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州古韵乡情作文 1000字 不要华丽的词,写的容易看懂 记着,一定要苏州的 描写苏州可以用什么词语?

作者&投稿:鄣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州古韵
  回眸难忘锦绣园,浅笑又忆烟雨巷。 苏州,这堪比天堂的岁月古城,在历史的长河里积淀着浓厚的古韵,却又是闲适温婉的,充满了浓厚的江南气味“小桥流水人家”,如此令人痴迷,在千年的光景中,尽显淡然之态。
  走进苏州老城区,沿着那粉墙黛瓦,踏着斑驳的青石,细想着沉浮的历史,无需目的,只是静静的漫步,感受着苏州那分独有的秀雅,品味着姑苏城的浓厚书香,欣赏着这古色古香。
  走过石板桥,伫立于苏州河畔,河水静静地流淌着,千年如斯地浅唱着它柔美而婉约的诗情,夏风似乎也感染了这座古城的温雅,柔和了不少,两岸的烟柳静静陪伴着流水,是不是被风吹起,扬起了那一抹独特的风情。
  穿过小巷,游走于苏州市中心的街道,相较于老城区,市中心就多了几分现代化的气息,市中心有着高楼大厦,街边开满各式店铺,茶馆……但尽管如此,却没有一丝一毫属于城市的喧嚣与浮华,一切都是那么的从容与雅致,路过茶楼,被里面飘出的江南小调勾住了脚步,走进这古色古香的茶楼,坐在藤制的桌椅上,品上一壶清茶,听着一曲江南小调,心也就静了,随着小曲,我仿佛感受到了苏州城的深刻底蕴,那份隽永与含蓄的美好。
  离开了茶楼,漫步于苏州街头,看着人来人往,心中用上了一份惬意。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沉醉在苏州城的吴侬软语里,差点忘了此行的主要目的,没有逛园林,便算不上来过苏州。要说园林,就不得不提着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的拙政园了。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王献臣是该园的第一个主人,他晚年仕途不得意,罢官而归,买地造园,借《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取名“拙政园”。
  走进拙政园,不禁被它的巧妙设计所吸引,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与对景艺术,充满了浓厚的南方风味,比起北方建筑的庄严与讲究,到多了一份随性与错落有致的美。亭台楼阁,水镜垂柳,无不蕴含着一种妆巧的美丽,单看表面,拙政园或许显得太过于华美,似乎与苏州不相宜,但每处景点,其名字都充满了浓厚的苏州底蕴,如东部的主要厅堂“兰雪堂”,堂名便是取意于李白的“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拙政园骨子里却还是有一番苏州独有的内涵,在世人心中占有着独特的地位。
  走出园林,流连于苏州大大小小的商店里,一块块精美的刺绣,一把把充满诗韵的真丝圆扇,真是让人放不下,买上一些,做个纪念,也留份苏州情怀在心中。
  华灯初上,在一条不知名的小河间泛舟,两岸的人家已经点起了灯,晕黄的灯光洒在河面伴着圈圈涟漪,为这次苏州之旅画上了句号,站立在舟上,我仿佛听到了那寒山寺的钟声,伴着历史的尘埃使我陷入了久久不愿醒的苏州古梦……

