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淙河断层的地质特征是什么?

作者&投稿:蓟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观察描述石淙河断层、断层谷地貌及岩溶地貌

(1)观察石淙河断层

石淙河断层位于石淙河南北两岸,大致呈东西向展布。断层证据有:

1)地层缺失:断层上盘为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断层下盘为寒武系上统崮山组,缺失了长山姐、凤山组、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等地层。上盘产状为7°∠13°,下盘产状为235°∠12°。

2)断层破碎带发育:可见崮山组白云岩与太原组燧石结核灰岩形成的断层角砾岩,砾石呈棱角和次棱角状,大小不一,多数为5~10mm,胶结物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此层厚3m左右。

3)断层面清晰可见:断层面上保留有擦痕、擦槽、阶步,局部见磨光面。断层面产状:350°∠52°。

根据断层受力情况,应属张性断裂。地层缺失,且产状不一致,断层面向北倾。南盘(下盘)为老地层,相对上升,北盘(上盘)为新地层,相对下降。该断层属于正断层(图3-21)。

(2)观察石淙河断层谷地貌

石淙河发源于嵩山南麓九龙潭,流经芦店南朝阳水库、尧坡山西麓,受石淙河断裂构造影响,从此处折向南流入颍河。断层谷两侧由于岩性不同,石灰岩、白云岩、页岩和砂岩抗风化能力差异较大,故在北侧抗风化能力较弱的页岩分布区形成了开阔平缓的谷坡,南侧石灰岩、白云岩抗风化能力较强,形成了谷坡陡直的峭壁,构成特有的断层谷地貌。

(3)观察石淙河岩溶地形

岩溶是指地壳中的可溶性岩石,在水流的作用下,以化学作用为主、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过程,以及由这些作用产生各种现象的总称。此处可见岩溶现象有溶沟、石芽和溶洞等。

图3-21 石淙河断层地质素描

1—页岩夹砂岩;2—溶洞;3—白云岩;4—断层角砾岩;5—产状P1x—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

—上寒武统崮山组

溶沟和石芽:地壳水在可溶性岩石的表面沿层面或裂隙面流动时,对岩石进行溶蚀和侵蚀,在岩石表面形成的若干沟槽,称为溶沟。溶沟之间突出的石脊或石柱,称为石芽。此处发育的石芽一般高1~2m,大型石芽高达5~6m,最高可达10m 排列如林,称为石林。

溶洞:地下水在季节变化的暂时饱和带与永久饱和带附近,由地下水在水平运动中所引起的溶蚀和机械侵蚀产生的岩溶现象。此处溶洞的成因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石的层理、节理、断层面溶蚀形成的,而且成层状分布,说明该区新构造运动经历了多次相对稳定—上升的发展过程。

分布在南岸的溶洞,古称“观鱼洞”,北边的两个溶洞,其中一个称“娘娘洞”(相传是唐朝皇帝武则天游石淙时曾在此洞内石板上小憩),它们都是地下水沿节理溶蚀而形成的。溶洞内可见有不同的沉积物,“观鱼洞”中见有少量砾石,是洪水期由河流机械搬运沉积的结果;“娘娘洞”中见有钟乳石,是地下水化学沉积的结果。

“石船”为崮山组白云岩沿三组节理溶蚀而成。

“小石淙”位于大石淙的东侧,相距约500m,此处可见的岩溶地形与大石淙相似,但溶蚀较发育,可见2~3层溶洞。

以上岩溶地形均发育在寒武系上统崮山组白云岩中。岩溶地貌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古时被誉为“天中胜境”,当年是唐代武则天的避暑胜地。据史书记载,公元701年夏天,武则天率群臣到此游览,并在一块石芽上设宴,众臣吟诗作对,周围鼓乐相助,侍女起舞,于是后人称此为“石淙会饮”。遗留的摩崖题记石刻目前仍清晰可见,是中岳八大景之一。明朝旅行家徐霞客游中岳时,首先在此处考察。影片《少林寺》中牧羊女放牧和《三国演义》中的“火烧博望”等外景,就是在此地拍摄的。

