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自己思念他人却写成是对方思念自己,这是什么手法 诗词中借他人来写自己的情感,是什么手法

作者&投稿:邱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是主客移位的手法。所谓"主客移位"就是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这是我国古典诗歌常用到的表现手法之一,也称“对写”。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

古代诗歌在写人、叙事、状物抒情的过程中直接转主为客、因实入虚,或者先从写己方的状况起笔再逆转为写对方的状况,而起到表意丰富、抒情宛转、韵味深远的效果。这种构思方法常见诸思乡、怀人、送别等类诗中。

扩展资料

“主客移位”的经典诗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释义: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解析:前两句是“直写法”,使“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最能表现客人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后两句作者采用了另一种方式,笔锋陡转出新:反过来写自己“遥想”这一天“兄弟”们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动,烘托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更浓郁,更鲜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主客移位



这种写作手法叫对面落笔,又称“对写”、“主客移位”、“对面著笔”、“巧用曲笔”。

一、含义:就是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作者不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反弹琵琶,从对方着笔,这样,就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二、对面落笔的构思方法。

1、是要立足诗歌的篇章整体,看清抒情主体;

2、是通过品读诗句,看“对面”具体指涉为谁,“对面”与抒情主体、与叙述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3、是整体阅读,领会诗人用对面落笔的方法所抒发的情感内涵。

扩展资料:

杜甫《月夜》对面落笔赏析: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1、译文: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是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2、赏析: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参考资料:百度汉语-月夜



对面落笔,我们高考的时候还是没有具体说法,我们老师就这么喊得。
所谓“落笔对面”,就是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作者不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反弹琵琶,从对方着笔,这样,就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像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全诗通过对面设想妻子望月怀人,女儿稚趣无知来烘托诗人对妻女的忧虑和牵挂,中秋怀人之中浸透了天下乱离的悲哀。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_2lJsO0cKgBJoCEsfL6t4dKS3XoLY06JFjlG4E3sT__Q8Y3yfbatM1m5Mg5sJbhgO5IYVv3RIugw_GJ1_StW_a
(希望采纳啊~~)

反语,不说自己想念对方,却说对方在想念自己,这正是自己强烈想念对方的表现。
如苏轼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明明是自己思念亡妻,却写尽梦中妻子思念自己的情态。

这种方法,目前在语文上还没有给具体统一的名称,有说“对写”、“主客移位”、“对面著笔”、“巧用曲笔

古诗中明明是诗人自己思念却说是对方在思念是什么手法~

  对面落笔

  所谓“落笔对面”,就是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作者不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反弹琵琶,从对方着笔,这样,就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像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对面入笔,如杜甫的月夜,明为己思,偏写他人思己,于是思念更加深沉强烈,又如周邦彦的苏幕遮也是同样手法

长相思是谁的诗
答:“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

长相思 的诗意是什么意思?
答:“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

求李白的长相思解析
答:“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哦,原来诗人在这个寒气袭人的秋夜里,挑着孤灯在思念一个人,“思欲绝”,李白诗中惯用此法,在动词后用虚词加以补充,起到强调和肯定的作用。在此,让我们更能体会到那种思念到极至的揪心之感。且看,诗人思之不得,开始烦躁不安,于是他站了起来,走到窗户...

赏析这首古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
答: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月夜》就是通过设想妻子在月夜对自己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王维写的一首诗叫《相思》,全诗的意思是什么?
答: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

古诗中从对方落笔想象对方在思念自己的诗句有
答: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2、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3、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4、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5、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望月怀远中,理应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但诗中却出现一“怨”情...
答:此句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天涯共此时”句,是诗人的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人不仅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

关于想念爱人的诗句
答:11、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1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13、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14、愿得一心人,白首莫相离。1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6、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17、一生一世一双人,...

求李清照的诗词及赏析
答: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释义: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是另外一种心境。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 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释义:还未开...

思念一个人的诗句
答:4、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白话文释义: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5、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白话文释义:希望思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