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肥料有哪些原则?有哪些基本方法? 施肥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作者&投稿:芮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植物体的组成元素一部分从空气中,一部分从水,一部分从土壤矿物质中取得,供应量不足的部分则必须以人为的方式供应,此不足部份称为肥料。

植物所需的肥料以要素需要量的多少可分为大量肥料、中量肥料和微量要素肥料三类,从农作物栽培的经验得知,在一般土壤栽培作物时最限制作物生长的要素是氮、磷和钾,通常就称为肥料三要素。

人类需要吃肉、蔬菜、五谷杂粮才能正常生长,植物的生长也需要食物,只是植物较人类低等,其食物以无机矿物质为主。

植物自一粒小小的种子发育成一棵植株,其组成元素全自土壤和空气中取得,将植物体干燥后分析其构成元素,大约如表一所列。


植物所需的肥料以元素需要量的多少可分为大量元素肥料、中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三类,请参考表二。

表二:依元素需要量的肥料分类

施用肥料的基本原则:

一、最少养分率

虽然植物的生长所需的元素有量多量少的区分,但是为维持正常生长,这些元素间的需要量必须维持一定程度的平衡,只要当中某一元素比例偏低,则整棵植物的生长即受其支配,此即植物生长的最少养分律。所以施肥时一定要有养分平衡的观念。

二、报酬渐减率

从农作物栽培的经验得知,在一般土壤栽培作物时最限制作物生长的要素是氮、磷和钾,通常就称为肥料三要素。

假设氮素是某一栽培作物最缺乏的营养要素,那麽施用氮肥很快就会看到施肥增进生长的效果,但是植物生长量并不会随着氮肥增施呈现固定比率增加,反而有逐渐递减的现象,终至再补施氮肥也不见生长量,甚至有减产现象,此即施肥的报酬渐减率。所以施肥时也要有施肥的效益观念,应该讲求适量施肥,过量施肥不仅得不到作物增长的回报,反而有肥伤之虞。

三、施肥时机和植物需肥阶段要配合

植物发育生长的生命过程可粗略分成营养生长期、分化期、和生殖生长期三阶段,各阶段所需的肥料种类和量均有差异,要求植物正常生长就应配合植物营养生理需求,适时适量施用肥料。

植物生育和肥料三要素的关系

一、氮素肥料(俗称叶肥)

氮素肥料是植物叶部和茎部绿色部分所不可或缺的养分,特别是观叶植物和叶菜栽培需要施用的肥料,故又成为叶肥。

● 氮肥的种类

植物所吸收利用的氮素是无机态的硝酸态氮素(NO3-)和铵态氮(NH4+)。至于有机态氮素,例如尿素、动物皮粉、豆饼等也被当氮肥使用,不过其要在土壤中经过细菌分解成硝酸态氮和铵态氮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故将氮素肥料的种类和特征整理如表三。

表三:氮元素的种类和特征

植物生长过程中氮的营养是否恰当、不足或是过量,可由植物体氮素含量的化学分析值来研判,不过这需要化学分析实验室才能做,一般栽培可从植物生长的表现来判断氮肥不足或过量的大体状况,故将氮素不足或过量影响植物生长的表现整理如表四。

表四:氮素不足或过量影响植物生长的表现

二、磷素肥料(俗称花果肥)

磷素是植物要生长健壮、根发育良好、开花繁盛、果实丰收所必须的元素成分,所以又称为花果肥。

● 磷肥的种类

植物只吸收包括H2PO4-,HPO42-,PO43-等离子态磷酸根。磷肥的种类分为无机态磷肥和有机态磷肥。无机态磷肥依其溶解特性可分为水溶性磷酸肥料和柠檬酸铵溶性磷酸肥料。有机态磷肥则包括米糠和豆饼类的有机磷酸盐。磷素肥料的种类和特征如表五。

表五:磷素肥料的种类和特征

植物生长过程中磷肥不足和过量是常见的问题,植物体化学分析可协助判断磷素含量不足或是过量,一般栽培者可由植物生长的表微做摡约判断。磷素不足或过量影响植物生长的表现整理如表六。

表六:磷素不足或过量影响植物生长的表现

三、钾素肥料(俗称根肥)

