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朱元璋怎样当上皇帝的

作者&投稿:大季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天时,所谓天时即运道,朱和马皇后的结合才使他进入权力中心的,运道好,人家陈友谅什么都不输他,书就输在运道上.2:人和,朱是非常讲义气的一人,从和郭子兴的交往看的很清楚,当义字当头时就会聚集很多死士.他的开国元勋哪个不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3:人文,朱是没文化的,所以他打心眼佩服文化人,正是如此,才有了李善长的9字方略.并最终帮他登上帝位· 朱元璋出生于赤贫的农家,因此是出身于中国社会的最底层,他是唯一的具有这种背景的一代皇朝的开国之君: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尽人皆知的事实。 4月15日,这个年在二十四、五岁的青年和尚来到了濠州城门附近,要求加入郭子兴的部队。这是他一生命运中意外的转折点。他马上变成了一个受宠遇的徒众、受信任的帮手、弁目(亲兵)和郭子兴家中的一名成员。郭子兴有二妻,年长者有与朱元璋年岁相当的两个儿子。年轻些的妻子劝郭子兴把这个年青有为的人和他们郭家的命运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所以招他为他们的养女之婿。这名年轻的女人当时有19岁,是一位马姓密友的女儿;马某临死之前不久把他唯一的孩子托付给了郭子兴照管。她就是后来的马皇后。朱元璋和郭子兴这位年轻一些的妻子的关系后来显得很重要;在朱元璋和郭子兴的儿子们有纷争时她最后站在了他一边,他也把她的女儿纳为妾。 1352年和1353年,朝廷派出的元军企图肃清被叛军占领的淮河地区的中部和东部。将近1352年底他们把芝麻李从他在江苏北部徐州的根据地赶走,而到了1353年初他的两名将军投奔濠州避难,使这个小城市本来已经很紧张的资源更形拮据。他们自己称“王”,盛气凌人地要高踞于郭子兴及其伙伴元帅们之上。派系斗争发展了。郭子兴支持了其中的一人,另一人便把他拘禁了起来。从远征战场上回来的朱元璋发现了这个情况。他随身带了郭子兴那位年轻妻子及其孩子们亲赴另一派领袖的营寨内,终于找到了挽救的办法,救了郭子兴一命。 从1352年冬末起直至1353年6月,濠州被从徐州派来的元军所包围。元军野战指挥官(中书左丞)、水利专家贾鲁(他在1351年曾领导治河工程)之死,使濠州解了围,因而挽救了这块根据地。后来,朱元璋离开了军中回到他的村里,他在家乡招募了700余人的部队,由24名他往日的朋友和童年的伙伴——包括他将来的幕僚长徐达(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在内——带领。这个军事领导集团在以后20年中形成了他私人随从的核心。在往后的几个月中他继续参与范围广泛的出击和野战指挥活动,学习为将之道,并形成了他自己的战术意识。1353年秋,郭子兴给了他一个单独的任命,许他脱离濠州日益紧迫的派系斗争。这是独立活动的事业的起点;他的官衔是镇抚。 在接着而来的战斗中,他最初拔掉了南边的定远县城。他甚至更向南前进,沿途收容了大量败兵和逃兵,并赢得了几次重要战斗。到了年底,他占领了滁州(在安徽和江苏边界附近)及长江北岸上的附近各县。他在滁州滞留了整个1354年一年,并一直呆到1355年上半年。这里成了他的大营根据地,他在此建立了忠于自己的军队,据说其数已达3万人,并且开始凑集了一个地方管理班子。李善长(1314—1390年)是他的第一位顾问,他原是乡村中的精英人物,业儒,他于1354年投奔朱元璋,并开始以历史教训来影响这位热心向学的青年学子。李善长被他任为掌幕府书记。 在1355年的最初几个月他胜利地保卫了被元军围攻的和阳(或和州,在长江北岸,今和县)之后,开始注视着富庶的长江南岸了。最重要的是他看中了大城市南京——当时称为集庆,此地控制着长江下游地区。1355年初郭子兴已死于和阳。郭子兴的儿子们认为自己是他们父亲的后嗣和继承人;他们用小舟和驳船组成的船队给了朱元璋以渡过长江的手段,使他能用水师和陆军在广阔的前线作战。 1355年7月10日预期已久的渡江行动开始了。接着在8月中旬首攻南京。初战未得手,但朱元璋的军队逗留在南京未去,荡平了周围地区一些小城镇。10月末第二次攻打南京,郭子兴的在世的年长儿子和张天佑被杀,这样就去掉了朱元璋的两位顶头上司。整个指挥权此时就由他一人掌握了。 1356年4月10日,经过多次接战之后朱元璋终于拿下了南京,马上把它定为新的首都,并立即给它改名为应天。就在那同一个星期之内,张士诚也渡过了长江,把苏州定为他的首都。那一年的早些时候,倪文俊拥立徐寿辉为南翼红巾军的皇帝,国号天完,其新首都定在长江岸上的汉阳。攻下南京后的下一个月,韩林儿任命朱元璋为江南行省平章,郭子兴仅存之子则当了他的副手。郭子兴的这个儿子谋叛被发觉,因而被处死。朱元璋现在成了以长江为根据地的北方红巾军中无人敢与争锋的领袖,也是整个北方叛乱军中那位傀儡皇帝的守护人。他崛起于群雄角逐之中,成为佼佼者了。

