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文化赏析 武当山为什么会是世界文化遗产

作者&投稿:悟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概 况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丹江口市的西南部。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武当山被皇帝敕封为“大岳”、“玄岳”,地位在“五岳”诸山之上。武当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1米 ,周围又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等胜景环绕,风光旖旎,气势宏伟,被世人赞为“万山来朝”。 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明代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在武当山兴建了大批建筑,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治世玄岳”牌坊建成,武当山建筑群终于形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以八宫两观为主体的庞大规模。 现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主要包括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玉虚宫、五龙宫两座宫殿遗址,以及各类庵堂祠庙等共200余处。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占地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规模极其庞大。被列入的主要文化遗产包括:太和宫、紫霄宫、南岩宫、复真观、“治世玄岳”牌坊等。 太和宫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南侧,包括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太和宫主要由紫禁城、古铜殿、金殿等建筑组成。紫禁城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是一组建筑在悬崖峭壁上城墙,环绕于主峰天柱峰的峰顶。古铜殿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位于主峰前的小莲峰上,殿体全部由铜铸构件拼装而成,是中国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金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位于天柱峰顶端,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 南岩宫位于武当山独阳岩下,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现保留有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龙虎殿等建筑共21栋。 紫霄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规模最为宏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道教建筑,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明嘉清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主体建筑紫霄殿是武当山最具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殿内有金柱36根,供奉玉皇大帝塑像,其建筑式样和装饰具有明显的明代特色。 “治世玄岳”牌坊又名“玄岳门”,位于武当山镇东4公里处,是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牌坊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坊身全部以榫铆拼合,造型肃穆大方,装饰华丽,雕刻有多种人物、花卉的图案,堪称明代石雕艺术的佳作。 此外,武当山各宫观中还保存有各类造像1486尊,碑刻、摩岩题刻409通,法器、供器682件,还有大量图书经籍等,也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存。 武当山古建筑群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精华。在这里还衍生出武当道教、武当道乐和武当武术等文化范畴的精髓,为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 武当山净乐宫复原工程效果图(4月16日摄)。净乐宫始建于明代永乐16年(1418年),是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八宫之首”,原位于古均州城内。1958年修建丹江口水利工程时,属淹没搬迁之列,由于各种原因,复原工程一直没有开展。净乐宫复原工程2002年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北郊动工,将于2004年6月完成主体结构。>> ◎文化遗产 武当山古建筑群历经沧桑,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词、岩庙。在布局、规制、风格、材料和工艺等方面都保存了原状。建筑主体以宫观为核心,主要宫观建筑在内聚型盆地或山助台地之上,庵堂神祠分布于宫观附近地带,自成体系,岩庙则占峰踞险,形成“五里一底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巨大景观。在建筑艺术、建筑美学上达到了极为完美的境界,有着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内涵,是研究明初政治和中国宗教历史以及古建筑的实物见证。武当山古建筑群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规划严密,建筑杰出 武当山古建筑群分布在以天柱峰为中心的群山之中,总体规划严密,主次分明,大小有序,布局合理。建筑位置选择,注重环境,讲究山形水脉布疏密有致。建筑设计的规划或宏伟壮观,或小巧精致,或深藏山坳,或濒临险崖,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具有浓郁的建筑韵律和天才的创造力。 高超的技术与艺术成就 武当山古建筑群类型多样,用材广泛,各项设计、构造、装饰、陈设,不论木构宫观、铜铸殿堂、石作岩庙,以及铜铸、木雕、石雕、泥塑等各类神像都达到了高度的技术与艺术成就。 道教建筑之瑰宝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始终由皇帝亲自策划营建,皇室派员管理。现存建筑其规模之大,规划之高,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神像、供器之多,在中国现存道教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 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 武当山金殿及殿内神像、供桌等全为铜铸馏金,铸件体量巨大,采用失蜡法(蜡模)翻铸,代表了中国明代初年(15世纪)科学技术和铸造工业的重大发展。 