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姓谭的名人有哪些 历史上姓谭的名人分布? 历史上的谭姓名人

作者&投稿:机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谭姓,中国姓氏之一,相传周初大封诸侯时,谭国为姒姓诸侯国,被封于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到了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并了谭国。谭国国君谭子逃亡到莒国(今山东莒县)。而留在故国的子孙就以国为氏,称谭氏,史称谭氏正宗

历史上姓谭的名人有哪些?



谭梓涵,谭子
太远有毒发个也许以后混饭吃好吃个醋好像GV是都好吃滚粗烦得很

历史上姓谭的名人有哪些 历史上姓谭的名人分布~

历史上姓谭的名人
谭峭(860或873——968或976),字景升,唐末五代著名道家学者,从小爱好黄老诸子后长大成为道士。泉州府清源县(今属莆田市华亭)人。幼而聪慧,博闻强记。及长辞家出游,足迹遍及天下名山,后随嵩山道士十余年,得辟谷养气之术。后入南岳衡山修炼,炼丹成,又隐居青城山。“其说多本黄老道德之旨,文笔简劲奥质”。谭峭的《化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古典美学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著作《化书》内涵物理、化学、生物、医药等科学,可谓是一名了不起的古代科学家。
谭绍光:太平天国慕王,广西桂平人,1855年1月参加金田起义,英勇善战,1860年因破江南大营和攻克苏杭有功,被封为慕王。1862年率军围攻上海,打败英法联军、华尔洋枪队,后又转战太仓、昆山,屡创敌军。1863年在苏州被叛徒刺死。
谭纶:明代抗倭名将,江西宜黄人,嘉靖进士,初任台州(今浙江临海)制服,练兵抗倭。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巡抚福建,率戚继光、俞大猷等平定境内倭寇。隆庆元年(1567年)总督蓟辽,与戚继光训练部队,加强北方防务。他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主持兵事三十余年,与戚继光共事齐名,号称“谭戚”。
谭元春:文学家,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与钟惺同为“竟陵派”创始者。论文强调性灵,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主有《谭有夏合集》。
谭夫吾:战国时期人物,曾以无比崇高的言行而名垂青史。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1、谭嗣同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谭嗣同不仅饱读经书,而且遍历南北各省,足迹踏至新疆、台湾诸地。游历中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留连忘返倍加热爱,对列强蹂躏奴役下的民众灾难倍感痛心疾首。
面对满目疮痍日趋衰落的中华民族,他冥思苦索着挽救良策,终于从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政治学说中找到了变法图强的道路,形成了变法维新思想。
这一思想自中法战争萌芽,至中日甲午战争后迅速发展。 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弱不堪,在浏阳倡立学社。
2、谭纶
谭纶(1520年—1577年),字子理,号二华,汉族,江右民系,江西宜黄县谭坊人。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戏曲家,与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齐名,又与戚继光并称“谭、戚”。
嘉靖二十九年(1551年),谭纶受命任台州知府,以防御侵扰沿海的倭寇。谭纶在当地招募乡勇千人,练兵御倭,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大挫倭寇。
次年,数万倭寇再扰台州,谭纶亲率死士大战,三战三捷,使军威大振。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受任福建巡抚,剿灭福建倭寇,收复兴化。隆庆二年(1568年),出任蓟辽总督,负责京畿防务。自居庸关到山海关,修建防御台三千座,加强东北防务。
史称其“历兵间三十年,计首功二万一千五百有奇,亦一时干城矣”。明神宗即位后,被起用为兵部尚书,累加太子少保。
万历五年(1577年),谭纶去世,年五十八。
追赠太子太保,谥号“襄敏”。谭纶喜爱戏曲,促成海盐腔与弋阳腔的融合,形成一支重要的戏剧力量“宜黄腔”。著有军事著作《说物寓武》二十篇。

3、谭延闿
谭延闿(1880年-1930年),字组庵,湖南茶陵县人,中国国民政府主席 、第一任行政院院长。
1880年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1904年中进士、他二十八岁点翰林,授翰林院编修,后与时偕行,支持立宪。
辛亥鼎革,又赞成革命,追随孙中山,后与汪精卫合作,又与蒋介石结盟,直至逝世。且广交游,有“药中甘草”之誉;能治军,曾多次领军征讨,有“翰林将军”之称。
善书法,为民国颜体第一人,著有《祖盦诗集》、《慈卫室诗草》、《祖盦诗稿》等。
4、谭平山
谭平山(1886-1956),又名谭彦祥、谭鸣谦、谭聘三,广东高明人。1909年在两广优级师范学校学习期间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开始投身于反对清政府的宣传活动。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成为“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谭平山当选为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组织部部长。
5、谭献
谭献(1832~1901),近代词人、学者。原名廷献,一作献纶,字仲修,号复堂、半厂、仲仪(又署谭仪)、山桑宦、非见斋、化书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
谭献的词,内容多抒写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于强调“寄托”,风格过于含蓄隐曲。但文词隽秀,琅琅可诵,尤以小令为长。著有《复堂类集》,包括文、诗、词、日记等。
另有《复堂诗续》、《复堂文续》、《复堂日记补录》。词集《复堂词》,录词104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谭嗣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谭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谭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谭延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谭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