朱元璋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出身布衣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天历元年)在家里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14] 朱元璋生长在濠州钟离孤庄村[15] 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为朱世珍[16] ,母为陈氏。[17-18] [19] 在明代徐祯卿的《翦胜野闻》中,他引用了朱元璋自己作的《朱氏世德碑》碑文,那上面是这样记载的: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其地在今江苏省句容,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18] [20] [21-29]
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找一个地方做佃户,以便在这里能过仅能糊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嫁出。[20] [26] [30]
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
反元斗争

加入义军
元朝末年腐败,压榨百姓,把人分为四等,[31] 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北人之所以地位还稍微高一点,仅仅因为他们被杀得剩下不多了。汉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不能拥有武器,连一把菜刀也必须几家合用。赋役沉重,再加上灾荒不断,广大民众在死亡线上挣扎。[32]
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不料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朱元璋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陈氏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33-34] 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他们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35] 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36]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在寺里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4] 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有时仍会受到老和尚的斥责。不久,寺里的粮食不够和尚们吃了,寺里也得不到施舍,主持只好罢粥散僧,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37] 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也只好扮成和尚的样子,离开寺院托钵流浪。[38]
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1348年又回到了皇觉寺。[39] 在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艰苦的流浪生活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变得残忍、猜忌。这段生活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2] 而在外云游的三年,也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北方的白莲教也在进行同样的宣传。朱元璋在流浪中,也接触到这样的宣传。[41-42]
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铤而走险。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43] 揭竿而起,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并推韩山童为明王。[42] 接着,徐寿辉起于蕲州[44] ,李二、彭大、赵均用起于徐州。几个月之间,各地纷纷响应,形成了滔天大势。第二年正月十一日,定远[45] 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于定远、钟离一带,数万百姓起而响应。[46-47] 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二月二十七日,起义军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28]
随后,郭子兴据濠州[49] 而坚守,号令彰明。[50-51]
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恰在此时,他的师兄秘密告诉他,说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于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25岁。[5]
成长之路
朱元璋入伍后,因为他作战勇敢,而且机智灵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

