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三种读法

作者&投稿:呼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一种读法,是以《诗经》来陶养感情。

  《诗经》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作者包括各个阶层各种职业,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诗篇内容广泛,而情感深刻。无论是对国家社稷的,还是对家庭亲人的,无论对朋友的、还是对爱人的,《诗经》之中都可找到代表的作品。而其表现情感的方法,有极缠绵而极蕴藉的,有极委婉而实极决绝的,有极沉痛而一发务使尽的,有于字句处写其深痛或挚爱的,有其辞繁而不杀、以曲达菀结不可解之情的,有极淡远而一往情深的,也有极旖旎而含情邈然的。可以说是抒发了各式各样的情感。

  中国古代有“诗教”一说,即是说经过《诗经》的学习与教育,对完美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乐对于人情的感动功能去整治人心,从而使人对自己的趋善行为进行自我观照并产生愉悦。而梁启超所谓的“陶养感情”,也正是在于这一点。将《诗经》作为文学作品去细读细品,从抒写情感的地方去欣赏、感受,可以蕴养审美,从而影响到人格。

   第二种读法,是在应用上。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是古代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了当时文人士子必需的文化素养,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除此之外,断章赋诗取所求,也成了《诗经》在现实社会运用的常态。《左传》中就记载了许多卿大夫赋诗言志的事迹,《韩诗外传》、《新序》等书中也会在叙事之后引用《诗经》中的话语来证明。这些应用,实际上不是都用《诗经》的本事与本意,而是“通吾所感与作者之所感”,是引申之后的应用。这种读法,也可以锻炼德性、增长才智。

   第三种读法,则是把《诗经》当做古代的史料或者是史料的尺度。

  《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相对于王畿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是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即典范的.音乐。《颂》则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通过这些诗歌,既可以看到各地不同的风俗,也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状况,既可以看到各色人物,也可以看到各类动植物。而城郭建筑、农具、兵器、礼器、用具等等,都涉及在内。这就可以将《诗经》当做古代的史料来读。而在《诗经》以前,正式的史书并未出现,传说、神话、传记、谶纬等所记载的古事,杂糅不可究诘。因此,可以将《诗经》作为辨别史料真伪的尺子,也就是所谓的史料的尺度。

  可以说,《诗经》既是诗,也是历史;既有文化情感,也有道德伦理;既作为学习的读本,也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交流工具。读《诗经》,从不同的方面去读,就有不同的收获。

  当然了,读《诗经》,少不了读一些注释,如果是研究之用,那么《毛诗正义》、朱熹的《诗经集传》、陈乔枞的《三家诗遗说考》、陈奂的《诗毛氏传疏》、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胡承珙的《毛诗后笺》等都可参考。若是平时翻阅欣赏之用,那么程俊英的《诗经译注》有注释也有白话翻译,通俗易懂,可以参看。



~

《诗经》-《诗经》的读法(四)
答:把《诗》当成史料,有个学者做的特别好,就是陈寅恪先生,他研究唐代的政治制度的时候,唐诗小说在他眼里都是史料,而且做出的成就非常大。 01 这种读法是片面的,是有可议之处的,因为《诗经》是贵族文化的代表,是礼乐文明的产物,不是民间文学创作,不要把它当成纯粹的民歌来读,它是西周礼乐文明的产物。 文化在西周的...

“诗”“经”“豳”“风”“七”“月”的全部读音是什么?
答: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吟诗、诗经。②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即《诗经》。《诗经》也是带领人们更好地认识诗歌的开始。【经】拼音:[jīng]部首:纟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基本解释:①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a.整理过的蚕丝;b.喻...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的读音
答:《国风·卫风·木瓜》出自《诗经》,是先秦时期卫国的一首描述男女之情的民歌,其作者不详。后来,该诗歌成为描述男女情谊的佳篇,也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蒹葭怎么读
答:蒹葭的读音为jiān jiā。蒹葭出自《诗经》中的《国风·秦风·蒹葭》,指初生的芦苇,可喻指柔弱微贱之人,也可比喻思慕的人。原文选段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白话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诗经》的《风》中的“鄘、桧、邶、豳”各有几个读音?是哪些?_百度...
答:鄘:yōng 桧:guì huì 邶:bèi 豳:bīn

《诗经 卫风 硕人》的读音是什么?
答:现代汉语拼音注音:《shuò rén 》xiān qín :yì míng 《硕人》先秦:佚名 shuò rén qí qí ,yī jǐn jiǒng yī 。qí hóu zhī zǐ ,wèi hóu zhī qī 。dōng gōng zhī mèi ,xíng hóu zhī yí ,tán gōng wéi sī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诗经氓怎么读
答:诗经“氓”读音为“máng”,下面将从“氓”的意义解析、《诗经》中“氓”的流行以及部分“氓”的翻译和阐述等方面来详细解答。1、“氓”意义解析 “氓”源于先秦时期一个古老的职业,是指在社会底层的低收入阶层,同时也是一个生活不稳定、羸弱无援的社会群体。尽管“氓”的社会地位极低,但是,在...

诗经的“豳风”如何读?
答:豳风的读法为:bīn fēng 释义: 《豳(音bīn)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七篇,为先秦时代豳地华夏族民歌。豳风造句:1、“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语出《诗经··豳风·鸱。2、桑苎桥、豳风桥两个桥名都与农业有关,桥西乾隆时期是耕织图景区,有蚕神庙、织染局、水村居等,颇具...

《诗经》又称《诗三百》译文与赏析
答: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自古即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是指列位“风”、“大雅”、“小雅”、“颂”篇首的四首诗,这四首诗可以看作《诗经》的灵魂所在;“六义”则指与《诗经》息息相关的六个关键词:“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经》截然不同的三种体裁;“赋、比、兴”则是...

《诗经·邶风·击鼓》有些读音我不知道对不对.可不可以把全文拼音给我...
答:《毛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今以为姚说较《毛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