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儒林外史》的小故事,是小故事,小故事呀! 儒林外史中的小故事

作者&投稿:商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错名流隐括全文

王冕七岁丧父, 十岁给人放牛,十七八岁靠画画挣钱,不满二十岁就把"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他不求官爵,不交朋友,终日闭门读书,十分仰慕屈原。
危素喜爱他的画,让时知县派人约他相会,他装病不见;时知县"屈尊"去访,他又外出不见。吴王朱元璋特来拜访,王冕认为此法一立,文人有厄,便隐居不出,后病逝会稽山中。

●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夏总甲推荐周进在薛家集学堂做馆。
王举人在庵里避雨,大吃大喝,周进只能吃老菜叶、喝白开水。次日雨住,王举人走了,他替人家打扫鸡骨头等。
周进因没巴结夏总甲,被辞馆失业。随姐夫金有余到省城做买卖。周进参观贡院。见了号板,一头撞去,不省人事。

●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周进被众人救活后,扯着号板大哭,直哭到口里流出血来。
众人把他抬到一个茶棚,凑银子与周进纳监进场。进头场,"七篇文字做的花团锦簇一般",果然中了。汶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京试又中了进士。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
周进赴任,决心不屈真才。
周进把范进的卷子看到第三遍时,连连称赞,在试卷上画了三个圈,填上"第一名"。
魏好古等约范进去乡试,范进因没盘费,与岳丈商议,被骂得狗血淋头。
出榜那日,家里无米下锅,母亲叫范进拿着老母鸡去换米。三骑飞马来报,说范进中了,老太太请人去找回儿子。
范进见了升挂的报贴,喜出往外拍手大笑,说着"我中了",一交跌倒,不省人事。老太太用白开水把他灌活,他一边笑,一边向外面跑去。
胡屠户一个嘴巴把范进打晕了,喘息过来后不疯了。
张乡绅与范进拉扯世兄弟,送给五十两银子为贺礼,并邀范进搬到他东门大街上去住。自此,前来奉承的,送田产的,送店房的,投靠为仆的,样样都有,几个去住。自此,前来奉承的,送田产的,送店房的,投靠为仆的,样样都有,几个月后,家境大变。老太太得知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喜昏头脑,大笑一声,向后跌倒,不省人事。

●第四回
荐亡斋和尚吃官司
打秋风乡绅遭横事

范举人请众僧人念经,追荐老太太升天,七七之后范举人谢了孝,张敬斋替范举人为安葬之事出谋划策。
在关帝庙小憩时,严贡生竭力鼓吹"汤父母"的"廉洁慈祥",以及对他的"厚爱",并表白自己"从不晓得沾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正说话时严贡生家小仆人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
汤知县为一回民送牛肉事听信张敬斋的话,用一大枷把那回民枷了,并将五十斤碎牛肉堆在枷上示众,第三日老师傅被枷死了,众回民不服,聚众到县衙门口闹事。

●第五回
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

严贡生胞弟严监生的大妻王氏卧病不起,次妻赵氏精心侍奉。一日王氏对赵氏说:"我若死了,就把你扶正做个填房",赵氏听了忙把严监生请来,把奶奶的话说了。第二天严监生叫二位舅爷来说定了,并要趁王氏眼见让他俩"同拜天地"。
严监生积劳成疾,中秋以后,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一屋人,桌上点盏灯,严监生把手从被子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众人迷惑不解,只有赵氏心里明白。

●第六回
乡绅发病闹船家
寡妇含冤控大伯

那盏灯里点了两茎灯草,严监生恐浪费了油,所以老伸着两个指头,赵氏挑去一根他才断气。
严贡生回乡,途中突然发病,吃了自带的"云片糕"病好了,剩余几片船粗偷吃了。船到岸后,因船家水手讨喜钱,严贡生追问云糕下落,发怒要把向家送到汤老爷衙里问罪。搬行李的拦住求情,严贡生才饶了船家,但未付一分船钱就扬长而去。
赵氏之子死后,立严贡生儿子承继,管了严监生的家,把赵氏赶到厢房去住。赵氏到县衙喊冤,汤知县判为"仰族亲处覆"。族长严振先与轨爷都怕严大老官,所以推来推去,最后严振先只得写了几句话给知县。因知县也是妾生的,便批了"听赵氏自行拣择,立贤立爱可也"。严贡生火冒三丈,又告到府里,府尊也是妾生,又未告准,再告到省按察司,司里不受理,只得到京城求了周学道 ,在部里告下状来。

●第七回
范学道视学报师恩
王员外立朝敦友谊

周学道升做国子监司业。
范进中了进士,数年以后,钦点山东学道。周司业要他关照故乡学生荀玖。
新进儒童中,汶上县第一名就是荀玖,范学道指点"用心读书,颇可上进"。
在观音庵,梅玖、荀玖见周司业长生牌位在供桌上供着,一起下拜。在中间屋里见了墙上贴的周进当年写的"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的对联,忙叫揭下来收藏起来。
次年录科,荀玖取了第一,省试高高中了,京试中了第三名进士,按明朝传统升座,王惠来拜,并邀他到自己那里去住。
晚间,荀员外家人挂孝来报说老太太归天了。为了考选科道,王员外出主意瞒住丁忧。
荀员外得知周司业、范通政不便保举,便告假回家替老太太治丧。王员外帮他办完丧事又回到京城,刚销了假,报录人来叩喜。

●第八回
王观察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南昌府前任蘧太守年老告病,王太守补缺。蘧太守以多病耳聋为由打发少爷蘧公孙来交手续。
蘧太守带着妻儿和半车书回嘉兴去了,王太守照公子的话去做了,上司访闻,说他是"江西第一个能员"。
江西宁王反乱,王太守为南赣道,催办军需。次年宁王破了南赣官军,王道台顺降。
宁王被新建伯王守仁打败,王道台取了枕箱到浙江乌镇。途中与蘧公孙相识,公了送他银两,他将枕箱送与公孙。
蘧公孙从祖父那行知:王道台送的那本《高青丘集诗话》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暗想借此"做一番大名"。果真人人见了赏玩不忍释手。

●第九回
娄公子捐金赎朋友
刘守备冒姓打船家

盐店管家杨先生因亏空七百两银子,被东家告到德清县,已收监一年多了。娄家三公子玉亭,四公子瑟亭见这样读书人被守财奴如此凌虐,十分气愤,便决定营救他。
两公子用七百五十两银子让晋爵去为杨先生还债,谁知他只带二十两送与书办,把杨先生释放了,"那七百多两银子都是晋爵笑纳"。杨先生只听说是晋爵保了他。
过了月余,不见杨执中来谢二位公子,于是他俩便想去会见。但两次登门都未见到杨执中,船行途中,从一个摇船卖菱角的小孩那里看到杨执中坐船时掉的卷子。

●第十回
鲁翰林怜才择婿
蘧公孙富室招亲

娄家两公子在船上与告假归府的鲁编修相遇,回到家,娄公子与蘧公孙,绍兴牛布衣、鲁编修五人樽酒论文。
过了几日,鲁编修托陈和甫告诉两位公子说,想把令爱许予公孙。蘧太守很高兴,请俩公子作主或娶或招,陈和甫和牛布衣为媒。
十二月八日,娄府张灯结彩,四人轿抬蘧公孙,娄府两公子、陈和甫和牛布衣各乘一轿送公孙入赘。酒席间点戏看戏,洋相百出,鲁编修也觉得不吉利。

