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矿化类型及特点 矿化类型划分

作者&投稿:博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主要矿化类型及主攻类型

依据本区成矿地质构造环境、成岩成矿作用特点、成矿方式与成矿元素组合,在对工作区主要矿产地进行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应用有关资料,将矿床类型划分为7大类25个亚类,对同一成矿作用环境下细分的亚类在初始统计的基础上进行合并,如将热液脉型、热液交代型、热液充填型等合并为与热液作用有关的一大类。依据本区矿化类型的特点,将有些类型又单列为一种类型,如矽卡岩型。由于工作中涉及矿产地较多,不可能对每个矿产地的成因类型逐一鉴别,因此某些矿床仍保持原有划分类型,如石英脉型、性质不明等。最后本区划分出10个矿床类型。

为了突出本区矿化类型的特点,明确成矿预测中主攻矿化类型,并与相邻成矿区进行对比,对周边相邻成矿区矿床同样按上述原则进行类型统计(表3-4)。

表3-4大兴安岭中北段及邻区主要矿化类型统计

注:大兴安岭中北段比例是合计数与345之比;大兴安岭中北段及邻区比例是合计数与783之比。

除去性质不明的矿产地,表3-4中清楚地表明,工作区最主要的矿化类型为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矽卡岩型、与火山喷发沉积作用有关、与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4个类型,占67.25%,除去性质不明产地,其占已知矿化类型(273处)的84.98%;其次为与次火山作用(斑岩)有关、石英脉型等。从上述矿化类型可看出,本区重要矿化类型主要与内生成矿作用有关。从表3-4同样可看出,在大兴安岭中北段及邻区,最重要的矿化类型也是由内生成矿作用形成,即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矽卡岩型、与火山喷发沉积作用有关、与次火山作用(斑岩)有关、与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等5种类型,此5种类型占全部矿产地(783处)的66.28%,占已知矿化类型产地(656处)的79.12%。与本区不同的是,由于邻区塔源-兴隆成矿区和额尔古纳北部两个成矿区属北部的黑龙江省,所以现代水系风化堆积的砂金矿床比例有明显增高(占8.3%),而本区仅为2.61%。

总之,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与火山喷发沉积作用有关、与岩浆侵入作用有关、与次火山作用(斑岩)有关、矽卡岩型5种矿化类型是区内占比例大、分布范围广、最具找矿潜力的类型,也是今后找矿的主攻类型。上述矿化类型在实际找矿勘察中应结合具体矿化特点区别对待。

二、已知矿种矿产规模与矿化类型的关系及对找矿潜力的评估

1.主要金属矿产与矿化类型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矿产与主要矿化类型的关系,按单一矿种和不同成矿元素的多金属组合进行统计(表3-5),可以看出,工作区单一的主要矿种为Fe、Cu、Mo、Pb、Zn、Au等,其成因类型主要集中在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矽卡岩型和火山喷发沉积作用有关的3个类型,共占68.7%,与沉积变质作用有关的矿产主要是Fe、U矿,而与次火山作用(斑岩)有关的矿产主要是Cu、Mo矿。在多金属组合的矿产中,Fe、Cu多金属系列主要集中在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类型和矽卡岩型;与Cu、Pb、Zn多金属系列有关的矿产除上述两个类型外,还有与次火山作用(斑岩)有关的矿产;与W、Se、Mo、Ni、Co等有色金属有关的矿产主要集中在与基性-超基性或中酸性岩浆有关的内生岩浆热液的类型。大兴安岭中北段及邻区,各种矿产(单一的和多金属组合)矿化类型的分布规律与工作区基本相同,只是与风化堆积作用有关的砂矿(砂金、钛砂矿、砂锡)在邻区有较多的分布,其次与次火山作用(斑岩)有关的Cu、Mo、Pb、Zn多金属组合和与沉积变质作用有关的Fe矿所占比例稍偏高。本区形成的砂金矿床很少,但在陈巴尔虎旗嘎罗索西南6km形成了一个储量大于84×104t的大型残坡积-冲洪积钛磁铁砂矿,原岩为燕山早期细粒石英闪长岩,说明燕山早期对与中基性岩浆有关的矿产具有重要意义。