“石淙会饮”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参观告城观星台和测景台

告城观星台与测景台位于告城镇北。

观星台建于元代(公元1271~1294年),由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修建,是他为改革历法而建造的天文观测仪器。郭守敬经过几年的努力,编制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这本历法与现在的阳历完全一致,但现在使用的历法《阳历》较《授时历》晚300年。告城观星台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科学方面的卓越成就。196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测景台建于唐代(公元423年),学名“八尺表”,俗名“无影台”,是我国古代测星日影,验证时令季节、计年的仪器。据《周礼》记载:周公旦曾在阳城(告城镇)有过测影活动,因此称“周公测景台”。



~

花果山国家森林公园适合什么时候去
答:花果山瀑布有三大特点,一是数量多,分布集中;二是四季常流,终年碧绿;三是形态多姿,各具特色。20多处瀑布集中分布在七峪沟和大里沟,按流水状态可分为如下5大类。 ①高差跌水式瀑布:悬瀑高大,巨岩壁立,落差20余米,仰观落帽,俯视心惊,气势雄伟。流水经峡谷口腾空而下,飞泉自高峡喷出,瀑布如泻玉堆珠,飘落潭...

瀑布的主要特征
答:瀑布成因 在地质学上叫跌水,即河水在流经断层、凹陷等地区时垂直地跌落。在河流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侵蚀作用的速度取决于特定瀑布的高度、流量、有关岩石的类型与构造,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在一些情况下,瀑布的位置因悬崖或陡坎被水流冲刷而向上游方向消退;而在另一些情况...

()的瀑布
答:其中有刚果河上的李文斯敦瀑布(LivingstoneFalls)和橘河上的奥赫拉比斯瀑布(Augrabies)。一般情况下,随着山区地形的坡度加大,瀑布的数量也就增多。河水侵蚀和地质特征并不是产生瀑布的仅有因素。沿着断层进行的构造运动会将坚硬和软性岩石聚拢在一起,促成瀑布的产生。河床海平面的急降使下蚀作用增加,并使河床上的裂...

关于瀑布的资料
答:瀑布的形成可能认为很简单,就是一条河流翻过一个悬崖峭壁,就形成了一个瀑布。其实瀑布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其一就是像尼亚加拉瀑布,它是尼亚加拉河水翻过白云石的岩壁,直落入下面的一个大水池里,翻滚流飞的水流不休止地浸蚀页岩,淘空了白云岩的岩洞,一块块的白云岩崩落而下,使得悬崖永远陡峭。另...

“平格林尼治春分点时角”怎么推算
答:瀑布的形成:瀑布在地质学上叫跌水,即河水在流经断层、凹陷等地区时垂直地跌落。在河流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侵蚀作用的速度取决于特定瀑布的高度、流量、有关岩石的类型与构造,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在一些情况下,瀑布的位置因悬崖或陡坎被水流冲刷而向上游方向消退;而在另一些情况下,这种...

世界上最宽的瀑布和最长的瀑布分别是哪儿?叫什么?
答:1、尼亚加拉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加拿大与美国的交界处的尼亚加拉河上, 河中的高特岛把瀑布分隔成两部分,较大的部分是霍斯舒瀑布, 靠近加拿大一侧,高56米,长约670米, 较小的为亚美利加瀑布,接邻美国一侧,高58米,宽320米。 尼亚加拉瀑布及由它冲出来的尼亚加拉峡谷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地质条 件...

花果山国家森林公园什么时候可以游玩
答:花果山瀑布有三大特点,一是数量多,分布集中;二是四季常流,终年碧绿;三是形态多姿,各具特色。20多处瀑布集中分布在七峪沟和大里沟,按流水状态可分为如下5大类。 ①高差跌水式瀑布:悬瀑高大,巨岩壁立,落差20余米,仰观落帽,俯视心惊,气势雄伟。流水经峡谷口腾空而下,飞泉自高峡喷出,瀑布如泻玉堆珠,飘落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