●第十一回
鲁小姐制义难新郎
杨思训相府荐贤士

鲁小姐不仅生得十分美貌,而且是个不寻常的才女,不料招个女婿却功名无望,不胜悲戚。
娄家二位公子和蘧公孙一同来拜访杨执中,因杨家穷得叮当响,靠邹吉甫的帮助才招待了"贵客"。
杨执中家墙上挂着《汉家格言》和贴的报贴,书屋内满壁是画,娄家俩公子看了胜叹息,只觉"此身飘飘如游仙境"。

●第十二回
名士大宴莺(月+豆)湖
侠客虚叮当设人头会

杨执中向娄家公子推荐朋友权勿用,娄公子派宦成去邀请。为迎接权先生,两公子把亭子上的匾也换成了"潜亭",以示对权潜斋的敬重。
权勿用来湖州的途中因撞了官家轿子被张铁臂所救,便带他同来娄府。酒席间张铁臂自夸武艺不凡,权勿也赞铁臂剑技优熟。
一日娄三公子遍请宾客游莺(月+豆)湖,当下吟诗的,击剑的,打哄说笑的,"真乃一时胜会"。
娄通政有家信到,两公子在书房秉烛商议写信,忽然从屋檐掉下一个人来,满身血污,手里提一个草囊,向二位公子说要借五百两银子,杀仇人,报恩人。二位公子细看原是张铁臂。二位应允,他收拾妥当便去了,月光照在阶下草囊里那血淋淋的人头上。

●第十三回
蘧(马+先)夫求贤问业
马纯上仗义疏财

娄家公子准备几席酒,请诸位朋友来做"人头会',天黑草囊发出臭气,大着胆打开一看,原是一颗大猪头。饮酒间,乌程县派人来捉拿权勿用,说他奸霸尼姑,两公子和杨执中商量只好把他交与公人。
蘧太守去世,鲁小姐来到嘉兴,见丈夫淡泊功名,便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蘧公孙与马二先生相识,马二先生以孔子、孟子、公孙弘、董仲舒及历代有"举业"的人为例开导公孙,使他如梦初醒。
那日在文海楼,蘧公孙看见刻着"处州马纯上氏评选"的《历科墨卷持运》卷上的目录,便想在上面填上自己的名字,马二先生不依。蘧公孙因喜欢丫头双红,就把收王观察的旧枕箱给了他,不料宦成来嘉兴把双红领走了。蘧公孙大怒,报告了秀水县,把他二人抓了起来,关在差人家,差人想借枕箱发财,找马二先生商议,并为他出了买回枕箱的"好主意"。

●第十四回
蘧公孙书坊送良友
马秀才山洞遇神仙

马二先生与差人在酒店商议好替公孙赎枕箱,用银子婚书塞住宦成的嘴,事毕,蘧公孙得知,向马二先生倒身就拜。
马二先生来到西湖,只见船上男女成双成对下了船四处游玩。酒店的酒肉丰盛,却无钱去买。第三天又到城隍山上去走走,在一条小街上,看见卖书的小店,店前贴着"处州马纯上先生精选《三科墨持运》于此发卖"的报单,他喜出望外。
马二先生困于丁仙祠,正在求仙向卜,身后有人答话。

●第十五回
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马二先生在丁仙祠遇见洪憨仙,洪憨仙教他以"烧银"秘法,一连几日,便炖银八九两。
不久憨仙病死,女婿向马先生点破烧银之骗,马二不以为然。马二又结识匡超人,给他传授显亲扬名的妙法,教导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理。

●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匡超人回到家,到集上买了几头猪和黄豆,做起杀猪卖豆腐的生意,每日晚上太公吃过饭睡下后,超人便开始读书,直至四更。自此,生意不错,家里日子较前有了明显好转。
不幸村里失火,房子被烧,匡二托潘保正在庵旁租了间半房,仍旧白天做杀猪卖豆腐的生意,晚上灯下读书。那日读到二更,知县从此路过,见深夜苦读,十分敬佩,便想"提拔他"。
匡超人县考得了第一,府考了又院考。院考出来,知县正好上辕门见学道,于是就如此才子、孝子地向学道夸了一番匡超人。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匡超人送过亲师才回家,大伙都来奉承他。他同太公商量,准备不做以前的生意了,租两间房开个杂货店,把嫂子接回来,吃住在一起。
因知县"坏了",潘保正来告诉匡超人被人密报,让他出去躲避几日,
匡超人在外结识了景兰江、赵雪斋、文剑峰、浦墨卿等。宁波府鄞黄知县和赵雪斋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一个未中进士,却能写诗,且儿孙满堂,一个是中了进士,却孤独一人,大家为此议论一番,最后景兰江提议以"楼"字为韵各作一首诗,送到匡先生处。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文翰楼店主与匡超人商量批考卷事,匡二见有利可图,欣然应允。
六天之内,批完了三百多篇文章,作了序文,送到书店,店家称批得"又快又好"。封了二两选金,备了酒在楼上吃。这时小厮送来帖子,邀匡超人等于本月十五日在"西湖宴集,分韵赋诗"。为不失体面,匡二在书店借了本《诗法入门》去读。
匡超人与胡三公子、文剑峰等搭分了备酒席,拈阉分韵。大伙将写好的诗贴在墙上,过了半个月书店考卷也已刻成。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潘三对匡超人和那些写诗的"呆子"打交道不以为然,便领他到赌场放赌,得了不少钱。匡超人渐渐的那些"名士"来往少了。他还包揽词讼,为人替考。有了钱,潘三为媒入赘郑老爹家为婿。
匡超人接哥哥来信,回家应考,取了一等第一。回到省里,和潘三商议,要回清乐乡去"挂匾、竖旗杆"。正要择日回家,听说潘三被拿了,已下在监里。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潘三所犯事中有两件是匡超人所为,他怕事发受牵连,打发妻子到乡下去住。
匡超人来京见李给谏,给谏得知他以优行贡入太学,不胜欢喜,并把外甥女许配给他。
匡超人辞别辛小姐回浙江,郑大娘子因住不惯乡下已经吐血死了。匡超人便请人替诰命夫人画了像,把凤冠补服画起来,逢时过凶,供在家里。
匡超人在牛布衣、冯琢庵面前自我夸耀,谈起马纯上时,说他理法有余,才气不足。
牛布衣在和尚庵病倒,临死前将自己作的两本诗交给和尚,让后来的才人为他流传后世。

●第二十一回
冒姓字小子求名
念亲戚老夫卧病

牛浦郎在庵里念诗,趁和尚下乡念经,偷看牛布衣诗稿,喜出往外,想在同姓"牛"字上做文章。于是请郭铁笔刻了"牛浦之印"、"布衣"阴阳二方图章。
卜老爹将外甥女嫁与牛浦郎。一日牛浦讨赊账路过庵前见风匹马在庵门口,便大着胆进去看,原是老和尚的学生做了京里九门提督,现齐大人请老和尚到报恩寺去作方丈。老和尚将庵中之事托于牛浦就走了。
牛浦的祖父见店里生意一日如一日,气出病来,不久归天,卜老帮办了后事。
牛浦从坟上回来,要棺材钱的、要布钱的都来了,只得把间半房子典屯浮桥上抽闸板的闸牌子,小俩口搬到卜老爹家去住。

●第二十二回
认祖孙玉圃联宗
爱交游雪斋留客

卜老爹因受了风寒,向儿子和儿媳吩咐了遗言去世了,后事由牛浦陪办。
董瑛来防牛布衣,牛浦假作牛布衣,并让卜家二兄弟热情招待。
牛浦送走董老爷,卜信因捧茶被董老爷耻笑心里有气,就和牛浦吵开了,并要拉他去见官。在县衙门口遇见郭铁笔,铁笔便把他二人叫到茶馆劝和。
牛浦赌气拿了床被子到庵里去住,无法生活,把和尚的家什都当了。后准备去找淮安府安东县知县董瑛,中途与牛玉圃相识,二人便祖孙相称。

