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对学生的影响 浅谈如何以高尚的师德来影响学生

作者&投稿:肇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影响学生学习态度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态度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学习态度的养成源于教师的主观引导和实践行动。古代兵家有句名言:“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也。”说的也是“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在主观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严谨,精益求精,许多身体力行的事情,往往背道而驰,粗心大意,敷衍了事,这些重“言传”,轻“身教”的现象却不鲜见,无形中培养许多学习态度浮夸的孩子。毕竟“言传”的嘴上功夫来得容易,而“身教”的作风品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反观,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敏于行而讷于言”的教师也往往比那些重“言传”、轻“身教”甚至言行相悖的教师教出来的孩子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小学生往往把“听其言”放在“观其行”之前,这是因为“听其言”一般只能形成初步的印象,“观其行”才能得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因此,各级小学教师需要不断修身养性,在知与行的结合中,严于律己,端正教学态度,才能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态度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二、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新课标推出后,以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灵动性学生为主题。但是在普遍教学实际活动过程中,创新思维方式的引导和发散,都与教师的自身师德有很大关系。教师师德有利的、顺势推动发散思维的引入,有助于孩子理解、分析、推理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反之则可能抑制影响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形成。新课标后,许多教材改革,小学前沿的各科教师,灵活变更教学方式,多角度、多方法进行课程引导,因材施教,适时引导,鼓励学生多动脑,勤思考,多总结,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前,有许多在职多年教龄的老师,她们在课改后,经常在互联网上百度疑难问题,但是答案往往同一模式,几乎是同一解题,这种一成不变的解题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无形中禁锢学生的创新发展的能力。在衡水中学有一位数学教师,每一道题,他都能用九种方法来解答,这种百花齐放的解题思路,在时时刻刻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突破。因此只有教师创新思维的拓展,才能适时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三、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

人格是人的性格,也是个人在社会群体中,为人处世中具备的道德品质,良好的人格培养应从小学生抓起。教师的人格是师德的有形表现,教师又是学生的主要领导人,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师的师德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小学生的人格的形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学生身心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用自己的高尚人格、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潜移默化去影响、感染小学生的人格的形成。在实际教学中总会出现一些调皮捣乱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从实际问题出发,多方面分析问题所在,刚柔相济处理问题,让更多学生在身心健康地成长的同时,也会形成一个独特而有魅力的人格。

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小学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初级阶段,教师是除了家长以外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教师师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敷衍了事、板书潦草,学生在听讲中也会表现出相对应的态度。

课堂教学中教师良好的师德怎样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教师是学生成长、社会化过程的导体。教育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和影响的互动过程。是教师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品德、智慧在与自己劳动对象的共同活动中,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的过程。教师的全部责任就在于为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定音、定向的作用。教师的业绩就在于通过个人的知识权威和人格权威的力量,帮助学生个体向着符合社会的要求去转化,成为社会期待的人。
教师所承担的责任注定了其一言一行均会列入学生的求知视野,并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关系到学生的未来。而师德正是通过教师的行为来体现的。本文试图从教师的形象、教师的人格力量、教师的学识能力以及教师的个性魅力等方面来阐述我对新时期师德素质的理解、师德及教师行为对学生发展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一、教师的良好形象,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助其养成高雅的气质
形象是一个人性格特征、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学生在开始接触一位教师时,总是从对他的外在美的审视开始的。教师一走进课堂,自然成了学生注目的中心。学生首先以审美的态度向教师投以注意的目光,教师整洁大方的服饰衣着、庄重优雅的举手投足、亲切热情或幽默睿智的神情,都能使学生产生愉快感,都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初始魅力,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教师的衣着、表情举动、姿态等等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如果较注重良好形象的塑造,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教师的外在形象塑造包括: 1、端庄的仪表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第一印象常常是最深刻的,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首因效应”,师生交往亦是如此。若要给学生以美好的印象,使学生喜欢你,必须讲究仪表和风度。 2、高雅的举止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人格就像一面镜子,学生可以从中认识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劣,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教师用身教来印证平日的言教,对学生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有力地推动着学生在人格塑造中由“知”向“行”转变。“为人师表”是人们形容教师最常用的四个字,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学校履行工作职责时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一举一动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学生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教师时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件小小善举,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欣喜;教师的一点小小瑕疵,则会使他们产生莫大的失望。 3、规范的语言
从职业角度看,教师恐怕是说话最多的了。如果按“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计,那么教师在一堂课上说的话足足抵得上普通人一个星期的话。说话不仅是语言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魅力主要在于要有“激情”。“言为心声”此话一点不假。教师在课堂上将自己对教育事业投入,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专业的精通溶入了语言,他/她的声音必然充满热情,必然富有感染力,必然具有吸引力,必然产生号召力。说话清楚有力,生动风趣,思路清晰,应当是每个教师的基本功。语言的丰富多彩,风趣幽默,言之有物,言之有度,言而有信实际上体现了教师的才华,体现了教师的学识,体现了教师的智商,更体现了教师的人品。“非礼勿言”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不合乎礼仪的话不要说,使用规范,正式和文明的语言,应当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二、教师的人格力量能感召学生求真、行善、追美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优良人品,才是吸引学生最根本的原因。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崇高人格,就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素质教育,说到底就是把受教育者都当成活生生的人,尊重他的人格,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对话。拥有高尚的人格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1、爱是为师者的灵魂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句话令人震撼!疼爱自己的孩子仅仅是一种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动物本能,然而对学生之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严慈相济的无私之爱,这种爱才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伟大的师爱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从这一角度讲,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 2、正直与宽容能教给学生自信与自尊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泛爱”的教育理论,教师不能只爱几个“好学生”,而应该“爱满天下”。他还大声疾呼:“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爱学生就要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能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爱学生就要把欣赏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让更多的孩子从中感受到殷切的期望,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取向上的动力。
什么是人才?一定场合里的人的长处被发现、发展、发挥了,这个人就是人才。《学习的革命》的作者之一、美国珍尼·沃斯有个观点:“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3、敬业爱岗、淡泊名利的高尚风范能美化学生的心灵
教师活在人世间,只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必须有大家风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淡泊名利,严谨治学,乐于奉献。教师要时刻想到,你的工作是无可替代的,你在追求一种幸福,不要简单地把工作理解为谋生的手段。如果你想发财,不必误入教师队伍;你也不必眼红人家发财,只要生活还有保障,就足够了。当了教师,不必因为那些有一官半职的人在你的面前颐指气使而生气,进而也想方设法谋个小官做做。教师正是要以如此高尚的人格熏陶学生,才能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大写的人”。从教师们身上,学生不仅学到了渊博的学识,更获得了终身受益的做人道理,熔铸了道德的丰碑。 三、教师的学识能力是学生将来能否成功的关键
自古以来,人类教与学的知识就分两种。一种可称为“普遍的知识”,它们往往和实际利益与运用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关系到人类对自己,对世界,对自然和宇宙的一般认识和理解,即现在一般称为“基础理论”的东西。它们虽然不能产生实际的利益,没有实用价值,却对于人性的完善和提高,以及人类文明程度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种则是“实用的知识”,也可称为广义的技术。这类知识与社会需要密切相关,具有广泛的实用性,给人类带来直接的利益。显然,这两种知识都是一个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但是作为一个教师,真正能吸引学生的,对学生将产生终身影响的,还是第一种,一种人文科学知识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不足的教师,永远成不了“大师”,成不了教育家,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教书匠”。
四、教师的个性魅力驱使学生学会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本领
个性,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人的才华通常是由人的个性表现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无个性必平庸。
研究发现,学生喜欢的老师需具备以下特征:在活动技能方面,他们讲课有趣、喜欢体育活动;在性格特点方面,他们和蔼、严格;在思想作风方面,他们公正、认真;在工作态度方面,他们对学生的学习负责、能为同学着想;在学识能力方面,这些老师的教学方法灵活,讲课清晰明了。同时,他们希望教师能够爱护他们,关心他们的进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尊重他们并公正地对待他们。 研究也说明了学生最不喜欢如下的教师特征:教学不负责、东拉西扯无计划、只顾自己讲、不管学生懂不懂;讲课死板、照本宣科、枯燥无味、不清楚;偏听偏信、处事不公正、大题小作;主观、不调查清楚就下结论批评人;讲完课就走、不与同学接近、不关心同情人;不能以身作则、言行不一致、不认真批改作业;对学生要求不严、只管讲课、不管课堂纪律;态度严肃、不和蔼、整天绷紧脸孔;等等。