表3-5大兴安岭中北段及邻区矿化类型与不同矿产统计

续表

注:①为与单一矿种合计230处、452处之比;②为与全部矿产地合计345处、783处之比。

总之,本区与Fe、Cu、Mo、Pb、Zn、Au、Ag有关的多金属组合矿床的成因类型主要为岩浆热液型、次火山岩(斑岩)型和矽卡岩型。实际地质工作过程对某一个矿床成因类型的认识不尽一致,但应随着工作的深入和对成矿作用认识的提高,结合区域成矿环境和本区的成矿特点,总结成矿规律,这样可使今后找矿勘查工作少走弯路并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突破。

2.已知矿产规模与矿化类型的关系

根据本次工作调查结果和收集的资料,工作区已有大、中、小型矿床27处,工作区及邻区合计有105处(表3-6)。

表3-6大兴安岭中北段及邻区矿化类型与矿床规模关系统计

表3-6反映出,无论本区还是邻区,已知矿床的矿化类型(除去砂矿)均主要为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矽卡岩型和火山喷发沉积型3个类型,与上述不同矿产中形成的矿化类型基本相同。值得讨论的是,在工作区目前尚未发现与次火山作用(斑岩)有关的工业矿床,但从本区已知的成矿条件及已发现的矿化线索来看,次火山岩型铜钼矿化点(含斑岩型)占已知矿化类型的40%,预计本区在寻找斑岩型铜钼矿方面有较大潜力(后面还会进一步讨论)。

另外,本区与火山喷发沉积作用有关的工业矿床占14.81%,其中有大型矿床1处(六一硫铁矿)、中型矿床2处(谢尔塔拉、红旗沟铁锌矿床),占本区已知大、中型矿床的50%,是本区与邻区相比的一个突出特点。尤其是在牙克石地区,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矿床应有较大找矿前景。

