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弗陵之后的皇帝是谁 刘弗陵的下一任皇帝是谁

作者&投稿:悟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承其皇位的是他的外甥刘贺,史称汉废帝。

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即汉昭帝,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少子,赵婕妤(钩弋夫人)所生。

刘贺是汉武帝刘彻第五子刘髆的儿子,在父亲死后,刘贺继承昌邑王之位,因为年仅二十一岁的昭帝死时无一子嗣, 已官至大司马大将军的霍光于是就让他的外甥刘贺前来为他哭丧。同年刘贺被拥立继承皇位,算作昭帝的继子。

刘贺继位之后荒淫无道,不断命人敛财,有记载统计共 1120次,由于刘贺不听大臣的进谏变本加厉,所以最后只在位了二十七天就被霍光和上官太后废黜,成了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扩展资料

海昏侯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王刘髆之子。汉昭帝去世后,没有子嗣继承皇位。当时实际执政的霍光选择刘贺为汉昭帝后嗣,继承皇位。刘贺仅在位二十七日,即被霍光废黜。汉宣帝时,虽封刘贺为海昏侯,实则对其严加监控,颇有猜忌、防范。

初元三年(前46年),汉元帝刘奭又封刘贺的另一个儿子刘代宗为海昏侯,是为海昏釐侯,刘代宗传位给儿子海昏原侯刘保世,刘保世传位给儿子刘会邑。

初始元年(公元八年)十二月,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时,海昏侯国被废除,刘保世被削藩贬为庶民。后来刘秀建立东汉王朝,恢复刘氏天下,刘会邑又被恢复为海昏侯。约到东汉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海昏被分拆成建昌、海昏两个县。

参考资料:刘贺 - 百度百科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病逝,继承其皇位的是他的外甥刘贺,史称汉废帝。

刘贺是汉武帝刘彻第五子刘髆的儿子,在父亲死后,刘贺继承昌邑王之位。因为年仅二十一岁的昭帝死时无一子嗣。

已官至大司马大将军的霍光于是就让他的外甥刘贺前来为他哭丧。同年刘贺被拥立继承皇位,算作昭帝的继子。

扩展资料:

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生于昌邑,西汉第九位皇帝(公元前74年7月18日—8月14日在位),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昭帝死后,霍光等大臣以太后的名义派车迎接他入京登基,他喜不自胜。在进京途中,他派人掠取民间女子、财产,并且为他的家人封官进爵,纵容他们胡作非为。

他从昌邑带来了两百多个亲信,天天跟他们一起吃喝玩乐。刘贺即位才20多天,就做了很多坏事,把皇宫闹得乌烟瘴气。

看到这种情况,霍光等众大臣都感到事态严重,如果不及早处置,将会使汉家天下断送在刘贺的手里。于是在刘贺即位的第27日,霍光将所有在朝大臣召集到未央宫,当众宣布了要废掉刘贺。

与会大臣一听这个消息,都感到意外,因为废立之事关系重大,谁也不敢发言。众大臣见此情景,都同意由霍光主持,废除刘贺,另选贤明之主。

于是,霍光联合杜延年等人,十分慎重地写了一封奏章,列举了刘贺的种种劣迹,然后将刘贺召至未央宫承明殿,宣读了这封奏章,即日将刘贺废掉,随后又将刘贺发送回昌邑。

六月癸已日,即刘贺在位第27天,其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为庶人,史称汉废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贺



承其皇位的是他的外甥刘贺,史称汉废帝。

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即汉昭帝,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少子,赵婕妤(钩弋夫人)所生。

刘贺是汉武帝刘彻第五子刘髆的儿子,在父亲死后,刘贺继承昌邑王之位,因为年仅二十一岁的昭帝死时无一子嗣, 已官至大司马大将军的霍光于是就让他的外甥刘贺前来为他哭丧。同年刘贺被拥立继承皇位,算作昭帝的继子。

刘贺继位之后荒淫无道,不断命人敛财,有记载统计共 1120次,由于刘贺不听大臣的进谏变本加厉,所以最后只在位了二十七天就被霍光和上官太后废黜,成了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扩展资料:

