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作者&投稿:展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除了要认真复习学过的语文知识点,还要在课下多做题,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考试知识点,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一看九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惘然(wǎng) 嗤笑(chī) 阴晦(huì)

  B.恣睢(zì suī) 胆怯(qiè) 给予(jǐ)

  C.狗吠(fèi) 戳穿(cuō) 妒忌(dù jì)

  D.诧异(chà) 过瘾(yǐn) 拮据(jié)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依次将正确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辛苦姿睢 生活拮据 脸色霎白

  相题并论 细脚伶仃 阴侮潮湿

  改正: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针对100万套保障房土地的供应问题,徐绍史昨天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能保证。”

  B.沈阳超市的“人参果”,不到一天就被一扫而空。

  C.列夫托尔斯泰的妻子索菲亚一直背负着贪婪、敏感、自私、歇斯底里的恶名,但从她的日记中,我们能看到她的苦衷。

  D.在我们关注现实后,才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收视率与日俱增。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问我为什么没有参加这次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学生‘中国梦’”书法赛。

  B.群众的好干部陈家顺,以农民工身份应聘到企业打工,被称为“卧底局长”。

  C.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D.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为《中学生阅读》题词:阅读不仅改变人的命运,也改变人类的命运。

  5. (绵阳中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我的文学行当——黄永玉作品展”包括“太阳下的风景”“比我老的老头”“罐斋二重唱”三部分组成。

  B.欧洲的债务危机以及相伴随的经济社会危机提醒人们只强调当代人早退休的福利而不顾后代的福利。

  C.新东方总裁俞敏洪观察到一个现象:飞机上,老外基本上人手一书,中国人要么看电视,要么玩游戏。

  D.现在孩子的生活在未来或许成为月球居民,所以,质疑航天事业的意义就如同质疑生物走上陆地的意义。

  6.填空。(4分)

  (1)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 ,

  , 。

  (2)《商山早行》中,通过自然景物既点明季节,又巧妙点出客行之早的千古名句是: , 。

  (3)陆游《咏梅》诗中,表达自己虽遭不幸,但仍保持“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高风亮节的句子是: , 。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 。

  7.(2013东莞)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话,描写端午节或中秋节的情境。(80字之内)(3分)

  A组:洋溢热闹张灯结彩兴高采烈齐心协力欢声笑语

  B组:不仅……而且……一边……一边……

  8.综合性学习。(7分)

  九年级某班开展“我的青春我亮丽”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青春赞歌】班上准备开展“青春赞歌”为主题的班会,预设四个环节,现已设计了两个,请补充设计另外两个。(2分)

  ①青春的心愿 ②

  ③ ④青春的颂歌

  (2)【秀我文采】请你为本次 活动写一段开场白。(80字以内)(3分)

  (3)【青春唯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分)

  5年前的汶川地震,她失去了一岁的女儿和一直引以为傲的双腿。昨日记者从《舞出我人生》剧组获悉,选手廖智和防震减灾救援团已带队奔赴在灾区当志愿者。谈起地震灾害她不再伤心,而是用坚强的意志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选自2013年4月24日《长江日报》)

  如果你是学校派去采访雅安地震的小记者,看到廖智,你会设计怎样的采访问题?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 (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4分)

  红书包

  秦文君

  20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

  有一回,同班的汪丽娜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不由得伸出手去摸一摸,大概它美到我心里去了。

  那天,我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远远的。我甚至感到,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放学时,汪丽娜就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不觉有点儿生她的气。在此同时,一个念头从我心里升了起来:我一定要马上拥有一只这样的书包。

  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走上大街,专跑文具店。终于,我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隔了层光闪闪的玻璃,我发现它更加吸引人了。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 )看,一会儿( )看,过一会儿( ),单眼看。“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

  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部公共汽车,才等到母亲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儿,就指着红书包说:“给我买吧,妈妈。”

  “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

  我不知怎的就想哭,一边死活不肯离开,像是打算在这儿站一辈子。母亲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心就软了。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可在这时,店要打烊①了。

  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

  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乐,心里涌动着紧张和激动。见了汪丽娜,我就想:我马上就可以背上那只红书包,同你的那只毫无差别!到了傍晚,我突然变得惴惴不安:万一那店里的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