早期和朱元璋结识的徐达
兴的赏识,于是把朱元璋调到帅府当差,任命为亲兵九夫长。[53-54] 朱元璋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获得的战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兴元帅,得了赏赐,又说功劳是大家的,就把赏赐分给大家。不久,朱元璋在部队中的好名声传播开来。郭子兴也把他视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朱元璋商量。[55-56] 当时郭子兴有一养女[57] ,是其至交马公的女儿。马公死后,他最小的女儿便由郭子兴收养。此时,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于是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58] 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朱元璋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国瑞[59] 。[60]
当时,在濠州城中,红巾军有五个元帅。郭子兴一派,孙德崖与其他三个元帅一派,两派之间矛盾重重。这年九月,徐州红巾军主将芝麻李被元军杀害,其部将彭大和赵均用率兵到了濠州,彭大与郭子兴交好,而孙德崖等人则拉拢赵均用。在孙德崖的鼓动挑拨下,赵均用绑架了郭子兴,并将郭子兴弄到孙家毒打一顿,准备杀掉他。朱元璋闻讯后,在彭大的支持下,率兵救回了郭子兴。从此,两派结怨更深了。[61-62]
朱元璋见濠州城诸将争权夺利,矛盾重重,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创新局面。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六月中旬,朱元璋回乡募兵,少年时的伙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和同村邻乡的熟人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头目,纷纷前来投效。于是很快就募兵七百多人,回到濠州,郭子兴十分高兴,就提升朱元璋做了镇抚。[62-63]
这年冬天,彭大的儿子彭旱住自称鲁淮王,赵均用自称永义王,而郭子兴等仍是元帅。朱元璋见这些人半年没出濠州城,于是他从自己招募的新兵中挑选了心腹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离开濠州,南略定远。[64] 在南略定远途中,朱元璋先招抚了张家堡驴牌寨民兵三千人,后又招降了豁鼻子秦把头的八百人。统率着这支队伍,朱元璋向东进发,乘夜攻破定远横涧山的元军营地,元帅缪大亨投降。朱元璋从降军中挑选了精壮汉人二万人编入了自己的队伍,并南下滁州[65] 。[66] [67]
在南下滁州途中,定远名人李善长到军门求见。李善长和朱元璋一见如故,李善长以汉高祖刘邦为例劝说朱元璋:只要效法刘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朱元璋认为很有道理,于是留李善长做了幕府的书记,并嘱咐李善长好好协调将领间的关系,共创大业。[66] [67]
朱元璋很快攻下了滁州,其亲侄儿朱文正、姐夫李贞带着外甥保儿(后来取名李文忠)前来投靠。从他们口中,朱元璋得知二哥、三哥、姐姐都去世了。其时还有定远孤儿沐英,于是,朱元璋就将这三个孩子收作养子,改姓朱。后来,朱元璋又收养了二十几个义子。[68]
在朱元璋进攻滁州时,郭子兴受到赵均用、孙德崖等人的排挤,所以,朱元璋攻下滁州城不多久,郭子兴也来到了滁州。朱元璋立即交出兵权,三万人的队伍,纪律严明,军容肃整,郭子兴见了十分欢喜。[69]

孝慈高皇后马氏
1355年,朱元璋一举攻克了和县。郭子兴即刻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镇守和州。[70] 一次,朱元璋外出,看到一个小孩在哭,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哭,答说是等父亲。朱元璋仔细一询问才知道,原来孩子的父亲和母亲都在军营,父亲在营中养马,母亲和父亲不敢相认,只好以兄妹相称。朱元璋意识到,部队军纪存在问题,他们攻破城池后,扰民滋事,掳掠妇女,这样下去,部队将失去民心。于是,朱元璋召集众将,申明纪律,下令归还军中有夫之妇,让城中许多被拆散的夫妻团圆。此事广为传颂,朱元璋深得民心。[71-72]
此年中,郭子兴病逝,小明王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名义上,都元帅是军中之主,右副元帅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帅高。但是滁州和和州的军队,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编的,而且朱元璋比郭天叙和张天佑有勇有谋,并且手下又有人才。所以,朱元璋事实上成了这支队伍的主帅。[73-74]
在朱元璋称帝之前,在浙西驻扎6年[75] ,借助覆船山[76] 为中心的秘密明教总舵,奉行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77] 的策略,[78] 迅速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这三条战略是朱元璋发展初期的指导思想。[29]
决胜策略
朱元璋在和州驻守几个月后,粮食供应成了问题。与和州相对,紧靠长江南岸的太平[79] 、芜湖是盛产稻米的地方,但是没有船只。这时恰好两支红巾军的巢湖水军前来归附,朱元璋亲自处理合并事宜。七月间,巢湖水军千余只战舰突破元军封锁抵达和州。朱元璋的步马军登上巢湖水军的船只,从和州东渡长江。到达对岸的采石,常遇春率军冲杀,攻克采石,获得大量粮食。将士想把粮食和战利品运回和州慢慢享用。见此,朱元璋果断地命人砍断船缆,任船顺流而下,断绝退路。将士们见无路可退,一鼓作气,在朱元璋率领下攻克太平。进入太平,朱元璋重申军纪,严禁掳掠,有个别兵士犯禁,立即处死,因此,朱元璋的军队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80] 朱元璋于是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己做元帅,任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这样,朱元璋便开始了稳固根据地的工作。
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张士诚在长江三角洲地带发起攻