关于汉昭帝刘弗陵的轶事典故

1、罢乐淋池

汉昭帝刚登基时,派人修造了一座淋池,方圆千步。池中栽植分枝荷,号为“低光荷”,池中又有“倒生菱”,池底的泥呈紫色,称为“紫泥菱”。

昭帝非常喜欢淋池,常乘文梓之舟,通宵达旦地在这里游玩,并让宫女唱歌,其词曰:“秋素锦兮泛洪波,挥纤手兮折芰荷。凉风凄凄扬棹歌,云光曙开月低河,万岁为乐岂为多。”

到了年底,很多大臣上表谏阻昭帝不要耽于享乐,昭帝接受了群臣规劝,不再贪恋享受。亭台楼榭、鸾舟荷芰也随着时间推移以至朽烂湮灭。 

2、太液黄鹄

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汉昭帝八岁,有一只黄鹄飞入建章宫内的太液池中,群臣都认为是瑞兆,便趁机为昭帝上寿。昭帝非常高兴,就赏赐诸侯、列侯和各宗室成员,并作歌吟唱。

其词曰:“黄鹄飞兮下建章,羽肃肃兮行跄跄,金为衣兮菊为裳;唼喋荷荇,出入蒹葭;自顾菲薄,愧尔嘉祥。”

3、悲剧婚姻

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后,汉昭帝在私生活上也受到了很大限制。昭帝十二岁时,纳年仅六岁的上官氏为皇后。不久发生辅臣争权,上官父子被诛,皇后因为年幼且是霍光外孙女未被废黜,但经此一变,汉昭帝对皇后越发冷落。

其后,霍光为了让上官皇后获得专宠,增加怀孕几率,不许后宫妃嫔进御 ;并命令宫女穿“穷绔”(有前后裆、系带很多的一种内裤,不方便解开),以防范昭帝跟宫女偶生暧昧,但直到刘弗陵因病去世,上官皇后也未能生育子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弗陵 (汉昭帝)



先拥立了刘贺,后废刘贺立刘病已。
汉宣帝 刘询(刘病已),他的第一位皇后许平君是他在民间时就已迎娶的糟糠之妻,有典故“故剑情深”“南园遗爱”。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四月,汉昭帝刘弗(原名刘弗陵)薨。因其没有子嗣,霍光等公卿大臣选择了汉武帝之孙,袭封 昌邑王 的 刘贺 ,让他来继承帝位。可刘贺实在是太过胡作非为,即位仅27日就被废。七月,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奏议让 刘病已 即位。

刘询(前91年-前49年)即汉宣帝,本名刘病已,字次卿,即位后改名询,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

人物生平
刘询,生于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和卫子夫的曾孙,戾太子刘据和史良娣的孙子,史皇孙刘进和妾王翁须的儿子。巫蛊之祸家人蒙难,襁褓中的刘询曾下狱,后被祖母史家收养,直到武帝下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元平元年(公元前七十四年)昌邑王被废后,霍光等大臣将他从民间迎入宫中,先封为阳武侯,于同年7月继位,时年十八岁。第二年改年号为“本始”。
宣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即位前受过牢狱之苦的皇帝(另有南明隆武帝朱聿键即位前亦曾下狱)。
由于刘询幼年遭遇变故,长期生活在民间,因此对百姓的疾苦和吏治得失有所了解,这对他的施政有直接影响。

皇曾孙刘病已
刘病已出生数月,即逢巫蛊之祸。武帝征和二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奸,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命宠臣江充为使者治巫蛊,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陷害太子,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陷太子,刘据起兵失败,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刘据的妻妾和三子一女皆死,唯独襁褓中的刘病已逃过一劫,被收收系郡邸狱,得到了廷尉监邴吉的照顾。
后元二年,武帝病,望气者进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命令使者到京师诸官府狱,杀掉狱中囚犯。邴吉拒不让使者进入,刘病已方得保全性命。后大赦之时,邴吉将刘病已送到祖母史良娣家里。
武帝后来下诏,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上报宗正并列入宗室属籍中,此时皇曾孙刘病已的宗室地位才得到法律上的承认。掖庭令张贺原是刘据的部下,他对刘病已极好,自己出钱供刘病已读书。在刘病已长大后,张贺为他迎娶掖庭暴室属官许广汉女儿许平君为妻。
刘病已向东海人澓中翁学习《诗经》,他高材好学,但也喜欢游侠,斗鸡走马,游山玩水,了解了风土人情,也知道了百姓疾苦,吏治得失。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四月,汉昭帝刘弗(原名刘弗陵)薨。因其没有子嗣,霍光等公卿大臣选择了汉武帝之孙,袭封昌邑王的刘贺,让他来继承帝位。可刘贺实在是太过胡作非为,即位仅27日就被废。七月,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奏议让刘病已即位。于是宗正刘德至刘病已处,洗沐,赐御府衣。太仆以軨猎车奉迎曾孙,就齐宗正府。庚申,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已而群臣奉上玺、绶,即皇帝位,谒高庙。元康二年夏五月,为让百姓避讳更容易,改名刘询,之前因触讳而犯罪的人全部赦免。

