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作者&投稿:称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那么「去佛不远」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一个真相:阿弥陀佛离我们不远,那更贴近地说,阿弥陀佛就在我们的念头里面。「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就入在我们的心想里面,就是我们的念头里面都有阿弥陀佛的法身,有法身就含摄著报身,有报身就能延伸出应化身。换句话来说,阿弥陀佛的法、报、化三身的全体功德,都在我们的念头里面。既然在我们的念头里面,我们当下这举起的这一念就非常有份量了。那么我们以这一念,来念果地上的名号功德,这是以实相心念实相佛,以法界心念法界佛呀,这就是以空印空,似水投水——同质的。

所以了解这个,就「不假方便」。方便是什么?方便是一般讲我们开悟、得到修证目标的一些辅助性的手段、帮助。宗门、教下都要谈方便,修止观啦,参话头哇,这些都是方便。但净土法门是不需要这些方便——不假方便,就是一句名号念到底:一句名号开佛知见,一句名号得无生法忍。净土法门——大势至菩萨他自己的介绍——就是一门深入,不假方便。这个对我们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凡夫众生都很执著,都不了解这句名号直接跟我们心性的关系。所以他总认为,光念这句名号就够了吗?他有怀疑,认为念这句名号不够,一定要加点什么东西才放心。之所以有这种心理,他对这个名号自身的功德不了解,他不知道我们所忆念的这句名号跟我们心性的那种同源的关系。

这种关系,蕅益大师有一段很重要的开示,这个阿弥陀佛名号是本着众生的心性来建立的。这个名号是无量光、无量寿——核心两个价值,无量寿是寂定,无量光是照用;实际上无量光、寿就是佛性的表达,两个核心价值也就是实相的表达。那么我们一切众生的介尔一念也有无量寿,也有无量光,就是我们也有佛性。所以这个名号是由于有我们无量光、寿的性德,才建立了无量光、寿的果地上的名号。离开了我们现前一念心性,没有阿弥陀佛名号安立的地方——它没有基础;同时没有阿弥陀佛的名号,就不可能显发我们本具的无量光、寿的德能:是这么一个关系。所以我们的心性跟弥陀名号是同源的,是同构的,是同质的,是相互互动的。

通过念果地上的佛,就是天台「六即佛」讲的那个「究竟即佛」——这是弥陀名号所展示的「究竟即佛」,来引发我们的什么?「六即佛」的第一个「理即佛」 ——我们的正因佛性。这两者——因和果,一个在第一位,一个在第六位,因心、果觉正好可以互动,可以交融,可以穿过去,这叫「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因果交彻就导致我们众生的心来念佛的名号之间的互动,就能产生我们见佛的最终的目的。那么这桩事情,不需要其它的方便,单刀直入,在核心地方开花结果。

如果你不了解这个,听到有人说:「你光念念这个佛号就有用吗?就能住生呐?你不修禅定还行吗?」想想也是啊。「来,我开一个禅修班,你只有修了禅定才能往生。」于是「咣当、咣当」去修禅定去了。又有的人说:「你念佛,你业障深重,不消掉业障还能把佛号念好哇?来,我给你一个咒子,念一百万遍消了业障再去念佛。」哎,「咣当、咣当」去持咒了。就是不了解这个真实的事情,他就容易被这些话所转。原来我就看到一个小册子说,我们业障深重,一定要持一个什么咒,等到持咒把业障消了再来念佛才可以。这对吗?难道念佛就不能消业障吗?至心称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可是佛说的。为什么你不相信呢?为什么要相信这个人说、那个人说呢?

第一堂课我讲,我们学佛的目的是要了生脱死——首先要解决分段生死,在解决分段生死当中,考量八万四千的通途法门,靠自力没有办法,唯有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横超。我们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一往情深地来念佛,不需要夹杂其它的东西。不假方便,专门持这句名号,「自得心开」,我们的心就打开了,就是如来藏心了,就能得无生法忍了。如来藏心打开,就无量的功德现前了。这个自性的体、相、用:我们自心——自体——妙真如性,是性具世间、出世间一切功德的,这一打开,由体起用,就能显出世间和出世间一切大用的。所以这个大势至菩萨给我们所展示的,就一心念佛,就是专门念佛,叫做一行三昧、一相三昧,不搞其它的。一门深入,也恰恰就是大势至菩萨作为智慧化身的一个特点,有大智慧人才能一门深入。

