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作者&投稿:宋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迈入老年(60岁以后)后,生理、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同中、青年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机能逐渐地衰退:老年生理机能的衰退,这是人体自然发展的生理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①由脑细胞减少带来的脑萎缩,导致脑功能的衰退。表现在神经中枢的兴奋性降低而抑制性的增强;神经细胞的恢复过程也有所处长,整个大脑的调节控制能力都降低。
②感官的感受能力衰退,表现在视力下降。特别是对高频率的光波感受能力下降快。一般看书报文章都要戴老花眼镜;听力减弱,特别是抗干扰能力低下,需要大声说话才听得到,并且说话的频率要慢,才听得清楚;嗅觉下降,并易疲劳;味觉降低,味蕾萎缩,常常饮食无味;触觉的灵敏度降低,对温、冷觉和压觉反应缓慢,动作迟缓;运动分析器老化,平衡能力降低,往往容易摔跤;操作能力也随之降低,往往手脚都会打颤。
③注意力下降,表现在注意力涣散,不易集中;注意力转移缓慢,甚至呆滞,易钻“牛角尖”,注意分配往往顾此失彼,顾东扔西。
④记忆力减退,表现在近期记忆、机械记忆、瞬时记忆很差,过目就忘;对远期记忆还可以,不过有时也会卡壳。如原来很熟悉的亲友、战友、同事的名字突然记不出来,但过后偶然又想起来了。
⑤思维能力降低,表现在思维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方面,都不如中青年时期。特别是抗干扰能力和调控思路的能力明显降低,思路易打乱,常常难于连贯地思维;思路定势后,不易转向思维,常常固执己见。
⑥想象能力减退,主要是对原有事物的表象,往往记忆不清楚,而对新的事物的接受能力又降低,信息的贮备量明显减少。
⑦操作能力降低,主要是手脚协调性差,特别是动作缓慢,不灵巧,有时手握物不紧,脚站立不稳,甚至震颤。 然而,老年人也有其优势,这就是智力的衰退远比生理机能衰退要晚。特别是那些勤用脑的人,他们的智力不仅不减退,而且与中青年时相比,还有所增强。如一些大器晚成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和政治家等,60-70岁还属于智力高峰时期。据统计,在1979年以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83人中,60岁以上者53人,占获奖者的64%;70-80岁者25人,占31%;只有5人是60岁以下者,占5%。这就足以看出了老年智力的优势。因此,老年人不要因生理机能的衰退而自卑。老年人阅历深,见识广,经验丰富,善于理论思维,长于深谋远虑,考虑问题全面、深刻、实际,还可以使余热生辉。 (2)心理逐渐老化变异:老年人离退休后,随着人际交往的减少,生活圈子的缩小,隔离感、孤独感、依恋感渐生,再随着光阴的流逝,自我活动和自我保健能力的降低,依赖感、衰老感甚至离世感渐生,出现一派心理老化的趋势。在认知上,出现成熟性与衰退性的对立统一。认知的成熟,是老年人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正如孔子所说的,“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然而,由于感官的衰老和大脑机能的衰退,又必然导致认知的衰退,对新近的事物,接纳、记忆较差,因而影响认知的进一步发展。在心态上,表现为积极性与消极性的对立统一。积极心态在老年人中,仍然占居主导地位,所谓“老骥伏厉,志在千里,不要扬鞭自蹄。”就充分表明人老心不老的方向。但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和疾病的缠身,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心理体验油然而生。

老年人有哪些认知特点?~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的具体体现。
老年人最大的一个认知特点是:往事历历在目,近景一片模糊几十年岁月痕迹深深的烙印在他们的心里,过往的苦难与欢乐,让他们沉浸在遥远的回忆中,是支撑他们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支柱。
我们要尊敬老人的生活方式和自主选择,要提供更多的便利,使老人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爱,为老人创造颐养天年的环境,并创造条件使他们树立新的社会价值和家庭价值,真正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每个人都会变老,中华民族之所以血浓于水,之所以历经沧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浓厚,尊老敬老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在家里,许多老人都是先想到我们,再想到自己。所以,我们做什么事也应该先想到老人,再想到自己。我们不仅要尊敬家里的老人,还要尊敬别人的老人。没有儿孙的老人如果是你的邻居,就抽空跟他聊聊天吧!

