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孩子遇事犹豫不决的3个原因,如何培养果断决策能力?

作者&投稿:白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适当听取孩子意见,能引导培养果断决策的能力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学会自主独立是家长的终极目标,想一想一个自理能力都没有的小婴儿到成长为一个优秀出色的人才,这个过程是值得多少父母所骄傲的一件事。

孩子一天天长大,考验的是父母的耐心和教育能力,大多数时候失败的教育都是因为家长不肯放手,总是认为孩子长不大导致的。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能力成长是最重要的,这其中自己的意见是最宝贵的。乖巧听话从大人的角度来说是很省心放心,但对于孩子的成长未必就是好事。

最起码说明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依照大人的命令行为做事,一旦失去了别人的意见,有可能孩子就会不知所措。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家长就会发现,乖巧听话的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容易不果断,有选择困难犹犹豫豫的性格特征。

那是因为伴随着成长,需要父母插手的事情越来越少,很多时候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对生活,儿童时期优柔寡断的人,长大了也未必能够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做出理智的决定,从而耽误了自己的人生。

遇到事情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是因为小时候家长没有引导他们自己多做决策导致的,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就会让容易人云亦云甚至会委屈自己去成全别人。

这样的人往往没有办法得到他人的尊重,成为受人欺负的对象,长此以往对孩子的心理 健康 是很不利的。

孩子遇事犹豫总是没有办法做出果断决定的性格是如何养成的呢?其实这种性格的形成在早年都是家庭环境影响导致的。优柔寡断的性格和家长的教育分不开。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往往从小都是在家长过于紧张和保护的环境中长大的,依赖性很强。

当学习和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并不是自己解决,而是要找父母。在童年阶段父母本来他们心目中的权威,再加上父母习惯性地为孩子安排好一切,所以很容易就造成孩子唯命是从,不愿意去做任何大胆创新的尝试。

很多家长之所以不放心,其实是从根本上没有足够了解孩子,总是要求孩子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害怕他们失败或者受伤。

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认知上的障碍,对问题也没有清晰的本质上的认知,这样就造成了他们将来遇事拿不定主意,容易产生心理冲突。

孩子虽然涉世未深,对事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态度,但那才是锻炼的好机会,他们需要从实践中累积经验,从而更好地成长。

父母不了解孩子,也不愿意相信他们能够做好,缺乏沟通和不信任让孩子产生犹豫不决的心理。

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忙,连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都没有,更不要提和他们沟通了解了,这样时间久了就会造成亲子关系的隔阂,孩子不敢说,不敢做,甚至连想都不敢想。缺乏训练导致孩子遇事拿不定主意。

这种人从小在被受溺爱的家庭成长,父母为他们安排好一切,是他们的拐杖。当孩子一旦走上 社会 ,就很容易出现不果断的情况了。

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往往对他们的管教很严厉,这就很容易造成父母不能体察孩子的内心世界,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为孩子规定学习和生活,孩子的依赖性就会越来越强,而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就很容易成为一个优柔寡断,遇事毫无主见的人。

现实生活中那些成功的人,都是既能为人着想又不失自己主见的人。没有主见遇事犹豫不决,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一般来说没有主见的孩子在性格上是自卑的,他们对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才华都会做出比较低的评价,从而否定自我。

他们很想得到别人的肯定,但是又会很敏感地将别人的不快归结到自己身上。总是一味地责备自己讨好别人。

更重要的是孩子会变得难以果断下决定,总是瞻前顾后犹犹豫豫,在做决策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而选择能力的强弱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长要教会孩子为自己负责,有决断能力才能在将来成就大事,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爱,建立孩子的自信。

家长如果不放心孩子自己做决定,在早期的时候可以为他们提供选择,但是最后的决定权要在孩子手上。

比如今天穿什么衣服,去超市买什么零食,从小事入手锻炼孩子的决策能力。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无从选择,但家长要坚持让他们自己做决定,培养孩子有主见的能力,父母只需要提供选项就好。

除了买什么,穿什么,在吃和玩上也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拿主意,总而言之生活中很多小事都是锻炼孩子决策能力的机会。让孩子有体验自己拿主意的乐趣,这样时间长了他们就会习惯性地开动脑筋,权衡利弊之后自己做主。

自信心是很多优秀品质的基础,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所以家长要从小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的决定和回答才是唯一的标准答案,开启激活孩子的灵感和创意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面对孩子的询问,家长可以尝试表现得“无知”一些,让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正确答案的想法被延迟,多反问,让孩子自己思考,得出了不错的答案之后就夸奖和表扬。

一般情况下人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出判断,控制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会看到别人怎样做自己就跟着做,其实就是没有判断能力的表现。