你今天搞这个,明天搞那个,说明什么?说明你没有智慧,善根浅薄,业障深重。这个执持名号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一法具足一切法,成就往生净土一法就等于成就一切大愿。那么这唯有大智慧者才能当下信受,担荷的。为什么这个《阿弥陀经》净土法门都是佛无问自说的?无问自说,因为这桩事情凡夫众生、声闻、缘觉、菩萨都问不出来,不是这些三乘行人的境界。是佛出于大慈悲心观照到众生的善根、与会大众的善根,还有相信这个法门的——一相信就能得到大利益,由于慈悲心来无问自说的。所以这桩事情要靠智慧来信受,来接纳,来担荷,来实施的。大势至菩萨是一个智慧化身,叫无边炽盛光,说他全体毛孔都放射光明。炽盛光,只要有缘的众生见到这个光明,就能见到大势至菩萨,也能见到十方诸佛。光明就是智慧的表达。

大势至菩萨是告诉我们「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念佛法门当下就是胜异方便,胜异方便就不需要再加其它的方便。这胜异方便是净土宗常用的一个概念,「异」 就是奇异,「胜」就是殊胜,在一切方便法门当中是极为殊胜、奇异的方便,就叫「方便中第一方便」。所有的法门施设都是让我们到达成佛宝所的方便,但这个念佛法门是方便当中的方便、捷径当中的捷径,单刀直入,快速圆顿。你抓住了第一方便,就不需要第二方便、第三方便。知道这个道理吗?你只要念佛,念念念。

我们为什么要从事相上开始念?事相上就是我这个心缘念佛的名号,有能念之心、所念之佛,但是心和佛不相离开,这就事相上念。行住坐卧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高兴的事情也是「阿弥陀佛」,失意的事情也是「阿弥陀佛」。所有世间的这些顺逆境界都是梦幻泡影,都由这句名号来摆平,怨亲债主也是 「阿弥陀佛」,这个佛、魔来了也是「阿弥陀佛」。一定要把这个念头念熟,这个忆佛念佛就是要转换念头的生熟和生熟的程度。我们原来对这个世间五欲六尘很熟悉,对这个佛号很生疏。现在通过勉强自己来念来忆,慢慢子对五欲六尘不感兴趣了,对世间的恩恩怨怨不感兴趣了;对这个佛号有兴趣了,对佛号这一念越念越欢喜了。说明你这个生、熟的对像在改变——一定要这样。

如果不这样,你在口里念著佛,世间的东西占据了心里的主宰地位,这都很难得到法上的利益。就好像原来说一个笑话,他是做生意的,实际上也是居士,每天做早晚课。正好那段时间进了一批花生,他就想着怎么把花生倒运出去——贸易出去,这个我投了多少成本,能赚多少钱。一般做生意都是求利润最大化,这些东西都是很牵挂心的。所以他在做晚课「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转变成了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花生,花生,花生……」。「哎,怎么念花生了?」这个花生在他心里起了主宰的地位,他就自然地转到花生里面去了。那你念花生,下辈子就再作卖花生的商人了,你想到极乐世界去见佛是不可能了。

所以这个要转换,转换至这个佛号对我们非常熟悉,念头一起来就是佛号,碰到紧急关头也是这个佛号。这个事情不容易——我们说起来容易。我原来在北京的时候,交往了一位老居士,他也学佛二十多年了。他有一天到我这儿来:「哎呀,我很惭愧呀,我念佛不行呐。」我说:「你念佛怎么不行?」他说:「今天我骑着自行车回去的时候,正好一辆货车要跟我迎面而来——很危险了。但是很危险得要撞到我的时候,我出来的一念是‘我的妈呀’。这个车没有撞来。」他说:「关键时刻是‘我的妈’,不是‘阿弥陀佛’。」他说:「我这二十多年佛号是不行。」在这个生命最关键的时刻是不是这句阿弥陀佛念出来——不是「我的妈呀,我的天啊,我的爸呀」出来——这是开不得玩笑的。这是真功夫啊,这是平时你怎么熏的功夫的结果呀。这要靠信心呐,真是要真诚心去做啊,这不是做表面文章啊。

