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魏晋隋唐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 魏晋时期文人音乐家具有哪些特点

作者&投稿:种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状态,除西晋的短暂统一以外,在近四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先后存在过三十多个政权。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礼乐制度废坏,自然给社会生产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然而在这一时期,秦汉以来的天下统一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合二为一的固定模式打破,政治文化中心开始南移,边疆地区和周边的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已有长足的发展。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和建立政权,在与汉族的接触交往中,逐渐接受了汉族传统文化而开始进行汉化进程,汉民族也大量吸收了个少数民族和域外传入的各种文化因素。即以音乐而言,“天竺乐”、“龟兹乐”“康国乐”“安国乐”“疏勒乐”等西域胡乐几乎畅通无阻的涌向了中原,风靡南北,不仅带来了“胡乐荐臻”状态下的音乐文化的大融合,也为隋唐宫廷燕乐得形成奠定的基础。同时,佛教音乐也开始流行。魏晋南北朝时代打破了经学一统之局,进入文学自觉之时代,再次出现文化多元走向并相互吸收、借鉴、融合,成为中国历史由秦汉一统向隋唐盛世之过渡阶段。
魏晋南北朝的美学在扬弃先秦两汉伦理实用美学传统的基础上,构建了倡表现、偏心理、重主体的情感愉悦型的新的美学体系。中国古典美学偏于抒情和表现的总体特征,正是在此时期获得了基本确立。而对美学发展演变起决定作用的是玄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提出。以王弼、何晏为代表的士人们以《老子》、《庄子》、《周易》为谈资,掀起
了一场谈玄风尚。而在文艺上的三曹、嵇康、阮籍,书法上的钟、卫等人都是在意识形态各部门内开创真善美新时期的显赫代表。在没有过多的统治束缚、没有皇家钦定的标准下,文化思想领域比较自由而开放,议论争辩的风气相当盛行。正是在这种基础上,与歌功颂德、讲实用的两汉经学、文艺相区别,一种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和一种抒情的、感性的“纯”文艺产生了。这二者构成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飞跃。
魏晋人的生活与人格具有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的特征,“任自然”的审美意识,本质地表现为自然主义与个性主义的有机统一,因而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审美意识的主流。
“任自然”的审美意识,与先秦时期形成的“自然说”美学思想有渊源关系。这种意识直接影响到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山水诗的艺术创作,同时对其时的瓷器、园林、名士生活方式的审美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促成了追慕“清秀”的审美设计倾向。
下面从一些具体的音乐或文学作品中看一下体现出的一些音乐美学思想:
n 王弼《论语释疑》所推崇的“大成之乐”。
n 阮籍《乐论》以“和”、“乐”为美的审美意识
n 《列子-汤问》所载音乐轶事中反映的音乐审美观:
n 《宋书》中的音乐美学思想
n 《文心雕龙》的音乐审美思想
1、 王弼《论语释疑》所推崇的“大成之乐”:
王弼,魏晋玄学奠基人。其著述主要以《老》解《易》调和儒道,尤其对有无、本末、体用的阐发是一大贡献,丰富了中国哲学的范畴理论。大成之乐,无声不分”。此源自《老子》的“大音希声”。 《老子》的“大音希声”与“道”同一,是“无”和“无为”,这与《老子》全书以自然否定人为,以无为否定有为是一致的,在音乐问题上也就是以“大音”(无声之乐)否定“五音”(人为之乐) 。而王弼在对待“大音希声”这一问题上,与《老子》既有同也有异。所同,二者均以崇“无”为本,如王弼在注《老子·四十一章》“大音希声”句时所说:“听之不闻名曰希, (大音, )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不商。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分”即部分,“众”即混沦之整体。故“大音”“听之不可得而闻”。“有分”则不宫不商,须犹如“道”混沦之存在,是不可分的,是意会之蕴,故
能统众。所异,《老子》只讲同不讲异,就是要取消比较,抹去差异;王弼则不同,既讲同又取异。在推崇无声之“大音”的同时,更肯定“五音”的实在作用,即“五音不声则大音无以至”,“五音声而心无所适焉,则大音至矣”,此说系承《淮南子·原道训》:“无音者, 声之大宗也。??无声而五音鸣焉”之意,是以“无”为本,以“有”为末的本体论在音乐中的体现。推崇无声之“大音”的同时,更肯定“五音”的实在作用
阮籍《乐论》以“和”、“乐”为美的审美意识:
阮籍(210-263)作为“竹林七贤”人物,历史上与嵇康齐名。哲学思想上受老庄影响。在当时思想界“名教”与“自然”的问题上,调和“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其音乐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其《乐论》中。
在《乐论》中,一方面以“和”作为乐的顺乎自然的本质属性,视“顺天地之体,成万物之性”作为行乐的目的,要求以协和阴阳的音声律吕去适应万物之“情气”;另一方面,又在当时的音乐生活中,仍然继承着儒家乐教思想,视“各歌其所好,各咏其所为”的郑卫之音为淫放之乐,要求“立调适之音,建平和之声”,制礼作乐,,“使天下之为乐者,莫不仪焉”,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
阮籍根据儒家音乐思想中的关于“乐者乐也”的审美准则和要求,批评了以悲为乐的审美态度和倾向,从理论上要求音乐审美必须以愉悦快乐的情感体验为其特征,竭力排斥音乐活动中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阮籍音乐思想的核心,一是为求得音乐与天地自然乃至人心的谐和,主张以“和”为美,再是要求音乐审美中必须求得快乐的情感体验,以“乐”为情,反对“以悲为美”。其音乐思想既非超过伦理教化的自然美学观,也并非具什么纯粹美学的倾向,而是援道入儒,将传统的儒家音乐思想染上了一层道家的色彩,其目的仍是为礼乐教化服务的。
《列子-汤问》所载音乐轶事中反映的音乐审美观:
《列子》一书,相传为战国列御寇撰,又有以出于晋张湛伪托等说法。书中所载的音乐传闻轶事,反映有一定的音乐审美意识与观念。
书中所述诗文从师襄学琴,以弹琴不仅仅在于由弦得声,而要先得于心,而后外应于器,说明琴乐演奏必须存志于音声,才能达到乐感天人的效果和审美境界。
所述秦青、韩娥唱歌事,不仅透漏时人以悲为美的审美风尚,其中“响遏行云””余音绕梁”的描写,是对音乐审美心理的形象化描述。

