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不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作者&投稿:令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战争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战争是怎样产生的,是不是从来就有的?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理论家的极大关注,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不同的观点。例如,自然主义战争论者认为,战争起源于人的生物本性和自然环境。因为人一生下来就具有好斗的本性,战争是人类固有的习性,是一种自然的、永恒的现象,只要有人,就会有战争,它是消灭不了的。宗教主义战争论者认为,战争是神的意志对人的“罪孽”的报应,战争的产生、进程和结局都由上帝来安排,人无能为力。种族主义战争论者认为,战争同生物界的生存竞争、优胜劣败的发展规律一样,人类也有优等民族和劣等民族之分。优劣民族之间的生存竞争引起了战争,优等民族消灭劣等民族是天经地义的。马尔萨斯主义战争论者认为,世界上的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活资料则是按算术级数增长的,由于生活资料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造成了人口过剩,因而产生了饥荒和战争,战争是调节人口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地缘政治学战争论者认为,战争是由于地理环境,即争夺生存空间引起的等。这些观点,都属于唯心论的形而上学的战争观,是一种超阶级的观点,从根本上掩盖了阶级社会战争的实质和产生的根源,是为剥削阶级和反动统治阶级的战争政策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引导我们把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因看成是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而揭示了各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的内在原因,也为我们寻找战争起源提供了一把钥匙。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现象,从纵的方面看,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而不是偶然出现的事物;从横的方面看,它和政治、经济等各种社会现象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毛泽东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对战争的起源进行了更加明确和深刻的表述,他指出:“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7)页)。这一论述,把战争的起源同私有财产和阶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战争起源观从根本上划清了界限。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关于战争起源的论述是完全正确的。其一,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确实经历了一个没有战争的时期。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早期的蒙昧时代,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主要靠采集天然食物为生,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人类和自然界的矛盾,为了对付自然灾害和凶猛野兽的侵袭,使人类生存和繁衍下去,人类最初以血亲关系组成了一个个部落。从部落内部看,没有对立的矛盾,人们用原始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剩余产品,过着平等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剥削和压迫,更谈不上阶级,不存在产生战争的物质基础。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这里没有统治和奴役存在的余地”,“部落和氏族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不可能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军事文选》第246、247页)。从部落外部看,当时地广人稀,各个部落主要居住在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的河套地区,加之各氏族集团距离很远,相互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交往,没有利害冲突,也就没有产生战争的条件。这就是说,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较长时期的蒙昧时代,是根本不存在战争的。这在理论上和事实上都是有据可查的。

  其二,随着私有财产的产生,战争出现了萌芽。人类经过漫长的蒙昧时代,生产力有了发展,其战胜自然的能力也相继提高,以打猎和采集天然食物为生的部落,逐渐学会了驯养动物,这就需要不断寻找新的草地,加之随着人口的增多和部落的分化,原来的居住地区不能满足其生活需要,为了扩大和寻找新的生存空间,部落产生了流动,增加了部落之间相互交往和冲突的机会。在原始社会,部落是人类最高利益和荣誉的象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当部落之间产生了冲突,部落利益受到损害时,整个部落的所有人员都有义务奋力捍卫,这样就会出现部落和部落之间集体的暴力冲突。但这种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类本能的扩大,是一种集体防卫的自我保存行为。后来,部落中驯养牲畜的那部分人逐渐从人群中分离出来,形成专门的职业或部落,使社会出现了第一次大分工;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产生了青铜器,生产工具有了改善,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又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农业也分离出来。这样,使社会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人类通过自身的劳动可以生产出超过劳动力本身所需要的产品。这些剩余产品逐步被个人所占有,出现了私有财产,促始原始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私有财产对他们有了吸引力,另一方面对劳动力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正是由于私有财产的出现,思想观念的变化,才使原始形态的暴力冲突有了新的内容:过去部落间冲突中的俘虏,要么变成本民族的平等成员,要么全部杀掉,而现在则开始将他们用于劳动,剥夺其剩余产品,出现了最初的奴隶现象;过去由于没有剩余产品,部落间的冲突,胜利的一方不可能从对方获得什么财富,而现在则能够从对方直接获得一定的财产。这样,原始部落的暴力冲突就变成了奴役战败者和占有他人劳动力及财富的冲突,可以说这就是战争的萌芽形态。因为它已经具备了战争的某些特征,但还不能称作是完整意义上的战争。因为这些冲突从目的上看,冲突可以获得财富和劳动力,有了奴役的性质,但在一定意义上还是一种偶然的不自觉的现象。就冲突的整体而言,还不是专门为了掠夺和奴役他人而进行的。从外在表现上看,这种冲突仍然是人类生产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生产活动之外的独立行为。从组织形式上看,这种冲突仍然是部落全体成员的集体行为,没有专门从事战争的军队和武器。