你看印度的甘地,他虽然被刺客刺死,就是迎面的一个婆罗门极端分子,拿着枪就对面开了三枪,但这个甘地就有这么大的好的涵养,他面对手枪,面对这个歹徒,他都有一颗慈悲心,面带微笑没有怨恨,而且中弹缓缓地倒在地下的时候,他念的是他神的名字:「拉摩、拉摩、拉摩、拉摩、拉摩、拉摩……」你说说这个甘地,能成为圣贤啊。

所以我们这句名号为什么要百千万亿地念?念念念,就是把佛号这一念念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出来的就是这句名号。这是事相上讲念熟,那进一步的理上念:这个能念之心、所念之佛都是本具的,最后能念、所念打成一片,心佛一如,就是圆觉妙心现前了。圆觉妙心现前就「自得心开」,这个「自」就是法尔自然的、水到渠成的。心佛一如的时候我们的妙明真心就现前,如来藏心就打开,这时候就契证到涅槃的常、乐、我、净里面去。「自得心开」至少是破一品无明的境界——圆教初住的水平。只要圆教初住这个水平,就有能力在破一品无明的这个范围当中,超越时、空的局限,能够在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示现八相成道。大势至菩萨就不假方便,就是这句名号单刀直入,以念佛心开佛知见,一念灵知现前。

那么这桩事情是怎么实施的?就用一个比喻: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如染香人」,我们业力凡夫没有香,全体的都是恶业的臭秽之气。这个「香」可以理解为五分法身之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我们是没有这五分法身香,但是我们能念这句名号,透过名号的中介,把阿弥陀佛已经圆满证得的五分法身香接纳过来。这就好像我们的衣服没有香气,但是你放在一个香店里面,香店里面有旃檀木很浓郁的香味,只要放在那里放段时间,这件衣服就染上了香味。是不是啊?所以我们这个全体业力的众生——每一念都是贪、嗔、痴、慢、疑具足的众生,当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把佛的功德接纳过来,这就像染香人身沾染了这个香气。那么这桩事情就代表净土法门的一个根本特点:以佛的「果地觉」作「因地心」。以阿弥陀佛已经成就的这种五分法身香、般若智慧光,来庄严我们的法身慧命。

我们的本觉也是具足的,但这个本觉的佛性完全被遮盖住了。阿弥陀佛在因地作法藏比丘的时候,也具有我们同样的本觉,他以这个发大愿、修大行——通过这个始觉呢,慢慢子圆满大愿建立净土,就成了究竟觉——究竟成佛的觉。究竟成就的这个「觉」,以这个名号作为中介传达给我们,于是我们以这个究竟觉来觉动、激活我们众生的本觉。所以我们念佛从自心上来看,是「是心是佛」;从我们修德始觉的程度来看,要「是心作佛」。「是心作佛」就是念果地上已经成就了的名号的功德,能带起我们的本觉,唤醒我们的本觉,显发我们的本觉。这就叫「托彼名号,显我自心」,假托阿弥陀佛名号的果地上的功德,来显我们本具的本觉。虽然本觉我们本具,但是没有这种弥陀的名号光明,没有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加持,我们的本觉永远起不了作用。

就好像这块木头有火性,总是放在这里它不可能起火,一定要钻木取火。所以这个缘就很重要了,《法华经》有个说法,就叫「佛种从缘生,是故说一乘」,我们都有成佛的种子,这个种子就是代表我们的本觉——真如实相,但它要生起来一定要靠缘,没有这个缘是不行的。阿弥陀佛建立大愿,建立名号,建立净土,就是完成了这个缘,而这个缘的力量很大。由于它是大慈悲心、大愿力的结晶,所以就叫强缘——很强大的力量的缘。这种缘一但过来,我们系缘这个强缘,仰靠这个强缘,祈祷这个强缘,这个就是「南无」的内容了:归命。我们归命这个强缘的救度,那么我们佛的种子就会现前,佛的种子现前就是成佛——成就大乘的佛果。

那么大乘佛果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业力凡夫,还是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在彼土——极乐净土,快速成佛:前后分两步走。那么十方诸佛都是希望我们成就大乘的佛果,所以佛最想说的、最想做的就是说一佛乘,说摩诃衍,说大乘法。这个净土法门阿弥陀佛建立四十八大愿的核心是叫做 「正定必至涅槃愿」:若我做佛,十方众生都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得到大乘的正定聚,快速地圆满大乘的佛果。所以净土法门是一乘法,说这个法门,也是释迦牟尼佛最愿意说的——六根愉悦、称性而说的。以阿弥陀佛果地上的全体功德,就是他的法身香、他的般若光,透过这个名号的中介,让我们去念。我们每一念呢,就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召唤过来,「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就是完全地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召唤过来,变成了我们自己的功德,这就叫「香光庄严」。这「香光庄严」是净土宗非常有特点的一个概述,这个香、光是究竟圆满的,以佛的法身香、智慧光,来庄严我们凡夫众生的本觉因心——法身慧命。

