不可敌,未果。也有称暗地准备出兵或已经出兵,遭遇风暴全军覆没的,由于无史料做证,故不取)。
3、甲午中日战争,清军水军败于刘公岛,陆军只徐邦道尚有决心一战,其余皆败,引发旅顺屠城,马关条约,赔款2亿,割让台湾。这一战是输的比较彻底的。
4、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到1937年七七事变,全国抗战。最终国际公理得胜,日方被盟国击败,中国亦成为战胜国之一。
基本上来说,中日历史4场大战,3胜一负。
其实明军抗倭也是一场大规模战争,明军出动正规军对抗中日联合海盗部队,历时上百年,大小上百战,诞生了戚继光,俞大猷等一批猛人,训练出了戚家军等精锐部队。最终实现了戚继光“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志向。
码这么多字不易啊,多少给点分吧。

八年级历史一道题:你知道历史上日本对我国发动过那几次战争吗?谈谈这些...
答:一 唐代日本我国对东北部的骚扰.中日在白江口这个地方作战,而将日军全灭。白江口在日本史上称为白村江,而由于这次的败战,古代日本就完全失去了伸展大陆势力圈的能力。二 明代丰臣秀吉的两次侵朝战争.最终两次被中朝联军击败.日本古代吞并东亚的野心宣告破灭.三 中日甲午 影响: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

古代历史上日本对中国发动过几次战争?
答:3、甲午中日战争,清军水军败于刘公岛,陆军只徐邦道尚有决心一战,其余皆败,引发旅顺屠城,马关条约,赔款2亿,割让台湾。这一战是输的比较彻底的。4、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到1937年七七事变,全国抗战。最终国际公理得胜,日方被盟国击败,中国亦成为战胜国之一。基本上来说,中日历史4场大战,3胜一负。

★历史上日本对我国发动过那几次战争
答:明:戚继光抗倭 清: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有日本 近代: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历史上日本对我国发动的战争或侵略史实
答:主要是四个历史时期 一 唐代日本我国对东北部的骚扰.中日在白江口这个地方作战,而将日军全灭。白江口在日本史上称为白村江,而由于这次的败战,古代日本就完全失去了伸展大陆势力圈的能力。二 明代丰臣秀吉的两次侵朝战争.最终两次被中朝联军击败.日本古代吞并东亚的野心宣告破灭.三 中日甲午 四 侵华...

你知道古代历史上日本对我国发动过哪几次战争吗?
答:有名的,明朝的丰臣秀吉,被我们打得惨哪!清朝的甲午中日战争 还有就是二战的侵华战争

日本古代发动过哪些对中国的战争?
答:在返回朝鲜的路上,元军的舰队遭风暴袭击,遭受了一些损失,不过大部分船只安全回国。 此次战役日本史称“文永之役”,蒙古人在东亚第一次遇到了装备训练和勇气都不逊于自己的对手。高丽人在战斗中主要负责近战,他们因遭受日本人的正面冲击而损失惨重。故而高丽人对日本军人的战斗力,尤其是日本人的战刀印象深刻,据说元...

历史上日本曾三次侵略中国,从时间上分别是什么时候?
答:清朝: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日盛,于1874年侵入台湾,后在清政府赔了50万白银后撤军.1894-1895年悍然挑起中日甲午战争,侵占台湾.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民国:一战时出兵占领德国在山东的据点胶济弯.1928年以“保护济南日侨”为名,悍然出兵山东。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其后逐渐...

历史上日本对中国的侵犯有哪些
答:古代史上,日本的文化、制度、经济体制一直以中国为模版,所以在古代史中,现代日本本土四岛的国家地理概念上,日本没有直接侵犯过中国,它没有实力,也没胆子,即使明朝时期的倭患,也多是当时琉球群岛政府不公开支持的民间所为,那时的琉球还是一个主权国家,属于中国的属国;清朝末期,日本经过明治维新...

在古代日本什么时候侵略中国 最早的
答:最早是在14世纪初,因为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后,在长期战乱中失败的南朝封建主开始组织武士劫掠中国与朝鲜沿海地区。因为中国古籍称日本为倭国,所以当时称他们为倭寇。倭寇初时仅为九州沿海一带的名主、庄官等阶层及失业人民,晚清时期,在光绪皇帝的上谕中,大量使用“倭寇”指称日军,衍生出倭军、倭...

中国和日本古代史上的三次战争
答:中日第一次战争:白江口战役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位于中国东北的高句丽走向了强盛。到了南北朝,高句丽已经占据了辽东、朝鲜半岛北部和松花江一带。高句丽的强盛对辽西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威胁,隋炀帝曾经“三征高丽”,但是没有成功。同时期,在朝鲜半岛的南部出现了百济和新罗两个政权,其中百济和高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