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战役有什么历史意义? 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的历史意义都是些什么

作者&投稿:苏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台儿庄战役的历史意义:

1、台儿庄战役的结局,是日军战役进攻中的一次败退。这对于日军侵华战争以来尚属首次。对日军来说,这不仅是在兵力数量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败。“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日军《步兵第10联队战斗详报》载文称对台儿庄战役评价到:“不识他人,徒自安于自我陶醉,为国军计,更应以此为慎戒”。

2、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而李宗仁更是以偏师弱旅战胜骄狂不可一世之日寇强敌,更说明了只要众志成城、精诚团结、拼死抵抗、艰苦奋战中国人民就是不可战胜的。



这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这个胜利,鼓舞了中国军队的士气,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日军《步兵第10团战斗详报》记载,台儿庄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堑壕中尸山穴河,“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

台儿庄大捷,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激情,掀起了抗击日寇的高潮。为了庆祝这一胜利,武汉举行了10万人的大游行,游行队伍前面,用卡车载着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巨幅画像。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何应钦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报告军事时,称:“敌坂垣、矶谷两师团,直迫台儿庄,经孙连仲部坚强抵抗,以杨军团由东北向西南压迫,并以孙桐萱、曹福林、李明扬各部,渡过微山湖,断敌交通补给,迄4月3日,我包围之势已成,对台儿庄之敌,乃实行总攻,敌伤亡约达2万人,几全部歼灭,我俘获无算,为抗战以来空前之大胜利。”

徐州会战,日军大本营深感兵力不足,侵华的战线太长就是一个重要原因。

毛泽东特别强调:“我们若能运用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3种方式互相配合,必能使敌军处于极困难地位。”台儿庄战役,就是阵地战与运动战的互相配合,奏响了胜利的凯歌。

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认为,台儿庄之战胜,在战略上考察,乃各战场我军努力之总和,不可视为一战区之胜利。

徐州会战期间,八路军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使其无法向徐州战场增援。当时,在华日军一共有9个半师团,用于山东方向作战的只有第5、第10师团。如果没有广泛的游击战的配合,日军再向山东方向增加兵力,就可能出现另一种结局。



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首个胜利。有效的破坏和延缓了日本打通华北与苏浙的联系。虽然伤亡惨重,但仍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抗日的决心和信心。

台儿庄战役对中国抗战有何积极影响



台儿庄战役有什么历史意义?~

意义
一、台儿庄战役的结局,是日军战役进攻中的一次败退。这对于日军侵华战争以来尚属首次。对日军来说,这不仅是在兵力数量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败。“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
日军《步兵第10联队战斗详报》载文称对台儿庄战役评价到:“不识他人,徒自安于自我陶醉,为国军计,更应以此为慎戒”。
二、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而李宗仁更是以偏师弱旅战胜骄狂不可一世之日寇强敌,更说明了只要众志成城、精诚团结、拼死抵抗、艰苦奋战中国人民就是不可战胜的。
三、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抗战爆发以来,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出,有的国家甚至不敢相信。
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
英国报刊发表了赞扬此战中国胜利的评论。显然,这次胜利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为争取外援增添了有利条件。

扩展资料:

一、简介
台儿庄战役为1938年3月至4月中旬国军在山东省南边台儿庄与意图由山东分两路进攻徐州的日军进行的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徐州会战的一部分。国军在以徐州为中心地区与日军激战,史称徐州会战。
日军第5师团主攻临沂,第10师团主攻滕县、临城、台儿庄,均遭国军击退。因为是对日抗战爆发后国军首次取得的胜利,又称为台儿庄大捷。
但当时的日本帝国陆军论点并不认为他们撤退代表战败[3],日军认为即便这场局部冲突伤亡不小,但是这场战役只是在扩张纵深的接触战,而非帝国大本营派令的正式作战任务。
二、背景
日军在1937年华北与华中地区的战役获得胜利后察觉国民政府并未如原本预想的失去战力求和,反而是将首都内迁冀求长期战争胜利,因此日本陆军一方面将军队从16师扩张到22师45万人。
同时策划新攻势希望打通津浦线(今京沪铁路)将南北占领区连成一块,并强迫国府军在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徐州进行大规模决战以歼灭当时内迁的蒋中正政府底下所属战力。
1938年1月1日,国民政府宣布改组,提出要通过持久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国防委员会成员由30人增加至75人,实行交通军事管制,拒绝日本倡议和平。
2月10日,林彪统率八路军115师夺回冀中保定和石家庄之间4个车站,切断平汉铁路日军后方,缴获500支步枪、30挺轻机枪和100多匹马。3月初,蒋亲自在郑州坐镇,八路军于晋西打退企图于黄河南岸平汉铁路渡河之日军。


三、周边主要战役
1、临沂向城战斗:2月下旬,临沂战斗告急,李宗仁就近抽调庞炳勋军团(第40军)驰往临沂,固守县城,堵截敌军前进。
并张自忠第59军。庞炳勋军团把日军拖在临沂城周围时,西北军张自忠国民革命军五十九军向北袭击日军左翼,日军损失4,000人,包括3个团长,俘获600名战俘和大批战利品,包括野战炮和装甲车。
2、滕县战斗:3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令第22集团军邓锡侯川军第41、45军出动,第41军第122师师长王铭章部守滕县,因无援兵,滕县失守,王铭章师长战死殉国。
3、荷泽战斗:第20集团军商震第32军,第32军第23师师长李必藩因菏泽失陷而引咎自杀。
李宗仁在徐州成立总动员委员会,公布七道命令规定军民共同承担任务,负责𤼲展和协调群众活动,除汉奸外,都有言论、出版、集会、请愿自由,军政官员不得干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台儿庄大捷