●第二十三回
发阴私诗人被打
叹老景寡妇寻夫

牛玉圃派牛浦到苏州为万雪斋第七位如夫人买蛤蟆,被牛浦捉弄,便叫船到苏州去找牛浦。在虎丘药材行找见了牛浦,得知未买到雪蛤蟆,就让他一块去镇江,乘船到了龙袍洲无人烟处,不由分说剥光牛浦衣服,打了一顿,扔上岸,扬帆走了。牛浦忍气吞声,后被一安东船客所救。
黄客人替牛浦装饰好后去见董知县,知县果真欢喜,黄客人十分敬重他,招他做了四女婿。
董知县升任,向知县接替。冯琢庵在京师遇见董知县,并听到牛布衣事,便打发人去牛相公家告诉牛夫人。牛夫人决定到安东去找丈夫。

●第二十四回
牛浦郎牵连多讼事
鲍文卿整理旧生涯

牛浦招赘在安东黄家,门口贴个"牛布衣代做诗文"贴子,芜湖旧邻石老鼠来借盘缠,牛浦不给,石老鼠揭了他的底。
牛奶奶来到安东,认定牛浦谋害了丈夫,冒名顶替了,哭告县衙,知县说同名同姓人多的是,差两个衙役把解回绍兴。
向知县因此事几乎被"访闻参处",多亏鲍文卿向崔按察求情才得幸免。
鲍文卿随按察司去京城转了一趟,按察司病故,鲍文卿又回到南京,仍旧做戏行营生。
在一茶馆遇见同班钱麻子和黄老爹,在城里到处找人组织小戏班子。

●第二十五回
鲍文卿南京遇旧
倪廷玺安庆招亲

鲍文卿在鼓楼坡遇见修补乐器的倪老爹,约定后日为修补乐器。
倪老爹六个儿子,死了一个,四个因生活所迫卖与他乡,剩下一个小的在身边,可还得卖掉,鲍文卿与倪老爹商定,将孩子过继给鲍文卿,改名鲍廷玺。
鲍廷玺聪明伶俐,鲍文卿送他读了两年书后让他帮着管戏班。
一日鲍文父子在去唱戏的路上遇见安东县向老爷,向老爷叫他义子把戏班子托给别人代管,到衙内去有话说。
向知县对鲍文卿父子招待很周到,并作主把管门人王老爹的女儿许给鲍廷玺为妻。

●第二十六回
向观察升官哭友
鲍廷玺丧父娶妻

鲍廷玺在衙门里如在云端过日子。各县送童生来府考,向知府托鲍文卿父子在察院里巡场查号。怀宁县的季萑名标榜首。
王家女儿因难产死了,鲍文卿也添了痰火疾。向太爷升了福建丁漳道,鲍文卿借机回南京。
鲍文卿病逝,向太爷到柩前拜了,亲手写了铭旌。

●第二十七回
王太太夫妻反目
倪廷珠兄弟相逢

沈天浮夫妻要为鲍廷玺说娶王三胖那个死了丈夫的女儿,鲍廷玺不依,被他妈一顿臭骂,只得央求归姑爷一块去请媒人,娶妻过门。
鲍廷玺领班子出去唱戏,王太太原以为他在什么字号店,当得知底细后怒气攻心,晕死过去,救活后,气成一个失心疯。一连两年家产败的差不多了,老太太和女儿、女婿商量:鲍廷玺是个螟蛉之子,又弄个疯女人,在家闹成这个样子,不如把他们赶出家门。于是请邻居王羽秋、张国重来说,给了二十两银子,把他们赶走了。
鲍廷玺去苏州抚院同相公倪廷珠哥哥相会,得知鲍廷玺被赶门在外时,廷珠要同去看弟媳。
王太太见有这样们体面大伯,忧愁减民一半。廷珠临别送给廷玺七十多两银子。鲍廷玺搬了家,不多时银子也花完了,便收拾到苏州找他大哥。在义征黄泥滩遇见王老爹孙女婿季苇萧。

●第二十八回
季苇萧扬州入赘
萧金铉白下选书

鲍廷玺走到阊门,听说倪廷珠已死,哭倒在地,盘缠用完,只得把一件见抚院的绸直缀当了两把银子,到扬州找季苇萧。
鲍廷玺回到南京,被太太骂了一顿,施御史又来催他兑房银,他因无钱把房子退了。太太只得在娘家胡姓借间房子。
季苇萧缺少盘缠,在刻字店案板上睡觉。那日早来了一个人要找选文章的名士,季恬逸答应替他去找。
季恬逸和诸葛天申、萧金铉三人选定僧官房选文章,刻文章。

●第二十九回
诸葛佑僧寮遇友
杜慎卿江郡纳姬

季恬逸、诸葛天申、萧金铉三人赊钱买酒选文章,准备刻印。杜慎卿来回拜,称赞萧金铉在乌龙潭春游时写的一首诗"诗句清新"。但又说:"诗以气体为主"。
次日,杜慎卿写贴请诸葛贴请诸葛天申、季恬逸和萧金铉三人到寓,鲍廷玺已在坐,杜慎卿当即摆宴招待几位。
两日后,三人在杜慎卿处,见到"做媒的沈大脚"。三人心里明白想要为他娶小。

●第三十回
爱少俊访友神乐观
逞风流高会莫愁湖

杜慎卿同季苇萧相交,极其投合,杜慎卿向鲍廷玺打听季苇萧的为人,鲍廷玺把季在太爷手里考案首,后来娶了太爷家王总管的孙女,得了盐运司荀大老爷几百两银子,又在扬州尤家招了女婿等细说了一遍。
季苇萧得知杜慎卿想求一个己人,便耍笑与他,将"神乐观"的"美男"介绍给他。杜慎卿到了乐观,在桂花道 院见到了霞士,才知上了当。
次日,杜慎卿忙着搬河房娶妾去。季苇萧、来霞士、鲍廷玺来贺喜。杜慎卿和众人商议要请各位朋友五月初三在莫愁湖的湖亭看那一百多戏班了的旦脚 来会戏,根据色艺排名次,并上榜扬名。
后来评选揭晓,传遍了水西门,闹动了淮清桥,杜慎卿名震江南。

●第三十一回
天第县同访豪杰
赐书楼大醉高朋

鲍廷玺见杜卿慷慨,欲错银团班子生意过活。杜慎卿摸清了鲍廷玺的心意,便说明自己银子的用途,叫他去找赣州府的兄弟杜仪(字少卿,是杜慎卿第二十五弟,他五伯父的儿子)并说:"自己伯父是个清官,伯父去世后,他不上一万银子家私。他是个呆子,只要听见人向他说些苦,就大捧出来给人家用。"鲍廷玺索要书信,杜慎拒绝了,让他先去投邵奶公家的管王胡子,并教他如何投其所好。
王胡子拿手本领鲍廷玺来见杜少卿,滁州乌衣巷的 四爷在坐,听说"这人是先太老爷抬举过的",便热情招待,并叫小厮加爵请了为娄太爷诊病的张俊民相公作陪。王胡子来报:"北门汪盐商家明日酬生日,请县主老爷,请少爷去做陪客",杜少卿拒绝了。
一日清早,王胡子和加爵正在说话,臧三老爷来会少爷,杜少卿为会见,臧三老爷请杜少卿同去拜会王知县,杜少傻子不肯,认为王家这一宗灰堆里的进士 ,无资格让他拜见。杜少卿不让臧三再提会王知县的事。
杨裁缝磕头下跪,放声大哭,说母亲暴病死去,工钱买了柴米,要杜少卿借四两银子与他为母买棺材衣服。杜少卿慷慨相助。命王胡子和杨裁缝拿那箱衣服当上二十金去埋葬母亲。