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武当山建筑群的兴建,是明代皇帝朱橡在扩展外交的同时,对内大力推崇道教,灌输“皇权神授”思想,以巩固其内部统治,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思想信仰等意义。 主要遗产 武当山太子坡风景区 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主要遗产有太和宫、南岩宫、紫云宫、复真观和“治世玄岳”石坊等。 太和宫:位于天柱峰南侧,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l 600 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 金殿:明代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位于天柱峰顶端的石筑平台正中,面积约160 平方米,朝向为东偏南8°。殿面宽与进深均为三间,阔4.4米,深3.15米,高5.54米。四周立柱12根,柱上叠架、额、枋及重翘重昂与单翘重昂斗拱,分别承托上、下檐部,构成重檐底殿式屋顶。正脊两端铸龙对峙。四壁于立柱之间装四抹头格扇门。殿内顶部作平棋天花,铸浅雕流云纹样,线条柔和流畅。地面以紫色石纹墁地,洗磨光洁。屋顶采用“推山”做法为特点。殿内于后壁屏风前设神坛,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册,右侍玉女端宝,水火二将,执旗捧剑拱卫两厢。坛下玄武一尊,为金婉合体。坛前设香案,置供器。神坛上方高悬馏金匠额,上铸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手迹“金光妙相”四字。殿外檐际,悬盘龙斗边馏金牌额,上竖铸“金殿”二字。殿体各部分件采用失蜡法铸造,遍体馏金,无论瓦作、木作构件,结构严谨,合缝精密,虽经五百多年的严寒酷暑,至今仍辉煌如初,显示我国铸造工业发展的高度水平,堪称现存古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古铜殿:位于天柱峰前小莲峰上。元代大地十一年(公元1307年)铸,高3米,阔2.8米,深2.4米,悬山式屋顶,全部构件为分件铸造,卯榫拼装,各铸件均有文字标明安装部位,格扇裙板上铸有“此殿于元大德十一年铸于武昌梅亭万氏作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 紫禁城:建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延天柱峰环绕,周长345米,墙基厚2.4米,墙厚1.8米,城墙最高处达10米,用条石依岩砌筑,每块条石重达500多千克,按中国天堂的模式建有东、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结构的城楼象征天门。该石雕建筑在悬崖徒壁之上,设计巧妙,施工难度大,是明代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紫霄宫: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清嘉庆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03—1820年)大修,是武当山八大宫观中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现存有建筑29栋,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宫的中部两翼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宫内主体建筑紫霄殿,是武当山最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建在三层石台基之上,台基前正中及左右侧均有踏道通向大殿的月台。大殿面阔进深各五间,高18.3米,阔29.9米,深12米,面积358.8平方米。共有檐柱、金柱36根,排列有序。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大木结构,由三层崇台衬托,比例适度,外观协调。上下檐保持明初以前的做法。柱头和斗栱显示明代斗杠的特征。梁架结构用九檀,高宽比为5:2.5,保持宋辽以来的用材比例。殿内金柱斗栱,施井口天花,明间内槽有斗八藻井。明间后部建有刻工精致的石须弥座神龛,其中供玉皇大帝,左右肋侍神像,均出自明人之手。 紫霄殿的屋顶全部盖孔雀蓝琉璃瓦,正脊、垂脊和戗脊等以黄、绿两色为主楼空雕花,装饰丰富多采华丽,为其他宗教建筑所少见。 南岩宫: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扩建。位于独阳岩下,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峰峦秀美而著名。现存建筑2l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9万平方米。有议案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皇经堂、八封亭、龙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门建筑物。主体建筑天乙真庆宫石殿,建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lO年)以前,面阔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门、窗等均以青石雕凿而成。顶部前坡为单檐歇山式,后坡依岩,作成悬山式,檐下斗栱均作两跳,为辽金建筑斗栱的做法。龙头香,长3米,宽仅o.33米,横空挑出,下临深谷,龙头上置一小香炉,状极峻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武当山复真观 复真观:建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重修。位于狮子峰前,现存建筑20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6万平方米。观门侧开9Jr匝山势建夹墙复道,状如游龙。中轴线上有照壁、梵帛炉、龙虎殿、大殿、太子殿。左侧道院建皇经堂、芷经阁、庙亭、斋房,随山势重叠错落。前有五云楼,五层楼翼角立柱上架设12根梁枋,交叉叠阁,为大木建筑中少见的结构,有一柱十二梁之称。 “治世玄岳”牌坊: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l 552年)。位于武当山镇东4000米处,为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又名玄岳门。系石凿仿大木建筑结构,三间四柱五楼牌坊,高11.9米,阔14.5米。明间与次间之比为5:3。坊柱高6.4米,柱周设夹杆石以铁箍加固。柱顶架龙门枋,枋下明间为浮雕大小额枋上部出卷草花牙子雀替,承托浮雕上访和下枋,枋间嵌夹堂花板,构成明间高敞、两侧稍低的三个门道。正楼架于龙门枋上,明间左右立枋柱,中嵌矩形横式牌匾。次间各分两层架设边楼、云板与次楼,构成宽阔高耸的正楼、边楼,由上而下,逐层外展的三滴水歇山式的坊楼,中嵌横式牌匠刻嘉靖皇帝赐额“治世玄岳”。此坊结构简练,构件富于变化,全用卯榫拼合,装配均衡严谨,坊身装饰华丽,雕刻精工,运用线刻、圆雕、浮雕等方法,雕刻了人物、动物和花齐图案等,是南方石作牌楼之佳作,也是明代石雕艺术珍品。 此外,在全山各宫观中还保存着铜、铁、木、石各类造像1486件,其中明代以前制品近干件,宋、元、明、清碑刻、摩岩409通,法器、供器682件以及图书经籍等,均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2009年8月,武当山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组织的专家评审,正式成为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