宣帝政绩
刘询即位之初,委政于霍光。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死后开始亲政。他大力整顿吏治,强化皇帝权威。为了打破霍氏左右朝政的局面,命令群臣奏事,以疏通下情,并规定丞相以下的百官都要奉职奏事,以便考核。地节四年,又借大司马霍禹谋反一事废皇后霍氏,从而彻底清除了霍氏的势力。
刘询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任用贤能,贤相循吏辈出。他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并重视吏治,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在对外关系上,刘询于本始二年(前七二年)曾联合乌孙大击匈奴,后趁匈奴内部分裂之机,与呼韩邪单于建立友好关系,使边境逐步宁息。神爵元年(前61年)击败西羌,后任将军赵充国实行屯田,加强边防,使羌人归顺。神爵二年(前60年),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北),设立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诸城郭国,使天山南北这一广袤地区正式归属于西汉中央政权,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加强官员考核,大力整饬吏治
刘询早年生活在民间,深知吏治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存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他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所以,他即位后,除亲自过问政事,省去尚书这一中间环节,恢复了汉初丞相既有职位又有实权的体制外,还特别重视地方长吏的选拔和考核,并下大力气整饬吏治。 汉代的郡国介于中央与县之间,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郡国守相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郡国守相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方的安宁与否,也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所以,刘询对郡国守相的选任,十分慎重和严格,规定先由朝中大臣举荐,然后择日亲自召见考核,询问治国安邦之术。著名循吏龚遂被任命为渤海太守,就是其中一例。 刘询还建立了一套对官吏的考核与奖惩制度。他多次下诏对二千石(郡守级官吏),实行五日一听事制度;并不定期派使者巡行郡国,对二千石官员的工作进行考察。根据考核结果,信赏必罚。他颁布诏令说:“有功不赏,有罪不课,虽唐虞犹不能化天下。”在他当政时,一大批因政绩突出的官员受到了奖励,或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关内侯,升任九卿或三公。对那些不称职或有罪的官吏,则严惩不贷。 随着这些措施的推行,一大批“良吏”便逐渐造就而成。其中,还有许多官吏是由低级郡吏察廉晋升而来,或因明经而被提拔。这些循吏(地主阶级中有远见,懂政策的官吏)或良吏执法公平,恩威并施,其统治显得“合人心”,“所居民富,所去见(被)恩”,故而得到时人好评。
重拳惩治贪腐,奉行为政宽简
刘询来自民间,知道百姓对官员贪腐切齿痛恨,所以他一当政,就主张要严明执法,惩治不法官吏和豪强。一些地位很高的、腐朽贪污的官员都相继被诛杀。大司农田延年在尊立汉宣帝时,作用非凡,“以决疑定策”被刘询封为阳城侯,但因修建昭帝墓圹,趁雇佣牛车运沙之机,贪污账款3000万而被告发。有大臣为他说情,认为“春秋之义,以功覆过”,但刘询没有同意,派使者“召田延年诣廷尉”受审,拟以重罚,致使田延年畏罪自杀。 刘询不仅以执法严明著称,还以为政宽简闻名。他在任用地方官时,除启用了一些精明能干的能吏去严厉镇压不法豪强外,还同时任用了一批循吏去治理地方,从而改变了吏治苛严和破坏的现象,大大缓和了社会矛盾,安定了政治局面。 由于他有过牢狱之灾的经历,所以,对冤狱他深恶而痛绝之,提出要坚决废除苛法,平理冤狱。他亲政后不久,就亲自参加了一些案件的审理。为从制度上保证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公元前67年,还在朝廷增加了四名廷尉平一官,专掌刑狱的评审和复核,并设置了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 公元前66年,又下诏废除了首匿连坐法,并下令赦免因上书触犯他名讳的人。公元前54年,他派24人到全国各地巡查,平理冤狱,检举滥用刑罚的官员。他还先后十次下令,大赦天下。
抑制土地兼并,减轻百姓负担
针对“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的现象,为制止土地兼并,刘询即位后,先后三次诏令把“赀百万者”的豪强徙往平陵、杜陵等地,而后将其土地或充为公田,或配给无地、少地的贫民。还把国家苑囿或郡国的公田,借给少地或无地的贫民耕种,使他们尽可能地摆脱地主的控制,重新变为国家的编户。 刘询继续奉行了昭帝时期的轻徭薄赋方针。公元前73年,他即位不久,就免除了当年租税。后又对遭受旱灾、地震、病疾的地区,免除三年的租赋。公元前67年,他下令降低一直很高的盐价,减轻老百姓过重的负担。公元前55年,他下令减少天下口钱。公元前52年,又下令减收全国百姓算赋钱,1算减30钱。公元前51年,又再次诏令免除当年田租。 在徭役方面,也尽量减省。当时,漕运所消耗的人力很多,仅从关东向京师运谷400万斛,每年就需用6万人的劳力。他采纳大司农中丞耿寿昌的建议后,在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等郡买粮,供给京师所用,一下就减省关东多半的漕卒。 在刘询的大力倡导下,各级官吏都将劝科农桑、发展生产作为首要政务。刘询还派农业专家蔡葵为“劝农使”,巡视全国,指导农业生产。在刘询统治后期,国内经济繁荣,农业连年丰收,谷价创造了汉代的最低价。为防止谷贱伤民,刘询特设立了“常平仓”,以国家力量来干预粮食价格。如果粮食丰收,就以不太低的价格买进,等到饥荒时,则以原价售出。 刘询统治期间,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吏称其职,民安其业”的景象史称“宣帝中兴”,还有史家说,宣帝统治时期是汉朝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候。
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冬,刘询得病,12月病重,诏命侍中、乐陵侯史高为大司马兼车骑将军,太子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少傅周禄堪为光禄大夫,共同辅佐太子。
不久,刘询病死于长安 未央宫,在位25年,享年44岁,谥号孝宣皇帝,庙号中宗 ,逝后葬于今天西安市东郊的杜陵。