植物对钾的需求量颇高,植物要正常生长需要足够量的钾素。植物行光合作用合成的葡萄糖需要钾素帮助运输、分配到其他部门,或合成淀粉或合成其他种碳水化合物。

另外,钾素可促进根系的生长,根部木质部的形成和发育都受到钾素的影响;钾素可调节水分,维持细胞膨压,增加植物对低温环境的抵抗力;钾素也可以增加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 钾肥的种类

植物只吸收钾离子(K+),所以水溶性的硝酸钾、硫酸钾和氯化钾是最常用的钾肥,水不溶性的硅酸钾肥亦有商品价值。至于各种植物豆饼、乾海草等亦含有水可溶性的钾,在此,依其来源以有机态钾肥称之。钾肥的种类和特征见表七。

表七:钾肥的种类和特征

由植物体化学分析之钾素含量可以协助判断其钾素含量是不足或是过量,一般栽培者可由植物生长的表现做估判。钾素不足或过量影响植物生长的表现整理如表八。

表八:钾素不足影响植物生长的表现

肥料的吸收率和植物发育生长的关系

肥料的吸收率和植物发育生长的生命过程有密切的关系,植物发育生长的生命过程可分成营养生长期、分化期、和生殖生长期三阶段。

一、营养生长期:

是发育根、茎和叶的植物生长阶段,植物在此期间由种子发育成株叶繁茂的植株。

二、分化期:

植物经过营养生长期,株叶繁茂到某一程度,即开始组织分化,孕育花蕾,准备开花,授精和结果。

三、生殖生长期:

是花的生长、开花、授精到结果成熟的阶段。

肥料三要素的吸收率

植物从种子发芽、生根、枝叶繁茂到开花结果的生理过程,每个阶段所需吸收利用的肥料三要素的量有显著的差异。若以全期所需要吸收的氮、磷、钾之总量各为100%,则各个生长阶段所吸收的各要素量占其总量之百分比称为肥料吸收率。

在营养生长期,植物对氮素和钾素的需求较多,对磷素的需求较少。在分化期,植物开始对磷素要求转旺,吸收量达到高峰,同时仍需要吸收多量的钾素,至于氮素的需求则逐渐减弱。在生殖生长期的花蕾孕育,开花,结果期间,植物对三要素的需求量,基本上和分化期相当,直到植物进入果实成熟期才开始降低对三要素的需求。

整体而言,植物的一生中:

● 氮素的需求:在营养生长期,要长根,长枝条,长叶,需要很多氮素合成蛋白质,以支持根、茎、叶茂盛生长,所以氮的吸收率在此期达到高峰,进入分化期以后直至结果期,基本上是氮素在植物体内的移转和重新分配为主,所以氮的吸收率逐渐降低。

● 磷素的需求:植物开始由营养生长期进入分化期,在花芽分化、花蕾形成、开花、授精、结果等过程,需要很多由磷素组成的ATP、ADP等植物体内能源以供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新组织,也需要磷素供合成核酸RNA、DNA等遗传物质。所以磷素的吸收率在开花期达到高峰,等进入结实期,则对磷素不再需求,吸收率快速降低。

● 钾素的需求:由于钾素在植物体内一直以钾离子(K+ )型态分布在细胞和组织内,并不直接参与植物体内细胞和根、茎、叶、花、果等器官之构成,但是光合作用所生成糖分在植物体内运输、分配以及转化成淀粉和其他碳水化合物,将硝酸盐还原转化成蛋白质等都要用到钾素,所以植物一生中对钾素需求较为平均。一般而言,和营养生长期对氮的需求倾向相同,于根、茎、叶生长的旺盛期,钾素吸收率达到最高峰,进入发蕾期和开花期吸收率稍减,只到结实期才逐渐明显下降。

有关肥料吸收率与植物生长各阶段的关系可参考图一。

施用肥料三要素的基本方法

前面已经说明植物对肥料三要素的吸收率是依据各生长阶段的需求而有所改变,因此施用肥料补充三要素的方案,理想上,要与植物对三要素的需求期和吸收率相配合。

实际上,一般的施肥方式是将肥料施到土壤中,肥料三要素经过水分溶解,随水分进入土壤当中,到达根圈活动范围再被根系吸收进入植物体内,所以肥料要素和植物根系之间有土壤介质的居间影响。