跪求中央电视台《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国档案:武当山》的讲稿~

《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国档案:武当山》 古人把想象中那些长生不老并能神通变幻的人称为仙。《说文解字》中,仙被解释成“人在山上的样子”。所以,古人心中,仙与山不可分割。而被称为“天下第一仙山”的就是武当山。 什么样的山才是仙山呢?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环境幽深,云雾缥缈,是仙山的第一个条件。 武当山地处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终年气候温和,湿润多雨。远望武当,云雾缭绕,烟波浩空,山体若隐若现,恰如仙境一般。 成为仙山的第二个条件就是山上必须药材丰富。 因为普通人要想像仙人一样长生不老,必须炼制食用长生不老的丹药。而武当山就盛产名贵药材。《本草纲目》收集中草药1800种,有400多种产在武当山。 因此武当山自古就是人们心中的仙山。 1000多年前,武当山本来被人们称作“太和山”。他的改名也和武当山的道教信仰有关。 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当山就出现了有关玄武崇拜的经书。 玄武,是古代人们崇拜的星宿之一。中国古人把北方的玄武当成水神,而把南方的太和山当作玄武的大本营。 北宋皇帝自称是以“火德之盛兆”得天下,古人相信,“水在火上,天下济济”,就是如果出现水在火上的景象,就意味着天下和谐太平,因此北宋皇室对水神“玄武”推崇备至。 北宋第三位皇帝真宗为了避祖父赵玄朗的名讳,改玄武为真武,册封其为“真武帝君”,从此“真武大帝”的称号一直沿用下来。而真武修炼成仙的太和山也受到北宋皇室的尊崇,改名为武当山,意思是只有真武才当得起这座仙山。 武当山上,在距离不远的地方,有两个真武神庙。 其中之一因为按照传说中真武大帝在天上的住所而修建,因此又称“天乙真庆宫”。整个大殿坐北朝南,镶嵌在南岩绝壁之中,距离地面1000米。周边古木参天,云雾缥缈,颇似仙境。 武当山山势陡峭,在半山腰建庙已经很困难,但在武当山的绝顶之上,居然有一块由人工筑成、面积约160平方米的平台,这块平台上竟还屹立着一座金碧辉煌的皇家宫殿! 这就是另一座真武庙,名叫金殿。他采用了和北京故宫相似的、一种叫“重檐庑殿顶”的建筑形式。 这里供奉着真武大帝塑像。像高1.86米,采用铜铸鎏金工艺铸成,重达10吨。真武身材魁梧,面容丰润,神情庄严宁静。 传说这个真武像就是按照永乐皇帝朱棣的样子铸成。因此民间流传“真武神,永乐像”的说法。 金殿的得名是因为其原材料全部是纯铜和纯金。 1416年,永乐皇帝在北京备下3万公斤纯铜和几十公斤黄金,命令工匠们将其制成金属构件。经过京杭大运河南下运输到达南京,再沿长江向西,到达汉江后北上,最后登陆武当山。 古代工匠仿造木建筑的结构方式,将铜铸的构件制成榫卯结构,到了山上再互相插合在一起。 构件组接完毕后,工匠们用金片和水银熔炼成的金泥,涂在构件互相组接的部位,重新架起炭火烘烤,直到金泥中的水银挥发殆尽,只留下纯金。 