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佛学院的女众部 福建佛学院在哪?

作者&投稿:歹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法身慧命之摇篮
今日的僧教育,就是明日佛教的生命线。延续佛教的命脉,振兴中国佛教,根本之道在于培养弘扬和住持佛法的人才。福建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传常法师、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落实时就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在恢复寺院的同时,也致力于办学。在福建省宗教局的大力支持下,1982年,首先在崇福寺举办了女众佛学培训班,此为建立女众学府之雏形。1983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福建省佛教协会正式创办了福建佛学院。佛学院分男、女二部,男众设在莆田广化寺,女设在福州崇福寺。女部的创办,成为拨乱反正以来全国最早办起的一所佛教女众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僧才,为当时青黄不接的佛教界注入了生机。整肃的道风、良好的环境、如法如律的修持,使得佛学院蜚声中外。以下略作几点介绍:
崇福寺位于福州北郊象峰之麓,为福州市五大丛林之一,又是日本长崎圣寿崇福寺的祖庭。此处群山环峙,溪流淙淙,远离尘嚣,清新雅静。寺周有茂密的古松、古榕环绕,清翠如染。寺始建于唐代,续修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8年)。千余年来,高僧辈出,明末以来有跬存、清安、古月、必定、圆瑛诸禅师,先后振锡于此,兴盛一时。明崇祯二年(1629年)寺僧超然和尚东渡日本,在长崎圣寿山创建了崇福寺,其后至第七代住持皆为福建人。
1957年,福州市佛教协会设佛教安养院于此,后寺改为尼众道场,由传常法师住持。法师率领全体僧众,历经几年辛勤努力,整修扩建,规模日益宏大,使寺貌焕然一新,门庭重辉。现寺院建筑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大悲阁、念佛堂、五观堂、僧寮、厨房、库房、祖师塔等。
寺内住众180多人,全寺上下僧众依六和敬,共住同修,成为四方尼众向往之修学胜地,曾被誉为“江南第一女众丛林”。可以说,以这座历史悠久、道风淳厚、清幽静谧的千年宝刹作为校园,使学僧自然处于一个良好的道场氛围中。 佛学院从创办之日起,办学宗旨十分明确,即:培养爱国爱教、学修并重、具足正信、具有较高的佛教学识,能从事佛学教学及研究、会管理寺院的僧才。
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具有正知正见、能切实住持佛法、服务社会的人才。招生条件为:具有初中毕业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的沙弥尼和比丘尼;年龄在18-30周岁之间,身体健康,必须经当地佛协及主管部门同意推荐。通过考试,择优录取,然后按成绩及文化程度编入预科班或培训班,以便教学。 学院开设本科(本科只办二届,由预科毕业生报考,后因经费及师资等问题停办)、预科、培训班学制均为二年。课程开设,旨在通过有次第有系统地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佛学知识和文化知识,并培养她们对佛学课的研究能力。历年来学院课程大致不变,以经、律、论所诠之戒定慧为中心,贯彻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原则,同时辅开语文、历史、政治等世学课程。以预科为例,所开课有法华经、无量寿经、弥陀要解、华严经进净行品、佛经选读、梵网经菩萨戒本、沙弥尼律仪、四分律戒相表记、天台四教仪、教观纲宗、俱舍论、百法明门论、八识规矩颂、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护法论、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以及语文、书法、演讲、梵呗等。
本院以健全的行政组织管理学校。院总部设在福州法海寺省佛教协会内,设院长一人,负责总指导工作,副院长二人,协调院长工作,分管男、女二部。其下再设男女二部教务长、付教务长、办公室主任等,负责具体教务和日常工作。
师资来源,既聘请教内有学识、重修持的法师,又聘请教外学有专长的老师。可喜的是,本部历届优秀毕业生也陆续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来。开办的第一年比较艰难,师资、教材、参考资料均极缺乏,主讲佛学的仅有一位法师,配合邀请来的老居士和外聘的语文老师,因陋就简,苦撑了一年多,而后才逐渐改观,形成了一个师资队伍比较稳定的局面。现有教职员工12人其中任课教师9人,每班班主任1人,教师皆能以身作则,默默耕耘,为教好书育好人作出无私的奉献。 1、规约与管理
应该说,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办好宗教院校的首要问题。崇福寺的尼众佛学院自1983年开办以来,一向重视校纪校规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至1991年已制订出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如学生守则,课堂、上殿、斋堂、宿舍、卫生规则,作息、会客、请假制度,值日生职责,奖惩办法。成绩考核分为操行、学业、出勤三方面评分,达到规定标准方能授予毕业证书(不合格者只给予结业证书)。每届开学,学院为新生安排入学教育周,学习教育方针及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其明了丛林的集体生活规矩及学修并重的内容和目的。