土壤粒子表面带负电荷,为了中和电性,其上吸附许多带正电荷的钙、镁、铁等阳离子,这些离子很容易和磷肥的磷酸根阴离子结合成水溶性低的磷酸钙盐、磷酸镁盐、磷酸铁盐等,因此,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很差,亦即不易随著土壤水分长距离移动,被分配到整体根圈范围,所以在以土壤为栽培介质的系统,磷肥通常在基肥时,即将整个植物生长周期所需的磷肥要素全部拌入土壤之中。

至于氮肥和钾肥则因容易溶于水中,且可随土壤水分移动到根圈范围内,所以可以分期分量施用。通常在基肥时,将整个植物生长周期所需的氮肥和钾肥2/3拌入土壤中,其馀1/3则在植株旺盛生长期当追肥施用。这样的分量分次施用肥料显然很粗放,并非最符合植物发育需求的方案。所以开发延效性肥料(Slow release fertilizers)和控制释放性肥料(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s)以达到省工、省时和符合吸收率的要求是肥料产业仍需努力的课题。

如果是水耕栽培系统,植物根系是直接和肥料要素接触,植物各生长阶段所需吸收的肥料要素就可以用水溶性肥料的供应量和供应频率作较精准的配合。



基肥(底肥)施用

基肥,一般叫底肥,是在播种或移植前施用的肥料。在翻耕时,将有机肥均匀施入,随着翻地将肥料翻入土中,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能够起到很好的改良土壤的目的,但于其均匀施入土壤,不能全部甚至大部分接触根系从而被根系利用,因此,肥料利用率这势必造成多余的浪费,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其次也容易产生土壤障碍。因此该方法比适合于种植密度大的作物。
追肥施用
有机肥用作追施的方法有土壤深施和根外追肥两种。土壤深施一般将有机肥施在根系密集层附近,施后覆土,以免造成养分挥发损失。根外追肥是将堆肥与10倍的水混合均匀,静置后取其上清液,借助喷雾器将肥料溶液喷洒在作物叶面,以供叶面吸收。
用作种肥
种肥的施用方法有多种,如拌种、浸种、条施、穴施等。拌种是用少量的清水,将有肥溶解或稀释,喷洒在种子表面,边喷边拌,使肥料溶液均匀地沾在种子表面,阴干后播种的一种方法。浸种是把肥料溶液溶解或稀释成一定浓度的溶液,按液种1:10的比例,把种子放入溶液中浸泡12~24h,使肥料液随水渗入种皮,阴干后随即播种。开沟或挖穴后将肥料施入耕层3~5cm的沟、穴中,再在肥带附近播种,种肥距保持在3cm以上。用作种肥肥料要求养分释放要快,不能过酸、过碱,肥料本身对种子发芽无毒害作用,堆制后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是很好的种肥。
用作育苗肥
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分释放均匀,养分全面,是育苗的理想肥料。一般以10%的发酵充分的发酵有机肥料加人一定量的草炭、蝇石或珍珠岩,用土混合均匀做育苗基质使用。
有机肥全层施肥与集中施肥
全层施入是将有机肥撒满地表,通过耕地使有机肥施入全土层中,这种施肥方法在有机肥较多(每亩4000~6000kg)或者作物密度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应用。集中施入土壤中就是通过开沟把堆肥施入作物的根系附近,这种施肥方法在肥料较少(每亩1500~3000kg)和土壤肥力比较低的情况下,值得采用。

