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明代初期的诗歌有什么特点?

作者&投稿:韦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前期
台阁体: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出现一种所谓“台阁体”诗。其倡导人号称“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台阁重臣”,故称其诗为“台阁体”。它的出现,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全是歌功颂德向皇帝拍马屁的内容,毫无创新,毫无生气,比宋代的“西昆体”影响更坏。
约永乐至成化年间形成的“台阁体”,体现了洪武朝以后一段长时期里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意趣,并作为典范而广泛地影响文坛。其主要人物是“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先后都官至大学士,而同时期大多数高级官僚的创作都可以归属这一流派。其形式以诗歌为主,散文也可以包容在内。
茶陵派:从成化到弘治年间,台阁体诗文创作趋向衰落与消退,这一时期对文坛有着重要影响的则是茶陵诗派。茶陵派以李东阳为主,成员有谢铎、张泰、邵宝、鲁铎、石瑶等人。较强调对诗文独立审美精神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台阁体”及其末流浅弱的诗风。
2、中期
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七子皆为进士,多负气节,对腐败的朝政和庸弱的士气不满,强烈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文和"啴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习气。其文学主张被后人概括为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他们都怀着强烈的改造文风的历史使命,却走上了一条以复古为革新的老路。
后七子:明嘉靖、隆庆年间(1522-1566)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较前七子更绝对。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唐宋派: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间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人。唐宋派则既推尊三代两汉文章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发展。唐宋派变学秦汉为学欧(阳修)曾(巩),易佶屈聱牙为文从字顺,是一个进步。唐宋派还重视在散文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批评复古派一味抄袭模拟,主张文章要直写胸臆,具有自己的本色面目。
3、晚期
公安派:在晚明的诗歌、散文领域中,以“公安派”的声势最为浩大。本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1560—1600)、袁宏道(1568—1610)、袁中道(1570—1623)三兄弟,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
竟陵派:明代后期文学流派。以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首,因此得名。倡导一种“幽深孤峭”风格加以匡救,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之风。所谓“性灵”是指学习古人诗词中的“精神”,这种“古人精神”,不过是“幽情单绪”和“孤行静寄”。所倡导的“幽深孤峭”风格,指文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由此形成竟陵派创作特点:刻意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

三个显著特点:
①形成的诗歌创作流派较多。除了具有重大影响的全国性流派前七子、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之外,历朝还有许多地域性的小流派。这种现象显然与明代文士喜结诗社的风气有关。
②面对正统诗文的衰微,明代诗人提出了不少诗歌创作方面的理论主张。比如,高启认为要“兼师众长”;李东阳认为要分辨诗体的声调音节;前后七子主张要学习汉魏盛唐,提倡复古;公安派则主张要“独抒性灵”等。这些看法均有一定道理,涉及诗歌创作如何学习前人、如何掌握诗体特点、如何表现诗人主体感情等问题。但是,他们中大多数人提出的理论主张却有如下共同弱点:一是将其认识到的部分真理强调过分,缺乏应有的辩证态度;二是不能正确总结汉魏盛唐以至宋元以来诗歌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三是没有找到提高诗歌创作水平的关键因素,即应到现实生活中寻求诗情。所以,这些理论主张都未能挽救正统诗文的衰微,反而将诗歌创作引向更深的危机。
③明代诗歌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既不如唐诗,又逊于宋诗。这里固然有八股取士,使“明代功名富贵在时文,全段精神,俱在时文用尽,诗其暮气为之”(吴乔《答万季□诗问》)等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诗人创作指导思想上存在偏颇。前后七子的模拟成风,公安派的诗意浅露,竟陵派的诗境狭小,都是诗人不能深刻认识生活的重要性而结出的苦果。

