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简便方法怎么计算 小学三年级简便计算

作者&投稿:纵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年级简便方法例子分析:891+67+9+66
解题思路:四则运算规则(按顺序计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有乘方先算乘方)即脱式运算(递等式计算)需在该原则前提下进行

解题过程:
891+67+9+66

=891+9+(66+67)

=900+133

=1033

扩展资料[竖式计算-计算结果]:两个加数的个位对齐,再分别在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相加结果满10则向高位进1,高位相加需要累加低位进1的结果。

解题过程:
步骤一:0+3=3

步骤二:0+3=3

步骤三:9+1=0 向高位进1

根据以上计算步骤组合计算结果为1033

存疑请追问,满意请采纳

三年级数学常用的七种简便运算方法:
方法一:带符号搬家法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方法二:结合律法
(一)加括号法
1.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2.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二)去括号法
1.在加减运算中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2.在乘除运算中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
方法三:乘法分配律法
1.分配法
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
例:8×(3+7)
=8×3+8×7
=24+56
=80
2.提取公因式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9×8+9×2
=9×(8+2)
=9×10
=90
3.注意构造,让算式满足乘法分配律的条件。
例:8×99
=8×(100-1)
=8×100-8×1
=800-8
=792
方法四:凑整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
例:9999+999+99+9
=(10000-1)+(1000-1)+(100-1)+(10-1)
=(10000+1000+100+10)-4
=11110-4
=11106
方法五:拆分法
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4和25,8和125等。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例:32×125×25
=4×8×125×25
=(4×25)×(8×125)
=100×1000
=100000
方法六:巧变除为乘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方法七:裂项法
分数裂项是指将分数算式中的项进行拆分,使拆分后的项可前后抵消,这种拆项计算称为裂项法.常见的裂项方法是将数字分拆成两个或多个数字单位的和或差。
遇到裂项的计算题时,需注意:
1.连续性
2.等差性
计算方法:头减尾。除公差。

三年级简便计算题有过程~

1,1-1/2-1/4-1/8-…-1/128
=1/2-1/4-1/8-…-1/128
=1/4-1/8-…-1/128
=1/8-1/16-....-1/128
=.....
=1/64-1/128
=1/128
第一大类:两个数相加或相减(有两种情况,八个形式)
1、近整百整千的数:
运算方法:速算法,加法是先加后减,减法是先减后加(需要加或减的数是根据数10的组成而来,也就是“凑十法”(需要“凑整的数”打横线)。例如:
⑴ 399+436=(400-1)+436=400+436-1;
⑵ 457+2997= 457+(3000-3)= 457+3000-3;
⑶ 397-274=(400-3)-274= 400-(274+3);
⑷ 432-395= 432-(400-5)= 432-400+5。
2、超过整百整千的数:
运算方法:速算法,加法是连加,减法是连减(破十法)。
⑴ 5006+287=(5000+6)+287=5000+287+6;
⑵ 378+4008=378+(4000+8)=378+4000+8;
⑶ 4006-327=(4000+6)-327=4000-(327-6);
⑷ 4559-208= 4559-(200+8)=4559-200-8。
上述题中的四道减法题,去掉括号后怎样进行加、减,学生最容易混淆。特别是397-274和4006-327这两道题计算过程中的第二步,为什么前减后又变成加,前加后又变成减,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因而,教师必须循序善诱,启发学生懂得由减变加,是因为原数只有397,我们把它当作400来减,多减了3个,所以要加上这3个,同样,4006是原数,计算时,我们把它当作4000来算,少减了6个,所以要减去6个。前面所说的先减后和、加和连减的方法,对于这两道题的第二步来说,是针对题目的意义或运算符号而言,而不是运算顺序,教师要向学生讲明道理。否则,学生会把运算符号和运算顺序及简算方法混为一团。由此看来,第一大类是重点、是难点,也是其它类型的基础。
第二大类:连加或连减(两种情况,共六个形式)。
运算的方法: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的速算法。例如:
1、连加:
⑴ 25+39+35+40=(25+35+40)+39;
⑵ 548+137+452=(548+452)+137;
⑶ 285+15+157+243=(285+15)+(157+243)。
2、连减:
⑴ 3674-436-564=3674-(436+564);
⑵ 276-(76+35)=276-76-35;
⑶(647+53)-46(直接计算)。
上面连减的第(1)题与第(2)题的思维过程恰恰相反,前者添括号,后者去括号。而第(3)题是直接计算。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重点,帮助学生仔细观察它的关键所在,这样才会避免盲目性,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第三大类:连乘(分二种情况,十二个形式)。
运算的方法: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1、交换律和结合律:
⑴ 8×136×25=136×(8×25);
⑵ 8×21×125×4=(8×125)×(21×4);
⑶ 165×4×25=165×(4×25);
⑷ 25×4×23×112=(25×4)×(23×112)。
讲到这里,教师还应着重指导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有些题目的特征。如:40×37×25×37,要求学生进行讨论,是否能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上题一列出,一部分学生就错简成40×37×25×37=37×(40×25)。对此,教师就要借机启发学生注意观察题目中的数字,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更不能生搬硬套,而要有灵活的头脑去分析和计算这道题。同学们通过计算后,发现等式两边的结果不相等,等式的右边缩小了37倍,这题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同时,大家还清楚认识到后面的两个数括起来倒是可以的,但不能随便去掉37这个数。
2、分配律:
⑴ 226×8+74×8=(226+74)×8;
⑵ 6×123+6×77=6×(123+77);
⑶ 260×9-60×9=(260-60)×9;
⑷ 7×129-7×29=7×(129-29);
⑸(4+17)×25=4×5+17×25;
⑹ 25×(8+43)=25×8+25×43;
⑺(27-4)×25=27×25-4×25;
⑻ 250×(35-8)=250×35-250×8。
第四大类:两数相乘(分三种情况,共六个形式)。
运算方法:根据乘法的分配律、交换律、结合律。例如:
1、接近整百、整千的数:
⑴ 398×24=(400-2)×24=400×24-2×24;
⑵ 265×1996=265×(2000-4)=265×2000-265×4。
2、超过整百、整千的数:
⑴ 105×79=(100+5)×79=100×79+5×79;
⑵ 431×3003=431×(3000+3)=431×3000+431×3。
3.分解因数:
⑴ 28×25=(4×7)×25=7×(4×25);
⑵ 125×32=125×(8×4)=(125×8)×4。
第五大类:除法(大致三个形式)。
运算方法:根据商不变的性质。例如:
⑴400÷25=(400×4)÷(25×4)=1600÷100;
⑵60÷20=(60÷2)÷(20÷2)=30÷10;
⑶600÷25(想:6×4=24)。
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一般常用2、4、5、8、125等数字,要求学生计算时应记住这些数字。因为2×5=10,4×5=20,8×5=40,2×25=50,4×25=100,8×25=200,8×125=1000。归纳起来,目的是为了“凑整”。
弄懂弄通上述简便方法,不仅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自觉灵活地选择简便算法,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及其它的简便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2, 1/1*2+1/2*3+1/3*4+1/4*5+1/5*6
=1-1/2+1/2-1/3+1/3-1/4+1/4-1/5+1/5-1/6
=1-1/6
=5/6