学音乐_高效学习_免费试听~

关于山水对人的教化功能的资料。
答:纵观文学史程中各个时期的自然审美观,普遍都受“比德”说的影响,将自然对象物作为寓寄作者某种人格理想的载体,借以发抒咏赞某种政治伦理意义上的道德情感。正是由于受这种审美观念的影响,文学史上大量的描写自然山水或吟咏自然品物之作,其艺术审美价值都已超越了自然美本身,获取了伦理精神的审美价值。如屈原的许多...

中国宋代山水画发展概述,两千字
答:[注:叶朗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68页。]从以上人物品藻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的美学风尚,是面向自然,走向自然,回归自然成为普遍追求,因此美学风格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宗白华先生曾经概括:“魏晋时期虽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的时期,但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

西狭颂的历史背景
答:而碑刻是体现时代度与韵的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中以《封龙山》、《西狭颂》、《孔宙》、《乙瑛》、《史晨》、《张迁》、《曹全》、《衡方》诸碑尤为后人称道仿效。 可以说, 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北书雄丽,南书朴古,体现了"士"、"庶"阶层的不同美学追求。 至於瓦当玺印、简帛盟书则体现了艺术性与...

观沧海中第一行诗理解正确的是
答: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解说 《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门行》第一章。《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汉乐府中《相如歌·瑟调曲》。“ 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

中国古代品茶的长诗
答:真正就茶咏茶,而不是顺带言及茶者,则要到两晋时期,左思的《娇女诗》可谓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茶诗。茶诗全盛于唐,宋代达到顶峰,历代都有佳作。估计:唐代约有500首,宋代多达1000首,再加上金元明清以及近代,总数在2000以上,真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了。(一)魏晋南北朝茶诗 张载《登成都楼诗...

茶道的基本知识
答:国不治,家不宁,身不安,释氏之道,何由而行哉?”他还提出“修身以儒,治心以释”儒释共为表里的主张,因而发展成为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宗教。佛教对茶道的渗透,史料中有魏晋南北朝时期丹丘和东晋名憎慧远嗜茶的记载。可见“茶禅一味”源远流长。但形成气候笔者认为始启...

比较黑格尔和康德美学之异同
答:在康德那里,判断力是与逻辑判断的理解力和理性不同的,它是关于感情的一种认识能力,康德称为反省的判断,即审美的判断,而审美判断就是对于个别事物表示主观态度的情感上的判断。康德认为,通过审美判断这座桥梁,可以把现象界和物自体、自然的必然和道德的自由沟通起来。在这时候,康德运用了“目的”这一概念。他指出,...

谁能帮忙找点资料,关于南北朝诗歌的海外研究,谢谢谢
答:这些歌曲直率而朴素,不遮不掩,毫无忸怩羞涩之态。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是《木兰诗》。此诗最初当为北朝民间传唱之诗,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隋唐文人的润色加工。《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木兰是一个闺中少女,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代父从军,女扮男装,驰骋沙场十多年,立下...

人教初一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就是观沧海那一部分
答:《观沧海》 [东汉末年]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扩展 2011年新版人教版初一年级上册27课第一首 初中语文课本(6年级上学期试用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初中语文...

急求 北大和北师大 影视学 研究生 参考书目
答:艺术学系设四个教研室: 艺术学教研室、美术学教研室、音乐学教研室、影视学教研室。 设有四个研究所:文化产业研究所、书法研究所、京昆艺术研究所、戏剧研究所、电视研究中心等。 艺术学系还设有数字影像实验室、苹果电脑实验室和图书音像资料室。目前,艺术学系建设成一座较大规模的图书音像资料馆,国内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