  其三,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形成了完整意义上的战争。到了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有了更大的发展,剩余产品不断增多,社会财富不断积累。这样,以生产力的提高为原动力,以交换和掠夺作为两支有力的杠杆,使氏族集团的私有制剧烈膨胀起来。私有制的膨胀意味着社会成员大面积的两极分化,部落和氏族首领成为奴隶主阶级,而大批的氏族成员和冲突中的战败者则转为受压迫剥削的奴隶阶级。奴隶主为了管理数量不断增多的奴隶,镇压奴隶的反抗,就需要组织起特别的镇压机构,于是,国家和军队就应运而生了,军队成为国家专政的主要支柱。与此同时,战争也就脱离了生产过程,军队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用以解决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或是统治阶级集团之间的矛盾,也就成为一种经常的专门职业了,从而在人类历史舞台上出现了真正涵义的阶级形态的战争。

  总之,战争不是从人类之初就存在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私有财产的出现是战争得以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没有私有财产,战争只能永远停留在原始形态上,同时也应当看到,战争这一特殊的交往形式对于私有财产的积累、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忽视其中任何—面,都不能对战争的起源作出符合实际的科学回答。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硝烟和战火、鲜血和眼泪。更有千万的儿女常眠异国,有千万的肝肠寸断的母亲,为失去儿女而悲痛欲绝。
然而悲剧到现在都还没有停止,我们平静的生活中,有多少正在血与火的地狱之中呢?
战争真的如你说的战争是不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吧。
不知道什么时候,世界上才没有战争,没有灾难,没有鲜血,更没眼泪。让和平鸽在世界每一个角落自由的飞翔!
这是可能的吗?自从世界有了第一场战争,和平就成了人们日夜向往的然而却也是难以得到东西。于是,人们总是常常说它。
在许多的战争后面总是与美国有关,它是一个隐患。如果美国转变成为和平的捍卫者,那么世界上就平静了一大半。战争就有可能的避免了。
这些都是我个人的见意。

战争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瓶颈时的必然产物,战争对于当时代个人家庭国家是要付出献血和生命,但对于人类发展是有很多好处的!

饱和了,需要清零一下。

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吗?“以战争消灭战争”对这句话大家如何理解?~

我认为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但人类的发展会降低战争发生的频率。因为战争容易使得社会发展陷入停滞,甚至是倒退,所以我认为在当今社会中以战争消灭战争的说法是错误的。

战争的根源是对有限资源的占有,因为人类社会在经历族群、部落、国家、联盟等的历史过程中,自然会产生对土地、人力、资源等的追求,当这些追求不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时,便必然发生战争。
但是,当敌对的双方中,一方的势力发展壮大,而另一方的实力停滞不前、甚至削弱时,强势的一方可能通过战争消灭对方而实现统一,从而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继续敌对和战争的隐患。但是,核武器出现以后,情况有了根本的变化,战争可能毁灭世界。于是,产生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成了新时代人类发展的新方式。

另外,就是当一方强大后,另一方也急起直追,从而形成动态的平衡而达到威慑的目的,使本来想通过战争解决问题的计划,再考虑到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得不偿失时,也可以“消灭”战争。这其实就是在“消灭”战争,是在博弈。