我也在找啊
好辛苦啊

我也在找啊

我也在找啊

那你就写苏州的

苏州的个性800字,描写家乡苏州的作文~

不知不觉中,经过了10几个小时的颠簸,最终我们来到了位于苏州境内的寒山寺。
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这首诗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一句就是描写的,夜晚,张继驾着小船,在河心听到了寒山寺夜晚的钟声。但这一结论并未被证实,因为寒山寺夜晚是不敲钟的,至于张继是从那里听到的钟声就无从考证了。
进入寒山寺的庭院,只见墙壁上写着三个大字:寒山寺。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三个字是由两个人共同完成的。其中,“寒山”是由祝枝山写的,“寺”是由陶浚宣写的,原因是:这个寺庙的主持找祝枝山写,祝枝山要90两银子,但主持却给了他60两银子,结果祝枝山就只写了两个字,县令一看就着急了,缺一个怎么办?最后干脆自己写了最后一个字。所以这三个字就是有两个人所为了。
进入寒山寺的所在的寺庙,那里东西和中间各有一个香炉,上面徐徐散发出一阵阵烟雾还伴随着香气。正中间就是著名的寒山寺了,寒山寺高约7、8米,宽约4、5米。转过寒山寺,后面就是供奉寒山和拾徳这两位圣贤的塔楼了,名曰:寒拾殿。右侧便是寒山寺的钟楼了,原来是敲108下,现在只敲3下便可以了。
坐上车赶往了下一站。
第2篇:雨中随想
尽管已经三月了,但这里还是没有春天般温暖的感觉。
春天,在我的印象中,又或许说是想象中的,应该是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到处是绿树红花,就连风也应该是如轻轻的抚摸般柔软。
但是,这儿的“春天”倒是走另类路线,非但没有暖洋洋的温度,风还是冷得可以让人宁愿蜷缩在教室里,也不愿出去走动。
每一天,天空灰得像哭过一般,到处都布满阴霾,一层接着一层,似乎浓得都化不开了,如果不是在视野周围都还有些光亮,恐怕白天与黑夜都没有什么区别了。
前一段时间阳光还热得如夏天一般火辣,甚至每一个人都把夏装都重新找出来穿上,但还是汗如雨下。而如今,每一个人都把冬装找了出来,重新变回“臃肿”的身躯,阳光不曾见过一丝一毫。
灰蒙蒙的云层是越积越多,似乎是云堆得太挤了,一不小心就挤出了水。水珠们似乎也是极不情愿,它们都扭扭捏捏,犹犹豫豫,懒懒散散,当一起降落到人间时,成了朦朦胧胧的细雨。如烟如雾,飘飘洒洒,自由飞舞,让人一下分辨不出东西。当它们调皮地落到地上时,一下子化成了一滩水,如一面面小镜子倒映着整个城市。
我每一次出门时,都要和这些小精灵们“亲密接触”,有的藏在我发梢,有的打在我的脸上,有的沾在我衣服上,弄得我狼狈不堪。它们在我的脸汇聚成一颗小水珠划过我脸颊时,凉意一点点袭来。
我骑着自行车缓缓穿过雨幕,透过蒙蒙细雨,发现周围的事物都变得朦胧起来,景物也柔和了许多。我喜欢这片刻的朦胧美。心灵如洗涤般晶莹透彻,抛掉烦躁与浮华,回归最真实的自己。
此刻,我不知觉地想到了江南。
江南。水乡。烟雨朦胧,才子佳人辈出的地方。那是我一直非常向往的,心中充满无数美好希冀的境域。甚至有些可望而不可及的圣地。
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依山傍水的地方了,只是心中觉得只有那些地方的事物才我是所向往的。也许只是因为它的宁静,也许只是因为她的灵性,也许也只是因为她的温婉,没有浮华的烦躁,只剩空明的宁静。
符合这些条件的地方,我仅知道广西的桂林,湖南的凤凰,浙江的杭州,江苏的苏州。
可惜,我仅仅只去过桂林而已。
听别人说,其实那些地方没什么好玩的,无非就是山水,也就没什么可玩的地方了。
我只是笑笑说,有山水就够了。
也许生活在依山傍水城市的人,不管那城市有多美,看久了,也会腻的。直到最后评价自己的城市时,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有的仅仅是山水而已”,同时自己也不断憧憬着外面的世界。
我应该也如此吧?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呆腻了,就对外面的城市充满向往,对那的一切充满希望。也许就是所谓的“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却想进来”吧。
但不管结果变成怎么样,即使它们的样子仅仅是我的幻想也罢,我还是喜欢那些地方。一个很适合生活的地方。
对于苏州,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小学学过的一篇课文——《苏州园林》,文章描写苏州园林十分精致清幽,能住在里面更是了不起。这使我对苏州的园林建筑颇感兴趣。
最重要的是,从众多的散文大师的文笔中,更能感受到苏州的魅力。一种宁静安详的魅力,一直紧紧地吸引着我。也许只有在那,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才能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而且才子佳人都多诞生于此,可见所谓的“天地灵气”还是存在的,不管怎样都要到那去吸一口啊!如果下起温柔的细雨,那岂不就是一副泼墨山水画了!
关于杭州,那最喜欢的莫过于西湖了。在搜索图片时,她依旧是那么美。