学院规定每学期成绩优异者及出满勤者给予红榜表扬,每学年(二学期)学业成绩在前五名和出满勤者发给奖品,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她们精进向上、努力不懈的修学精神。若学生有过失而不干扰大众者,只予私下规劝;若其思想行为违反团体纪律或影响大众者,给予点名批评或相应处罚。请假及旷课超过规定时间者按自动退学论处。
每学期末,要求学员对照学院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自我鉴定。经班委及教务处评定后,再由班主任写成评语,与学期各科考试成绩同时寄发给学生师长,并存入学生档案。
2、学生生活
学员依学院所安排的作息时间生活,既紧凑又充实。每天清晨四点,学僧们随着一阵催醒迷梦的板声,立即起床洗漱,当鼓声响时,她们已列队整齐,威仪庠序地进入大殿与常住僧众共诵早课。课诵结束,稍事休息,又排队过堂用斋,搭衣持钵,依腊而坐,整齐有序,鸦雀无声。早斋毕,开始整理环境卫生。八时,清脆的上课铃声标志着一天的学习开始,学员们全神贯注地吮吸着法雨甘露,享受着法的喜悦。
一晃间几个小时过去了,午斋时到,依然列队进五观堂。为保证莘莘学子精力充沛,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然后又上课、晚殿、晚自修。伴着止静的钟声,结束了一天的学习生活。每星期有半天的劳动。周日下午参加会静老法师为大众所开的《涅盘经》讲座。周末晚上观看佛教录相或新闻联播。如是日日月月、点点滴滴地熏修佛法,积累资粮。
3、课外活动
学生除了上课共修外,学院还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多次组织学僧前往泉州参谒弘一大师纪念馆、瞻礼大师灵塔;参观民族英雄林则徐纪念馆;参加省宗教局举办的“爱国爱教知识”演讲竞赛、“爱我中华”书法展览,宗教界联欢晚会以及各种会议和活动。这样就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也丰富了学员的生活、扩大了知识面。1984年以来,福建省佛教协会几乎每年都在崇福寺举办二部僧传戒,法会期间,学院停课三至四周,部分学生参加受戒,没受戒的学员参与行堂、侍者等护戒工作,使学僧们深受教益。
学院还设立图书馆和阅览室,备有《大藏经》等典籍和有关学习资料、报刊杂志等供师生课外阅读、参考。学习园地——墙报,还是学僧们进行互相交流切磋的窗口。
4、解行并进
培植僧才,不单是知识的传授,作为出家人,为人师表,道德行持比学问更重要。而戒律是生活行持的准则。因此,学院学僧必须严守戒律。经云:“毗尼若住,佛法亦住“。持戒与否关系到个人修持的成败,及整个佛教的兴衰。学院在贯彻“解行并进,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方面比较突出。其主要原因与崇福寺有密切的关系。该寺自恢复以来,律纲重振,道风严谨,体现了丛林传统的良好风范,并于1992年开办了律学研习班,经过五年已培养出一批讲戒弘法的律学人才,既为律学班提供师资又为学院戒律科输送教师,同时也有利于布萨诵戒、自恣、安居、传戒法会等法务的开展。在崇福寺这一特定的环境下,学院师生与常住僧众,皆以戒为师,行住坐卧,生活行事,如法如律。
每逢月半(黑月廿三日、廿九或三十日,白月初八、十五日)则与常住僧众一道进行传统的布萨、诵戒法事,以使日常行持如佛所教、如法忏悔。每年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为期三月,谨遵佛制结夏安居。几年来,寺院还接收了来自各省市的客僧安居。大众聚集一堂,精进办道。做到赵朴老所倡导的“学僧生活管理丛林化,丛林学院化”。
学院师生与常住僧众,皆以规范、威仪、学修统一为特色,得到四众弟子普遍的认可。1990年10月29日,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亲临崇福寺,为学院师生和全寺大众作了一堂开示指导,给予赞扬和鼓励。赵会长说:“这是个比丘尼的模范丛林,道风良好,女众佛学院也办得很好,学员宿舍整洁,教室宽敞明亮。制度严谨,学风浓厚,能坚固学员的道心”。参观完毕,不胜欢喜,并与大众僧一起过堂用斋。1989年,台湾圆光佛学院院长如悟法师与教务长惠空法师也率领师生前来参观。此外,还有新加坡宏船法师、广洽法师、隆根法师、美国妙因法师、法国一行法师、香港圣一法师、宏勋法师、心一法师、意超法师、何泽霖居士等诸大德先后莅院,或作佛学讲座,或捐款助学,对学院及常住的学风与道风都给予高度赞誉。
学院教学见地上以佛陀无上教理为意趣,行持上以世尊所制戒律为准绳,功夫上以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为指归,成为全体僧众修学生活的中心内容。近几年来,由学院几位法师带领下,组织周日共修会,读诵大乘经典,修清净心,助长定慧,使学僧达到佛教知识与信仰、修持同步增长。
总之,佛学院对学生从思想、生活、修持及劳动等方面,层层启迪,使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僧才,真正能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 回顾办学历程,学院走过了十六个年头。在这十六年中,先后招收本科学生二届、预科班八届、培训班九届,共计五百四十名学僧,毕业了四百八十七名学僧,遍布全国各地,可称硕果累累。毕业学僧部分从事各地佛学院教育工作,部分充实到福建省及各地方佛协工作,部分继续深造。其余回到原寺院担任职事。她们当中大部分已成为各地佛教事业的骨干力量。学院的毕业生有的还远涉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与香港地区,为住持佛教、弘扬佛法、净化人心、造福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十几年的艰难创业中,福建佛学院女众部虽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但展望前程,一些问题尚有待解决,我们坚信:只要大众齐心协力,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使命感,福建佛学院女众部这座僧格的铸造地、法身慧命的养成所,一定能在21世纪的征程中,继续发展、壮大,为佛教培育出更多、更好的跨世纪僧才。