  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等狂喜过之后,才看见母亲正在给父亲搽松节油。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爸爸骑车时同一部黄鱼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

  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的,竟没发现爸爸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

  爸爸说:“爱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你跟在别人后面,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第二天,我背着红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在校门口碰见汪丽娜,谁知她又换了个紫色的新书包,比原来的红书包漂亮不知多少倍。

  从那天起,我依然爱一切美丽,美的旖旎②永远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可是从此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 骄躁不安了。能懂得美,懂得美的东西美在何处有时就很知足了,也很快乐,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存着的爱美的心。

  后来,那个红书包用旧了,而我一直珍藏着它。不为别的,就为它成了我生活的启示录。

  (选自《秦文君文集》,有改动)

  9. 为什么“我”会产生一定要有红书包的念头?(2分)

  10. 依次在文中括号里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捂着眼 凑近着 退远点 B.凑近着 捂着眼 退远点

  C.凑近着 退远点 捂着眼 D.退远点 捂着眼 凑近着

  11. 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找到卖红书包的文具店→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得到了心爱的红书包→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中画线句子是作者修改后的,将它与修改前的句子作比较,从情节发展的角度具体分析修改后的好处。(3分)

  修改前:晚上,妈妈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修改后: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13. 从全文看,篇末的“启示录”包含了那些内容?(答出三点即可)(3分)

  (二) (莱芜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3分)

  乡土的篱笆

  钱国宏

  ①几十年的城市生活,让我早已习惯了喧嚣与浮躁。前几日回老家,看到村南有一段篱笆,拱着身后的家园,悠闲恬静。于是,关于篱笆的记忆便倏地返青了……

  ②小时候,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簇新晶亮、泛着金光的篱笆……农家为了阻挡春日的大风、夏日的飞沙、秋日的寒霜和冬日的冰雪,以及村中闲游的畜禽,便用秫秆沿着院子四周夹成一圈“障子”。在乡下,篱笆通常被称作“障子”。

  ③夹“障子”大都就地取材。高粱收割后,选出粗壮、笔挺的高粱秆,晒干,搡去叶子,再用柔软的柳条缀上“腰”,秫秆们就连成一片篱笆了。沿院落四周刨一溜半尺深的沟,将秫秆下坑埋好、踩实,篱笆就算是夹成了。篱笆虽比不上土墙、砖墙结实,但也有它的好处:透光、通风。有了阳光,小院便有了生气,有了清风,小院便添了人气。早晨,刚出窝的芦花鸡们任凭主人呵斥追撵,就是不肯离院,一个个悠闲地在篱笆边踱着方步。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早把大门外疯长的青麻绿草晒卷了叶,而篱笆上的倭瓜花、芸豆花和葫芦花, 却在阴影里开得正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蜂蝶纷至沓来———它们把灼热的日子剪成一行行五彩斑斓的诗!大人孩子将饭桌摆在倭瓜架下,沐浴着障间吹进的一丝丝凉风,嘴里再嚼些黄瓜蘸鸡蛋酱,耳畔再听着脍炙人口的评书,那真叫一个“爽”,真叫一个“静”,有声胜无声,心静胜境静!农家人醉心的就是这种安谧祥和的田园情境!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幽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像情人在柳丝下喁喁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④篱笆不挑地不挑人,在哪儿安家,就在哪儿站成长城。篱笆邀来阳光和清风,也邀来了各种青葱的植物。因为有了可攀援之处,牵牛花、露水豆都早早地赶了来,在夏日里将稚嫩的枝蔓偷偷地攀上篱笆;家庭主妇们喜欢在篱笆边种些季季草、细粉莲、芍药、美人蕉等花卉。花开时节,篱笆内外花香如浪,潮起潮涌,姹紫嫣红,缤纷绚丽,令人留连忘返。各种鲜艳欲滴的喇叭花,朝着四面八方吹着欢快的民乐,像娶亲的队伍一样浩浩荡荡,沿着乡间的小路绵延不绝地蜂拥而来……一户人家、一方篱笆、一畦菜地、一缕炊烟、一片红白蓝相间的芸豆花,构成了丹青妙手灵性的水彩,把庄户人的日子渲染成一首清香四溢的田园诗。目睹那一片千红万紫,油然让人觉得大自然中充满了蓬勃而旺盛的生命,那洋溢着缤纷色彩的生命简直天下无敌、无可阻挡!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融化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

