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4《窦娥冤》导学案

作者&投稿:怀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窦娥冤》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关汉卿和元杂剧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

  3.分析并把握主人公窦娥形象,概括本文的主题。

  4.赏析本文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教学重点】

  1.分析并把握主人公窦娥形象,概括本文的主题。

  2.赏析本文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方法指导】

  在了解剧本内容和理清文章情节的基础上,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概括本文的主题。

  【知识链接】

  1、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元代关汉卿《窦娥冤》、纪君祥《赵氏孤儿》、马致远《汉宫秋》;明代冯梦龙《精忠旗》、高则诚《琵琶记》、孟称舜《娇红记》;清代李玉《清忠谱》、孔尚任《桃花扇》、洪升《长生殿》、方成培《雷峰塔》。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元代关汉卿《就风尘》、白朴《墙头马上》、王实甫《西厢记》、康进之《李逵负荆》、郑廷玉《看钱奴》、施惠《幽闺记》,明代康海《中山狼》、高濂《玉簪记》、吴炳《绿牡丹》;清代李渔《风筝误》。

  2、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

  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关汉卿的作品取材广泛,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炼,是“本色派”的代表人物,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3、元杂剧中常见的口语、衬字:行动些(走快些)、没来由(没由来)、葫芦提(糊涂)、只合”(只应该)、也么哥(词尾助词)、“怎生”(怎么)。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积累(A级)

  1、初读课文,给下面生字注音。

  埋怨( ) 嗟怨( ) 罪愆( )盗跖( ) 甘霖( )苌弘( ) 亢旱( )

  错勘贤愚( ) 前合后偃( ) 杳无音信( ) 刽子手 ( ) 湛湛(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孤身影只: 杳无音信:

  3、古今异义词:(只写出古义即可)

  糊突: 正法:

  哥哥行: 断送:

  4、找出句中通假字: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你有甚么话说

  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

  二、熟读课文,理清情节。(这折戏可分为三个场面,即三个部分,试用简洁的词语为这几个场面标上小标题)(B级)

  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第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

  三、通过朗读,品味窦娥的人物形象。(可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情景剧)(C级)

  1、朗读第一部分,思考:【端正好】曲中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受到了惩罚,冤屈可以动地惊天。在【滚绣球】曲子中窦娥指天地斥鬼神。从这两首曲子看出她是个怎样的女性?

  2、朗读第二部分,思考: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3、为了更好地理解窦娥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请大家阅读第三部分,完成下列表格:

  三桩誓愿

  目的

  六月飞雪

  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四、探究与对话

  1、通过上面的朗读和品味,全面概括窦娥的人物形象:

  2、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你认为,作者使用这种浪漫主义手法收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3、关汉卿的戏剧语言不事雕琢、质朴无华、感情真切,很好的刻画了戏剧人物,请结合下列曲子认真品味。

  (1)《滚绣球》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2)《快活三》《鲍老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五、课堂小结

  【学习反思】(自己的收获、存在的问题)

  六、拓展阅读

  1、“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①.“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②.“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③.“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2、元杂剧

  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它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九种宫调及其表现的情趣如下:

  正宫-惆怅、黄钟宫-缠绵、仙吕宫-清新、中吕宫-跌宕、南吕高-感叹、双调-健朗、商调-凄惶、越调-谐趣、大石调-蕴藉。

  每一宫调各有它所属的曲牌,常用曲牌就有五百只以上。传奇继承了南北曲的传统,很少有另外创作的曲牌。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

语文必修四答案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
答:如下:

语文必修4 窦娥冤 故事情节总结 精炼!
答:吃不下,反毒死了张驴儿的老子。张驴儿要挟不成,诬告窦娥。贪官欲屈打成招,窦娥不招。而后要挟要打蔡婆婆,窦娥只好招认。处死前,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绫,六月飘雪,大旱三年以证明其冤屈。后皆应验。窦天章科举得中,三年后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必修四文言文整理
答:高一语文 必修四 基础复习资料 一、成俗语1. 开柙出虎: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 后多比喻放纵坏人。2. 虎兕出柙:虎、兕从木笼中逃出。 比喻恶人...二、文言文与诗词1《窦娥冤》—关汉卿(1)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

窦娥冤是几年级的课文
答:《窦娥冤》高一下册的课文,位于《高一语文必修 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四课。《窦娥冤》写贫儒窦天章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三年后其夫去世。流氓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拟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张父误饮而死。张诬为窦娥所杀,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为救护蔡婆,窦娥含冤自认杀人,被...

高中必修四教材《窦娥冤》的原文,最好发图片
答:【梁州第七】这一个似卓氏般当垆涤器,这一个似孟光般举案齐眉;说的来藏头盖脚多伶俐,道着难晓,...明日杀了窦娥,才与小人的老子报的冤。〔卜儿哭科,云〕明日市曹中杀窦娥孩儿也,兀的不痛杀我也!

急求高中语文课本范围内的《窦娥冤》剧本语言特点分析
答:窦娥鬼魂托梦父亲,诉说冤情。窦天章重新审理此案,杀了张驴儿。窦娥冤情得以伸雪。 《窦娥冤》是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现实的一个著名的悲剧。 十三世纪中叶,由于农业生产受到掠夺战争的破坏和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高利贷盛行。剧中窦天章借蔡婆婆二十两银子,一年后本利四十两,无力偿还,被迫拿女儿去抵债,就反映出当时...

人教版语文必修4窦娥冤的故事概括
答:张驴儿恶人先告状,并贿赂贪官,告窦娥害死蔡婆婆。贪官姚杭对窦娥严刑拷打,并以蔡婆婆相逼。窦娥为救婆婆性命,被迫屈招,身陷囹圄。六月初三,窦娥血撒斩台,临刑前她对天发誓,若窦娥蒙冤,天降三尺瑞雪掩我清白之躯。顿时大雪覆盖了法场。窦天章京试高中,出任朝廷廉使,得女儿托梦,知窦娥冤死,...

高中语文必修四的《窦娥冤》原文!!必须是课本上的原文!!
答:个,过其日月,家中颇有些钱财。这里一个窦秀才,从去年问我借了二十两银子,如今本利该银四十两。我数次索取,那秀才只说贫难,没得还我。他有一个女儿,今年七岁,生得可喜,长得可爱,我有心看上他,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了这四 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他说今日好日辰,亲送女儿到我家...

【急求】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 段意分折概括
答:第一部分是写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怨恨,表现了她坚强不屈的反抗性格。第二部分是写窦娥与婆婆的诀别,表现了她纯朴善良的性格。第三写窦娥的三桩誓愿,是完成窦娥反抗性格的最精彩的笔墨。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四知识点
答:2.高二年级语文必修四知识点 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人,元代戏曲家。本色派代表,其代表作有《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拜月亭》。 2、元曲四大家及各自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墙头马上》《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和郑光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