施肥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根据季节施肥。
春夏季是花卉生长的旺期,这期间植株生长迅速,新陈代谢旺盛,需要较多的养分,故应施用以氮肥为主的“三元素”肥料,使其根系发达健壮,增强吸收能力,促进枝条生长,以利开花结果。夏季过后,若继续施用氮肥,则不利植株发育,影响开花结果;而且过多地施用氮肥还易招致病、虫为害,或使茎叶软弱,花色不艳,故在植物进入生殖生长期(花芽分化期)前,应停止施用氮肥。秋季植株生长缓慢,需肥量减少,为了提高其抗寒越冬能力,可施少量磷、钾肥料。磷、钾肥除有益于植物的生殖生长外,还可促使植株强健,花色鲜艳。冬季花卉进入休眠期,不要施肥,但冬季入室的部分盆花还可以继续生长,在这种情况下,可施少量的肥料,以满足生长的需要。
(2)根据植株长势施肥。
健壮的植株生理活动旺盛,生长快,吸收能力强,需养分多,宜薄肥勤施。病弱株生长慢,新陈代谢不旺,吸收能力差,需肥少,可少施或不施肥。花卉也有“虚不受补”的问题,若土壤中养分浓度高,会引起烧根现象的发生。
(3)根据花卉生长期施肥。
花卉在蓓蕾期需要大量养分,需施以磷、钾肥为主的肥料,以促进花芽分化,增加花蕾和开花的数量。但花开时不宜施肥,以免过早诱发新枝,迫使花朵早谢,缩短花期。花木坐果后需大量养分,但在果实未坐稳时,不要施肥,以免造成大量落果。待果实坐稳后,特别是果实膨大期,应施磷、钾肥,这不仅能使果实迅速长大,且有利于果柄粗壮,不易坠落。
(4)根据花卉种类施肥。
杜鹃、桅子等切忌施用碱性肥料。每年需要重剪的花卉要增加磷、钾肥的比例,以利萌发新枝条。以观叶为主的花卉,可偏重于施用氮肥。对菊花、大丽菊等大型花的花卉,在花期需要施适量的完全肥料,促使全面开花,开出形美色艳的花朵。观果为主的花卉,在开花期适当控制肥水,壮果期施足完全肥料,以利结出累累硕果。香花类花卉进入开花期,应施适量磷、钾肥,以利于花香浓郁。
(5)注意事项。
换盆土后不能立即施肥。盆栽花卉在盆中生长时间一长,土壤中养分会消耗殆尽,需要及时更换盆土,增加底肥,以利开花结果。而换盆后的新栽植株根系多有损伤,吸收肥水能力弱,故不能施肥,以免肥液刺激伤口,引起烂根,影响成活率。
掌握盆土适宜干湿度。施肥要掌握好时机和盆土干湿度,盆土稍干时施肥,肥液才会直接渗入土中,被根系吸收;如盆土过于干燥,在土与盆壁间出现缝隙时施肥,肥液会从缝隙间流失。若在盆土太潮湿时施肥又易引起植株烂根死亡。
辅以根外施肥。在气候、盆土条件不适宜施肥或施肥作用小的时候,可采取根外追肥的手段,如叶面喷肥等。实践证明,在这种情况下根外追肥,可得到较好的效果。

施肥的原则有以下三个方面:
(1)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的原则
在各种果树肥料中,应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根据我国传统的有机农业和化肥产量较少以及培肥地力的国情而提出的。几十年来,我国大田农业地力得以维持且农产品成本较低,主要是靠施用有机肥,在我国果园土壤普遍缺乏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含量较低,土壤结构、质地及酸碱度等均不理想的情况下,不能一味追求增加化肥施用量,尤其偏施氮素化肥,并以此为主来提高果品产量,目的可能达到,但其对土壤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副作用,如土壤板结、污染,肥料利用率低以及单位数量化肥增产效果逐年下降等,是无法避免且不容忽视的,同时还会造成果品质量下降等。
(2)以复合肥为主单质肥为辅的原则
施用无机肥料,应逐步由目前注重施用单质肥(主要是含氮化肥),改为施用多元素的复合肥或果树专用肥,有针对性地不断补充果园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亏缺和保持各营养元素间的平衡。如果单凭直观视觉,常年注意氮肥施用,而忽视磷、钾肥及其他微肥施用,势必将造成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亏盈不均,比例失调,引起果树某种或某几种缺素症的出现和加剧,进而造成减产甚至引起果树树体衰弱和死亡。
(3)要逐步做到真正科学施肥和经济有效施肥的原则
就是说,要从多年来的盲目施肥或经验施肥,逐步进入到通过计算以产定肥,进而实施精准用肥。即通过对树体和土壤分析诊断,预测产量,土壤天然供肥以及肥料当年利用率等,算出各种营养元素合理施用数量和搭配比例。

施肥方法有哪些?
答:施肥分为施基肥和追肥两大类。(1)基肥。是指在种植花卉前施入土壤中的肥料,主要是供给花卉整个生长期中所需要的养分,也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一般为有机肥料。露地栽种花卉,先在土壤中拌入基肥,然后覆土栽苗;室内盆栽花卉,可在盆土底层放入基肥,例如豆饼、鱼骨粉等。注意根系不能直接...