一个纯粹的铜铸鎏金大殿就这样在海拔1600多米的山顶上拔地而起。 高山顶气温变化大,金属构件会产生严重的热胀冷缩,古人如何克服这些,让金殿既严丝合缝,又不留组接痕迹,现在的人们已经无从知晓。 为了更好的护卫金殿,1419年,朱棣下令,仿造北京自己的宫城紫禁城,在金殿下方山坡处,修建这座“紫金城”。 紫金城同样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但是只有南天门可通。而南天门又有三个大门,其中位置居中、最高大庄严的是神门,这是皇家的专用通道。旁边的小门则是普通人朝拜真武的通道。 武当山的建筑都充分体现着君权和神权的高度统一。 朱棣把自己装扮成真武在人间的代表,在修建紫金城时,朱棣严格遵守道教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教理,下令修建城墙时,必须随着地势。城高也不论丈尺,人过不去就行。“一定要坚固壮实,万万年与天地一样久远”。 500多年过去了,皇权虽已不在,城墙却依然坚固如初。 紫宵宫坐北朝南,背倚展旗峰,周围群峰环护,形状就像一把座椅。宫前有金水河,完全依照道家依山面水的选址理念建成。 紫宵大殿内,中央屋顶藻井浮雕二龙戏珠图,这是皇权独有的特征;两侧绘八卦图案,这又是道教“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基本思想;整个大殿由36根杉木巨柱支撑,暗示36位天罡星甘愿为真武大帝、当然也是为明王朝卖力效劳。 经过明朝皇帝的亲自经营,武当山共建成1182间房屋,全部镶嵌在峰、峦、崖、涧之间,绝壁之上。 整个建筑群按照八卦布局,体现着道教时间与空间统一的教理,也表达了皇帝希望明王朝江山永固的理想。 远远望去,武当山建筑以金殿为中心,紫宵宫等八大宫为主体,以从山脚直到金殿的石阶道路为中轴线,把所有建筑连成一体,仿佛浑然天成。 武当山是道教圣地,这里所有的彩绘塑像都是道教传说中的神仙人物,然而,却也有一个历史上的真人在这里受到了特殊的崇拜。他就是武当山武术的创始人,张三丰,人称邋遢张。他打得一手出神入化的太极内家拳。 史载张三丰在武当山修炼,有一天无意中在山上看到了喜鹊和蛇相斗,蛇的柔软绵长,以静制动,启发了张三丰,于是他创建了武当内家拳。 这套拳术,于技击中融会了道教处慈守柔、以柔克刚的教义,和抱元守一、意气互用的修持方法,只用内功,非困不发,发则必胜;在安静平和中发力,遇弱不弱,遇强更强。 武当派的其他武功大都源于武当内家拳。 和少林武术一样,武当武术也是在宗教的环境下成长起来。 少林功夫一开始,就以实战为主。招式凶猛凌厉,攻守都十分严密。而武当山的道人们研习武功,则主要是为了修身养性.因此,武当功夫以内修为主,练气为本,讲究柔和,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中国四大派武功中,各派都有自己独霸天下的武器。像我们熟知的少林棍、峨嵋针等,而武当则以太极剑驰名天下。 武当山方圆八百里,在72峰24条涧水边,明朝皇室前前后后共花费了200年的时间,修建维护了一万多间房屋。它们全部镶嵌在绝壁之上,与群山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使这里仿如仙境。