1、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知道爱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生之本,每一位教师都要爱读书、读好书,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我们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2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努力使课堂教学实现朴实、高效、生动、独特。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有效地备课,体现教师教学的智慧,常规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3、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教师要知道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我们要学会喜欢学生,喜欢和他们在一起,这样才可以发现他们的优点,我觉得“身临其境”才是最好的教育。

4、刻苦钻研业务。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莲山课~件 ]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

5、加强学习、提升教师魅力。 在培养人的道德素质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有一种奉献的精神,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受到他人的称赞和社会的褒奖,就是他具有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品质。

师德情感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答:师德情感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有师德情感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师德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师德情感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1、师德情感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其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当教师表现出爱心、关心等情感时,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关怀,从而在内心...

师德的重要性
答:(2)道德行为的示范性是指优秀的教师的言行会给周围的个体主要是学生带来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从而影响这些人的言行。(

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答:师德师风的重要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老师将学生作为一个体,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为主体。事实上,许多教师行为偏差,也正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而造成的。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这不仅是...

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对师范学生有什么意义
答:有效的服务。师德培养的意义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社会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包括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范畴、道德修养、道德行为等内容。“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影响和作用于学生而且会影响整个社会对社会具有辐射作用。

教师师德的重要性
答:道德楷模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影响学生一生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为你推荐:...

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主要是什么?
答:教师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质,是教师的优良品质,教师为人师表才能树立威信,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教师要时刻想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时时刻刻用自己的行去影响学生,更为根本的是,教师要把为人师表的内容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在行动中努力实践。为人师表是个人修养的关键,为人师...

浅谈如何以高尚的师德来影响学生
答: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努力使课堂教学实现朴实、高效、生动、独特。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有效地备课,体现教师教学的智慧,常规教学做到扎实有效。3、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要求“为人师表”,老师对学生影响有多大?
答:而老师就成为了这类人才打造过程中的重要引导人,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处于性格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阶段。老师给学生带来的感官会直接影响学生自己行为特征的判断,这也是为什么教师这一职业非常受到人们的尊重,因为教师的道德规范非常重要。为人师表一直都是老师的标签,因为学生是老师的镜子。学生的个人品格和行为...

教师是学生成长最关键的因素对吗
答:教师是学生成长最关键的因素。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良好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学习态度建立和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阶段。

师德的哪些内容对学生的品德影响较大
答: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不管教师读书难的理由有千万条,但每个教师自己应该清楚,作为教师,必须要坚持读书。有人说快乐是一种选择,有的人快乐,有的人痛苦,在于一念之差。教师职业给我们带来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