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作者&投稿:说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有哪些呢?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
  解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会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它是数运算的深化与提升,是对学生运算能力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

  教学过程为:第一步用阿尔-花拉子米的《对消与还原》引入课题。第二步,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体会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第三步,通过“思考”让学生体会“合并同类项”的作用。第四步,通过例1掌握解题过程的规范书写。现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如下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

  1、由数学史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问题1的探究、交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3、通过例1规范学生解题过程的书写,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营造了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

  二、不足之处

  1.对课本“思考”内容处理不到位。没有使学生认识到合并同类项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的更简单,接近“x=a”的形式。

  2.教学过程中,对问题1处理时没有强调建立等量关系的依据,即“总量等于各部分量的和”。

  3.同类项有两类,即:未知数的一次项和常数项,强调的不够。

  三、学生在运算中存在的问题

  1.计算不细心出错。有的学生计算时,急于求成,粗枝大叶,导致计算错误,计算能力不达标。

  2.计算过程书写不规范。如“3x=6”,有的学生算成1x=2,忽略未知数系数为“1”时可省略。有的学生最后算成“2=x”,书写格式不规范。

  3.对计算器有依赖性。经常大量使用计算器,降低了口算、笔算能力。

  四、提高计算能力的几点思考

  1.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切忌粗枝大叶、急于求成。

  2.重视解题过程的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合理的使用计算器,提高口算、笔算能力。

  4.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解题技巧,减少计算量,降低出错率。
  二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了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学习的,但是在解题过程中,书写理由太费劲,移项的出现使得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了更简洁的表示方法和解法,但是移项实际上就是等式的性质在等式的两边同加伙同减同一个代数式,所的结果仍然是等式的另一种说法,因而移项概念的得出与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在前置自学中设计了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几个题目,并让学生课间做到黑板上,为学生自主探究移项概念做好了铺垫工作;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移项法则的应用,因而我又设计了几个巩固移项概念的题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对移项的概念和法则加深理解和应用;然后自学课本例题,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算理,并加以巩固应用,让学生体会出解题步骤的简洁性并通过达标测试中的应用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解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我在设计问题时,本想在汇入新课时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最后在学习完解一元一次方程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考虑到时间问题没有设计,因而对于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做得还不够好。
  三
  本节课的流程: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了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当然今天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方程的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同类项的合并比较简单,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轻易感受到这种解法的简洁性;讲解完成后,进一步给出了练一练的几个方程,让学生动手去做;仔细观察学生的练习过程,出现了很多困难。

  总结一下,学生做题过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①、②两种情况出现最多;针对以上情况,利用课堂时间,先让有困难的学生说一下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让其他同学帮助他找出错误并加以解决,这样更能促进同学间的相互进步。再让学生总结注意点,教师进行点拨。最后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进行了小结,通过小结教师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掌握情况。

  总的来说,虽然课堂上同学们总结错误点总结的不错,但学生对解方程的掌握仍浮于表面,课堂上有针对的练习做得太少,课后作业中的问题也就出来了;第一,解题中部分同学仍采用原来的等式性质进行,没有理解解方程的过程是从等式性质引伸出来的,而不是等式性质的简单重复;第二,移项时符号还是一个大问题:移项时,有的是忘记改变符号,而有的是根本就没有要改变符号的概念,虽则在课堂上我特别作了强调,但少数学生没有听进去,没有把它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作为本堂课的难点,也就是解方程过程中的移项变号问题,既然还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好,那一定是在教学中的某些环节出现了问题,我反复思考,认为:虽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了,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移项变号的法则不应是让学生记住其概念,而应是让学生在探究中去理解和掌握,在课堂上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讨论,去练习,教师有针对性的给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予以纠正,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掌握好这一知识点。所以总的来说,这课堂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在备课这一环节上,备课就是备学生,要充分朝学生方面考虑,有针对性地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题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探讨和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再者,要有针对性地布置适量的练习,让其巩固,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想:对于本堂课没有完成的任务和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及时的进行解决,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资讯,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充分把握好课堂45分钟,向课堂要教学质量,要效果。

~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答:量、运算)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等式,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解”或“根”。求方程的解的过程称为“解方程”。通过方程求解可以免去逆向思考的不易,直接正向列出含有欲求解的量的等式即可。方程具有多种形式,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等,还可组成方程组求解多个未知数。

李老师买了一双运动鞋和一套运动服,一共花了180元,其中运动鞋的价格与...
答:李老师买了一双运动鞋和一套运动服一共花了180元,其中运动鞋的价格比运动服少30元,运动鞋和运动服各多少元。(180+30)÷2 =210÷2 =105(元)180一105=75(元)答:运动鞋75元,运动服105元。

《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答: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明确用加减法解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必须使两个方程中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分类、比较、归纳的数学思想。“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整式的加减章节教学反思
答:另外,通过本章的学习,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整式表示,为下一章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必要的知识准备。 3、教学中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渗透 整式可以简洁地表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比具体地数字更有一般性。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使得整式的运算与数的运算具有一...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答:同时,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配合,要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在对学生的要求和教育方法上保持一致。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篇二 “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 是 “ 二元一次方程组 ” 一章中很重要的知识 , 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 使学生会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

如何突破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思维障碍
答:..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活动开...教学做合一,让初中数学课堂绽放异彩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 消除学习...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让学生“动”起来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透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略谈数学教学反思浅谈“做一做,...

人教版四年级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答:而后,数学组开展了“好书推荐阅读交流”,邓蓓老师向大家推荐了教师必看的书籍《给教师的建议》,提倡自主阅读要融合到教学实践之中。 人教版四年级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篇3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基础,因此学生应能力经过自主探究和交流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教材通过传统问题...

初中数学分式教案
答:初中分式教案 初中数学分式教学反思 经历了三周多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分式的有关知识(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式的运算、分式方程和能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应用题等),并且获得了学习代数知识的常用方法,感受到代数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但是,“分式运算&rdquo...

初中数学课件:《一元二次方程》
答:三、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学中,我运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元一次方程入手,类比发现并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最后达到问题解决。四、教学手段 采用投影仪 五、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并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铺垫)(2)列方程解应用题...

《简易方程》单元教学的前置基础是什么?后继地位是什么?教学知识点是...
答:这样就可以减少以后学生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出现形如a-X=b、a÷X=b方程的可能,即使出现了,也可让让学生进行转化。另一方面,补充必要的解a-X=b、a÷X=b方程的知识,教材引入利用等量关系解方程,意图非常明显,接轨初中一元一次方程,我们也知道,初中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也就是“移项变号”,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