南京石头城
势,进攻江南元军。乘此机会,朱元璋亲自统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81] 。在第三天,攻破城外的陈兆先军营,其部三万六千人归降朱元璋。但是,朱元璋看出降军心存疑虑,军心不定。[82] 于是朱元璋就从降军中挑选了五百名勇士当亲军,在夜里守卫,而自己身边,只留有亲兵统领冯国用一人。[83]
第二天,降军知道此事,都十分感动,疑虑全消,甘愿跟随朱元璋打天下。于是,战争进行得十分顺利,不到十天,朱元璋便攻下集庆。朱元璋进城后,下令安抚百姓,改集庆为应天府。[84] 小明王韩林儿获报后,升朱元璋为枢密院同佥,不久又升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朱元璋在应天则设天兴建康翼大元帅府,以廖小安为统军元帅,李善长为左右司郎中。[85-86]
次年,耿炳文克长兴,徐达克常州,而朱元璋亲自率众攻取宁国。随后赵继祖克江阴、徐达克常熟。胡大海克徽州、常遇春克池州,缪大亨克扬州。[87] 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朱元璋陆续攻占浙东余下各地,常遇春克衢州、胡大海克处州,至此朱元璋部控制江左、浙右各地,向西与陈友谅部相邻。[88]
此时,尽管朱元璋拥有十万兵力,但是占有的地盘仍然很少,而且四面受敌。东面和南面是元军,东南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虽然同是反元武装,但是张、徐二人同小明王却相互敌视。不过,北面小明王、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主力,大大牵制了元军,而且,张士诚、徐寿辉的力量还不足以兼并朱元璋。这样一来,朱元璋暂时面临着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89-90]
至正二十年(1360年),刘基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委任他为朱元璋的谋臣,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采纳。

帮助朱元璋出谋划策的刘基
在完成了“高筑墙”的部署后,朱元璋便着手实行“广积粮”了。在初期,军粮的解决主要是靠强征,即征收“寨粮”。但是长此以往,军队就会成为纯粹的破坏力量,失去民心。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朱元璋除了动员百姓进行生产外,决定推行屯田法,大力开展军队屯田,任命元帅康茂才为都水营用使,负责兴修水利,又分派诸将在各地开垦种田。几年工夫,到处兴屯,府库充盈,军粮充足。在1360年,朱元璋下令不再征收“寨粮”,以减轻农民负担。[92] 为了积粮,朱元璋明令禁酒,但是其手下大将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与别人违法犯禁,私自酿酒获利,朱元璋知道后,下令杀了胡三舍,有人进谏说胡大海此时正在攻打绍兴,希望朱元璋可以看在胡大海的面子上放了胡三舍。朱元璋大怒,坚决严明军纪,于是自己动手将胡三舍杀掉。[29]
在争取民心的同时,朱元璋还不断网罗人才,特别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朱元璋在应天还专门修建了礼贤馆来接待他们。这些人在朱元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朱元璋十分尊重儒士,他曾在1358年召见儒生唐仲实[93] ,询问汉高帝、汉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平定天下之道,这也表明朱元璋决心要开创一个新的封建皇朝。[94]
统一江南

