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国时期的法币不值钱 民国时期的钱币那时候为什么不值钱

作者&投稿:松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原因:因国民党政府大量发行,引发恶性通胀,导致法币急剧贬值。

  法币是在中国1935年起由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法币的发行,结束了中国使用接近五百年的银本位币制。法币后来因大量发行引发恶性通胀,在1948年由金圆券取代。

  货币背景
  国民政府在1928年北伐统一中国后,开始逐步施行货币改革,计划主要由宋子文及孔祥熙负责推行。最先步骤是透过行政命令,以官股入股中国银行及交通银行,变相将其控制权改为完全国有(原先已是官方开办的银行,已是半官办)。加上国民政府原有之中央银行,国民党基本上控制了中国的银行业。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总统为讨好国内产银州的议员,在1934年通过“购银法案”,由财政部购入白银作为储备,顿时引起国际银价高涨。中国当时为第三大银本位国家,即时出现白银外流,通货收缩,引发利率急速上升,部分银行钱庄倒闭。于是货币改革成为国家理财当务之急。
  货币结局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

  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1937年抗日战争前,法币的总发行量不超过14亿元。1937年抗战开始至1941年英美参战前,日本为破坏中国后方经济,在日占区强行以日本发行之货币收兑法币,再加上以走私物资套得法币,送往上海兑取国民政府的外汇。国民政府分别从英国及美国得到超过一千万英镑及五千万美元贷款,但仍不足支持法币汇价。至1940年起,取消无限制外汇买卖。于是法币的价值开始下跌。
  对日抗战期间,财政支出增加,法币大量发行。到了战后已发行至5569亿元,比战前增加约四百倍。1946年后,法币的发行量更加大增,由抗战胜利时的5569亿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兆元,三年间增加超过一千倍,造成了民间的恶性通货膨胀。当时曾经有造纸厂以低面额的法币作为造纸的原料而获利。宋子文为行政院长时,试图以金融政策稳定法币,抛售库存黄金购回法币。但因为法币发行量仍在增加而没有得到成果。1948年5月后,由翁文灏出任行政院长,王云五被任为财政部长,开始筹划另一次货币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
  货币评价
  有人认为:由国家银行发行,以国家信用保证的法币,使货币与价格波动的贵重金属脱钩,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种进步的金融制度改革;亦是现代国家金融体制下应有的特征。法币发行,统一了国内的货币,而通货发行的控制权落在政府手中,国内白银等硬货币,亦因此集中到政府手上。对于时维持抗战时中国的财政,法币有不可少的功劳。但实施的实际效果是,官办的银行掠夺了民间的财富,使民众的储蓄化为乌有。

除了民国政府发行外,共产党、日本人都在大量制作伪法币,所形的的乘数效应,学过西方经济学的都明白些伪币对市场的的冲击有多大!

不能一概而论 也有很多品种是值钱的 真是普通的存世很多 便宜

发行量太大,

为什么民国时期的法币不值钱 民国时期的钱币那时候~

巨量的印钱啊

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原因是因为国统区商人囤积物质,导致市场商品不足,加上解放战争导致经济萧条,蒋介石乱发行货币,试市场上流通货币量大于实际所需货币量,才导致通货膨胀

...有孙中山头像的中华民国三十四年面值500员的法币,不知道值多少钱...
答:民国34年发行的孙像500元面值的法币有中央厂上海印制,中央厂印制,美商保安公司印制3个版本目前市场全品价格大约在50-80元左右,要是品相不好就要大打折扣,只有3元-10元不等。

民国时期的纸币为什么不值钱,现在大部分才几十块钱一张
答:家里有民国纸币的并不算多,问十个能有八个半都告诉你没有。我外婆在六十年代末的时候偷偷的烧了很多民国时的纸币,塞灶眼里当劈柴烧了,就怕被人发现了说你还留着国民党的钱那,盼着蒋介石回来那。你要敢赌气说个是啊,那就是现行反革命,这可是死的罪过。我相信烧过的并不是少数吧。。。

民国时期200块钱等于现在多少钱
答:民国时期35年之前的200元银元抵现在10000元左右。一元银元约值现在40~60元不等,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价值有所波动。1937年200元民国法币购买力约值现在人民币5425元。1914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推出的国币条例,确定以银元为中华民国国币;法币:1933年:国民政府规定银元为法币,银两不再使用,并委托中央...

中华民国(1911-1949年)期间,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一共发行了几种面值的...
答:你这种问法不确切,货币分为纸币和银币。单就纸币来说,种类就不下几十种。而且有地方的,也有中央政府发行的。最典型的就是1935年开始发行的法币,面值最大为100元,但是很快,法币就开始贬值了。最大面额一再增大,1000元、2000元、5000元。。。到1948年法币停止使用之前,最大面值已高达几百万。...

内战期间,国民党统治区物价上涨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答: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推行滥发纸币政策,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日益贫困,国民经济逐渐崩溃。概况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制度。1939年以前,通货膨胀速度较为缓慢。物价上升指数还未超过法币增发指数。如以1937年6月为1,到1939年12月,法币...

5000民国法币能买什么
答:要看时期,在不同时期,法币的购买力差距太大。比如在解放战争末期,法币贬值太厉害,发放工资时,都是一麻袋一麻袋的钱,那时的5000法币,就不叫钱了。根据《大众晚报》1947年7月30日的资料,在不同的年代100元法币能够买到:1937年两头大牛,1938年一头大牛一头小牛,1939年一头大牛,1940年一头...

民国37年5000元纸币值多少钱
答:几十元。民国纸币存世量大,民国37年5000元纸币不值钱,品相好的一张价值几十元。面值最大有六亿元的,民国后期一万元买不上一个馒头。五千元相当于人民币五元。

关于民国时期货币的一些问题
答:民国30年法币1元只值“当十”铜元100枚。嗣后法币贬值无人兑换。民国31年,关金券1元折合法币20元与法币同时流通.民国37年8月,新发行的金圆券1元兑换法币300万元,1个银元值金圆券2元。民国37年11月,每元银元值金圆券10元。民国38年4月1日至13日,福州市政府公布银元折合金圆券的标准:4月1日,...

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和银元等值吗是真的吗
答: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以前,大约是等价的,就相当于是汇率价,约0.9或0.8等,不同的地域加盖不同的地名,价格也有差距,全国的价不相等。民国二十四年以后,纸币和和银子脱钩,法律上合一元的袁大头,但不能兑换,所以叫法币,再往后就隐性的贬值,就再也不能等价了…

我想问民国期间中国用的法币和法国的一样吗?
答:不一样。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与三十年代之交,我国因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白银不断外流,银本位币制难以维持,国内的货币发行也未趋统一,杂乱不堪。国民党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同时禁止银元在市面上流通,并强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