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台儿庄大捷的历史意义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但也取得了重大战果,歼灭日军2万余人。
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扩展资料:

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
一、湘江之战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二、四渡赤水
重重困难中,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史上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
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
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1960年,当来访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毛泽东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笔。
三、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至29日,中央红军两次上演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5月24日夜,红军先头部队1团突然出现在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并夺取1条木船。翌日9时,营长孙继先率领17勇士奇迹般强渡成功。
然而,水急船少,红军无法迅速渡过。安顺场北320里外的泸定桥成了唯一通道。红2师4团于5月29日6时赶到泸定桥。此刻,泸定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16时整,由连长廖大珠等22人组成的突击队,踩着摇晃的索链向对岸冲去,一个队员倒下了,后面的仍奋勇向前……至19时,红4团击溃川军,一举占领泸定城。
四、激战嘉陵江
1935年初,为了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云、贵、川的作战,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3月28日晚,担任渡江主攻部队的30军在四川苍溪县塔山湾主渡口强渡,撕开了四川军阀的西岸防守。
与此同时,31军、9军也分别在鸳溪口和阆中以北渡口直插嘉陵江西岸。历时24天的渡江作战,红四方面军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达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各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歼敌1万余人。
五、转战乌蒙山

1935年11月19日,红2、6军团近1.7万人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2月下旬,红2、6军团向安顺地区转移,因敌人已在前方布下重兵,遂改向乌蒙山北麓前进。
3月2日至29日,红2、6军团在威宁、镇雄、昭通、彝良一带的乌蒙山区进行了千里大迂回,与10倍于己的敌人展开回旋战,并在以则河、得章坝等战斗中,给围追堵截之敌以沉重打击。之后,红2、6军团迅速移师云南,于4月下旬顺利渡过金沙江北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型关大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儿庄大捷

一个抗日的较色扮演游戏 ,第一幕是庄稼地 ,有个龟田队长,可以切换刀和...
答:台儿庄位于津浦路台 (儿庄)枣(庄)支 线及台潍公路交叉点,扼运河咽喉,是徐州的门户。3月5日,板垣征四郎率第五师团2万 余人由青岛沿胶济路西进,经潍县转南抵达临沂以北 汤头镇,谋取临沂,进而与矶谷廉 介的第十师团会师台儿庄。14日,中国守军庞炳勋第三军团和前来驰援的张自忠第五十 九军与敌激战5日,全...

春秋战国三大战役有什么历史典故
答:春秋战国三大战役有什么历史典故... 春秋战国三大战役有什么历史典故 展开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二次感染新冠后会发生什么?吾不是小鞋僧 推荐于2018-02-19 · TA获得超过151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37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15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桂陵之...

春秋时代最惨烈的一场战争
答:很快战争陷入了白热化后,战场上也就没什么上军下军左军右军了,齐军约十万吴军约七万总共十几万人马在这片广阔的平原上紧紧咬成一团,车驰马奔,戈飞剑舞,直杀得烟尘滚滚,血流成河,双方的战士都杀红了眼睛,剑砍断了肉搏,手砍断了牙咬,牙咬断了头撞,整个战场陷入了一片可怕的疯狂之中。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

薛岳为什么不指挥淮海战役?
答:1946年5月,薛岳就担任国民党徐州“绥署”主任,10月,仁旬,根据国民党国防部“南北会师,占领山东,打通津浦线”的方针,发动了进犯鲁南解放区之战役,企图打通临(城)徐(州)和台(儿庄)枣(庄)间的两条铁路支线,迅速占领枣庄煤矿,以维持军运和解决南京等地冬季燃料的供应。10月6日,薛岳令王长海...

谁有3大战役的地图和讲解资料
答:辽沈战役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9月至11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同国民党军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进行的战略性战役,与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并称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 全国解放战争进入1948年秋,中国的军事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经过一年的内线和外线作战,歼灭了大批国民党军...

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故事
答:在柳子场战斗中又缴获了两支步枪,魏来国给自己留了一支湖北造。 这次战斗中,一个敌军仅隔四、五十米,魏来国穷追不舍,连打两枪没打中,眼看着敌人跑掉,恨得直咬牙。他这才认识到有了枪,有了子弹,没有过硬的技术仍然不能消灭敌人。从此他下决心要苦练射击本领。 5、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

重走长征路的意义
答:对于长征,现在的年青人,大概很少能深刻认识发生在七十年前这场生死决择,举世震惊,对中国革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的事件了,就是我们这些快步入老年人行列的共和国一代,由于毕竟没有亲身经历那场举世闻名、艰苦卓绝的长征,也已淡淡的将它在眷恋中忘怀,当今天我们重温这段悲壮史诗的时候,当我们再一次唱起“高原...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战争
答:齐、鲁两军对阵于长勺 (今山东曲阜北,一说为莱芜东北) ,鲁庄公立即命令击鼓攻敌,被曹刿劝阻。曹刿深知齐强鲁弱,绝不能先下手。齐军见鲁军按兵不动,恃强两次击鼓发动进攻,因鲁军阵脚不乱,均未奏效。两次进攻,齐军不仅损耗了体力,而且锐气大减,当齐军第三次击鼓发起冲击时,已是兵疲意沮,战斗力大大削弱。

沂蒙山区的历史地位
答: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谷牧、罗炳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沂蒙老区420万人口中,有140万群众参军支前,3万沂蒙优秀儿女献身疆场。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在沂蒙这块红色的热土上,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