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出自哪里 为人师者,德以配天地,出处

作者&投稿:犁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出处:《礼记·学记》

译文: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便是身教,用自己的日常行为来影响教育学生这便是为人师表。

拓展资料:

作品简介:《礼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由西汉戴圣编纂。汉代的郑玄对《礼记·学记》的解释是:"《学记》者,以其记人学教之义。"《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作品思想:《礼记》继承和发挥了先秦儒家的伦理思想,以整体性、相关性的视界看待社会与人生。《礼记》在有些方面有更细节的要求,主张共生性可转化并通过动态的"互生性"来实现。如提出人际间为防止个人中心主义的膨胀,和彼此以义相责,不以己之所能愧人之所不能。

价值影响:《礼记·乐记》中"中和"的美学思想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取向。它主要从音乐的本质和作用来使人们的心理和精神达到平和,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

权威链接:礼记国学网



出自《礼记.学记》

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便是身教,用自己的日常行为来影响教育学生这便是为人师表。

出处:《礼记·学记》厚德篇

原文:

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

翻译:

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便是身教,用自己的日常行为来影响教育学生这便是为人师表。

拓展资料

作品简介:

《礼记·学记》白话解礼记卷十八前言:本篇记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发明所学的道术,相为表里,故甚为宋代理学所推崇,以为《礼记》除〈中庸〉、〈大学〉之外,唯〈学记〉、〈乐记〉最近道。 按:本篇谈亲师敬业,是学者初入学时不可不知的事,比较大学所谈深奥的理论方法,更切于实用。 

作者简介:

戴圣,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生卒年不详,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郡治在今河南商丘)人。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



出处:《礼记·学记》厚德篇
原文: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
翻译: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便是身教,用自己的日常行为来影响教育学生这便是为人师表。
拓展资料:
《礼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由西汉戴圣编纂。汉代的郑玄对《礼记·学记》的解释是:“《学记》者,以其记人学教之义。”
说话和考虑问题合乎法度,招求一些贤良人士辅佐自己,那就足可以有小的声誉,但还不足以胜任统帅军队的将领。礼贤于德行贤良的人,亲近于才艺广远的人,就足以胜任统帅军队的将领,但还不足以教化臣民,成其美俗。处于君位的人如果要教化臣民,成其美俗,这一定要通过学习呀!
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不会明白儒家至道。所以古代的三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要把兴办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尚书·兑命》篇中说:“由始至终要经常想着学习先王正典”,这就是它所要表达的意思呀。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极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其中奥妙。因此深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德行不足,教书育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学识不通达。知道自己德行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学识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奋勉。因此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篇中说:教育别人所起到的效果,其中一半就是使自己增长德行学识。这就是它所要表达的意思呀。
古代设学施教,每一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一党设有学校叫庠,每一遂设有学校学校叫序,在天子或诸侯的国都设有大学。新生每年都可入学,隔年考试一次。第一年考察学生离析经文义理和辨别志向所趋的能力;第三年考察学生是否尊敬师长,能否和学友和睦相处;第五年考察学生是否广学博览,亲敬师长;第七年考察学生在学术上的见解和择友的眼光,称之为“小成”。
第九年考察学生是否能够触类旁通,知识渊博通达,临事不惑,不违背老师教诲,称之为“大成”。然后就足可以教化臣民,移风易俗,使亲近的人心悦诚服,疏远的人人心归附。这就是大学教育的纲要。《记》中说:“幼蚁时时学习它(幼蚁时时术学衔土之事,而成大垤,犹如学者时时学问,而成大道)。” 这就是它所要表达的意思呀。

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

《谈教育》

出自《礼记.学记》的一段:
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

拓展资料: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
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参考资料:
礼记_百度百科

师德演讲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答: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师德演讲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欢迎大家分享。 师德演讲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1 ...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今天,面对...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它不是一种可以单纯用经济手段来检验其效益、用金钱尺度来衡量其价值...

如何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操守,规范教师的道德和行为
答:在素质教育中显得极其重要。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教师必先以身作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 做到。如果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不端正,不能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尽管他有许多学问,其教学效果不一定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老师“不做警察,...

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什么和什么的统一
答:2、为“人师”者,则应有积极向上的浩然正气,做道德的守望者 “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所谓“身正人之范”,就是能够端正自身,做出表率。教育是以心灵唤醒心灵、以精神引领精神、以生命温暖生命的事业,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3、为“人师”者,还应有...

经师人师你怎么看
答: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人师者,则应有积极向上的浩然正气,做道德的守望者。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所谓身正人之范,就是能够端正自身,做出表率。教育是以心灵唤醒心灵、以精神引领精神、以生命温暖生命的事业,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

高中老师为什么那么爱甩脸子
答:令人哭笑不得!老师没有老师样,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我想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的事。为人师者,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作为老师,如果没有足够的道德修养和性格自制,怎么能教育好学生呢。可惜,在我国,尽管很多人有教师资格证,可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教师太...

学生成绩差是老师的错吗?
答: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作为教师,其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影响至深,有可能只是因为简单的一句话,就伤害学生一辈子,但是总有一些老师,说出一些极端的言论!近日,有网友爆料称,樊城区诸葛亮中学教师的批语引发争执,从网上上传的图片可以看出,在学生作业上有一句红色笔迹的评语写道:“全班最差,你是孤儿...

教书育人师德演讲稿
答: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为师道之精髓。 教育,是无私奉献的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 要铸师魂,首先要对教师职业充满热爱。梁启超告诉我们“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

不做“教书匠”,须当“人师”
答:人的发展有内在层次,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是如此,教师依据专业水平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教书匠”、“名师”和“人师”三种境界,“教书匠”循规蹈矩,惯于接受,死抠教材、思维贫乏,“名师”身怀绝技,语言精妙,充满睿智,而“人师”则是最高境界的师者,他们独具慧眼,人格崇高,最具有师者风范。 如北师大校训所说,“...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涵义?
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含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折射的是一种教育哲理。“学高为师”说的是教师必须业务精炼、知识面广、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身躯为范”指的是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因此教师就要为人师表,即身正方能为范。身证就要诚...

如何理解经师和人师
答: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人师者,则应有积极向上的浩然正气,做道德的守望者。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所谓身正人之范,就是能够端正自身,做出表率。教育是以心灵唤醒心灵、以精神引领精神、以生命温暖生命的事业,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