合理施肥的方法有哪些
答:合理施肥的方法有:环状施肥法:按树冠大小,以主干为中心挖环状沟,半径为树的滴水线,沟的深度依根系分布深浅而定,一般深20至30厘米,宽30厘米。之后放入肥料,用泥土再埋回去。这种情况通常在肥料较少或者幼树的时候使用。放射施肥法:在树的主干挖放射状沟5条,沟宽30厘米,靠近树干处宜浅,向外...

农作物施肥主要有哪些原则问题?
答:给农作物施肥料有四项原则。作物需肥特:禾谷类作物、叶菜类蔬菜对氮肥需要量较多;豆科类作物对磷钾肥需要量较多;微量元素硅和钠是水稻、甜菜的有益营养成分,而对其它大多数作物并无明显增产作用。土壤性状:碱性土壤不宜施用钙镁磷肥和磷矿粉;粘性重的土壤可适量施用些炉渣灰等物质以改良土壤的...

花施肥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答:施肥后第二天早晨应浇透水,俗称“回水”,这样可以促进肥料的吸收,避免肥害的发生。2、应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每次施肥量不宜过多,肥料应稀释。通常从立春到立秋,每隔15天施一次稀薄肥水,立秋后30天再施一次,立冬后则停止施肥。3、盆花和盆树所需的主要养分包括氮、磷、钾。氮肥能促进...

施肥方法有哪些?
答:3%,硼酸0.1%~0.2%,硫酸铜0.3%~0.5%。总的原则是,生长前期应施稀肥,后期可施浓肥。喷肥应在上午10点以前和下午3点以后进行,阴雨或大风天气不宜喷肥。注意叶面喷肥不能代替土壤施肥,二者结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实际应用时,尤其在混用农药时,应先做小规模实验,以避免发生药害造成损失。

施肥新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3%,硼酸0.1%~0.2%,硫酸铜0.3%~0.5%。总的原则是,生长前期应施稀肥,后期可施浓肥。喷肥应在上午10点以前和下午3点以后进行,阴雨或大风天气不宜喷肥。注意叶面喷肥不能代替土壤施肥,二者结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实际应用时,尤其在混用农药时,应先做小规模实验,以避免发生药害造成损失。

微量元素肥料施用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答:(1)土壤施肥。即作基肥、种肥或追肥时把微量元素肥料施入土壤。这种施法虽然肥料的利用率较低,但有一定的后效。含微量元素的工业废弃物和缓效性微肥常采用这种施肥方法。(2)种子处理。分为浸种和拌种两种方法。浸种时将种子浸入微量元素溶液中,种子吸收溶液而膨胀,肥料随水进入。常用的浓度是0.01...

有哪些施肥方法?
答:1、辐射状施肥 以树干为中心,距树干1.0~1.5米处,沿水平根方向,向外挖4~6条辐射状施肥沟,沟宽40~50厘米,沟深30~40厘米,沟由里到外逐渐加深,沟长随树冠大小而定,一般为1~2米。肥料均匀施入沟内,埋好即可。施基肥要深,施追肥可浅些。每次施肥,应错开开沟位置,扩大施肥面。此...

基肥的施用方法三种,哪些肥料可以用作基肥
答:施用基肥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二是为作物生长不断地提供养分。什么肥料适合做基肥用于基肥的肥料品种应以有机肥和缓效肥为主,如厩肥、堆肥、磷矿粉等,它们均属稳效缓释肥料。磷、钾肥也可作基肥,与有机肥料一起施人。速效性氮肥,不宜...

园林植物常用的施肥方式有哪些
答:追肥是在植物生长发育期所施用的肥料,以速效化肥或沤制好的液态肥为主,包括根部追肥和根外追肥两种形式。追肥以“薄肥勤施”为原则,切忌施用大肥。种肥是在播种或幼苗扦插时施用的肥料,可以满足幼苗初期生长发育的需要,一般以速效化肥和腐熟的有机肥料为主,一些微量元素肥料也常用作种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