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有什么功劳 ``曹刿论战中,鲁国胜利,是曹刿的功劳大,还是鲁庄公''

作者&投稿:岑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鲁庄公是鲁国非常有作为的国君。在齐强鲁弱的境况下,面对当时强大的齐桓公,依然能保持其作为国君的尊严。前684年春天的长勺之战,鲁军一鼓作气,打败齐军。并乘胜追击,直逼齐国国都,获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鲁庄公十三年,鲁庄公会齐桓公于柯,曹沫劫持了齐桓公,逼他退还齐侵占鲁的土地,齐桓公在管仲劝谏之下,归还齐侵占鲁的土地。

鲁庄公虽然愚钝,但是他却能选贤举能(能任用身为平民的曹刿),并做到用人不疑(在战争中完全地信任曹刿)。

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由“长勺之战”可见鲁庄公既有目光短浅、迷信的一面,又有虚心听取下层人士意见的一面.
在战前的政治准备中,他首先想到的是衣服、食物这些养生的东西,自己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拿来分给别人.以及敬神用的牲畜玉帛,有多少说多少,不敢夸大数目,总是诚心诚意,这些本身和战争的取胜没有关系.而鲁庄公却津津乐道,足见其迷信、愚腐的特点.
在战斗中,他不懂“一鼓作气”的道理,更不懂“兵不厌诈”的战术,而要盲目出击,其“肉食者鄙”的特点暴露无遗.
  另外,“长勺之战”的胜利没有曹刿不成,而曹刿能够参政、议政和鲁庄公的虚心纳谏不无关系.
  从文中不难看出,曹刿并非“肉食者”,国家危难之时,他能挺身而出,固然可颂,但如果鲁庄公一意孤行,拒不接受这样一个平民的意见,出战不带他去,战斗中也不听他的建议,那战斗的结果就会是另一样了.

我觉得各方面都有功劳。
鲁国能够以弱胜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政治清明,民心所向。这一点在鲁庄公和曹刿战前对话中表现得十分清楚。曹刿见到庄公以后,开门见山地问其何以为战。庄公讲,生活中的衣服食物,不敢独享,必定要分给身边的人。曹刿却认为“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庄公又说,祭祀时所用供品必定如礼,从不敢擅自更改。曹刿同样不以为然,认为“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直到庄公讲到他在处理案件时,无论大小,总是根据实情、慎重处理时,曹刿才表示赞许,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从这番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政治优劣和民心向背为基石的。鲁国抵御齐国不义之师,本来就是正义之举,加上国人支持,取胜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第二,上下团结,君民一致。面对强敌压境的紧张形势,鲁国上自国君庄公。下至平民曹刿,均以国家利益为重,精诚团结,奋起抗敌,其势当然难以被击败。曹刿出身卑微,平素生活困苦,面对乡人“肉食者谋之,又何问焉”的困惑,毅然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动力,尽力报国。鲁庄公虽贵为一国之君,却不固执武断,他唯贤是举,将有才能却出身卑微的曹刿引为谋臣,关键时刻又能从谏如流,屈身听命于曹刿,明君风采令人钦佩。曹刿如有才而不出,庄公就无从得一贤辅;庄公如有贤而不用,曹刿亦无从发挥其才智。所以说,曹刿和庄公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胜负。第三,避其锋芒,后发制人。临阵而斗,用智为上。曹刿根据齐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挫其锐气的策略。通过双方勇力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结果一举溃敌。取胜之后,曹刿并未盲目追击,因为他深知兵不厌诈之道,惟恐中齐国诱敌伏击的圈套,表明他在极善用计的同时,高度警惕,时刻防备对方运用计谋。曹刿在战争中知己知彼,运筹帷幄,表现出一位军事家的卓绝风采。他谋略得当,正是鲁军战场取胜的关键所在。

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有那些优点
答:鲁庄公的优点有四:1.平日能善待臣下,把衣食分给臣下,不会独自享用.2.对神灵诚信,祭品数目,不敢虚报.3.对百姓尽心,尽力按实情处理大诉讼.4.能纳贤听谏,他接纳曹刿的意见,也肯向他虚心请教.

鲁庄公是谁 历史上鲁庄公是个怎样的人历史名人
答:司马迁《史记》:“庄公好力。”曹刿论战、长勺之战都可以看出庄王虚心采纳别人的建议,这样看来似乎是个明君,但又有人说庄公是个泛泛之辈,政绩平平没有什么好说的。究竟,鲁庄公是个昏君还是明君,还要从他的生平说起。太史公曾在《史记》里评价鲁庄公:“庄公好力。”短短的四个字,道出了鲁...

曹刿论战中鲁庄公和曹刿是什么样的人?
答:1、文中鲁庄公:课文集中表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成,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2、曹刿:远谋。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

曹刿论战鲁庄公人物形象
答:曹刿论战鲁庄公人物形象如下所述:《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曹刿论战》中鲁庄公人物形象分析,希望有所帮助!《曹刿论战》一文一直是初中课本的...

在曹刿论战这个故事中鲁庄公的哪一件事情上曹刿认为它值得帮助_百度知 ...
答:1、鲁庄公能够打破等级观念,虚心纳谏、唯贤是用。曹刿乃一介布衣,鲁庄公不仅屈驾接受了曹刿的“请见”,而且还诚恳地回答了曹刿的一系列询问,显得是那么的随和虔诚。2、鲁庄公有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者的圣明。长勺之战胜利结束后,庄公能“问其故”,这证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浅薄和无...

分析曹刿和鲁庄公
答:然而人们却忽略了这场战争中的另一人物鲁庄公姬同,往往认为这个物是不值得一提的。对此,我一直很有几分不平。试问:如果说当年不是他起用人才,曹刿的军事思想能得以实施,鲁国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吗? 今日重读《曹刿论战》,对鲁庄公有五赞。一赞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刿得以参与论战...

曹刿论战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答:鲁国取胜的原因:一是战前鲁庄公是个勤政爱民的好君主,得到人民的拥戴;二是战场上有曹刿的正确判断与指挥,选择了最佳的进攻和追击时机。《曹刿论战》是先秦左丘明所作。原文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的故事情节
答:有利于攻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齐军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结果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奥妙,曹刿雄辩地论述了鲁胜齐败的原因。曹刿请见,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了他过人的谋略。

选文中曹刿和鲁庄公有怎样的特点?
答:1、鲁庄公-取信于民 鲁庄公能够放下高高在上的君主架子,虚心听取下层人民的意见,而且有问有答,虚心纳谏,最终在战前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有缺点,迷信、迂腐,目光短浅。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纳谏,尽职尽责,知人善任,勤政爱民,不耻下问。2、曹刿-深谋远虑 首先通过曹刿和同乡人的谈话,...

曹刿论战中鲁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答:鲁国取胜的原因:一是战前鲁庄公是个勤政爱民的好君主,得到人民的拥戴;二是战场上有曹刿的正确判断与指挥,选择了最佳的进攻和追击时机。《曹刿论战》是先秦左丘明所作。原文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