如果能将人类战争所需耗费的巨大的智力,物力的投资转个向投资于维护社会安定、国家和平的法律,获得明辨善恶,主方向明确具体的标识,从而产生它本身真实的效果。

战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社会现象,产生于B、原始社会末期。
在阶级社会,战争是用以解决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阶级和阶级、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人类社会出现过多种类型的战争。
按战争性质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按社会形态分为原始社会后期的战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战争等;按战争形态分为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以及正在形成中的信息化战争。
按是否使用核武器分为常规战争和核战争;按战争规模分为世界大战、全面战争和局部战争;按作战空间分为陆上战争、海上战争和空中战争等。



扩展资料:
战争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不仅受到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而且受到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可影响到作战的形式、规模、效果等。战争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人们也可在战争实践中对地理环境加以利用或改造。
现代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特别是全天候、全方位、机动能力强的高效能新式武器装备的出现,使地理环境对战争的影响出现了弱化的趋势,但战争受地理环境的制约仍是客观规律。战争是客观的物质力量较量,又是主观的精神力量抗争。
军事、政治、经济、科技、地理、国际关系等诸条件的优势,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但要把可能变为现实,必须把客观因素与主观努力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主观因素即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引导战争向着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争取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军事思想
答:在有关战争的起源、消亡和性质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战争是人类的固有本质的观点,认为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是一种历史现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伴随着阶级和私有制的消灭,战争也将消亡。在战争性质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强调要用阶级的观点来分析战争,把战争主要分...

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包括哪些方面?
答: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反动落后的统治阶级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都不会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都会竭力反抗进步阶级的革命,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进步阶级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达到变革社会制度的目的。4、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汉语词语...

躺平是当代人的毒药四辩陈词
答:况且,“躺平”不仅仅是一种无奈和妥协,或许也是另一种无言地“抗争”。社会的发展就像盘古开天辟地,有上升的东西,就一定会有下沉的东西。从美国“迷惘的一代”到日本的“低欲望社会”,再到我们的“躺平”,我们必须意识到,“躺平”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有竞争力的人持续向上,缺少竞争力的...

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社会分化为对立的阶级之后才产生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阶级和阶级、社会集团和社会集团之间相互斗争的最高形式。列宁根据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进一步论证了战争的根源。他指出:“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

世界上有哪些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战争?谢谢,多给点!
答:近现代地缘主义政治学者则认为战争是基于地理环境,即为争夺一定的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引起的。马尔萨斯主义者则认为,人口过剩和饥饿是战争的真正原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战争既非从来就有,也不是永恒的,战争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私有制产生以后,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形成,出现...

历史是什么?是一连串偶然事件的堆积?其发展是偶然还是必然?其发展动 ...
答:再次,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无论是阶级斗争、社会革命,还是社会改革,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一)阶级 阶级的产生: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马克思:“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阶级是生产...

人类社会发展是否一定要经过五个阶段? 要求,800字以上。 大哥大姐...
答:其实,“五阶段说”是后人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一种误读,不具备充分的文本依据。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分期理论比较明确的应该是“三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个人的全面发展三个阶段。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并没有确定的文字表明人类的发展要经历五种社会形态。“五阶段说”是后人对马克思社会发展...

社会关系的关系划分
答:社会学从多种角度区分社会关系的类型:1、从结成社会关系的主体划分有: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个人与群体的关系。2、从社会关系存在的形态上可分为静态关系与动态关系。3、从社会交往的方向与选择上可分为垂直关系与水平关系。4、从交往的密切程度上可分为初级关系与次级关系。5、从社会关系规范化程度上可...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升本考试用。哲学达人帮个忙 浅浅的讲一下。不...
答: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二者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基本适合,不断循环往复的前进运动,推动着生产的发展和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使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2.必要性: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订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根据,...

马克思所提到的资本主义的问题在现代已经解决了吧
答: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科技,高知识含量。为了减少消耗能源,以最低的成本去创造财富。就需要通过知识这一条途径。为曾经被奴隶的“工人”,就长期的慢慢的,具备了高素质,高意识的群体。他们不会再想资本主义时期那样软弱无力。他们懂得了维护自己的权利。他们会要求更合理的工资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