记得采纳啊

道教文化源远流长,而且基本上没有中断过,道教设施、道教文化保持的非常完好。

武当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都有哪些亮点?
答: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而闻名于世。首先,武当山的自然风光令人叹为观止。山脉起伏,峰峦叠嶂,形成了壮丽的山水画卷。山上有茂密的森林,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宜人。山间溪流潺潺,瀑布飞泻,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此外,武当山还有许多...

探寻武当山五大奇观,领略中国道家文化之玄奥精髓
答:作为道家思想和历史的重要见证,武当山有着许多美丽的景点和历史遗迹,尤其是武当山五大奇观,更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这五大奇观是:仙人洞、南岳衡山、白鹤梁、太子岩、神女峰,每一个奇观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文化背景,是中国道家文化的珍贵遗产。首先是仙人洞,这是武当山内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武当山旅游攻略:探索武当山道教文化奇观,感受武当武术气息
答:如果你对武当武术比较感兴趣,不妨去参观武当山武术学院,这是中国武术界的重要培训基地之一,许多优秀的武术选手就是在这里锻炼出自己的才能,同时还可以欣赏到高水平的武术表演。三、自然景观 除了文化遗产,武当山还拥有丰富的自然美景,主要集中在南岳山峰、紫霄峰、莲花峰、天柱峰和金顶等景点。在这里,...

湖北武当山的武当文化
答:武当道教不断吸收儒、佛两教精华,充实、完善教义,一度成为明代统治者维护江山社稷的国教。武当道教文化融多边文化为一体,较为全面而直观地体现着中国古人的信仰、思维和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文明的历史发展轨迹,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敕建于...

武当山值不值得玩一次武当山有哪些历史文化
答:武当山值不值得玩一次在这里我当然要说,非常值得玩。但是去玩之前,一定要了解这里的历史文化,不然你也只会把他当一个风景来看待,那就失去了很多乐趣。下面我将跟大家介绍一下武当山到底哪里值得去玩。从历史开始讲 武当山在明代的时候被皇帝封为大岳等称号,意为皇室家庙。地位可以说是非常高了。...

武当山历史积淀
答:然而,清代以后,武当山的地位有所下降,其影响力主要通过朝山进香等民俗活动展现。建筑大师张良皋教授在其著作中指出,武当山的道教建筑群在设计上超越了泰山,如玄岳门、玉虚宫等,展现了其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武当山因其道教文化,被称为“仙山”、“道山”,是道教敬奉的“真武大帝”的发迹地,...

介绍武当山100字左右
答:武当山,中国道教圣地,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东接襄阳市,西靠十堰市 ,南望神农架,北临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皇室家庙”。武当山以“...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
答:武当山风景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在丹江口市境内,属大巴山东段。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山。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境内,背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水库(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源头),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道教名山和武当拳发源地。高峰林立,主峰...

武当山道教文化
答:武当山自古以来便与道教有着深厚的联系。早在北宋之前,尚未出现玄武神话时,武当山就已是道教名山。据《后汉书》记载,朱穆曾在此隐居。南北朝时期的《水经注》中,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参上山、仙室、谢罗山等,道教视其为洞天福地之一。唐代司马承祯编撰的《洞天福地》虽未收录武当山,但在杜光庭的...

武当山有着怎样独特的景色?
答:武当山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以其独特的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首先,武当山的自然景色非常壮丽。山脉连绵起伏,峰峦叠嶂,形成了壮观的山峰群。其中最著名的是天柱峰,它是武当山的主峰,高达1612米,直插云霄。站在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山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