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整理!2022常州最新购房、贷款政策出炉!

作者&投稿:德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8月的常州楼市,一波政策利好狂轰乱炸!
      期待已久的最新LPR报价出炉1年期LPR为3.65%,下调5个基点;5年期LPR为4.3%,下调15个基点。
      同时,常州限售政策迎来调整!
信号明显,当下楼市迎来黄金拐点!新政之后,在常州该如何买房?今天,我们就针对当下买房人关心的买房问题,作出分析。
2022年在常州买房,看这一条就够了!

      1
常州限购、限售政策
限购政策:常州无限购政策。
限售政策:常州限售政策正式调整!常州二手房自2022年9月1日起全面取消限售!新建商品房取得不动产权证后,满2年即可上市交易!

      2
常州贷款政策
商业贷款:
      目前,最新LPR数据出炉,1年期LPR为3.65%,下调5个基点;5年期LPR为4.3%,下调15个基点。
根据最新政策,目前首套房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最低可做到4.1%,二套最低可做到4.9%。
      常州现行的住房商业贷款总体政策是认贷不认房。
      从具体购房贷款条件来看,常州也相对宽松。只需收入稳定,无不良征信记录,符合其他贷款条件即可。
      1、在常州或其他城市没有任何住房贷款(商业或公积金)记录,在常州买房,算首次购房。符合条件最低首付比例可做2成,普遍是3成。
      2、在常州或其他城市有过房贷记录但已还清,在常州买房,依然算首套房。符合条件最低首付比例可做两成,普遍是三成。
      3、在常州或其他城市有一套房的贷款没还清,在常州买房算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为三成。
      4、在常州或其他城市有两套及以上的住房贷款没还清,在常州买房只能一次性付款。
公积金贷款:
      常州住房公积金是按照“月均账户余额×配贷系数”方式计算贷款额度,且贷款额度不超过贷款申请时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的10倍。连续缴存满6个月即可申请贷款。
      根据最新政策,常州公积金贷款目前个人最高贷款额度为60万,家庭最高贷款额度为90万。符合条件的人才贷款最高额度为120万(需在相应人才库且未有使用记录,详询公积金中心)。

关于公积金贷款额度试算,可至常州公积金公众号菜单栏自助试算,也可以打12329进行人工试算。
      3
常州落户政策
      常州市辖区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溧阳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畅通其他落户通道等方面的内容。

1、市辖区放宽落户条件
      一是取消缴纳社会保险、申领居住证均满1年的设置;
      二是随迁子女由未成年子女放宽为未婚子女;
      三是增加共同居住生活的父母随迁;
      四是租赁房屋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的年限由5年放宽为3年,取消申领居住证满5年的设置。
2、溧阳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一是对于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以及合法稳定就业(并参加城镇社会保险)两个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可申请落户;
      二是取消缴纳社会保险满1年的设置;
      三是取消申领居住证的条件设置;
      四是随迁子女由未成年子女放宽为未婚子女;
      五是增加共同居住生活的父母随迁。
3、实施农村籍大学生来去自由的落户政策
      一是符合在常就业创业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以申请先落户后就业。
      二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申请一次回本市的原籍落户,也可以申请一次迁入本市在读的高校落户。
4、先落户后就业
      符合在常就业创业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以申请先落户后就业,此条款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人才引进审核,公安部门负责落户。
5、职业技能人才落户进一步放宽
      取得初级工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本市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并申领(签注)《江苏省居住证》的,本人及其配偶和未婚子女可以申请在本市落户,取消了随迁人员“缴纳社会保险、申领居住证均满1年”的设置。
      需办理迁移业务的居民,可通过“常州公安微警务”上报申请材料。公安机关审核通过之后,居民携带材料原件去派出所窗口办理。
      4
人才购房政策
      今年4月,常州出台了《常州市住房公积金支持在常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青春留常”实施办法》。
      对毕业生给予住房公积金缴存补贴(包括首次缴存补贴300元/人、留常缴存补贴2500元/人)单笔贷款20万元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支持。
      毕业生设定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后,常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将首次缴存补贴发放至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在毕业次年的7月份将留常缴存补贴一次性发放至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
      毕业生享受支持政策的条件:
1. 首次缴存补贴。毕业前与在常单位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且申请设立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或毕业前未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但毕业当年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设立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
2. 留常缴存补贴。享受首次缴存补贴,且毕业次年的7月份前在常州市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累计6个月。
3. 贷款额度支持。享受首次缴存补贴,毕业后5年内在常州市首次购买自住住房且符合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住房公积金贷款借款人均无购房类住房公积金使用记录。
      5
常州房产交易税政策
契税(个人购买住宅):
家庭首套房:90m2及以下1%,90m2及以上1.5%
家庭二套房:90m2及以下1%,90m2及以上2%
家庭三套房及以上:3%
      (家庭成员含配偶及未成年子女)
增值税及附加(个人出售住宅):
      产权证或契税发票填发日期满2年的免征,未满2年全额的5%(按全额/1.05*5%计算)另外按增值税额的6%征收附加。
个人所得税:
      按计税价格的1%或者差额的20%收取;产权证或契税发票填发日期满5年且是家庭唯一住房的免征。