故剑情深
终霍光之生,刘询对他都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的。
就只除了一件事。一件让霍光不喜,群臣不乐的大事。这就是立皇后。当时众公卿都认为霍光之女是最佳的皇后人选,甚至于集体上书。为什么?因为霍光与皇室联姻,于霍光是固崇,于皇家则是笼络权臣,于众臣则是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霍光为首的领导班子周围,既然老霍与天子都成了一家人,那么大家多讨好老霍也不算忤逆天子吧?
这时候,皇帝却下了一道莫名其妙的诏书,我在贫微之时曾经有一把旧剑,现在我十分的想念它啊,众位爱卿能否为我将其找回来。(“上乃召求微时故剑”——《汉书》)。总算群臣也是揣摩上意的好手,开始一个个请立许平君为皇后。
故剑情深的浪漫典故从此开始流传,这是中国历史上一道最浪漫的诏书,一道王子对贫女的许诺。

后妃子女
皇后
许皇后(许平君)
霍皇后(霍成君)
王皇后(邛成太后)
妃嫔
华婕妤,生馆陶王(主)
张婕妤,生淮阳宪王刘钦
卫婕妤,生楚孝王刘嚣
公孙婕妤,生东平思王刘宇
戎婕妤,生中山哀王刘竟

汉元帝(刘奭)
淮阳宪王(刘钦)
楚孝王(刘嚣)
东平思王(刘宇)
中山哀王(刘竟)
馆陶王
(注:《汉书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记:“是时,馆陶王母华婕妤及淮阳宪王母张婕妤、楚孝王母卫婕妤皆爱幸。”除此处外,《汉书》中没有关于馆陶王的记载。
有人认为根据颜师古注版,馆陶公主母亲应该是华婕妤。其它版本写作馆陶王。也有人认为馆陶王确实存在,并非是馆陶主的笔误。)