明代诗歌的成就远不如唐宋时期,也比不上后来的清朝。但这一时期,流派林立,诗坛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情景。
明初文臣宋濂、刘基、高启都是当时重要的诗人。他们才华过人,又都有政治抱负,诗作大多内容充实,具有特色。明成祖时期,文坛占统治地位是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这三人先后担任过大学士(宰相),影响很大,致使这种雍容典雅、思想平乏的诗体风行了一百年左右。台阁之后,有影响的诗人是李东阳,他亦官至大学士,地位显赫,主持诗坛,颇有影响。由于他是湖南茶陵人,以他为首的一派诗人,称作茶陵派。李东阳仍未脱台阁体窠臼,强调宗法杜甫,注重诗歌法度。
明代中叶,一些士大夫对台阁体不满,强烈要求改变当时文风。出现了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复古来创新,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万历年间,文坛上又活跃着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其复古倾向愈发明显,诗歌缺乏个性。
万历年间,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倾向,主张文学作品应该抒写性灵,所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公安派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创作方面,不过诗歌亦颇有可观着之作。与公安派同时反对拟古倾向的作品尚有钟惺和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他们的创作主张与公安派相似,成就逊于三袁。
明末政治斗争尖锐,民族危机加深,这时出现了一些以天下为已任的爱国诗人,以陈子龙和夏完淳是这些人的代表。他们的作品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节,情感诚挚动人,具有较高价值。

明代诗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都是明代人写的

明代初期,诗歌创作有一个相当不错的开局。生活在元代末年直至明代初期的一批作家,如刘基、高启等,由于亲历了改朝换代的巨大变迁,对种种灾难和痛苦有着切身体验,这自然加深了他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因而他们的诗歌创作富有现实内容,往往直抒胸臆,感情真挚,气象阔大,风格沉郁。
刘基,是明代的开国功臣之一,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倚重。他的诗歌揭示了元代末期黑暗动荡的社会现实。其《畦桑词》、《买马词》、《赠周宗道六十四韵》等或控诉重敛伤民,或揭露元末官逼民反的真相,都不同程度地表示了对现实的忧虑。
刘基还有一篇长达1200多字的《二鬼》诗,诗中借写结邻和郁仪二鬼重整天地,为民造福,却被天帝猜疑捉拿之事,抒写自己抱负无法实现的苦闷。
高启,是明代诗歌成就最高的诗人。高启的文学思想,主张取法于汉魏唐宋各代,所以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学什么像什么,兼古人之所长,又自出新意。清代史学家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评价高启的诗歌道:
一涉笔即有博大昌明气象,亦关有明一代文运。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对高启的评语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实际上,从高启的成就就可以看出明初诗歌创作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高启做官只有3年,长期居于乡里,故其部分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生活,如《牧牛词》、《捕鱼词》、《养蚕词》、《射鸭词》、《伐木词》、《打麦词》、《采茶词》、《田家行》等。这些诗没有把田园生活理想化,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阶级剥削和人民疾苦。
如《湖州歌送陈太守》写:
草茫茫,水汩汩。上田芜,下田没,中田有麦牛尾稀,种成未足输官物。侯来桑下摇玉珂,听侬试唱湖州歌。湖州歌,悄终阕,几家愁苦荒村月。
又如《练圻老人农隐》、《过奉口战场》、《闻长枪兵至出越城夜投龛山》、《大水》等诗,还描写了农民在天灾兵燹下的苦难。这些作品都是高启诗歌中的精华部分。
高启的《明皇秉烛夜游图》,着力描写唐明皇沉湎酒色,忘怀国事,最终酿成安史之乱。全诗多从白居易《长恨歌》变化而来,但没有一语相袭,可见其诗歌艺术功力之深。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一诗最能体现高启的艺术特色,试看: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从南京的形胜联想到历史上的割据,再联想到今天相对安定的生活,与满怀激情中又带有几多感慨、几分苍凉。
高启诗在艺术上有一定特色。他的某些诗崇尚写实,描摹景物时细致入微。如“江黄连渚雾,野白满田冰”;“鸟啄枯杨碎,虫悬落叶轻”等句,均产生于生活实感,新颖逼真。
高启的诗注重含蓄,韵味深长。如《凿渠谣》:
凿渠深,一十寻;凿渠广,八十丈。凿渠未苦莫嗟吁,黄河曾开千丈余。
虽然只是寥寥数句,收煞处戛然而止,却能给人以深远的回味。还有,高启的诗用典不多,力求通畅,有些只有数句的小诗,更具有民歌风味。如《子夜四时歌》:
红妆何草草,晚出南湖道。
不忍便回舟,荷花似郎好。
这些诗句明白如话,亲切动人。
明代诗坛上出现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派。“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都是台阁重臣。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和翰林院,台阁体则指当时的台阁重臣所形成的一种诗歌风格。
这些人所作的诗歌都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作品,其形式则是追求雍容华贵、典雅工丽,题材大都是应制、酬答和题赠,给人以枯燥乏味、平庸呆板的感觉。
与“台阁体”同时但风格迥异的是于谦的作品。他的咏物诗《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借石灰自比,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高尚情操和不凡的抱负。
“茶陵诗派”是继台阁体之后明代前期的又一个诗歌流派。针对台阁体的肤廓空泛,茶陵派以诗学汉唐相标榜,这种复古主张及其创作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因代表诗人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而得名。它形成并活跃于弘治至正德年间的诗坛。李东阳的成就最大。
李东阳的诗论着眼于形式,强调诗歌的体制、音节、声调、格律,忽视内容。因此,他写的大都是抒发封建士大夫情怀的应酬题赠诗作,缺乏现实内容,形式典雅工丽,诗歌视野比“三杨”开阔,但未能完全摆脱台阁体的弊端。