大败陈友谅
朱元璋建立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长江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方国珍、陈友定的目标在于保土割据,张士诚则对元朝首鼠两端,没有多大雄心;陈友谅最强,是朱元璋占领应天后遇到的最危险的敌人。[95]
陈友谅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的部下。[96] 后来他杀死倪文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塑像
俊,并于1360年挟持徐寿辉,攻占了太平、采石。于是陈友谅以为应天唾手可得,就杀了徐寿辉,在采石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98-99]
接着,陈友谅约张士诚东西夹击应天,平分朱元璋的领地,应天大震。[99] 朱元璋只好召集众将商量对策,一时众说纷纭。[100] 惟有刘基默不作声,朱元璋于是征求他的意见,刘基认为目前最危险的敌人莫过于陈友谅,必须集中力量消灭他。虽然陈友谅势力强大,但是他杀君自立,部众离心,人民疲敝,故而不难战胜,只要等他们深入,再以伏兵击之,不难取胜。朱元璋同意刘基的判断,于是设计诱敌深入,制造战机。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和陈友谅是老朋友,于是康茂才修书一封,派人送到陈友谅营中,约陈攻击应天,并说愿意在江东桥作内应。[101] [102]
六月二十三日早晨,陈友谅率舰队主力赶到应天郊外的江东桥,才发现桥是石桥而非木桥,方知受骗中计。但为时已晚,朱元璋的伏兵奋起攻击,陈友谅大败。[103] 朱元璋收太平,占领信州、安庆。陈友谅败逃九江,第二年八月攻下安庆,于是朱元璋率军直取陈友谅的老巢江州,陈友谅逃往武昌,[104] 朱元璋攻克江西和湖北东南部。[101] [105]
正在这时,中原红巾军发生分裂,力量削弱。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张士诚乘人之危,派部将吕珍进攻安丰,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待到朱元璋率军赶到安丰时,刘福通已被吕珍杀死,[106] 朱元璋只救出小明王韩林儿,把他安排在滁州居住。朱元璋率主力营救小明王时,陈友谅认为反攻时机已到,于是率兵进攻洪都[107] 。[108] 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率领将士坚守八十五天。[109]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七月,朱元璋统兵二十万,进发洪都,陈友谅获悉后,撤出围军,迎战朱元璋,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鄱阳湖水战从八月二十九日开始,至十月三日结束,进行了三十六天。朱元璋的军队充分发挥小船灵活的长处,火攻陈军,最终取胜,[110] 陈友谅被乱箭射死。[111]
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元旦,朱元璋称吴王,建百官司属,仍以龙凤纪年,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112] 因1363年张士诚早已自立为吴王,故历史上称张士诚为东吴,朱元璋为西吴。
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三月,朱元璋再次到武昌督兵攻城,陈理最终出城投降。[113] 在吞并了陈友谅后,朱元璋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张士诚。
消灭张士诚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114] 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15] 1356年,建都平江[116] 。消灭陈友谅后,朱元璋于至正二十五年十月进攻张士诚,一举攻下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安丰诸州县,将东吴的势力赶出江北地区。[90]
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五月,朱元璋发表檄文声讨张士诚。[118] 同年十一月,杭州、湖州先后投降朱元璋,平江成为孤城。[119] 于是朱元璋以重兵包围平江,发动平江战役。
在围城的同时,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来,但在瓜州渡江时悄悄将船底凿漏,小明王沉于江底。接着,朱元璋宣布不再以龙凤纪年,称1367年为吴元年。[120-121]
平江战役开始时,朱元璋筑墙围城,并造有三层的木塔楼,高过城墙,以弓弩、火铳向城内射击,还设襄阳炮日夜轰击。城内一片恐慌,张士诚几次突围都以失败告终。张士诚反复无常,贪图享受,对部下也十分放纵。平江被围困的最后一天,张士诚弟弟张士信在城头督战,仍不忘享乐,坐在银椅上饮酒,左右侍奉的人递桃子给他,结果桃子还没到口,恰好一炮打来,脑袋被打得粉碎。朱元璋曾多次派人劝降,都被张士诚拒绝。张士诚死守平江,粮尽后,便以老鼠、枯草为食;箭尽了,便以屋瓦为弹。直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初八,朱元璋率军攻入平江城,张士诚则展开巷战相抵抗。最后,张士诚被俘,解往应天。朱元璋问话,他不搭理;李善长问他,他则破口谩骂。无奈,朱元璋只得命手下卫士以乱棍打死张士诚。当时张士诚47岁,东吴灭亡。[122-123]
歼灭方国珍
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命汤和为征南将军,讨伐割据浙东多年的方国珍。[124] 后命胡廷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进攻福建。同年,方国珍投降。[125]