●第三十二回
杜少卿平居豪举
娄焕文临去遗言

杜少卿亲发王胡子买掉一宗田,给娄老伯的孙子一百两银子,回去做小三生意过活,不让告诉娄老伯。
臧三爷跪下向杜少卿求借银两,杜少卿当即应允,第二天让王胡子送去一要银子。杜少卿说王知县被免去官职无处居住,便命王胡子管家去请王知县到杜家花园来住,并向臧三爷说明自己这样作的想法。张俊民为傻子求学又来求杜少卿为他捐一百二十两银子修学宫,杜也答应了。
鲍廷玺求杜少狠赏他个本钱,重新教个戏班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杜少卿答应给一百两银子,用完了再来说话。鲍廷玺跪下致谢。
娄太爷劝杜少卿:慷慨仗义要看对什么人,说臧三爷、张俊民、鲍廷玺都是没良心的人,管家王胡子就更坏了。杜少卿流泪道:"我都知道了"。拿出百十两银子雇了两班脚子抬娄太爷回南京老家陶红镇。

●第三十三回
杜少卿夫妇游山
迟衡山朋友议礼

娄太爷走后,无人劝杜少卿,凶花钱如流水。杜少卿带着王胡子和加爵先去南京会卢家表侄,途中王胡子拐了二十两银子逃走。
在仓巷外祖卢家,相识了表侄卢华士的业师迟衡山。杜少卿和迟衡山会了南京太守之孙蘧马+先夫及马纯上、景兰江。迟衡山同杜少卿到东水关找到房牙子,租了一家河房,写定租约。杜少卿从季苇萧口中得知杜慎卿已进京乡试了。
杜少卿和娘子在清凉山饮酒,大醉后,携着娘子手,在清凉山冈上走了一里多路。
杜少卿听说娄太守爷前月二十六日去世,大哭一场,连夜制备祭礼。次日清晨坐轿去陶红镇在娄太爷柩前大哭几次,拿银子做了几天佛事,临走时又拿了几十两银子买地安葬娄太爷,娄家全家拜谢。
巡抚部院李大人(原是杜先祖的门生)举杜少卿为该县儒学规律性官。杜少卿卖金杯作盘费赴安庆去谢李大人。讲清了自己不愿做官的原因,又回南京。途中因钱已花光,准备拿衣服去当,多亏来为芜湖县老爷作诗的来霞士替他付了茶钱。
杜少卿同来霞 士在庙里见到滁州韦四爷,韦四爷送他十两银子作盘费回家。
杜少卿得知迟衡山发起要给南京第一贤人吴泰伯盖一所泰伯祠,让众人捐款,杜少大喜道 :"这是该的",随手写了三百两。

●第三十四回
议礼乐名流访友
备弓旌天子招贤

县里杜老爷请杜少卿到京里去做官,杜装起病来,叫邓老爷不用来。杜娘子问他为何这样?杜少卿认为:"南京是个好玩的地方,每天看花吃酒,好不快活!"
迟衡山、马纯上、蘧马+先夫、季苇萧、钱麻子、六合的现任翰林院侍读高老先生都到薛家赴宴。席间,季苇萧说到天长杜氏弟兄更胜于娄家表叔的豪杰时,吭老先生大发议论,把杜少卿说得一文不值。而众位认为杜少卿是不可多得的"奇人"。
季苇萧让杜少卿另娶一标致的佳人,杜少卿认为娶妾是最伤天理的事。
庄绍光奉旨上京,途中,在辛家驿店中遇到了孙解官和萧昊轩。第二天同行时在林子中遇见盗贼,萧昊轩弓弦断了无法抵抗,解官吓得拔回马头便跑,盗贼赶着百十个牲口,驮着银鞘往小路上去了。庄绍光坐在车里,半日不敢说话。萧昊轩在一小店听说到盗贼是店主赵大的同伙。他把自己的头发拔了一绺,续好弓弦,赶上盗贼,手执弹弓,象暴雨打荷叶一般打的盗贼抱头逃窜,夺回了银鞘。

●第三十五回
圣天子求贤问道
庄征君辞爵还家

嘉靖三十五年十月初六日,庄征君在午门奉天殿拜天子,十一日二次接见,天子问他"这教养之事何者为先?"庄征君因头巾里有个蝎子,头顶心里一点疼痛,只得说:"容臣细思,再为启奏",天子应允。次日,他便把教养之事细写了十策,又写了一道:"恳求恩赐还山"的本。
几日后,天子坐便殿,问太保说:"庄尚志所上十策,学问渊深,这人可用为辅弼么?"太保认为:"庄虽系出群之才,但非进士出身,用他不妥。"天子只得允许庄征君还山,并赐内帑银五百两,又赐南京元武湖让他著书立说。
庄征君回南京途中,投宿农家,因这家老妇人死了没钱买棺材还停放在家里。三更时,老妇人走了尸,老头只有出气无进气。庄征君拿出几十两银子买了棺材和地,雇人抬埋了二位老人。
庄征君为了回避本城乡绅的拜见,连夜搬至元武湖去住。
一日,卢信侯渡船来见庄征君,中山王府发了几百兵捉拿卢信侯。为了不使庄君受牵连,卢信侯第二日投监,庄征君写了十几封信拓发人进京去托朝里大人为卢说情,卢信侯被放,出首人被问罪。

●第三十六回
常熟县真儒降生
泰伯祠名贤主祭

虞博士三岁丧母,十一岁随父到祁家教书,虞太翁死后将虞博士托付给祁太太。他十七八岁跟云晴川先生学诗文,又随祁太公学了些地理、算命和选择。十九岁开始坐馆。
虞博士三十二岁那年又没了馆,日子难过,祁太公介绍他到远村一个姓郑人家去看葬坟,郑家谢了他十二两银子。回家的船上,虞博士救了一个因父病死无钱买棺材而投河自尽的人,并称了四两银子给他。这年下半年又有了馆,冬底又生了个儿子。四十一岁那年乡试,祁太公说他积了阴德,要高中,果真中了。又到南京会试,没有中进士。
虞博士五十岁时,进京会试,中了进士,让他补了南京的国子监博士。
虞博士去元武湖拜庄征君,庄不愿会他。经杜少卿说阴,庄征君去回拜虞博士,两人一见如故,结为性命之交。
汤相公无处住,向虞博士借银买房子,虞博士认给了他三四十两,虞博士同伊昭谈起杜的品行,大伙认识不一,而虞博士认为"他的才名,是人人知道的"。
虞博士为一个姓端的乡下人辩白了所谓赌博的冤事,释放了他,那人感恩不尽。