三、主要矿化类型矿床特征及成矿系列

从成矿地质环境、岩浆岩性质、矿床特征等方面对本区已知矿产主要矿化类型进行了对比,见表3-7。

表3-7要蒙古大兴安岭中北段主内矿化类型成矿地质特征

续表



矿化特点~

不同环境的斑岩铜矿矿化特征基本相似。除与斑岩自身特征有关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和网脉状矿化外,矿化类型还在一定程度上与斑岩体侵位的围岩岩相环境有关。当斑岩体侵位于火成岩区或砂板岩系,其矿化类型相对单一,主要为Cu,Cu-Mo和Cu-Au矿化,主矿体主要赋存在斑岩体及其与围岩接触带中。当斑岩体侵位于碳酸盐岩区时,碳酸盐岩常常发生夕卡岩化和大理岩化。伴随着夕卡岩化,常发生强烈的铅锌铜多金属矿化,形成夕卡岩容矿的脉状、块状乃至似层状多金属矿体。它们与斑岩型铜矿构成了一个成矿系统,仍属于斑岩型矿床。在岛弧、陆缘弧环境的斑岩铜矿多叠加后期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化,使矿床相对富金。同时,在不少斑岩体的钾硅酸岩化蚀变阶段也有大量的金集中产出。例如,安第斯中部阿根廷Bajo de la Alumbera矿床、美国西部Dos Pobers矿床、巴布亚新几内亚Oki Tedi矿床、印尼的Batu Hijau和Grasberg矿床、菲律宾的Lepanto矿床等(Guilbert,1995;Babcock et al.,1995;Macdonald et al.,1994;Clark,1990;Meldrum et al.,1994;Arribas et al.,1995)。
与斑岩铜矿一样,冷水坑矿田具有与斑岩自身特征有关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和网脉状矿化特征。同时,矿化类型也与斑岩体侵位的围岩岩相环境有关,如交代改造火山沉积铁锰矿层而形成具有层控特点的叠生型矿床。冷水坑斑岩型矿化主要为银铅锌,同时伴有不太发育的铜金矿化,金矿化主要以伴生形式出现于成矿的较早时期。冷水坑矿床的成矿温度比斑岩铜矿的要低,在350~170℃之间,成矿由早期的中高温向低温方向演化,其中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中低温阶段。成矿流体属于CaSO4(MgCl2)-NaCl-KCl-H2O体系,而与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NaCl-KCl-H2O体系不同。成矿温度的变化致使矿化具有一定的分带性。与斑岩铜矿床一样,冷水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斑岩岩浆系统,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水的混合,但大气水占有重要的比重,且大气水参与成矿的时间较早。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是目前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也是目前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该类型金矿床的深入研究,包括对该类金矿床的分类、成矿流体形成演化及其成矿特征等均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表明,冰长石-绢云母型和酸性硫酸盐型金矿床,不仅在矿物组合上具有明显差异,而且在形成的构造背景、成矿机理等方面也明显不同。冰长石-绢云母型主要分布于张性环境下由于流体的沸腾而形成矿体(Watanabe,1999),酸性硫酸盐型金矿主要形成于挤压应力场环境下流体混合导致成矿物质的沉淀。
根据矿带内金矿成矿地质环境、容矿的火山岩相、成矿方式、矿物组合、蚀变特征以及成矿地球化学环境等,将区内与早石炭世火山作用有关的金矿划分为浅成低温热液系统金矿和斑岩型金矿,前者又可划分为冰长石-绢云母型和硅化岩型两类(表3-3)。其成矿特征简述如下:
(1)冰长石—绢云母型
以阿希金矿为代表,该类型金矿产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5岩性段陆相中酸性火山岩中,成矿与早石炭世早期火山作用及其伴随而成的火山机构构造系统有关。金矿最终定位在早石炭世早期(杜内-韦宪早期)火山地热波及范围内的火山系统浅部(破火山口)环状断裂系统中,成矿作用发生于火山活动期后,容矿岩石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中酸性火山岩和次火山岩(石英角闪安山玢岩),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冰长石化、绿泥石化、叶蜡石化、碳酸盐化等。矿体呈脉状,规模较大,矿化以裂隙充填脉状为主,浸染交代为辅。成矿温度在120~180℃,成矿压力为72×105~135×105 Pa,成矿深度为300~500 m,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成矿介质为中性到弱碱性,流体包裹体盐度w(NaCl)0.35%~9.5%,平均为3.6%,成矿地球化学环境为还原环境,成矿物质来自火山岩和基底岩石。常见矿物组合有石英、冰长石、绢云母、绿泥石、方解石、叶蜡石、高岭石、深红银矿、银金矿、自然金、白铁矿、黄铁矿、毒砂、黄铜矿、方铅矿、硒银矿、硒铅矿、角银矿等。在矿石组构方面,角砾构造和似层纹构造十分发育,黄铁矿、白铁矿呈变胶状和环带组构常见,表现出各阶段的低压环境和低温饱和环境。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粒度普遍细小,自然金成色不高(700~800)。主要特征元素组合有Au、As、Sb、Te、Se,属低温常见元素,也是一般金矿床地球化学前缘元素,说明成矿深度不大。δ34S1.50‰~10.51‰,δ18O5‰~15‰,δD-59‰~-114‰。
表3-3 吐拉苏矿带主要金矿化类型及特征一览表