一个念佛人为什么他的种性高贵?《无量寿经》说,念佛者就是大乘第一弟子;阿弥陀佛发愿:只要你信愿持名,能得到天人的恭敬。你信愿持名就能接触到佛光,叫「蒙光照触」。大家注意这个经文「蒙光照触」。阿弥陀佛是大平等心,他放出的无量光是徧照法界,所有的众生都能蒙这个光普照;但是要接触到这个光明,不是所有众生都能触得到的。「触」就是谈感应,这个光在你身上能产生作用,是要用信愿持名才能接触到这个光;你不信愿持名,接触不到这个光的。就好像中央电视台电磁波就在这里的,如果你没有电视机,或者有电视机频号没有对上,这个电磁波也不产生作用。在当下你觉得它不存在,但是它已经存在在这里了,你怎么使它产生作用——它的音声、图像能够表达出来?你要有一个东西跟它接触上,跟它对应上,才显现出来。

阿弥陀佛向整个法界辐射着他的慈悲的光明、愿力,从比喻上来看,在这里相似,所以我们要接触到这个佛光,就是要念佛。那么「蒙光照触」,这个光明一但接触到,我们的身心就会柔软。身体柔软就是每个细胞都会激活,身体就会健康;心一柔软那就会慈悲,这种柔软的程度超过天人——比天人还要柔软。所以一个念佛人他平时身心柔软,一团太和之气,当然人际关系就会和睦,道德感就会好,大家都会喜爱。

不仅一般的人恭敬,就是天上的天神,也会对这个念佛人恭敬不已呀。为什么他恭敬呢?由于你念佛的时候,心光跟弥陀的光明融成一片了,可能世间人看不到一个念佛人自身的生命价值,但天神他能看得到。他就知道:「哎,他全身放光——放著金黄色的光。」其他不念佛人就没有光,全身都是黑的。那么鬼神是恭敬有光明的众生啦——鬼神包括阎罗王的这些鬼族——都是看重道德的。世间人看中权势、权位、财位,真正有眼光的人是看中道德的。这些权位、财富都是梦幻泡影,都是带不走的;但你的道德、你的智慧、你的心光是能够伴随着你的。

所以一个念佛人为什么叫人中芬陀利花?佛不是随便赞叹的,你一个信愿持名的人,就是人中的白莲华呀,稀有难得啊,现身能得到世间的吉祥如意。我们不要以为念佛只是送死的法门,一个念佛行人现世就能得到种种吉祥如意:家庭会和睦,事业会顺利,智慧会开发,道德会提升,身体会健康。这不是世间得到利益吗?世间你能成为道德君子,成为世间的大贤受人恭敬。

这个念佛激活良知良能。现在很多人他没有道德感,良心都麻木了,这叫「哀莫大于心死」啊:心都死了,良知良能都死了。所以你看有很多贪官被抓了,被关了,他从来没有内疚感,他不觉得自己犯了什么事,甚至反而说:「贪得比我多的人还没有进来。」他不服气,这就是他没有一念的惭愧心了,没有忏悔意识啊。一个人不怕做错事,犯错误是在所难免,问题是你犯了错误,你得要知道惭愧呀,内疚哇,悔过呀。现在连这个都没有,那就是「哀莫大于心死」,呜呼哀哉了。现在我们长期以来没有一个宗教的教化,没有道德上的一种价值的张扬,所以一切都是那种功利呀,发展啦。原来是搞阶级斗争了,现在是搞经济建设呀:阶级斗争引发人的这种嗔恨了,经济第一引发人的贪欲呀。

这正是两种根本烦恼——就「贪、嗔」两种烦恼,再加上「痴」——愚痴、麻木,不知道善恶是非的标准。贪、嗔、痴三毒烦恼整个的在主导的话,我们个人很苦,这个组成的群体更苦。念佛能够拯救个人,能够拯救民族,它能唤醒良知良能。因为一切道德的准则、一切恻隐之心、好施之心、礼让之心,是我们一切众生本具的。这就是法,法是我们自心本具的。