朱元璋出生于赤贫的农家,因此是出身于中国社会的最底层,他是唯一的具有这种背景的一代皇朝的开国之君: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尽人皆知的事实。 4月15日,这个年在二十四、五岁的青年和尚来到了濠州城门附近,要求加入郭子兴的部队。这是他一生命运中意外的转折点。他马上变成了一个受宠遇的徒众、受信任的帮手、弁目(亲兵)和郭子兴家中的一名成员。郭子兴有二妻,年长者有与朱元璋年岁相当的两个儿子。年轻些的妻子劝郭子兴把这个年青有为的人和他们郭家的命运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所以招他为他们的养女之婿。这名年轻的女人当时有19岁,是一位马姓密友的女儿;马某临死之前不久把他唯一的孩子托付给了郭子兴照管。她就是后来的马皇后。朱元璋和郭子兴这位年轻一些的妻子的关系后来显得很重要;在朱元璋和郭子兴的儿子们有纷争时她最后站在了他一边,他也把她的女儿纳为妾。 1352年和1353年,朝廷派出的元军企图肃清被叛军占领的淮河地区的中部和东部。将近1352年底他们把芝麻李从他在江苏北部徐州的根据地赶走,而到了1353年初他的两名将军投奔濠州避难,使这个小城市本来已经很紧张的资源更形拮据。他们自己称“王”,盛气凌人地要高踞于郭子兴及其伙伴元帅们之上。派系斗争发展了。郭子兴支持了其中的一人,另一人便把他拘禁了起来。从远征战场上回来的朱元璋发现了这个情况。他随身带了郭子兴那位年轻妻子及其孩子们亲赴另一派领袖的营寨内,终于找到了挽救的办法,救了郭子兴一命。 从1352年冬末起直至1353年6月,濠州被从徐州派来的元军所包围。元军野战指挥官(中书左丞)、水利专家贾鲁(他在1351年曾领导治河工程)之死,使濠州解了围,因而挽救了这块根据地。后来,朱元璋离开了军中回到他的村里,他在家乡招募了700余人的部队,由24名他往日的朋友和童年的伙伴——包括他将来的幕僚长徐达(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在内——带领。这个军事领导集团在以后20年中形成了他私人随从的核心。在往后的几个月中他继续参与范围广泛的出击和野战指挥活动,学习为将之道,并形成了他自己的战术意识。1353年秋,郭子兴给了他一个单独的任命,许他脱离濠州日益紧迫的派系斗争。这是独立活动的事业的起点;他的官衔是镇抚。 在接着而来的战斗中,他最初拔掉了南边的定远县城。他甚至更向南前进,沿途收容了大量败兵和逃兵,并赢得了几次重要战斗。到了年底,他占领了滁州(在安徽和江苏边界附近)及长江北岸上的附近各县。他在滁州滞留了整个1354年一年,并一直呆到1355年上半年。这里成了他的大营根据地,他在此建立了忠于自己的军队,据说其数已达3万人,并且开始凑集了一个地方管理班子。李善长(1314—1390年)是他的第一位顾问,他原是乡村中的精英人物,业儒,他于1354年投奔朱元璋,并开始以历史教训来影响这位热心向学的青年学子。李善长被他任为掌幕府书记。 在1355年的最初几个月他胜利地保卫了被元军围攻的和阳(或和州,在长江北岸,今和县)之后,开始注视着富庶的长江南岸了。最重要的是他看中了大城市南京——当时称为集庆,此地控制着长江下游地区。1355年初郭子兴已死于和阳。郭子兴的儿子们认为自己是他们父亲的后嗣和继承人;红巾军宋帝韩林儿授予郭子兴年长的儿子和郭子兴的一位旧军官张天佑——即郭之妇弟——以高级职位,而任命朱元璋为他们的副手。但是,朱元璋下面又围绕着24名伙伴,还另外有一些从其他叛乱中跑来归顺他的重要军事领袖;这是靠朱元璋的个人威信而不是靠红巾军的旗帜把他们团结到他周围来的。在这些新归附的人中有常遇春,他在后来的岁月中是朱元璋军中最进取有为的将军,被信任的程度仅次于徐达。另外自动来投奔朱元璋的有沿安徽内陆水道的舟师头目廖永安和俞通海。他们用小舟和驳船组成的船队给了朱元璋以渡过长江的手段,使他能用水师和陆军在广阔的前线作战。 1355年7月10日预期已久的渡江行动开始了。接着在8月中旬首攻南京。初战未得手,但朱元璋的军队逗留在南京未去,荡平了周围地区一些小城镇。10月末第二次攻打南京,郭子兴的在世的年长儿子和张天佑被杀,这样就去掉了朱元璋的两位顶头上司。整个指挥权此时就由他一人掌握了。 1356年4月10日,经过多次接战之后朱元璋终于拿下了南京,马上把它定为新的首都,并立即给它改名为应天。就在那同一个星期之内,张士诚也渡过了长江,把苏州定为他的首都。那一年的早些时候,倪文俊拥立徐寿辉为南翼红巾军的皇帝,国号天完,其新首都定在长江岸上的汉阳。攻下南京后的下一个月,韩林儿任命朱元璋为江南行省平章,郭子兴仅存之子则当了他的副手。郭子兴的这个儿子谋叛被发觉,因而被处死。朱元璋现在成了以长江为根据地的北方红巾军中无人敢与争锋的领袖,也是整个北方叛乱军中那位傀儡皇帝的守护人。他崛起于群雄角逐之中,成为佼佼者了。
记得采纳啊