由此可见,以阿希为代表的金矿特征,完全可以同国内外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系统中冰长石-绢云母型金矿床相对比。
(2)硅化岩型
以伊尔曼得、京希开布拉克、吐乎拉苏西南等金矿为代表,该类型金矿为本区特殊的浅成低温热液系统金矿,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与阿希(冰长石-绢云母型)金矿相对比,具有明显不同的成矿特征,宏观上与日本南萨型(又称硅化岩型)相近,但迄今为止,在该类型金矿床中尚未发现深成明矾石、硫盐等酸性硫酸盐型金矿的标型矿物,故暂以“硅化岩型”予以命名。
硅化岩型金矿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以低品位、大矿量为特征,金矿化体规模较大。硅化岩型金矿与冰长石-绢云母型金矿比较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容矿岩石、控矿条件、成矿部位、矿化蚀变特征及矿体形态等。
硅化岩型金矿产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2岩性段的沉积砾岩、沉凝灰角砾岩和酸性凝灰岩中,金矿化远离火山口,成矿与层间裂隙带、剥离带有关。金矿最终定位在早石炭世早期(杜内-韦宪早期),主要含矿岩石有强硅化火山角砾岩、强硅化凝灰质含砾砂岩。矿化以浸染交代为主,矿体呈面型分布。成矿温度88~98℃,成矿压力59×105 Pa,成矿深度为230 m,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成矿介质pH值为5.5(200℃时pH=5.56表示中性),流体包裹体盐度w(NaCl)为0.39%~2.25%,成矿环境为还原环境。δ34S为-5.2‰~4.0‰,δ18O为12.8‰~17.2‰,δD为-88‰~-117‰。主要特征元素组合有Au、Ag、As、Hg、Sb、Se、Bi等。主要围岩蚀变为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石化等。矿石组构方面,沉火山角砾结构、变余火山角砾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发育,常见矿物组合有石英、绢云母、方解石、绿泥石、绢云母、自然金、黄铁矿、毒砂、黄铁钾钒、白铁矿等。
(3)斑岩型
以加曼特金矿为代表,该类型金矿成矿受吾拉斯台 郎布拉火山构造隆起带内的次火山穹丘构造系统控制,金矿产于石英长石斑岩(次火山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的构造破碎带内,成矿与石英长石斑岩体有关,金矿最终定位在早石炭世早期(杜内 韦宪早期)。金矿赋存围岩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4岩性段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凝灰熔岩和石英长石斑岩。矿化以裂隙充填石英脉型为主,浸染交代为辅。矿石矿物组合为石英、绢云母、黄铁矿、方解石、黄铜矿、辉铜矿、方铅矿、闪锌矿、斑铜矿、针铁矿、白铁矿、自然金。金属矿物组合为复杂硫化物型。常见矿石组构有稀疏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网脉状构造、条带状构造。与金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等。成矿温度为80~350℃,有两个峰值,一个是120~180℃,另一个是300~350℃,成矿压力为128×105 ~210.9×105 Pa,成矿深度为500~800 m,成矿流体盐度w(NaCl)为1.99%~9.35%,δ34 S 为-0.8‰~-5.2‰,δD为-94‰~-101‰,δ18 O为7.4‰~10.7‰,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和岩浆水的混合,成矿元素组合有Au、Ag、As、Hg、Se、Cu、Pb、Zn等。
此外,区内还有与中石炭世中晚期超浅成侵入体有关的斑岩型金矿(如塔吾尔别克)和产于下石炭统阿恰勒河组底部砾岩中产出的沉积砾岩型金矿化(阿希),成矿与早石炭世火山作用无关,但其含金砾石则为阿希金矿体转生。中石炭世晚期斑岩型金矿的存在表明,金成矿作用一直延续到中石炭世,并与超浅成斑岩体有关。
本书主要讨论浅成低温热液系统金矿的成矿条件、成矿特征。

矿床地质特征
答:矿脉分支复合、舒缓波状、膨大收缩现象比较常见,各矿脉普遍以薄脉、品位高、产状陡立为特征,详细见表4-9。主要矿脉特征简介如下: 15号脉 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与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呈透镜状或扁豆状,断续延伸,石英脉被含矿蚀变带连接。总体形态比较简单,为脉状或长条状,局部有分支复合与蛇形弯曲。走向近南北,向东...

矿产矿化类型
答:金矿主要形成于蛇绿岩群中,金矿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陆内造山阶段,与新生代喜马拉雅期大规模的逆冲推覆和平移走滑剪切以及表生氧化作用有关。按矿化特征方式,金矿可划为以下几个类型:1)构造蚀变岩-硫化物型金矿,如甘孜嘎拉金矿床和德格马达柯金矿床。2)构造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如甘孜尼多金矿床...