化简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 , 得到180/12 ; 在同除2, 90/6 ; 在同除2 45/3;在同除3, 15/1=15

四年级上册简便方法运算有哪些?
答:简便计算方法:1、在同级运算中,可以任意交换数字的位置,但要连着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加法或乘法交换律)2 、在同级运算中,加号或乘号后面可以直接添括号,去括号。减号、除号后面添括号,去括号,括号里面的要变号。(加法或乘法结合律)3、凑一法,凑十法,凑百法,凑千法:“前面凑九,末尾...

五年级上册简便方法计算类型题
答: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例如:0.92×1.41+0.92×8.59 =0.92×(1.41+8.59)2.借来借去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考试中,看到有类似998、999或者1.98等接近一个非常好计算的整数的时候,往往使用借来借去...

五年级简便运算怎么计算?
答: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3、注意,对于同一个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与不用简便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相同。我们可以用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对比,检验...

小学四年级简便运算窍门
答:简便计算的技巧和方法主要是从四年级开始接触并学习的。其框架就是加法的两个运算律和乘法的三个运算律。即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减法的性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加法交换律 即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般是结合使用的,主要用于...

四年级上简便算法脱式计算有哪些?
答:例:45×(10+2)=45×10+45×2=450+90=540。2、提取公因式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例:35×78+22×35=35×(78+22)=35×100=3500,这里35是相同因数。3、注意构造,让算式满足乘法分配律的条件。例:45×99+45=45×99+45×1=45×(99+1)=45×100=4500。简便计算:简便运算凑整数,先...

简便运算的技巧和方法四年级
答:8.“凑整”先算,就是将能够凑成整数的先凑起来算,这种方式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了,也就是凑十法的拓展。计算:28+54+46 28+54+46 =28+(54+46)=28+100=128 这样想:因为54+46=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它们的和算出来。9.改变运算顺序:在只有“+”、“-”号的混合算式中,运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技巧
答:关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技巧如下:1、加法交换律。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a+b=b+a。例如:16+23=23+16、546+78=78+546。2、加法结合律。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如下:a+b+c=a+(b+c)。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

四年级简便运算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答:四年级简便运算的技巧和方法:1、分配法 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例:45×(10+2)=45×10+45×2=450+90=540。2、提取公因式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例:35×78+22×35=35×(78+22)=35×100=3500 这里35是相同因数。3、交换律(带符号搬家法)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

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方法
答: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方法如下:1、组织简便运算:首先,学生们需要将数字组织成一种简便的形式。例如,将数字拆分成易于计算的组合,如20和10的组合,或者将数字组合成相同的数,如4个5的和。这样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并提高准确性。2、运用运算定律: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方法主要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六年级上册简便运算怎么算?
答:六年级上册简便运算主要有六大方法;“凑整巧算”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计算;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算;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同时注意逆进行。运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除以一个数,先化为乘以一个数的倒数,再分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混合运算要根据混合运算的法则。1、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