●第三十七回
祭先圣南京修礼
送孝子西蜀寻亲

虞博士会见了迟衡山等人,听

范进中举

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范进向他作揖,坐下。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母亲自和媳妇在厨下造饭。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胡屠户又道:“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我女孩儿也吃些。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说罢,婆媳两个都来坐着吃了饭。吃到日西时分,胡屠户吃的醺醺的。这里母子两个,千恩万谢。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次日,范进少不得拜拜乡邻。魏好古又约了一班同案的朋友,彼此来往。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不觉到了六月尽间,这些同案的人约范进去乡试。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
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辞了丈人回来,自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因向几个同案商议,瞒着丈人,到城里乡试。出了场,即便回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被胡屠户知道,又骂了一顿。
到出榜那日,家里没有早饭米,母亲吩咐范进道:“我有一只生蛋的母鸡,你快拿集上去卖了,买几升米来煮餐粥吃,我已是饿的两眼都看不见了。”范进慌忙抱了鸡,走出门去。才去不到两个时候,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将来。那三个人下了马,把马拴在茅草棚上,一片声叫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母亲不知是甚事,吓得躲在屋里;听见中了,方敢伸出头来,说道:“诸位请坐,小儿方才出去了。”那些报录人道:“原来是老太太。”大家簇拥着要喜钱。正在吵闹,又是几匹马,二报、三报到了,挤了一屋的人,茅草棚地下都坐满了。邻居都来了,挤着看。老太太没奈何,只得央及一个邻居去寻他儿子。
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直寻到集东头,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邻居道:“范相公,快些回去!你恭喜中了举人,报喜人挤了一屋里。”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邻居见他不理,走上来,就要夺他手里的鸡。范进道:“你夺我的鸡怎的?你又不买。”邻居道:“你中了举了,叫你家去打发报子哩。”范进道:“高邻,你晓得我今日没有米,要卖这鸡去救命,为甚么拿这话来混我?我又不同你顽,你自回去罢,莫误了我卖鸡。”邻居见他不信,劈手把鸡夺了,掼在地下,一把拉了回来。报录人见了道:“好了,新贵人回来了。”正要拥着他说话,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寻胡老爹来。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快些迎着去寻他。”
一个人飞奔去迎,走到半路,遇着胡屠户来,后面跟着一个烧汤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正来贺喜。进门见了老太太,老太太大哭着告诉了一番。胡屠户诧异道:“难道这等没福?”外边人一片声请胡老爹说话。胡屠户把肉和钱交与女儿,走了出来。众人如此这般,同他商议。胡屠户作难道:“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我听得斋公们说:打了天上的星宿,阎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铁棍,发在十八层地狱,永不得翻身。我却是不敢做这样的事!”邻居内一个尖酸人说道:“罢么!胡老爹,你每日杀猪的营生,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阎王也不知叫判官在簿子上记了你几千条铁棍;就是添上这一百棍,也打甚么要紧?只恐把铁棍子打完了,也算不到这笔帐上来。或者你救好了女婿的病,阎王叙功,从地狱里把你提上第十七层来,也不可知。”报录的人道:“不要只管讲笑话。胡老爹,这个事须是这般,你没奈何,权变一权变。”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众邻居五六个都跟着走。老太太赶出来叫道:“亲家,你只可吓他一吓,却不要把他打伤了!”众邻居道:“这自然,何消吩咐。”说着,一直去了。
来到集上,见范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一个嘴巴打将去。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范进因这一个嘴巴,却也打晕了,昏倒于地。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众人扶起,借庙门口一个外科郎中的板凳上坐着。胡屠户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自己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想一想,更疼的狠了,连忙问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
范进看了众人,说道:“我怎么坐在这里?”又道:“我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梦里一般。”众邻居道:“老爷,恭喜高中了。适才欢喜的有些引动了痰,方才吐出几口痰来,好了。快请回家去打发报录人。”范进说道:“是了。我也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范进一面自绾了头发,一面问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脸。一个邻居早把那一只鞋寻了来,替他穿上。见丈人在跟前,恐怕又要来骂。胡屠户上前道:“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敢大胆,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来劝你的。”邻居内一个人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又一个道:“老爹,你这手明日杀不得猪了。”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你们不知道,得罪你们说,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想着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说罢,哈哈大笑。众人都笑起来。看着范进洗了脸,郎中又拿茶来吃了,一同回家。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到了家门,屠户高声叫道:“老爷回府了!”老太太迎着出来,见儿子不疯,喜从天降。众人问报录的,已是家里把屠户送来的几千钱打发他们去了。范进拜了母亲,也拜谢丈人。胡屠户再三不安道:“些须几个钱,不够你赏人。”范进又谢了邻居。正待坐下,早看见一个体面的管家,手里拿着一个大红全帖,飞跑了进来:“张老爷来拜新中的范老爷。”说毕,轿子已是到了门口。胡屠户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邻居各自散了。
范进迎了出去,只见那张乡绅下了轿进来,头戴纱帽,身穿葵花色圆领,金带、皂靴。他是举人出身,做过一任知县的,别号静斋,同范进让了进来,到堂屋内平磕了头,分宾主坐下。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范进道:“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张乡绅道:“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范进道:“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张乡绅四面将眼睛望了一望,说道:“世先生果是清贫。”随在跟的家人手里拿过一封银子来,说道:“弟却也无以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权且收着。这华居其实住不得,将来当事拜往,俱不甚便。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轩敞,也还干净,就送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请教些。”范进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作揖谢了。又说了一会,打躬作别。胡屠户直等他上了轿,才敢走出堂屋来。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有叫做陈钥的人,他生性贪婪,经常拿着别人的东西不还。为了防止被发现,他还经常夹带私货混在正经货物里面出售。一次,他听了一位客人的意见,对着镜子反省自己的行为,发誓要改过自新。从此以后,他开始诚实守信,积极做好生意,生意越做越红火,最终成为成功的商人。还有叫做李虎的人,他是十分努力的人,但是经常做事不够周到。有一天,他听到别人说:“细节决定成败”,于是他开始非常注重细节,每次做事都认真思考,努力做到完美。他的努力获得了回报,他的生意越来越好,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巨商。这些小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秉持诚实守信、勤奋努力的态度,注重细节,不断进取,就一定会走向成功之路。



儒林外史小故事~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

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冯沅君、陆侃如合著的《中国文学史简编》认为“大醇小疵”。

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时,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出路,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


内容介绍


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的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明朝立国,推行八股取士制度,王冕不禁感叹:这种以八股文形式取士的制度不仅不会为国家选到真正的人才而且将来的读书人恐怕也只有这一条荣身之路了,他们因此会把学问、道德、做官、退隐的准则都看得轻了。这是一代文人碰上了厄运!王冕是反对八股取士、自甘清贫的隐士,然而在当时的社会里,像王冕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在王冕死后百年的明朝成化年间,文人们所走的是一条醉心于科举功名的歧路。

明宪宗成化末年,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一位教书先生,名叫周进,他为了能够出人头地,荣耀乡里,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60多岁了,却连秀才也未考上。

一天,他与姐夫来到省城,走进了贡院。他触景生情,悲痛不已,一头撞在了号板上,不省人事,被救醒后,满地打滚,哭得口中鲜血直流。几个商人见他很是堪怜,于是凑了二百两银子替他捐了个监生。他马上就向众人磕头,说:“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

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做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为了照顾这个54岁的老童生,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终于发现那是一字一珠的天地间最好的文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过后不久,范进又去应考,中了举人。

当时,范进因为和周进当初相似的境遇,在家里倍受冷眼,妻子对他呼西唤东,老丈人对他更是百般呵斥。当范进一家正在为揭不开锅,等着卖鸡换米而发愁时,传来范进中举的喜报,范进从集上被找了回来,知道喜讯后,他高兴得发了疯。好在他的老丈人胡屠户给了他一耳光,才打醒了他,治好了这场疯病。转眼功夫,范进时来运转,不仅有了钱、米、房子,而且奴仆、丫环也有了。范进母亲见此欢喜得一下子胸口接不上气,竟一命归了西天。胡屠户也一反常态,到处说他早就知道他的女婿是文曲星下凡,不会与常人一样的,对范进更是毕恭毕敬。后来,范进入京拜见周进,由周进荐引而中了进士,被任为山东学道。范进虽然凭着八股文发达了,但他所熟知的不过是四书五经。当别人提起北宋文豪苏轼的时候,他却以为是明朝的秀才,闹出了天大的笑话。