矿化类型划分
答:与阿希(冰长石-绢云母型)金矿相对比,具有明显不同的成矿特征,宏观上与日本南萨型(又称硅化岩型)相近,但迄今为止,在该类型金矿床中尚未发现深成明矾石、硫盐等酸性硫酸盐型金矿的标型矿物,故暂以“硅化岩型”予以命名。硅化岩型金矿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以低品位、大矿量为特征,金矿化体...

生物矿化的特点
答:生物矿化的特点生物体具有选择性、具有高效和精准性。1、具有选择性 即生物在特定的部位和条件下,选择性地进行矿化。生物矿化是生物在特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通过有机大分子和无机离子在界面处的相互作用,控制无机矿物相的结晶、生长,从而使生物矿物具有特殊的分级结构和组装方式。2、具有高效和精准性 ...

主要类型银、铜、铅、锌、钼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
答:脉型银矿是本区重要矿化类型之一。矿体或分布于中生代花岗岩中,如丰宁银矿;或分布于中元古代碳酸盐岩层内,如梁家沟银矿、庞家沟银矿、相广银锰矿;还有一些矿床主要矿体分布于中深变质系中,如蔡家营铅锌银金矿(表2-2)。脉型银矿中银矿化常与金、铅、锌矿化相伴生构成银多金属矿床。 表2-2 脉型银矿地质特征一览...

区内地层及其矿化特征
答:按照现有岩石组合特征,建平变质杂岩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①片麻岩+斜长角闪辉石岩+麻粒岩+磁铁石英岩组合,分布于努鲁儿虎山隆起带东南部,即辽宁朱力科—建平—河北凌源一带;②斜长角闪(辉石)岩+片麻岩+磁铁石英岩组合,偶见麻粒岩,分布于努鲁儿虎山隆起带北部贝子府一带和马鞍山隆起带南部的黑里河断裂以南;③斜长...

矿石类型及其特征
答:半透明,脉体边部常有金属硫化物分布,有时穿插灰白色石英脉(Q1)的现象,是主要矿石类型之一;石英-碳酸盐脉,肉眼很少见有金属硫化物分布,也有金矿化作用,该脉穿插灰白色石英脉和烟灰色石英脉;石英-金属硫化物脉,有较多的金属硫化物分布于其中,肉眼可见到石英-黄铁矿脉穿插前期形成的石英脉,是重要成矿阶段的矿石类型。

矿床的基本特征及成矿作用
答:(2)矿石特征 斑岩型矿体的矿石类型复杂,有细脉浸染状黄铜矿石(图2-4),密集细脉状黄铜矿-斑铜矿矿石,不规则小脉状浸染状黄铜矿-斑铜矿矿石,块状黄铜矿矿石,块状黄铜矿-斑铜矿矿石,团包状、脉状黄铜矿-斑铜矿矿石和角砾状矿石等。 上述矿石特征中,细脉浸染状黄铜矿矿石代表斑岩型矿化的第一成矿阶段的特征,以矿化...

矿区的矿化特征
答:有意思的是,不同类型的矿石,具有明显不同的REE配分模式(图3-5、图3-6),各类样品总体上可以分为轻稀土富集和轻稀土亏损两组(图3-5),其样品均是黑色硅质岩(均含C),轻稀土亏损者具有更明显的风化淋滤特征,如YL-3已经成为松散状,其REE含量最低。2004年采集的样品(编号YL开头,表3-...

铜厂铜(铁)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
答:(二)矿床地质特征 1.矿化类型及特征 矿区内主要发育3种矿化类型。 1)火山沉积-岩浆改造型铁铜矿:该类型为矿田范围内的主要矿化类型,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但主要来自围岩。矿体的形成受后期中酸性岩浆侵入过程中热动力改造作用明显。该类型的代表性矿床矿点为铜厂铁矿、铜厂铜矿、张家山铁矿和赵家山铁矿等。 2)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