长女 馆陶公主(刘施),夫于永
某女 敬武公主

刘弗陵20几岁便死去,没有子嗣。
他后面的皇帝是汉废帝刘贺,是刘彻的孙子,昌邑王刘博的儿子,但是因其骄奢淫欲,仅在位20来天便被废了,历史上通常将其忽略,但是他也是一个皇帝。
之后的是汉宣帝刘询,是刘据的唯一遗孙,即刘彻的曾孙,也算是一名有所作为的皇帝。
汉元帝奭,昭君出塞便是这个时期的事情。
汉成帝刘骜
汉哀帝刘欣和汉平地刘衍,不过这两个皇帝时西汉已经政治动荡,农民起义不断,后王莽杀害平帝,后自己称王,改过好为新,后被绿林军斩杀,新朝灭亡。
以后的就是东汉的历史了。

汉武帝之后的皇帝是谁~

汉武帝死后,刘弗陵在霍光等权臣的支持下,继位皇帝,就是之后的汉昭帝。

汉昭帝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汉武帝刘彻少子,母亲是赵婕妤(钩弋夫人),西汉第八位皇帝
汉废帝刘贺(前92年7月25日—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西汉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 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

刘弗陵死后谁继位的?
答:汉昭帝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汉武帝刘彻少子,母亲是赵婕妤(钩弋夫人),西汉第八位皇帝。昌邑王刘贺(前92年7月25日—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西汉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刘询(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 戾太子刘...

刘弗陵死后谁继位?
答:刘弗陵下一位皇帝是刘贺。公元前74年,只有二十一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去世以后,因为没有孩子,便把刘贺召入宫中封为太子,并且传授皇帝印玺,使之成为了西汉的第九位皇帝。在刘贺刚刚继承皇位十天以后,霍光就和张安世一起谋划想要废掉刘贺,在公元前74年的六月,也就是刘贺在位的第二十七天,因为他在...

刘弗陵后一任皇帝是谁
答:是刘贺。昌邑王。在位27天。就被废掉了。

刘弗陵之后的皇帝是哪个
答:2、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即汉昭帝,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少子,赵婕妤(钩弋夫人)所生。3、刘贺是汉武帝刘彻第五子刘髆的儿子,在父亲死后,刘贺继承昌邑王之位,因为年仅二十一岁的昭帝死时无一子嗣, 已官至大司马大将军的霍光于是就让他的外甥刘贺前来为他哭丧。同年刘贺被拥立...

大汉刘弗陵之后的皇帝
答:2、惠帝盈 7年。3、少帝(吕后专政) 8年。4、文帝桓 23年。5、景帝启 l6年。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8、宣帝询 本始,25年。9、元帝爽 初元,16年。lO、成帝骜 建始,26年。ll、哀帝欣 建平, 6年。12、平帝珩 元始, 5年。l3、孺子婴 居摄, 3年...

大汉皇帝刘弗凌死后谁继的位
答:首先是昌邑王刘贺即位,但很快被霍光废黜,之后迎接刘询(刘病己)即位,即汉宣帝。元平元年(前74年)四月,汉昭帝刘弗陵驾崩,没有子嗣 。大将军霍光遣邴吉 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但刘贺“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在刘贺即位十余日时,霍光已与张安世谋划废之 ,最后刘贺只做了...

刘弗陵下一位皇帝是谁
答:刘弗陵下一位皇帝是刘贺。首先,我们明确一下背景信息。刘弗陵,即汉昭帝,是西汉的第八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得汉朝一度出现中兴之势。然而,他英年早逝,并未能指定明确的继承人,这导致了后来的皇位之争。在刘弗陵去世后,权臣霍光拥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的继位过程其实充满了波折。

刘弗陵之后是哪个皇帝
答:汉废帝,海昏侯刘贺,在位27天 如果不算他的话,就是 汉宣帝刘询

汉昭帝下任皇帝是谁
答:您好,继汉昭帝刘弗陵之后的皇帝,是汉废帝昌邑王刘贺。其父刘髆是汉武帝李夫人之子。汉废帝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汉朝第9个皇帝,也是汉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他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5岁袭父爵为昌邑王。汉昭帝于公元前74年四月病卒无后。霍光迎其继位,...

汉朝皇帝的顺序
答:3、第3任废帝刘恭公元前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4、第4任废帝刘弘公元前187年高后吕雉摄政公元前187—公元前179年摄政8年 5、第5任文帝刘恒公元前179—公元前156年在位23年 6、第6任景帝刘启公元前156—公元前140年在位16年 7、第7任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公元前86年在位54年 8、第8任昭帝刘弗陵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