诗歌的特点有哪些?
答:已经和生活的面貌不完全相同了,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色彩景和物.是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凝结,也是诗人气质和个性的流露.而且,写景即为了抒情,景与情不可分割,往往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妙合无垠,便是诗人追求的境界.4、古典诗歌具有精炼合含蓄的特征.诗歌的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符号系统,...

诗歌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答:一、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艺术特征 小说、寓言和童话主要通过人物或动物和故事情节来再现生活的;散文主要是借助一定的人物、事件和场景来再现生活;戏剧主要是通过人物的矛盾冲突、语言和旁白来再现生活的。而诗歌则是主要通过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的。因此可以说,抒情性是诗歌的语言艺术。有人把抒情性称为诗歌的灵魂。 诗歌...

简答题,第三代诗人的创作特点
答:第三代诗人多采用象征主义、黑色幽默、意象派等手法把物像进行机械化的组装,使诗变得扑shu朔迷离,波谲云诡,让人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想象。用平白如话的语言,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与情感摆放在读者面前,并在其中表达着反崇高、反英雄、反理性、反文化的内容,又被称为“反诗”。

什么是诗歌 具有哪些特征
答: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

曹植的诗有什么特色?
答:是曹植,将质朴无华的乐府民歌发展成为"辞采华茂"的文人五言诗。主要表现在: (一)由叙事转而抒情,拓展了五言诗的题材。乐府民歌,以叙事见长。建安诗人在继承了其叙事为主的特点的同时,兼而抒情,这种特色在曹植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首先,曹植诗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抒情性。不论写什么内容,读者都能从中看到诗人...

明朝诗歌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答:明代诗歌的特点 明诗有三个显著特点:①形成的诗歌创作流派较多。除了具有重大影响的全国性流派前七子、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之外,历朝还有许多地域性的小流派。这种现象显然与明代文士喜结诗社的风气有关。②面对正统诗文的衰微,明代诗人提出了不少诗歌创作方面的理论主张。比如,高启认为要“兼师众...

李商隐和杜牧的代表作的特点是什么?
答:杜牧的绝句画面优美,语言清丽,情韵绵长,风调悠扬,在艺术上别具一格。杜牧的律以雄姿英发为最主要的特征,在律体中又故作拗句或出以古意,表现出一种劲直峻峭、气力健举的气势,从而更增强了雄浑豪宕的意境。关于杜牧诗的艺术风格,是与李商隐诗“深情绵邈”的风格相比较而言的,杜牧的诗在内容上多...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有哪些典型代表,各有什么特点
答:白居易既写有大量的讽喻诗,也写了不少闲适诗,而艺术上最成功的,是长篇歌行《长恨歌》和《琵琶行》。中唐的著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的艺术趣味既不同于韩、孟,也不同于元、白,而有着自己的特点。 晚唐诗歌又一变。中唐的那种改革锐气消失了,诗人们走向自我。这时出现了大量写得非常好的咏史诗,杜牧、...

诗歌的特点有哪些方面?
答: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诗歌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2)诗歌有...

古代诗歌中所反映出来的各个朝代的时代特点。
答:从南朝宋代的谢灵运开始,文人诗风发生转变。他开创山水诗,特点是鲜丽清新,注重描写刻划物象,但由于精心琢磨,秾丽之极反若平淡,如《登池上楼》。他是开启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影响着南朝整代的诗风。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沈约等人创立音韵严格的“永明体”,规定了四声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