~

常州生育津贴2022年最新政策
答:参加常州市本级生育保险的用人单位女职工,符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规定生育或实施计划生育,在用人单位连续缴费满10个月后,办理生育保险待遇报销。生育津贴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子的生活费用。有的国家又叫生育现金补助。生育津贴:国家法律、 法规 规定对职业...

常州落户政策2022
答:外来人员在常州购房,并在本市具有合法稳定住所,并具有合法稳定职业的,迁入市区的购买住房应不低于50平方米(含50平方米)迁入后人均居住面积不小于25平方米;迁入辖市的,面积不做限制。对于尚未办理不动产权证的征地拆迁安置小区,可以凭拆迁安置结算单或安置房屋协议等相关房屋安置证明资料,办理购房落户、投靠...

常州中小学开学时间最新通知2022
答:第一学期 2022年9月1日(周四)开学,2023年1月12日(周四)放寒假。(8月30日教师到校,8月31日学生报到,9月1日正式开学上课)2022年常州小学考查科目及期末考试时间由各辖市(区)和经开区结合实际安排。2022年春季开学回顾:1月14日,中学考查科目考查结束;1月17日-20日,中学期末考试;1月...

常州落户条件2022新规
答:在常州市区购买商品房建筑面积须在50平方米以上,允许本人及其配偶和未婚子女迁入,外市人员须具有稳定的职业(生活来源)。在本市有合法稳定住所,且在本市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并申领(签注)《江苏省居住证》均满1年的人员,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以申请在本市落户。所以买房,社保这些条件,满足是可以落户...

常州生育津贴2022年最新政策
答:常州生育津贴领取条件1、参加生育保险并正常连续缴纳满10个月生育保险;2、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定生育条件。常州生育津贴领怎么领材料1、本人社保卡2、出院记录3、出生医学证明4、《常州市生育服务联系单》注:证件类需提供原件与复印件。流程“1、准备资料2、社保中心生育科待遇支付计算3、社保中心财务...

常州公积金贷款额度2022
答:法律主观:我国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是全国统一的,通常不存在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浮的情况,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贷款期限在五年以下的年利率为2.75%,贷款期限在五年以上的年利率为3.25%。住房公积金贷款属于福利性,如果购房者是二套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那么贷款利率将会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三套房...

2022常州公积金贷款额度是多少?贷款条件有哪些?
答:按相应规则分别计算再合计贷款额度。(4)对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首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且借款申请人均无购房类住房公积金使用记录的,适当放宽住房公积金存储余额要求: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的常州市创新创业人才,符合贷款条件(已在常州市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可放宽到90万元。

2022年常州市清潭中学升学率
答:87%。根据查询常州市清潭中学学校官网得知,在2022年常州市清潭中学学校参加高考的总人数为1200人,并且被录取了1044人,所以其升学率为87%,具体信息可以到官网查询。

常州户口迁入条件2022
答:在常州市区购买商品房建筑面积须在50平方米以上,允许本人及其配偶和未婚子女迁入,外市人员须具有稳定的职业(生活来源)。在本市有合法稳定住所,且在本市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并申领(签注)《江苏省居住证》均满1年的人员,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以申请在本市落户。所以买房,社保这些条件,满足是可以落户...

2022年常州社保费缓缴政策(2022年常州社保费缓缴政策是什么)
答:可以向单位所属区社保经办机构重新提出申请。三、缓缴政策与其他政策的衔接在缴费查询,出具缴费证明时,对企业按照政策规定缓缴的,认定为正常缴费状态,不作欠费处理。缓缴也不会影响与职工落户、购房、购车以及子女入学资格等政策的衔接。我市经办机构联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