闽南佛学院女众部客堂联系电话~

如果对佛学有兴趣看这个你会有大发现,这才是佛教终极秘密!
1.释迦摩尼佛成佛以后,首先直接的给众生开示了“次第一心三藏”,即《华严经》,准备讲明“次第一心三藏”的当下开示“一心三藏”就可以圆满。但是发现事与愿违,许多人不能接受。他们有的执着苦修苦证,有的执着自然外道,有的执着求神通术。。。当时印度就有96种外道。无奈之下佛只有一步步引导,不与这些外道打成一片就意味着没有人会听佛的开示。2.为了破这些外道,佛讲了《阿含经》,十二因缘法等进行接引,用因缘法来破自然外道法等,欲使小乘人得到他们的“果位”。这个果位即小乘人的阿罗汉,辟支佛。属于不了义二乘人的果位。所谓不了义是指这个所证是有漏的菩提。3.佛又针对众生不同的喜好执着,比如有的人喜欢执相修行,有的人喜欢执空修行等,都为他们讲各自的经典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藏教菩萨 → 他们的发心很大,执着在事相上来行持,也就是说他们是执相修行,行有为法,比如念佛念咒,拜佛拜忏,只懂得拜有形相的佛,不懂得拜法界佛,天天有为的去行善,这叫有为法,有为法是生灭法,不能成佛。因为佛法不讲善只讲真。但是他们会得到很大的人天福报!但是因只有福德没有功德(功德是必须明心见性开悟)我们修行人学佛目的不是为了得福报,那叫三世冤,第一世受苦,第二世享用自己的福报所得,第三世往下落至三恶道等,因此是白修一场不出轮回。 佛为了接引有缘众生先入佛门再说,总比闻不到法强,因此为这部分执相才愿意修行的众生开示了《无量寿经》《地藏经》等,这是藏教菩萨所修经典。所以我们可以与古代的梁武帝比较一下,梁武帝建了四百八十座庙,度了十几万人出家,到最后还不得好死,达摩祖师直接告他说:“你没有功德”。通教菩萨 → 这了接引藏教菩萨放弃有为修行更上一个层次,也为了把喜欢执空修行的人接引进佛门,佛用《金刚经》《六百部般若》来破执相修行的有为法,《金刚经》就是把有为法判为邪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金刚经》就是来接换《无量寿经》《地藏经》的。《金刚经》讲得很清楚,“若人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怎么了? 行邪法不能见如来。这是佛讲的,所以我们念佛,拜佛,供养舍利,建寺庙有什么用啊?!这些与成佛与你明心见性没有关系,这些是修行而不是修心。所谓那些念佛 拜佛 供养舍利,只能做为佛法形式上的有缘辅助接引众生的工具而已,不是成佛的方法,与成佛无关。想成佛要明理,深入经藏开了智慧才行。所以当今多少人在盲修瞎练一看便知,而且往往大家都去做的事就觉得是对的也跟风去做,不会理智的用智慧去分析,从而占用自己大量的学法时间去跑佛事啊等,还觉得这是自己往生的资粮,这不是与佛做交易吗?用世间人的想法与佛再做交换吗?佛啊你看我今天放生放了多少了,念了几千声佛号啊,还念经咒多少遍啊,我一定能往生了,是不是佛啊?就是这种心理啊。因此造成“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个通教就是指禅宗的修行,执空修行,破一切相归空相,连佛的三十二相他都判为无明相,这叫禅宗的无为法。他执在空相里不出来了,他却不知道空是对有而讲的,空本身也是一种相,是空相。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非有相,非空相,但他能现有相,现空相,随缘自在变现。真心本来面目是非有为,非无为,非不有为,非不无为. 禅宗所认为的这个“无为法”,通过禅定的功夫来修成的,是不是以有为之心 修无为之法?!所以仍然判为是有为法,以有为之心修无为之法,仍然是邪法。