他们需要大人对其言语和行为的评价,逐步认识自己认识事物的本质,所以家长要在各种事情上提升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凡事都要让孩子去做去尝试。

有的时候父母不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强行要他们按照自己说的做,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就不会自己思考和做决定了。

所以要多给他们表达自己的机会,遇到困难可以提供帮助,但是不要包办或者代劳,不能盲目莽撞地做事,而是要掌握事物发展规律基础之上去找到更好的做事方法。

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做事果断的决策能力。



~

他可能不是故意的!孩子拖延磨蹭,其实是哪几个因素在作怪?
答:还有就是要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平时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过于严苛,孩子比较胆小,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比较犹豫不决,生怕受到父母的责骂。如果是这种情况,父母们就应该改变教育方式,应该对孩子多进行鼓励。这样孩子就会逐渐拥有自信心,再有了自信心之后,他才能够做什么事情更加的果决,更加有自信。

孩子选择困难怎么办?在咄咄逼人的父母面前,孩子当然会犹豫不决
答: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会让父母高兴或沮丧。在咄咄逼人的父母面前,孩子当然会犹豫不决和难以决断。想要孩子变得自信、勇敢和睿智,父母大可不必一开始就摆出自己“无比英明”的正确观点, 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地去独立尝试、 探索 和实践 ,比给他夸夸其谈、唾液横飞地讲一下午“大道理”要强得多。

为何有的小孩子选择父母时会犹豫不决?
答:3. 第二种缘分是报怨。孩子选择这对父母,是因为在前世中,父母与他们有冤仇。这样的孩子可能会成为家庭的麻烦,甚至给家庭带来灾难。这是因为他们来世是为了报复。4. 第三种缘分是讨债。孩子选择这对父母,是因为父母欠他们钱财。他们来世是为了向父母索取所欠的钱财。如果欠债不多,孩子可能在三四岁时...

5岁的孩子很懒散,犹豫不决,家长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决断意识?
答:弄清孩子懒散究竟是性格使然还是后天“学习”而来。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懒散,犹豫不决,殊不知孩子形成这样的性格和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有些孩子或许天生就是不紧不慢的性格,所以做事情也不会过于焦急,而有些孩子则是因为每天和父母在一起,学会了父母的不紧不慢的处事风格。不得不说孩子...

孩子做事情不果断,总是犹豫不决,家长应该如何引导?
答:孩子做事情不果断,总是犹豫不决,家长应该如何引导?1.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父母不要做包办型、严厉型父母。要尊重孩子子自我生长,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在一些适当的时候让他们自己做决定。不要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主。要知道孩子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们也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讲一些机会...

孩子性格问题造成的原因
答:        第一,如果孩子胆小怕事,缺乏信任感,安全感,往往是孩子的父母过度易怒。        第二,如果孩子的性格过度害羞,遇事犹豫不决,往往是父母替孩子包办了一切不让他独立面对事情。        第三,父母给孩子...

人为什么自相矛盾,犹豫不决,胆小怯懦
答:悦纳:犹豫不决的人,他们的优点是慎重、考虑周全。允许自己有犹豫不决的状态。分析:犹豫因为我们希望做出相对好的决定。犹豫不决是因为你想兼而得之、追求完美;另外你也把事情看得太重。在人生中,思前想后、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错事的可能,但或许会失去更多成功的机会。即使是作为一个果断...

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动不动寻死觅活的,您觉得是啥原因?
答:3. 最后就是,现在的家庭,孩子不多,导致有的父母过度溺爱宠爱孩子,不加以正确的教育指导,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错,自己孩子不会犯错,这就导致学生心里承受能力低,动不动就寻死觅活。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观点。 很多家长的反应很一致,我说你们现在的小孩,心理承受能力怎么这么差?我们当年吃不饱穿不暖的,被父母打大...

遇事总是犹豫不决,过后又总是后悔不已怎么办
答:悦纳:犹豫不决的人,他们的优点是慎重、考虑周全。允许自己有犹豫不决的状态。分析:犹豫因为我们希望做出相对好的决定。犹豫不决是因为你想兼而得之、追求完美;另外你也把事情看得太重。在人生中,思前想后、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错事的可能,但或许会失去更多成功的机会。即使是作为一个果断...

孩子为什么没有主见?
答:孩子没有主见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缺乏自信:孩子可能对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力缺乏信心,因此在面对选择时容易犹豫不决,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2.家长过度干预:有些家长过于保护孩子,总是替孩子做决定,导致孩子习惯于依赖别人,不愿意独立思考和承担责任。3.缺乏经验:孩子的经验和知识有限,可能无法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