科举制度不仅培养了一批庸才,同时也豢养了一批含官污吏。进士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当地的治安,不是询问黎民生计,不是询问案件冤情而是查询地方人情,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各种案件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接着定做了一把头号的库戥,将衙门中的六房书办统统传齐,问明了各项差事的余利,让大家将钱财归公。从此,衙门内整天是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衙役和百姓一个个被打得魂飞魄散,睡梦中都战战兢兢。而他本人的信条却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朝廷考察他的政绩时,竟一致认为他是“江西的第一能员”。

高要县知县汤奉,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对朝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朝廷有禁杀耕牛的禁令,汤奉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回民老师父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事发后。按察司不仅没有处罚汤奉,反而将受害的回民问成“奸发挟制官府,依律枷责”之罪。如此“清廉”的知县,一年下来居然也搜刮了八千两银子。

官吏们贪赃枉法,而在八股科举之下,土豪劣绅也恣意横行。举人出身的张静斋,是南海一霸。他勾通官府,巧取豪夺。为了霸占寺庙的田产,他唆使七八个流氓,诬陷和尚与妇女通奸,让和尚不明不白地吃了官司。

高要县的监生严致和是一个把钱财看作是一切的财主,家财万贯。他病得饮食不进,卧床不起,奄奄一息,还念念不忘田里要收早稻,打发管庄的仆人下乡,又不放心,心里只是急躁。他吝啬成性,家中米烂粮仓,牛马成行,可在平时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

他的哥哥贡生严致中,更是横行乡里的恶棍。他强圈了邻居王小二的猪,别人来讨,他竟行凶,打断了王小二哥哥的腿。他四处讹诈,没有借给别人银子,却硬要人家偿付利息;他把云片糕说成是贵重药物,恐吓船家,赖掉了几文船钱。严监生死后,他以哥哥身份,逼着弟媳过继他的二儿子为儿子,谋夺兄弟家产,还声称这是“礼义名分,我们乡绅人家,这些大礼,却是差错不得的”。

科举制度造就了一批社会蛀虫,同时也毒害着整个社会。温州府的乐清县有一农家子弟叫匡超人,他本来朴实敦厚。为了赡养父母,他外出做小买卖,流落杭州。后来遇上了选印八股文的马二先生。马二先生赠给他十两银子,劝他读书上进。匡超人回家后,一面做小买卖,一面用功读八股文,很快他就得到了李知县的赏识,被提拔考上了秀才。为追求更高的功名利禄,他更加刻苦学写八股文。不料知县出了事,为避免被牵累,他逃到到杭州。在这里,他结识了冒充名士的头巾店老板景兰江和衙门里当吏员的潘三爷,学会了代人应考、包揽讼词的本领。又因马二先生的关系,他成了八股文的“选家”,并吹嘘印出了95本八股文选本,人人争着购买,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都在书案上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

不久,那个曾提拔过他的李知县被平了反,升为京官,匡超人也就跟着去了京城,为了巴结权贵,他抛妻弃子去做了恩师的外甥女婿,他的妻子在贫困潦倒中死在家乡。这时,帮助过他的潘三爷入了狱,匡超人怕影响自己的名声和前程,竟同潘三爷断绝了关系,甚至看也不肯去看一下。对曾经帮助过他的马二先生他不仅不感恩图报,还妄加诽谤嘲笑,完全堕落成了出卖灵魂的衣冠禽兽。

科举制度不仅使人堕落,同时也是封建礼教帮凶。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王玉辉,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刻守礼教纲常。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又对女儿说:“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而阻拦你?你就这样做罢。”八天以后,女儿穿着守孝的白色的衣服,绝食而死,他仰天大笑说:“死得好!死得好!”但事过之后,当他女儿的灵牌被送入烈女祠公祭的时候,他突然感到了伤心。回家看见老妻悲痛,他也心上不忍,离家外出散心。一路上,他悲悼女儿,凄凄惶惶,到了苏州虎丘,见船上一个少年穿白的妇人,竟一下想起了穿着孝服殉夫的女儿,心里哽咽,那热泪直滚下来。

凡此种种从明朝成化年间以来形成的风气,到了万历年间则愈演愈烈。科场得意,被认为才能出众;科场失意的任你有李白、杜甫的文才、颜渊、曾参的品行,都被看成愚笨无能。大户人家讲的是升官发财,贫贱儒生研究的是逢迎拍马。儒林堕落了,社会更加腐败。看来,要寻找不受科举八股影响的“奇人”,只能抛开儒林,放眼于市井小民之中了。

那知市井中间,真的出了几个奇人。

一个是会写字的。这人姓季,名遐年,自小无家无业,总在这些寺院里安身。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创出来的格调,由着笔性写了去,他性格乖张,但凡人要请他写字他要斋戒一日,亲自磨一天的墨,要等他情愿,他才高兴。他若不情愿时,任你王侯将相,大捧的银子送他,他正眼儿也不看。他又不修边幅,穿着一件稀烂的直裰,靶着一双破不过的蒲鞋。每日写了字,得了人家的笔资,自家吃了饭,剩下的钱就不要了,随便不相识的穷人,就送了他。一日大雪天,他的烂鞋踩了朋友家一地的泥,朋友让他换鞋,他居然说我这双鞋就不可以坐在你家?我坐在你家,还要算抬举你。一次,他看见和尚房里摆着一匣子上好的香墨,不管人家是否要写字,拿来就写,当一位有权有势的乡绅要他去写字时,他竟破口大骂“我又不贪你的钱,又不慕你的势,又不借你的光,你敢叫我写起字来!”

又一个是卖火纸筒子的。这人姓王,名太,他自小儿最喜下围棋。他无以为生,每日到虎踞夫一带卖火纸筒过活。

那一日,妙意庵做会。王太走将进来,碰到三四个大老官簇拥着两个人在那里下棋。大家开始很是瞧不起他,但是他们同王太刚下了半盘,就不得不投子认负,众人大惊,就要拉着王太吃酒。王太大笑道:“天下那里还有个快活似杀矢棋的事!我杀过矢棋,心里快活极了,那里还吃的下酒!”说毕,哈哈大笑,头也不回就去了。

像他们这样淡泊功名利禄的隐士在市井中还有,只不过在那些达官贵人看来,追求功名利禄才是正道。


章回目录


《儒林外史》原本仅55回。根据程晋芳《怀人诗》,可以证明在吴敬梓49岁的时候已经脱稿,但是直到作者死后十多年才由金兆燕给他刻了出来。这个刻本,今已失传。现在通行的刻本是56回,其中最末一回乃后人伪作。