《楞严经》第六卷中文殊菩萨就把月光童子还有孙陀罗难陀一些人修的禅宗判为不能成就。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最上乘论》中讲:修此法门“恒沙莫一,亿劫希成”,就是讲修行这个法门能成就的人是恒河沙数的人中难有一个人有这样的根基,这个银河系可能还没有恒河沙数的修行人,即使有这么一个人修行,他还是亿劫希成。可见是甚难成就的法门。别教菩萨 → 因此为了破掉众生在有相与空相两个相上的执着,接引众生继续探求真理,这个时候通过《华严经》,《圆觉经》开示众生从亦空亦有两个门而入,在禅宗见空性的基础上,从空出有,比藏教通教更加圆融。这里的破掉不是世间法里的破,世间法讲破是破掉不要了,佛法里的破是在相见性而不是破相见性。明白这个道理就是破了,并不是要把它破除掉不要。《华严经》,《圆觉经》为代表经典,来接换《金刚经》。所以从开始讲“次第一心三藏”难以被人理解到绕了一大圈,众生撞到南墙又撞到北墙,路都行不通,这才发现原来真的不能执着于一部经,人的境界在提升,就如上台阶一样,需要一个认知过程。这样众生就容易放下情执心,不再抱有先入为主的老观念,解放思想,比较开明了。就像我们要过河,只能乘船,过了河,还要船吗?有的人就是不肯丢下船,扛着船继续行,以至于障碍了自己前行的进程。这时再看《华严经》,《圆觉经》那就比以前效果要好得多了,这才理解佛之前讲的那些经那些法门啊是针对当时自己的根机而讲,是应机施教。并不究竟。当时自己就那样的境界,不能接受更深的指导。圆教菩萨 → 到了法华涅盘时,佛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对弟子们说:【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又讲【唯此一真实,余二则非真】(《请见法华经原文》):唯有这部经是真的,第二部就是假的。也就是认定这部《法华经》才是我佛所要讲的,前面那些经典是引导你们最终流入此《法华经》的,也就是说,《法华经》是前面藏教,通教,别教里任何一部经的接换经,这是方便说,究竟说为:《法华经》为十法界任何一个国土中佛讲的无量经中任何一部的最终接换经。此经破前的小乘因缘经及不了义大乘经。其实佛在成佛后当下就可以讲此《法华经》的,《法华经》即前面所提到的“一心三藏”法理。佛就为了开示众生一心三藏法理,但是当时没有正法氛围,讲了人家也不接受反而会破法毁谤。因而佛讲了这么多经往“次第一心三藏”上引导,因“次第一心三藏”就是为了最后讲清“一心三藏”的辅助跳板!所以,如果你没有学过三藏十二部经能接受这个《法华经》的话,那就不必先前的一大圈子的弯路,可以直取佛法精髓“一心三藏”,直取家园,回归如来藏妙真如性。其实佛在之前41年的传法中,无时不在讲《法华经》只不过那时是旁敲侧击,暗示着讲,给弟子们心里留下一个痕迹。到了法华涅盘时,佛才全面的讲,正式的讲,直接的讲,真话真说,指出弟子们必须受持此《法华经》这样我才与授记成佛,这时佛已不问根性,只讲唯一佛乘。。《法华经》全名称为《大乘妙法莲华经》,佛最后七年就为了讲这部《法华经》。《无量义经》为《法华经》打前阵,《涅盘经》为《法华经》收尾。《楞严经》原名《妙法莲华王》,与《法华经》是同一部经,《法华经》是总讲,正面直接讲,《楞严经》是细讲,是从正反两面讲,把《法华经》要讲的道理全面展开着讲。主经就是《法华经》《楞严经》两部大经。圆教佛法是从非空非有而入,遇有说空,遇空说有,非空非有当下即空即有。圆融圆满圆通十法界万法为当人当下一念当下随缘变现。此法不立修证,不立阶梯,无修无证,一步登天,印光祖师遗训说为:“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等觉菩萨就是像观音菩萨那样的大菩萨的果位!