心理特点如下:
1、认识能力低下
中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大脑功能发生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合成和代谢减弱,导致感觉能力降低,意识性差,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
主要表现两个方面,首先是感觉迟钝,听力、视觉、嗅觉、皮肤感觉等功能减退,而致视力下降,听力减退,灵敏度下降;再有是动作灵活性差,动作不灵活,协调性差,反应迟缓,行动笨拙。
2、孤独和依赖
孤独是指老年人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缺少或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孤独心理最易产生忧郁感,长期忧郁就会焦虑不安,心神不定。依赖是指老年人做事信心不足,被动顺从,感情脆弱,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等,事事依赖别人去做,行动依靠别人决定。长期的依赖心理,就会导致情绪不稳,感觉退化。

3、易怒和恐惧
中老年人情感不稳定,易伤感,易激怒,不仅对当前事情易怒,而且容易引发对以往情绪压抑的怒火爆发。发火以后又常常感觉到如果按自己以前的性格,是不会对这点小事发火的,从而产生懊悔心理。
恐惧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害怕,有受惊的感觉,当恐惧感严重时,还会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呼吸加快、尿频、厌食等症状。
4、抑郁和焦虑
抑郁是常见的情绪表现,症状是压抑、沮丧、悲观、厌世等,这与老年人脑内生物胺代谢改变有关。长期存在焦虑心理会使中老年人变得心胸狭窄、吝啬、固执、急躁,久则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促使疾病发生。
5、睡眠障碍
中老年人由于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能力低下,造成睡眠减少,睡眠浅、多梦、早醒等睡眠障碍。
专家提醒,中老年人这些心理特点很容易导致中老年人罹患某些精神障碍性疾病,如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因此,中老年人应该心态平衡,适当进行体育运动,促进身心健康。中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寻求心理治疗,以免心理问题加剧,引发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

不通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答:儿童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 一、儿童身体、脑神经系统以及动作的发展 (一)身体的发展 儿童的身高体重的生长周期分为四个显著的时期:①出生到2岁,发展十分迅速;②2岁到青春发育期,发展较平缓;③青春发育期(男孩约在13~15岁,女孩约在11~13岁),发展急剧迅速,变化极大;④15、16岁到成熟,...

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什么特点?
答:2.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1)学生具有可塑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形成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潜能,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2)学生具有依赖性。学生多属于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家里,他们要依赖父母,入学后他们将对父母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五个特点
答: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和差异性,教育者应该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要关注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适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育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能揠苗助长,急功近利。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具...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答: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知觉整体性的特点。在教学活动或日常生活中他们对存在一定缺欠的事物进行修补。但是由于知识和生活经验所限,初中生常忽视弱刺激部分而过分注重强刺激,从而常作出不完全甚至是错误的反应。青少年发展的特点:观察力:观察力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感知觉发展的...

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是
答:《儿童权利公约》于1992年4月1日开始在中国正式生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一)不平衡性 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同;(身高)。2、不同方面的发展在同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不同(如视触觉的发展)。教育启示:抓住“关键期”。(二)顺序性 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次序不是随机的,而是按某种...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答:一、小学生的心理主要特点:(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有哪些?
答: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有: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对于教育发展的意义是: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逐步完善。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必须根据每个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3...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答:2. 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例如,儿童期的思维具体形象,少年期需感性经验支持抽象思维,青年初期则以抽象思维为主,关注未来职业。3. 发展的差异性: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差异,个体在身心发展上存在差异。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身体发展也有早长和晚长...

老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答:1. 老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2. 生理上,随着年龄增长,各项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脑细胞减少导致脑萎缩,影响大脑功能。感官能力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运动分析器功能也均有所下降。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均受影响,而操作能力也随之降低。3. 尽管如此,...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答:3、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例如:年幼的孩子思维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对抽象的道理难以理解,但是随着他的慢慢长大,抽象思维会有很大的发展。4、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