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制碱法中氨气和氯化钠的作用

作者&投稿:于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氨气和氯化钠在联合制碱法中的作用是生成氯化铵和氢气,进而生成氢氧化铵和氯化钠,最终产生氨气和水。该反应是联合制碱法中的关键步骤,用于生产氢氧化钠和氯气。在联合制碱法中,氨气和氯化钠是两个关键的原料。首先,氨气和氯化钠在反应釜中混合,加热至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氢气:NH3+HCl→NH4Cl。这个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同时伴随着氢气的产生。接着,氯化铵和氢氧化钠混合,生成氢氧化铵和氯化钠:NH4Cl+NaOH→NH4OH+NaCl。这个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同时伴随着氨气的产生。最后,氢氧化铵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氨气和水:NH4OH→NH3+H2O。这个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同时随着氨气的产生。

~

侯氏制碱法中,碳酸氢钠析出后,为什么要在过滤后的母液中加入氯化钠粉...
答:这里的母液主要含NH4Cl。氯化钠粉末溶解度较大,有利于增加Cl-含量;通入氨气,增加NH4+量,有利于NH4Cl析出。

侯氏制碱法最后为什么加入氯化钠后还要通氨气才能得到副产品氯化氨...
答:侯氏制碱法 第一步: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O2=NH4HCO3 第二步: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碳酸氢钠之所以沉淀是因为它的溶解度较小。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NaCl=NaHCO3↓ +NH4Cl 根据 NH4Cl 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 NaCl 大,而...

为什么侯氏制碱法中的NH4Cl是加入NaCl析出的? 为什么加氯化钠就会吸出...
答:反应方程式:NH4HCO3+NaCl=NH4Cl+NaHCO3↓ 1.NaHCO3溶解度最小,产生沉淀,平衡向右移动.NH4Cl的析出量就大了.2.虽然NH4Cl 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 NaCl 大,但在低温下却比 NaCl 溶解度小的原理,所以侯氏制碱在 278K 283K(5 10 ℃ ) 时,加入食盐细粉,能使 NH4Cl 单独结晶析出.

海水制碱中为什么氨气做媒介NH3+Nacl+CO2
答:你说的应该是侯德榜的联合制碱法吧,氨气极易溶入水,使水溶液呈碱性,这样就能够溶解更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因为二氧化碳在中性水溶液中溶解度太小,达不到使碳酸氢钠沉淀的要求。

联合制碱法是怎么制碱的
答:2NaHCO3=Na2CO3+H2O+CO2↑(CO2循环使用)(以加热作为反应条件)(在反应中NaHCO3沉淀,所以这里有沉淀符号,这也正是这个方法的便捷之处)即:①NaCl(饱和溶液)+NH3(先加)+H2O(溶液中)+CO2(后加)=NH4Cl+NaHCO3↓ (NaHCO3能溶于水,但是侯氏制碱法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由于氯化钠...

联合制碱法的化学原理?
答:在侯氏制碱法中,先通氨气的目的是为了使水碱化,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提升原料的利用率。CO2在NaCl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NH3使食盐水显碱性(用无色酚酞溶液检验),能够吸收大量CO2气体,产生高浓度的HCO3-,才能析出NaHCO3晶体。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是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于1943...

关于侯氏制碱法的第二步,母液中加入氨气的作用问题!
答:选ac,NH3溶于水生成氨水,可以把NaHCO3变为Na2CO3,提高NH4Cl的纯度。

侯德榜制碱法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答:2NaHCO3=Na2CO3+H2O+CO2↑(CO2循环使用)(以加热作为反应条件)(在反应中NaHCO3沉淀,所以这里有沉淀符号,这也正是这个方法的便捷之处)即:①NaCl(饱和溶液)+NH3(先加)+H2O(溶液中)+CO2(后加)=NH4Cl+NaHCO3↓ (NaHCO3能溶于水,但是侯氏制碱法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由于氯化钠...

为什么可以用NACL和水,二氧化碳,氨气,制纯碱
答:这个是向饱和NaCl的氨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首先发生反应 NH3+CO2+H2O=NH4HCO3 因为NaCl是饱和的,所以溶液中有很多的Na+ 会发生反应 NH4HCO3+NaCl=NaHCO3↓+NH4Cl 这里是有沉淀产生的,因为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NaCl,NH4Cl,NH4HCO3都要小(你也可以做个实验,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二氧化碳会有NaHCO3析出,...

侯式制碱法是怎么把氯化钠的利用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多的
答:侯氏制碱法又名联合制碱法 第一步: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1)NH3+H2O+CO2=NH4HCO3 即:①NaCl(饱和溶液)+NH3(先加)+H2O(溶液中)+CO2(后加)=NH4Cl+NaHCO3↓(溶解度一般,因为不断添加原料达到溶液饱和才沉淀)第二步是: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一分子的氯化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