  ⑤“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尘草木春。”乡村篱笆朴素而高雅,她似一位闲适的遁世者,旷达拙朴,晨迎朝霞,暮送斜阳,应验了郑板桥“一片绿荫如洗,护竹何劳荆棘,仍将竹作笆篱,求人不如求己”的浑然忘我情怀和傲骨。乡村篱笆没有高山大川之雄奇,却有馥郁淳厚、醉人心脾的温暖和亲切,她以诗意的笔调和散文的形式,凸现了农人的本真淳厚、平淡超然,极 富人生智慧和审美智慧的生命存在。我有这样的感觉:每次欣赏篱笆上植物们的绿芽萌动,都会有一种纯净的欢欣和原始的激动在胸襟里脉动、奔涌、狂舞;每次走近篱笆,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慰藉,更是一次精神上的立体按摩 ……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4. 阅读全文,概括“乡土的篱笆”的特点。(3分)

  15. 简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3分)

  16. 本文语言生动,按照要求完成下面题目。(4分)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幽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像情人在柳丝下喁喁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2)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融化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

  17. 联系实际,谈谈对结尾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三) (百色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3分)

  孩子的爱

  花倦

  ①多年后,他一直记得那一幕——

  ②有一天,他和妻因为一点家庭小事闹起了矛盾,妻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不跟他吵,也不同他一起吃饭,带着女儿就出门。

  ③他自尊心强,不主动向她示好,妻出门后,他在家里喝闷酒。当妻牵着女儿回来时,他己经喝了大半瓶,桌上只剩一小碟凉莱和几个馒头,妻看都不看他一眼,径直进了卧室。他又气又怒,火气发不出来,拿起酒瓶猛灌,就在他仰头灌酒的时候,一只小小的手,用了很大的力气,拉住他的手腕,是刚4岁的女儿,站在那里,固执地拉着他的手,十分心 疼地看着他。女儿不停地说:“ 爸爸不要喝酒,爸爸不要喝酒!”

  ④他的手停在半空,看着眼前这个娇小的人儿,圆圆的脸,卷卷 的头发,水汪汪的眼睛……女儿夺下他手里的酒瓶,转身飞快地跑了出去,回来的时候,酒瓶不见了。女儿靠他怀里,伸手拿桌上的馒头递到他嘴边,说:“爸爸,吃馒头。”他咬了一口馒头,咸咸的——是他的眼泪。那一刻,为了怀里这个爱他的小人儿,他决心以后要好好爱护这个家。

  ⑤如今,他已年过六旬,每天吃晚饭都习惯喝几杯,女儿正恋爱,却每天都回家陪父母吃饭,在他喝了三两杯之后,就把他的酒瓶收起来。这时,他总是说:“你从小就抢我的酒瓶。”“你是记仇的老头儿!”全家人都笑了起来。没错,那么多年了,他始终清晰地记得一个小人儿的爱,比任何时候都强烈,都让他震撼。他姓张,是个普通的退休工人,他的女儿是幼儿教师,今年26岁,叫张慈。

  ⑥多年后,她的女儿也记得这样一幕——

  ⑦那时候,她家里经济收入不高,生活略显困难。每次买菜专挑便宜的,有一次,丈夫不在家,她和往常一样,很晚才去菜市场。看到有个摊位仅剩的一小块排骨正便宜出售,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排骨买回了家。炖排骨时,锅里冒出的香味引得6岁的儿子站在厨房门口一步不肯离开。她感到有些心酸,排骨炖好后,把排骨都夹到儿子碗里。等她收拾好厨房回来,发觉儿子正在抿着嘴偷笑,大眼睛一眨一眨的。她问他笑什么,他舔舔嘴唇说:“妈,排骨真好吃。”