福建佛学院由已故当代高僧圆拙老法师偕普雨、妙湛法师发起,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创办于1983年春季,属于省级佛教院校。分男众,女众二部。男众部院址设在全国三大模范丛林之——莆田广化寺内,环境优美,宁静宜人。女众部院址设在福州市北郊崇福寺。

色达五和佛学院的历史
答:它与亚青寺都是位列前茅的大型寺庙。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是由晋美彭措法王1980年创办,在短短30年间从藏区一个山谷深处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五千在家出家僧众在此修行居住。佛学院戒律十分严格,男众女众的僧舍泾渭分明。二百多年前,大成就者多珠根桑银彭在《未来预言》中写道:...

中国哪些地方有尼姑庵?尼姑庵有什么要求?
答:1、莲溪寺创建于元末明初,当时的香火很旺盛。现今的莲溪寺座北朝南,占地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所存主要建筑大都为元明时所建。2、在武昌丁字桥南面约两公里的盘龙山上,有一座驰名中外的古刹——莲溪寺。它是武汉的四大佛教丛林之一,也是武汉市目前唯一的一座佛教“女众丛林”——尼姑庵。3、...

国内有哪些地方有尼姑庵?
答:2.莲溪寺 在武昌丁字桥南面约两公里的盘龙山上,它是武汉的四大佛教丛林之 一,也是武汉市唯一的一座佛教“女众丛林”。莲溪寺创建于元末明初,现今的莲溪寺座北朝南,占地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所存主要建筑大都为元明时所建。3.寂照庵 在云南大理苍山圣应峰南麓,中国最美的尼姑庵、中国最文艺...

福建佛学院的男众部
答:福建佛学院现有年轻法师29位(男众18名,女众11名),他(她)们淡泊名利、不随俗流,信仰坚定、勤奋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在佛教教育事业上。在院学生208人,其中男众128人,女众部80人。 福建佛学院是改革开放以来创办比较早(83年)、规模也比较大的中级佛学院之一,从以下八个方面上来了解福建佛学院的办学特色:1、...

佛学院修行需要什么条件?
答:下面是中国佛学院的招生条件,您可以参照。女众的佛学院在其他省市有,比如福建,四川。 中国佛学院招生条件: 1、招收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历或同等文化程度,有一至二年的出家生活经历。 2、信仰虔诚,品学兼优,志愿从事佛教事业的青年僧人。 3、无婚姻或恋爱关系。年龄在十九至二十五周岁之间。

岭东佛学院的学院简介
答:1935年6月,一批佛学理论水平较高的18名学僧圆满毕业。后因院、寺两方意见相左,且经费拮据而告停办。1946年10月,虚云老和尚法驾莅潮,并于开元寺启建水陆法会,寺众恳请虚老出面,请智诚法师主持开元(智诚法师,江苏泰州籍,于1933年承太虚法师命任岭东佛学院监学,后辞职,至潮安县庵埠住持灵...

无上法师是哪里人
答:佛友你好!无上法师是江西省莲花县真人寺的住持。

南山广化寺的主要设置
答:福建莆田广化寺佛经流通处由圆拙长老始创于1983年。前世纪七十年代末,宗教政策开放,寺院逐步恢复重建,宗教活动逐渐开展,但经书法宝奇缺,连最常用的早晚功课本都很难看到,而信众又希求殷切。圆拙长老应信众祈求,发心满众生愿。首先从海外请得早晚功课本,并在为修复寺院劳碌奔波繁忙工作之余,亲力亲...

释证严的人物生平
答:心生欢喜,便花了数百元钱请回家。此一经书至今仍置于静思精舍。 后经当地慈云寺出家师父引荐,前往新北市汐止静修院,准备出家,三天后被母亲寻回。王锦云随着慈云寺修道法师再度离家,由台中前往高雄,再转台东县鹿野乡王母庙。 几经波折,在台东县鹿野乡王母庙之后,先后移居知本清觉寺、...

色达#请问想去佛学院短期学习需要什么条件
答:去佛学院短期学习需要条件如下:1 、不限国籍,年龄为18 至29 岁的佛教僧人。2 、信仰虔诚,出家半年以上。3 、具有高中毕业学历或同等学历(如中专或初中毕业加三年佛学院)。非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报考者必须具有能说会写的中文能力。4 、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无残(隐)疾和传染病。(考试前集中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