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第四回 荐亡斋和尚契官司 打秋风乡绅遭横事
第五回 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
第六回 乡绅发病闹船家 寡妇含冤控大伯
第七回 范学道视学报师恩 王员外立朝敦友谊
第八回 王观察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第九回 娄公子捐金赎朋友 刘守备冒姓打船家
第十回 鲁翰林怜才择婿 蓬公孙富室招亲
第十一回 鲁小姐制义难新郎 杨司训相府荐贤上
第十二回 名士大宴莺脰腹溯 侠客虚设人头会
第十三回 蘧駪夫求贤问业 马纯上仗义疏财
第十四回 蘧公孙书坊送良友 马秀才山洞遇神仙
第十五回 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第二十一回 冒姓字小子求名 念亲戚老夫卧病
第二十二回 认祖孙玉圃联宗 爱交游雪斋留客
第二十三回 发阴私诗人被打 叹老景寡妇寻夫
第二十四回 牛浦郎牵连多讼事 鲍文卿整理旧生涯
第二十五回 鲍文卿南京遇旧 倪廷玺安庆招亲
第二十六回 向观察升官哭友 鲍廷玺丧父娶妻
第二十七回 王太太夫妻反目 倪廷珠兄弟相逢
第二十八回 季苇萧扬州入赘 萧金铉白下选书
第二十九回 诸葛佑僧寮遇友 杜慎卿江郡纳姬
第三十回 爱少俊访友神乐观 逞风流高会莫愁湖
第三十一回 天长县同访豪杰 赐书楼大醉高朋
第三十二回 杜少卿平居豪举 娄焕文临去遗言
第三十三回 杜少卿夫妇游山 迟衡山朋友议礼
第三十四回 议礼乐名流访友 备弓旌天子招贤
第三十五回 圣天子求贤问道 庄征君辞爵还家
第三十六回 常熟县真儒降生 泰伯祠名贤主祭
第三十七回 祭先圣南京修礼 送孝子西蜀寻亲
第三十八回 郭孝子深山遇虎 甘露僧狭路逢仇
第三十九回 萧云仙救难明月岭 平少保奏凯青枫城
第四十回 萧云仙广武山赏雪 沈琼枝利涉桥卖文
第四十一回 庄濯江话旧秦淮河 沈琼枝押解江都县
第四十二回 公子妓院说科场 家人苗疆报信息
第四十三回 野羊塘将军大战 歌舞地酋长劫营
第四十四回 汤总镇成功归故乡 余明经把酒问葬事
第四十五回 敦友谊代兄受过 讲堪舆回家葬亲
第四十六回 三山门贤人饯别 五河县势利熏心
第四十七回 虞秀才重修元武阁 方盐商大闹节孝祠
第四十八回 徽州府烈妇殉夫 泰伯祠遗贤感旧
第四十九回 翰林高谈龙虎榜 中书冒占凤凰池
第五十回 假官员当街出丑 真义气代友求名
第五十一回 少妇骗人折风月 壮士高兴试官刑
第五十二回 比武艺公子伤身 毁厅堂英雄讨债
第五十三回 国公府雪夜留宾 来宾楼灯花惊梦
第五十四回 病佳人青楼算命 呆名士妓馆献诗
第五十五回 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
第五十六回 神宗帝下诏旌贤 刘尚书奉旨承祭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吴敬梓一生以移居南京为界可分前后两段。前期,他与小山一样,以声色犬马的生活方式游离于“正常”的生活轨道之外。“少年时,青溪九曲画船,曾记游冶……朝复夜,费蜀锦吴绫,那惜缠头价。”(《买肢塘》)“王家昙首,伎识歌声春载酒,白板桥西,赢得才名曲部知。”(《减字木兰花》)吴敬梓不像小山一样真正沉醉到情爱之中,而更多地标榜一

种不见容于俗世的生活姿态。不是为游冶而游冶,而是在游冶中体验自由。胡适说,吴氏的家产是在秦淮嫖掉的,我倒觉得,“泥沙一掷金一担”是他有意为之。只有丧失了财产,挣脱了宗族的约束后,他才能以纯粹的心境进入到文学创作之中。

“枭鸟东徒,浑未解于更鸣”!(《移家赋》)33岁、不名一文的吴敬棒移家南京时,他在族人眼中已是“传为子弟戒”的“败家子”。到了“白门三日雨,灶冷囊无钱”的地步,他仍拒不参加傅学鸿词科考试。当“长老苦口讥喃喃”干涉他的自由时,他“叉手谢长老,两眉如戟声如虎”。[45]他的“痴憨”、“颠憨”、“隐括”终一生而不变,与小晏何其相似!

《儒林外史》以王冕作为“隐括全文”的“名流”。他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能耐,就因为他是一个“嵌崎磊落”的人,一个“有意思”的人。王冕既是葆有童心的放牛娃,又是才华横溢的畸人。他画荷花,“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因为他自己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把一乘牛车载了母亲,他便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惹得乡下陔子们,三五成群跟着他笑,他也不放在眼里。”这是何等任情自遂、天真自然!面对“灭门知县”的威逼,王冕宁可风餐露宿逃亡在外,也不肯低头。他处茅屋之远而怀天下苍生,一语道出入股取仕的实质:“这法子却定得不好!将来读书人即有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

凤四老爹在小说中看似可有可元,实则为一大关键。据考证,凤四老爹的原型为侠客甘凤池。[46]当时浙江总督李卫在奏折中这样描述甘凤池:“查此辈棍徒,造作讹信,往来煽感,着实痛恨,断难容其漏网。臣细思江浙好事悻谬之人,莫过于现在拿获之甘凤池等各犯。”(《雍正朱批谕旨》)对于这样一个叛逆者,吴敬棒却由衷地赞美道:“官府严刑密网,多少士大夫见了就屈膝就范,你一个小百姓,视如上芥,这就可敬了!”

《儒林外史》以四大奇人的故事作结。当“那南京的名士都已渐渐销磨尽了”的时候,奇人却出现在市井中间。会写字的季遇年,“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创出来的格调,由着笔性写去”。“他若不情愿时,任你王侯将相大捧的银子送他,他正眼儿也不看”。他这样迎着施御史的脸痛骂:“你是何等之人?敢来叫我写字!我又不贪你的钱,又不慕你的势,又不借你的光,你敢叫我写起字来卜独立人格,意气风发。吴敬梓把“四大奇人”当作“述往思来”的一流人物。儒林中一片狼藉,而井市中则有闪光的人格,吴敬梓已悄悄换了一套崭新的价值标准。为什么在市井中反倒能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心灵的自由呢?

做裁缝的荆元,会弹琴、会写字,也喜欢做诗。朋友问他:“你既要做雅人,为甚么还要做你这贵行?何不同些学校里的人相与相与?”他道:“我也不是要做雅人,也只为性情相近,故此时常学学。至于我们这个贱行,是祖父遗留下来的。难道读书写字,做了裁缝,就玷污了不成?况且那些学校中的朋友,他们另有一番见识,怎肯与我们相与!而今每日寻得六七分银子,吃饱了饭要弹琴,要写字,诸事都由我。又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脸色;天不收,地不管,倒也快活厂这席话真石破天惊。吴敬梓认识到,人格独立的背后是经济独立。被权力网络所覆盖的儒林中,只有爬墙藤一样的附庸,而元岩上松一样的独立者。市井人物操持着被士大夫所蔑视的职业,他们却在这职业中获得了真正的经济独立。好一个“诸事都由我”!儒林人士即使爬到宰辅这样的最高位置,怕也不敢说这样的大话。吴敬梓突破传统的道德评判,揭示出产生“奇人”的经济基础。这一点,此前无人认识到。

开头出现王冕,中间出现风四老爹,结尾出现四大奇人,这是作者的精心安排。他们全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游离于统治秩序之外的平头百姓。他们的冰清玉洁、古道热肠、淡泊明志,都与丑态百出的儒林和官场形成鲜明对照,正如胡适在《吴敬梓评传》中所说:“不给你官做,便是专制君主困死人才的唯一的妙法。要想抵制这种恶毒的牢笼,只有一个法子:就是提倡一种新的社会心理,叫人知道举业的丑态,知道官的丑态;叫人觉得‘人’比‘官’格外可贵,人格比富贵格外可贵。社会上养成这种心理,就不怕皇帝‘不给你官做’的毒手段了。而一部《儒林外史》的用意只是要想养成这种社会心理罢了。”

然而,这种社会心理终究很难养成。吴敬梓这个嵌崎磊落的败家子是寂寞的,他笔下的奇人们也是寂寞的。荆元为知音于老者弹琴,“弹了一会,忽作变徽之音,凄清宛转,于老者听到深微之处不觉凄然泪下”。读者读到这里,掩卷深思,怕也要“凄然泪下”了!