  ⑧她拍拍孩子的小脑袋,准备吃饭时,发现满满的一碗饭摆在饭桌上,她吃了一惊,什么也没说,扒米饭时,忽然被什么塞住了嘴巴。夹起来,是一块排骨,不大,肉多。她抬起头,儿子正低着头瞄她,边瞄边偷笑。她把排骨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微笑着落下泪来。

  ⑨那以后,生活再怎么艰难她都能微笑着面对,再不曾皱起眉头。儿子长大了,依然喜欢吃她做的排骨米饭。每次她都会说起那块被儿子偷偷放入碗底的排骨,她说:“真是想不到,你那么小,却已经懂得疼我。”

  ⑩前不久,他们祖孙三代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一档亲情节目。那档节目的名称叫:孩子,你们什么时候学会了爱。

  (摘自《经典小小说》2014年4月,有删改)

  18.第①~⑨段主要描述了“学会爱”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2分)

  ________

  ________

  19.第⑧段画线句中的“微笑”与“落下泪”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__

  __

  __

  20.文中“他”的女儿是个怎样的人?请举出相关的句子作简要的分析。(3分)

  21.请从内容和结构上简要分析第⑩段的用意。(2分)

  22.从本文中你也许学会了爱,请写一段话表达对父母的爱,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45字左右)(3分)

   三、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生活的大海变幻莫测,多姿多彩。我们学会了生活常识,为以后的人生增添奋飞的动力;我们学会了把心儿打开,让温柔的清风抚平挫折的创伤;我们学会了感悟,让心灵绽放出异样的光芒;我们学会了爱,温暖着黑暗中冰凉的心房。

  请你围绕“学会了”这个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题目自拟,感情真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600字以上,书写工整。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可用“××”或“A、B、C……”代替。

   【参考答案】

  1.C

  2.姿—恣 霎—煞 题—提 侮—晦

  3.D

  4.C

  5.C

  6.(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2)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3)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4)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7.示例:(端午节)粽子飘香,龙舟竞发,好不热闹!看,健儿们齐心协力挥动船桨,龙舟箭一般往前飞;观众兴高采烈地欢呼、呐喊……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而且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8.(1)青春的座右铭青春的知识(青春的畅想、感悟、脚步等) (2)同学们,我们怀揣梦想,已经跨入青春的大门。青春的血液在奔流,青春的心儿在跃动。今天,就让我们踏着青春的脚步,一起畅想青春,随想青春,炫舞青春靓丽的风采。 (3)你在地震中已经失去了双腿和自己的女儿,却为何还要来到这危险的地方做志愿者?戴着假肢的你,在地震中肯定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

  9. 对美的无比热爱,但又不知如何去体会美;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定虚荣心在作怪,也想人前显贵。

  10. C

  11. 非常喜欢红书包并渴望得到它 磨父母买红书包 珍藏回忆红书包获得教益

  12. 把“妈妈”改为“爸爸”,正和前文“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的情节相照应,还和后文写红书包来之不易并受到父亲的教育相一致。这样一改不但结构上更加严谨,而且更能体现父母对“我”的疼爱。(意思对即可)

  13. ①人都应追求美好的东西。②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③追求美但不一定要得到它。

  14. 就地取材(随处可见);透光通风;不挑地不挑人(随遇而安);朴素高雅。

  15. 开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乡土篱笆的悠闲恬静;引起下文;为下文作者赞美乡土篱笆作铺垫(为下文抒发感情作铺垫)。

  16. (1)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勾勒了夏夜篱笆边安谧、祥和、温情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2)“融化”原意指冰、雪等变成水,这里指浓浓的化不开的乡思在风景秀丽的田园里化解了,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7. 篱笆的朴素高雅、旷达拙朴,代表了本真淳厚的乡村生活;作者沉浸其中,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浮躁,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精神上变得沉静超然,全方位净化了身心,找到了精神的归宿;在生活中,我们要追求一种随性自然、纯朴平淡的生活态度。

