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多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甲同学设计如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实验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参与.【...

作者&投稿:苏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本题中甲同学设计如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被倒吸入集气瓶中,其原因是没有关闭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有可能有以下几点: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冷却就读数;故答案为:没有关闭止水夹;装置漏气(合理即可);
(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发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从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先下降,后上升,因为开始时,燃烧放热使气体体积膨胀,冷却后收缩,因此先下降,后上升;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已知C=60ml,a=10ml,a上面的空气五等分,则b=20mL;因此氧气的体积分数=
10mL
50mL
×100%=20%;实验前集气瓶里要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的作用是:形成液封,防止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的气体从长导管中向外逸散而影响实验结果;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的实施和实验现象的出现,会导致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大于理论值的是:实验前集气瓶里没有装a体积的水,使一部分气体在导管逸出;故答案为:实验过程:②引燃白磷;③发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磷+氧气
点燃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多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甲同学设计图1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

(1)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将水沿着导管压入集气瓶中.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该实验可得出该气体难溶于水和化学性质不活泼的结论.(2)根据课本知识可知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淡黄色的硫粉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硫被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吸收,因此会造成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将水沿着导管压入集气瓶中,流入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3)该设计方案的优点是装置始终密闭,不会改变试管内气体的成分,此实验过程中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故答案为:(1)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将水沿着导管压入集气瓶中;(2)淡黄色的硫粉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水沿导气管流入集气瓶中,流入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3)装置始终密闭,不会改变试管内气体的成分;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设计实验】第一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的A、B两套装置:(1)实验A和B的区别在于红磷的位置,而这一点与氧气的密度有关,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红磷在稍微低的位置更利于反应的进行,也更利于氧气的消耗,所以实验设计A更合理.(2)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红磷在装置内燃烧,发出大量白烟,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在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容器容积的15.【改进实验】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C实验,而实验C是在装置内点燃,这样红磷不会在装置外的空气中燃烧,也就是红磷燃烧的产物有毒的五氧化二磷不会散失到空气造成环境污染,也节约了红磷,即C装置的优点是:环保,同时也利于实验的结果的准确.(1)至于其他的实验现象及误差分析,要考虑全面就可以.首先注意误差是小于15,这样就与药品不能将氧气完全消耗有关,即红磷的量不足或者气密性等方面的问题.(2)对于氮气的性质,在回答时要和氧气对比回答,氧气反应掉了,而氮气剩余了,说明氮气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在有水环境中氮气能够安然无恙,说明氮气难溶于水和也不和水发生反应.因此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反思与交流】实验原理是通过可燃物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减小,外界液体就可以等体积进入,从而测定出氧气的体积.所以改进实验要建立的此原理上.至于实验出现的失败,就与该原理有关,与是否能够消耗氧气有关,与能否完全消耗氧气有关,与外界气体能否有效进入有关,而在具体回答是要结合本题的环境来回答: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不能使内部气压减少,从而导致不能使外界液体进入.总结以上分析,在选择该实验的替代物质时,物质应该满足:能够和氧气等单一物质反应,且本身不能是气体且生成物不能是气体(如果能够想办法处理后期生成的气体也可以考虑使用).故:(1)通过可燃物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减小,外界液体就可以等体积进入,从而测定出氧气的体积.(2)在实验前集气瓶底预先要放点水,其作用是:防止溅落物炸裂瓶底、吸收二氧化碳.(3)能够和氧气等单一物质反应,且本身不能是气体且生成物不能是气体(如果能够像办法处理后期生成的气体也可以考虑使用).故答案为: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故答案为:【设计实验】(1)A;(2)红磷在装置内燃烧,发出大量白烟,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在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容器容积的15;【改进实验】环保,同时也利于实验的结果的准确.(1)红磷的量不足;或者装置气密性不够好;没有等到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2)15 45.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合理即可,不求全面)【反思与交流】(1)通过可燃物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减小,外界液体就可以等体积进入,从而测定出氧气的体积;(2)防止溅落物炸裂瓶底、吸收二氧化碳;(3)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生成物为固体.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多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甲...
答:(1)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产生压强差,烧杯中的水被倒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有可能有以下几点: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冷却就读数;(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发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从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多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甲...
答:(1)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将水沿着导管压入集气瓶中.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该实验可得出该气体难溶于水和化学性质不活泼的结论.(2)根据课本知识可知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淡黄色的硫粉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淡...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多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甲...
答:(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发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从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先下降,后上升,因为开始时,燃烧放热使气体体积膨胀,冷却后收缩,因此先下降,后上升;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多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甲...
答:(1)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将水沿着导管压入集气瓶中.[实验过程]②玻璃棒下端是热的,能引燃白磷,所以,玻璃棒的作用为点燃白磷;③白磷燃烧的现象为:放热,生成大量白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4P+5O2 点燃 . 2P2O5;④由...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多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
答:(1)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将水沿着导管乐入集气瓶中。 (2)黄色的硫粉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水沿导气管倒流回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3)装置始终密闭,不会改变试管...

...催化剂很多。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四组实验,在相同条件下,比 ...
答: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加催化剂的产生气泡较多,C中只有看带火星的木条能不能复燃,从而判段催化的效果,但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纯的氧气,所以使用过程中,观察的现象不是太明显,D通过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进行比较,加催化剂的所需的时间较少,故选C ...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装置,试图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说明CO2...
答:(1)CO2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2)选择的实验装置是②;实验现象为:试管内液面明显上升;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NaOH与CO2发生反应,气体减少,使容器内气压变小,产生气压差;(3)由图象可知,在检验样品中的杂质时加入稀硫酸,并无二氧化碳气体...

在今年化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做了三个化学实验...
答:通过探究发现: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分共同存在时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2)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盐溶液能促进金属生锈,因此在实验装置C的蒸馏水中加入少量食盐,铁片锈蚀的速率将变大;(3)A中要保持试管内空气干燥,可加入固体干燥剂如氧化钙来吸收水分;(4)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在金属表面镀上一...

...催化剂很多.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四组实验,比较两种物质的催化...
答:也就知道了谁的催化效果好了,故B正确;C、第三组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由于分两次实验,如果都能复燃,根本无法判断哪一种物质的催化效果好,故C错误;D、第四组虽然也分两次实验,但通过比较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的话,很明显就能比较出反应速度的快慢,故D正确.故选C.

某兴趣小组为测定某工业纯碱(假设仅含NaHCO 3 杂质)中Na 2 CO 3 的...
答:而NaHCO 3 易发生分解反应,从而根据残留的固体的量推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坩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 3 Na 2 CO 3 + CO 2 ↑+ H 2 O;(2)该方案根据加热后残渣的质量来求解,要加热至恒重,以保证NaHCO 3 全部分解;方案二:该实验方案的原理为用双指示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