朱元璋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答:此时,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于是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58] 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朱元璋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国瑞[59] 。[60] 当时,在濠州城中,红巾军有五个元帅。郭子兴一派,孙德崖与其他三个元帅一派,两派之间矛盾重重。这年九月,徐州红巾军主将芝麻李被元军杀害,其部将彭大和赵均用率兵到了...

元末起义军那么多,当上皇帝的却是元璋,这是为什么?
答:一、生逢乱世。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想要靠武力夺取政权,只有在乱世才能实现,元朝末年,皇帝非常的无能,大权都掌握在奸臣手中,他们依靠自己手中的权力,大肆卖官卖爵,买官已经成为常态,给的钱越多,职位就越高,而这些人当上大官之后,又会想法设法剥削百姓,因此元朝末年农民的赋税非常高,百...

朱元璋是怎么起家的
答:从游方和尚到郭子兴帐下做兵卒,一步步得人心拥戴成为郭子兴帐下大将,郭子兴为拉拢朱元璋,将义女马氏下嫁于他,后郭子兴死后,成为首领,名义上拥戴明王,受封吴国公,后战功显赫,受封吴王。暗杀小明王韩林儿后,与元廷势力,张士诚,陈友谅等各路势力争夺天下。消灭南方割据势力,称帝,国号大明,年...

朱元璋称帝过程
答:常玩的游戏就是扮皇帝,他穿着破衣烂衫,把棕树叶撕成丝丝缕缕,粘在嘴上当胡子,用一块车辐板放在头上顶着当作平天冠,然后往土堆上一坐,就装模作样称起皇帝来,还让伙伴每人捡一木块,用双手捧着,三跪九叩,并高呼万岁。 当放牛娃,不仅常挨主人打骂,而且经常吃不饱,只有饿肚子放牛,于是发生了朱元璋宰牛的...

朱元璋当皇帝经历了哪些事,怎样当上的皇帝;朱元璋对历史的发展做了哪些...
答: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推翻了蒙元的暴政,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明朝。朱元璋身上集合了秦始皇的英明与残暴,汉高祖的用人智慧,唐太宗的民本思想,宋高祖的专制集权,这些皇帝有的他身上有的他都有,并且超出前人,他可以说是集合了很多皇帝特点的人。 朱元璋在位期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

为什么朱元璋能成为皇帝?
答:朱元璋从小家境贫寒当上乞丐不足为奇,乞丐当上皇帝很稀奇事。会交友,交了徐达,刘伯温,常遇春等实力派代表。跟对队伍,这点很重要,他们的队伍壮大很快。对元朝作战老赢,不想被元朝统治都支持这种队伍。对元作战,朱元璋立下战功无数。一直升迁从小乞丐当上了三军大元帅。朱元璋开始有野心了,准备推...

朱元璋是如何以贫农登上天子位的?
答:朱元璋在古代的帝王中可以说身份是相当的低,贫农出身,参加起义军后却能够脱颖而出,并在众多的起义军中笑到最后,扫灭了元朝,开创了最后一个由汉族统治的大明王朝。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朱元璋当和尚后去化缘时,与一般人不一样,他仔细研究了淮西的地理、山脉、风土人情,他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见识...

朱元璋是靠什么起家,最终统一天下建立大明王朝
答:朱元璋(1328年—1398年),今安徽凤阳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是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世人熟知,朱元璋是乞丐皇帝,做过和尚,那他有什么人生际遇致使他最终能够飞黄腾达,成为开国皇帝。朱元璋生长...

朱元璋是怎样从一个乞丐变为皇帝的
答:朱元璋从一个乞丐变为皇帝的过程: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刘德地主放牛。至正四年入皇觉寺,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至正二十七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明太祖朱元璋是怎样从一个和尚到开国皇帝?成就霸业的?
答: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明朝的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朱洪武,庙号太祖,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朱元璋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为家庭贫困,朱元璋在很小的时候就为地主放牛。17岁那年,因为家乡流行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