胡适《吴敬梓评传》


在浩若星海的中国古典小说中,被鲁迅许以“伟大”二字的,只有两部书,其中之一便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写士林阶层的。在中国的古代,所谓的士林,既是知识分子的世界,也即是官场。这是部批判知识分子的书,也可以说是一部揭露官场昏晦的书。这样说来,在当代的中国,确实很有重读《儒林外史》的需要了。

作者吴敬梓(公元1701年—1754年),生长在长江北岸安徽省全椒县一个“名门望族”的大家庭。曾祖和祖父两辈官运亨通,在明清之际,有50年“家门鼎盛”的时期。但他自己的祖父在同辈中功名很小,而且早逝;他从小被出嗣给长房吴霖起,即是他的养父,吴霖起只做了几年县教谕,后来因为得罪上司而丢官,郁郁而终。吴敬梓13岁丧母,23岁丧父,本身既不热心功名,又轻视钱财,随意挥霍,慷慨仗义,上代留下的家产在几年之内被他挥霍得所剩无几,以致“田庐尽卖”、“奴逃仆散”,一时“乡里传为子弟戒”(《减字木兰花·庚戌除夕客中》)。加上考场失利,刺激甚重,“那得双眉时暂开?”回乡之后,由于不堪冷遇,于雍正十一年移家南京。从此时直到54岁在扬州逝世,主要靠卖文和朋友周济过活,也是在此期间完成了《儒林外史》这部鸿篇巨著。

吴敬梓自幼处在名门望族的社会环境中,而成长的家庭却是一直在走下坡路,中年后又骤然陷入贫困不堪的境地。在他一生所经的这种由“渐”而“骤”的家庭破落过程中,他在家乡全椒县、在苏北赣榆县(其父任职之地)、在南京都曾久住,到过扬州、安庆、芜湖等城市;从宗族几代关系以及自己的人际关系看,他接触的士大夫阶层很广泛,认识与熟知的人物也非常多。他看的嘴脸,受的冷暖,经历的人事,体验的世情,都极其丰富深刻。这就培养了他富有正义的敏锐感觉和体察现实的清醒头脑,使他能够看透清朝黑暗统治下士大夫阶层的堕落与无耻,看透政治的罪恶与社会的腐败。正是这种身世经历,成为吴敬梓严肃的现实主义精神的直接渊源。

《儒林外史》对于士林阶级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含泪的批判。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通过对种种不和谐、悖于人情、逆于常理的荒谬现象的揭露,注入描写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正像果戈里所说:“我们的骗子们,我们的怪物们!……让大家笑个痛快!笑真伟大,它不夺去生命、田产,可是在它面前,你会低头服罪,像个被绑住的兔子。”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有鲜明的目的,那便是“作者之意为醒世计,非为骂世也”。作者虽然极尽讽刺之能事,却是要挽救被讽刺的这一群,正所谓“善者,感发人之善心;恶者,惩创人之逸志”。作者以悲天悯人的手笔描写了八股制度下众多儒林人士的悲剧性命运,进而展开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情画,抨击了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使《儒林外史》成为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圣品。

《儒林外史》历来被评价为古典现实主义巨著,即为现实主义作品,其中很多故事与人物直接来源于生活。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就曾说过:“《儒林外史》所传人物,大多实有其人,而以象形谐声和庾词隐语寓其姓名。”《儒林外史》擅长运用“皮里阳秋”的笔法,也就是“口无所臧否,而心有所褒贬”。作者的看法并不是直接拿出来硬塞给读者,而是在具体形象的塑造中微言大义。周进和范进的中举,匡超人的转变,杜少卿的豪举,马二先生的迂腐,这一切都是通过具体的情节来表现深刻丰富的思想。作者并没有直接向我们褒贬什么,但每个形象都饱含着巨大力量的褒贬,传达着作者明确的正义观,我们必须从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各种形象的关联、发展上体会和了解。这是一种富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叙事方式。

该书另一个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断变换的长篇小说,或者说是一部由无数短篇交替而成的长篇小说,基本上不可能通过详细描写其一生经历,以及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所以,吴敬梓把重点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刺目的特征上,从而深入细致地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人生相。这就如同从人物漫长的性格发展史中截取一个片断,再让它在人们面前转上一圈,把此时此地的“这一个”,放大给人看。这是勾画讽刺人物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它使人物形象色彩明净,情节流动迅速,好像人物脸谱勾勒一成,这段故事便告结束,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正是这些精工提炼的精彩情节。

1、严监生:
严监生原名严大育,字致和,是个胆小有钱的人。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
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2、范进中举:
广东有一贫苦童生范进从20岁开始考秀才,理想是中举人。直到34岁才中了秀才。他的岳父胡屠户是个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人,对女婿感到很不满意。
在范进面前趾高气扬,粗野狂暴,范进也只是唯唯连声、低声下气。好不容易在次年范进中了举人,他喜极而疯,后来又被岳父胡屠户一个耳光打醒了。
3、少年王冕:
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的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4、匡超人:
匡超人,原名匡迥,号超人,温州府乐清县人。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
在杭州,匡超人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5、周进中举:
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
醒来以后,他嚎啕大哭,满地打滚。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中的一个故事
答:2013-12-19 说一个《儒林外史》中的小故事---? 89 2013-07-19 求儒林外史中的一个故事简介 76 2007-09-14 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故事 70 2008-01-11 儒林外史里面的一个故事 101 2012-02-10 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有哪些? 383 2013-12-29 儒林外史中的小故事 666 2007-12-23 儒...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及故事情节是什么?
答:李巡抚荐举他入京做官,他用手帕包了头装病不去。有人要同他去会知县,他说:“王家这一宗灰堆里的进士,他拜我做老师我还不要,我会他怎么!”3、周进 人物形象: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周进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

《儒林外史》周进主要事迹?
答:《儒林外史》周进主要事迹有如下:刚出场时,周进已经六十多岁,依然是个老童生。在汶上县做了三年西席,学生顾小舍人都进学成了秀才,他再无资格继续教下去,沦落到薛家集观音庵私塾中来坐馆糊口,饱受秀才梅玖和举人王惠的嘲弄和冷遇。不久,周进丢了饭碗,只好替一伙商人当帐房。可以说,已到了科场...

《儒林外史》汤奉故事情节概括怎么写?
答:三年清知府,十万百花银”等等。《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

《儒林外史》王冕主要情节内容是什么?
答:《儒林外史》王冕主要情节内容概括如下:1、王冕自幼好学,白天放牛。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

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文言文版
答: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01 采纳率:54% 帮助的人:13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又名《范进中举》 ---节选自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正待烧锅做饭,只见...

《儒林外史》四大奇人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答:《儒林外史》四大奇人的主要事件是如下:市井四奇人人物形象分析是先登场的是季遐年。季遐年奇在他的性格。他一次去朋友家里玩,但他却穿了双破鞋,朋友想要给他换一双,他万般不愿意,为此还跟朋友大吵了一架,友谊就此决裂。他的这种真性情又祸害过他一次,那次他被请到御史的孙子家写字,但请的那...

儒林外史第一回的内容是什么?
答:此回书中所出现的各类人物,在小说的正文中,均可寻到他们的同路人,虽然,人物姓名不同,故事情节有异。然而,在反映作品的主题思想上,却是一致的。创作背景:《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

《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死前的故事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是吝啬鬼严监生将死之际还挂念着一盏灯里放两根灯草太浪费,知道家人去掉一根,他才肯离世,表达对其为人的讽刺。原文如下: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是什么?
答:儒林外史主要人物沈琼枝,匡超人,严致中,严致和,范进,周进,王冕,鲍文卿,萧云仙,杜少卿。沈琼枝,是教书先生沈大年的女儿,原本是要按照父亲的安排嫁给盐商宋为富为妻,结果发现遇到的是一场骗局,最后沈琼枝独自回到南京开始了全新的生活。王冕,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历史上的真是人物改写的。他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