西湖,被无数诗人夸过的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它静如明镜,倒映着两岸的绿树红花。又如一块碧绿的翡翠,没有一丝瑕疵。湖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湖底欢快地舞动。
青山绿水,小楼轩榭,构成一副和谐而精美的画卷。没有太多的修饰,美的是自然,自然就是美。
也许那的女孩,会撑着油纸伞,徘徊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忽然一转身的回眸,嘴巴微微上翘,弯成一个迷人的弧度,一眨眼就消失在雨幕中。
雨水打在脸上,一滴,一滴。
对了,今天我还要上课呢!我加快了骑车速度向学校奔去。我似乎在一霎那间,余光发现在离我不远处的一条深巷中,有一个倩影静静的站在那里,撑着一把油纸伞。我回头一看,那儿什么也没有……
我从新打起精神,向前奔去。
第3篇:第四日——走进丽江
“我相信四年级的‘童鞋’都应该学过《走进丽江》这一课吧!课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它以雄伟的山川、古老的城镇、淳朴的民风著称。而我今天就即将走进这神奇而美丽的丽江古城。 但当我走到丽江,我觉得丽江不过如此,是的,商业化已经让丽江失去了原本淳朴的面貌,可是在束河古镇我却找回了: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这种古镇的味道。听爸爸妈妈讲:丽江是纳西族人的居住地,而束河古镇位于丽江城北,是纳西族先民最早的聚居点,。我还听他们讲在束河古镇还有八大景色分别是:夜市萤火、龙门望月、雪山倒映、断碑敲音、鱼水亲人、西山红叶、石莲夜话与青龙桥。当我看到了那美丽淳朴的束河古镇,我兴奋地指给妈妈爸爸看:‘妈,看!这就是我想象中古镇的样子哦!水在门前流着,在水上架起了一座座小桥!这里真的是好棒啊!’我又禁不住咏颂出一首杜荀鹤描写苏州‘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情的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挢多。夜市买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明月夜,相思在渔歌······’
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而木府不仅是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还是纳西民族首领木氏土司的发祥地!而且木氏还以‘知诗书好礼守仪’而著称。
木府占地很大,有46亩那么大!木牌坊上大书"天雨流芳" 四字,乃纳西语"读书去"之谐音,体现纳西民族推崇知识的灵心慧性。大家印象中的王府都是坐北朝南,唯有木府是坐西朝东。丽江古城围绕木府向四周扩建,古城没有城墙,据导游讲,就因为丽江城原主人姓木。
木府还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 体现了纳西民族广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
转了一天大家都又累又饿,所以我们就近找了一家饭馆走了进去!在这个饭店里我看见了名副其实的‘饭桶’(也就是一个木桶里面盛的有好多米饭罢了!)又吃了纳西烤鱼和毛血旺······”
看这就是毛血旺、‘饭桶’和纳西烤鱼看起来很棒吧!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拼音“:shàng yǒu tiān táng,xià yǒu sū háng
解释“:形容苏州、杭州的繁荣、富庶。出处“:宋·范成大《吴郡志》:“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白话译文:天上天堂是最美的,人间的苏杭是最美的。举例造句“: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2、春和景明
拼音“:chūn hé jǐng míng
解释“: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白话译文: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举例造句“:小生许久不与他会面。喜今日春和景明,昼闲无事,不免去看他一遭。


3、亭台楼阁
拼音“:tíng tái lóu gé
解释“: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算不得大园庭,但亭台楼阁,树木山石,却也点缀结构得幽雅不俗。举例造句“:我喜欢中国的亭台楼阁。


4、湖光山色
拼音“:hú guāng shān sè
解释“: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五代人物》:“杭城湖光山色之秀,锺为人物,所以清奇特,为天下寇。举例造句“:园内轩窗四启,看着湖光山色,真如仙境。


5、湖光山色
拼音“:hú guāng shān sè
解释“: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五代人物》:“杭城湖光山色之秀,锺为人物,所以清奇特,为天下寇。举例造句“:园内轩窗四启,看着湖光山色,真如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