孟子也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万物皆备于我」,这跟佛教讲的很相似啊,世间和出世间一切善法是我们自心本具的,我们向内心去求, 「乐莫大焉」啊。不是向外求的,现在我们没有儒、佛的教育,所以一切人都是向外求啊。求,最终你命中没有,求也求不到呐;求得也很苦哇——向外求。「一切福田,不离方寸」,然后安分守己呀,知足常乐啊,把那种精神价值、把那种出离的解脱道,看成生命当中的真实的目标,它自然就会淡化对五欲六尘猛利的执著啊。这样他才会过一个合理的生活,不需要追求高消费,不需要占有过多的资源,那么我们的世界就太平了。如果欲望都调得很高,都要追求高消费,那么我们的资源是不够的。资源匮乏,人和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就会出大问题了。

所以佛法对这个人类的贡献——这种潜移默化的巨大的作用,无论用语言怎么赞叹都是不过分的。可惜多少人不了解佛法的意义和价值。我们有善根听闻,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先信愿持名,自己香光庄严。自己香光庄严,点燃了我们内心的灯,再奉行无尽灯法门,点燃其他的,再点燃第三个、第四个,使我们无明长夜的这块地方有一片智慧的光亮。那个人就得福了,国家得福了,地球得福了,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也得福了。所以我们香光庄严,一定要自己如实地去做。



~

虚心济戒奉神明,众佛诸僧作福田,若遇四时蒙吉佑,所求如愿自安然。求解...
答:阿弥陀佛!大德应当供养三宝,皈依三宝,宿植福德 虚心持戒,并且礼拜供养 佛、菩萨 至心信乐念「南无阿弥陀佛」佛号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念佛静心曲
答:歌名:一声佛号一声心 下载(百度上面有各种版本):http://mp3.baidu.com/m?f=ms&rn=&tn=baidump3&ct=134217728&word=%D2%BB%C9%F9%B7%F0%BA%C5%D2%BB%C9%F9%D0%C4&lm=0 歌词: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 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请教一个佛教故事
答:觉悟者能根据不同人的机缘采取不同的方法让其明心见性,觉悟心性。这些故事,在我们这些未觉悟的人看来,也是门外汉看热闹,无法看出其中真正的意义所在的。所谓顿悟,指的就是明心见性。至于小和尚与另外一个人开悟的机缘不同,一个是老和尚竖一根手指而开悟,小和尚是被削掉一根手指而开悟,即顿悟的...

鼻塞,心道不顺?端坐不持,怎么念佛?
答:这就是色身与心境之间的相互影响。鼻塞,是感冒了,该吃药看病还是要吃药看病的。心难静坐难打,可以散步念佛就可以了。心念耳闻,也很好的。念佛:佛教净土宗修行的主要方法。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中开示“念佛三昧”: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

归元寺四百八十四怎么解
答:你问的是“归元寺四百八十四”的意思吗?这是不是禅宗的参话头?禅宗的参话头一般问在答中,答在问中。印光大师证得念佛三昧之后这些参话头自然迎刃而解。你若一个不懂便是全不懂。若是真懂了那就没有一个不懂。念佛可以长智力,对参禅也有帮助。“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念佛圆通章》

听佛乐体会到可以静心,在危难的时候自然的默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士...
答:一切法门.明心为要 一切行门.净心为要 明心之要.无如念佛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净心之要.无如念佛 一念相应一念佛 念念相应念念佛 佛号投入乱心 乱心不得不佛 但愿诸上善人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持佛名号。阿弥陀佛!一声佛号一声心,山自高兮水自深,不落...

明心见性的见性并不等于成佛
答: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一生)至生(另一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分离)异(分开)。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2],自得心开[3]。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

十万佛法心中灵,怎奈时人不信心,若问真人下饭仙,自然祥瑞到家庭,是什么...
答:阿弥陀佛!《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信愿具足,至心念佛 是心是...

佛家悟道禅语句子
答:3.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千年修的共枕眠,五百年修的同船渡。4.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5.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6.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佛能应的意思?
答:佛能应者大概述说,能是能够利益众生离苦得乐,应者是说感应道交随缘救度等,这个能应者皆有不可思议的含义,非凡夫俗子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