  18. (1)女儿心疼喝酒生闷气的父亲,抢走了他的酒瓶。

  (2)儿子心疼劳碌的母亲,偷偷往母亲的碗里放排骨。

  19. 不矛盾。“微笑”是她为儿子的懂事而高兴,“落下泪”是她为儿子对自己的疼爱而感动,都表达了孩子与母亲之间真挚的爱。

  20. 女儿是一个固执、心疼父亲的孩子,如“固执地拉着他的手,十分心疼地看着他”,恋爱时“每天都回家陪父母吃饭”;女儿疼爱儿子,是一位勇于面对生活坎坷的母亲,如“排骨炖好后,把排骨都夹到儿子碗里”,“生活再怎么艰难她都能微笑着面对,再不曾皱起眉头”。

  21. (1)内容:以节目标题“孩子,你们什么时候学会了爱”总结概括了祖孙三代间孩子对父母的爱;

  (2)结构:收束全文,点明了小说的主旨,升华了情感,深化、收束全文。

  22. 示例:爸爸妈妈,你们是照亮我的明灯,温暖我的阳光,也许我顶撞过、抱怨过你们,但我更爱你们!

  23. 作文略



~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2、3、6单元测试题
答: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除了要认真复习学过的语文知识点,还要在课下多做题,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考试知识点,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一看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2、3、6单元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语文知识积累(1--5题10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承蜩tiáo 亵渎dú 骈进píng 强聒...

求一套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试卷
答: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语文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诸侯 鸥鹭 禀报 夸奖 悠闲 咒语 隐瞒 蛤蟆 螳螂捕蝉 二、写出含有下列意思的词语.1.笑:讥笑 傻笑 微笑 大笑 2.看:眺望 瞻仰 俯视 瞧一瞧 3.想:思考 考虑 思索 沉思 三、下列三部古典名著你读过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各写出一个你...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1]答案
答: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看谁写得准确又漂亮(看拼音,写词语)。gē bǎn bào yuàn qīng tīng xiān qǐ kuí wú bào qiàn jiâ yì shū shì gān gà huāng táng gē shě zì yuàn zì yì dà chī yì jīng 横着:搁板,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抱歉...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3.4单元考试
答:2013-04-01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3.4单元考试的作文怎么写 81 2016-11-22 六年级上册语文三四单元试卷的作文 6 2008-11-18 六年级上册3、4单元试卷 75 2015-01-28 语文六年级上册3-4单元日积月累 26 2012-12-05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四单元考试作文 33 2016-11-17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三四单元试卷...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北大综合测试卷第四组答案
答: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积累和运用(30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5分) 澄清( ) 应和( ) 水藻( ) 宛转( ) 濡湿( ) 穹隆( ) 隧道( ) 酝酿( ) 嘹亮( ) 竹箬( ) 2、形近字组词 (4分) 薄( ) 鬓( ) 澄( ) 狭 ( ) 簿( ) 髻( ) 橙( ) 侠...

2014年珍溪镇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考试卷
答: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3分) 成绩: 勉强(qiánɡ qiǎnɡ) 魁梧(wú wǔ) 着迷(zháo zhāo) 瘦削(xuē xiāo) 荒唐(tánɡ tānɡ) 劝阻(zǔ zhǔ)二、读拼音,写词语。(8分)shū shì ɡē bǎn bào yuàn dǎo méi shén shènɡ( )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答:小学四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同学们,一定要认真书写呀!(卷面5分)一、积累与运用(38分)1、看拼音写词语(5分)tan lan lian yi qi qu ju sang jin shen ( ) ( ) ( ) ( ) ( )fei xu zhui luo xiao hui teng xie you yu...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提升卷?
答: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练习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提升卷有利于提升学习成绩,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3分*** 丘壑*** *** 镂空*** *** 藻井*** *** 嶙峋*** *** *** 称心*** *** 轩...

语文三年级上册综合测试卷【三套】
答:语文三年级上册综合测试卷【三套】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哪些癌症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进击的宋苗同学 2023-01-21 · TA获得超过253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1 采纳率:71% 帮助的人:3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 #三年级# 导语】语文学习的评价方法很多,最...

七年级语文上册形成性教学评估 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
答:14、空间; 山上(山尖); 山坡(山腰)15、 山脚; 山腰;多变 16、 ⑴以动写静,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夕阳照耀下雪后小山的色彩美。⑵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山腰中色彩的变换,如梦如幻。17、语句不限,要求准确。(三)18、可写《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19、三幅画面:老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