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家一下,社会教育学有谁看过,有人了解的告诉下哟,在此谢谢各位了 请问大家一下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作文有谁了解的告诉下哟...

作者&投稿:衡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教育社会学(sociology of education) 研究教育的社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研究领域
综观外国各派学者的观点及研究情况,教育社会学研究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①社会结构与教育的关系。主要研究教育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以及与文化的关系。重点是研究教育与经济、政治制度交互影响问题和教育促进社会变化的可能性问题。
许多学者认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明显地影响着经济制度中的职业组合和人力结构,而这一变动也必然影响到教育。例如,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由于自动化生产的发展,对工程师与技工的需求剧增,非技术工人的需求锐减。这就影响到教育制度的变化,必须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保持社会职业结构的平衡。
一些学者研究了社会阶级结构对人格发展、学业成就、理想抱负的影响。他们认为: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态度,学生在学校参加活动的多少,中途辍学的可能性多大,理想抱负的高低,甚至学生的语言特点都与他们的社会阶级背景密切相关。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教育也可以反过来影响社会阶层的变动,使一些人因受教育状况不同而改变其社会地位。
一些学者认为,社会政治结构与教育有密切关系。教育的贫乏落后,往往是政治专制落后等弊端产生的原因之一。而教育的兴旺发达,又常是政治开明,社会进步等等的促成因素之一。总之,有什么样的国家政治制度,往往也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②社会化过程与教育的关系。社会化过程,即儿童逐步学得所处社会的行为规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与教育关系的研究中,主要研究家庭、集体、学校的教育功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一些学者认为,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个主要单位。经过家庭培养初步具备和形成的知识状况、习惯行为、态度及其他人格(个性)特征,都会影响其日后对社会的适应。家庭的经济地位、子女数量、成员间关系等都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倾向。
一些学者认为,在集体里,特别在一个同辈集体里,由于各成员间没有年龄、声望、地位、成熟性的差别,不必勉强接受他人的观念态度,有较多的心理自由,因而对儿童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在这里,可以自然地相互学习,获得各种身心上的满足,使不同家庭地位的儿童互相影响,获得新的生活经验,从而影响儿童的生活抱负、学习方式及人生态度。
学校是社会的主要团体之一,是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它集中地反映了社会对于下一代的要求,是造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格品质的专门机构,它对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影响很大。
一些学者认为,家庭、集体、学校是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单位,三者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对于促进人的社会化有深远意义。
③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已形成 3种不同看法:a.认为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b.认为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反映。教育是一种适应性制度,随社会之变迁而变更。社会变迁是因。教育调整适应则是果。c.认为教育既是一种社会变迁的动因,又是另一种社会变迁的潜在条件。如重视职业技术教育,除能发生改善经济结构这个明显作用外,也可能产生促使社会变动的潜在功能。
除上述三方面外,不少学者还探讨学校的社会结构,学校与周围社区的关系,教师的社会角色的内涵,以及教师的职业特点、地位和职业发展阶段等问题。
教育社会学的发展有广阔前途,表现在:①它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制订和评价教育政策和规划的活动。②越来越重视国际教育的比较研究,加强与比较教育的协作。③越来越多地与政治经济学进行协作研究。④它的研究领域将从中、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微观到宏观,日趋扩展。
理论流派
西方的教育社会学主要分为两大派:①和谐理论学派。主要由社会学中功能主义的支持者组成,其早期代表人物有英国的H.斯宾塞、法国的迪尔凯姆等;当代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T.帕森斯和R.H.特纳,英国的B.伯恩斯坦和E.霍珀,法国的P.布迪约等。代表作有:斯宾塞的《教育论》(1854)、帕森斯的《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系统:它在美国社会中的几项功能》(1959)、特纳的《赞助式、竞赛式流动和学校系统》(1960)、伯恩斯坦的《社会阶级和语言发展:社会学理论》(1961)、布迪约的《教育、社会和文化中的再生产》(1970)等。该学派认为,社会犹如一台机器,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互相关联,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部分;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社会的和谐和进行筛选;主张通过学校进行道德教育,以使个人社会化,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当代和谐理论学派的研究主要表现出两种倾向:一是关心社会阶级地位与教育成就的关系,将家庭和阶级背景纳入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二是将功能主义理论用于对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社会流动、教育与政治秩序的关系以及学校组织的研究。②冲突学派。代表人物有美国社会学家W.沃勒、S.鲍尔斯和H.金蒂斯等,代表作有鲍尔斯和金蒂斯合著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1976)。冲突学派认为,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功能是再生产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即再生产未来的劳工被异化了的意识;资本主义的教育和经济之间有一种互惠关系;教育制度正是通过一种貌似公平、客观的英才教育机制把人们安排到不平等的经济地位上,从而使经济不平等合法化。70年代以来,在欧洲、特别是英国,又出现了“新教育社会学派”,代表人物有英国的M.F.D.扬,他主编了《知识和控制:教育社会学的新方向》一书(1971)。这一学派在教育知识、教师的作用和西方教育制度等问题上持激进态度,也被划入冲突学派的范畴。它主张从阶级利益和群体利益的角度研究教学内容。
苏联等国的教育社会学把教育系统视为社会上居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关系系统、统治阶级的政治和思想统治权力的产物,是作为该社会的一种社会制度而发挥功能并取得发展的;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系统才能促进社会差别的逐步消除,促进社会一体化的形成。他们着重研究教育系统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现行教育制度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情况;强调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制定教育政策和规划提出建议;重视群众性调查、经验总结、社会统计与测量等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主要有:①教育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包括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与政治统一、教育与社会阶层化、教育与社会变迁、教育与文化的关系。②教育与社会化过程的关系。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社会学研究各类教育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功能,并对有关的角色结构进行分析。③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即学校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如校方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等。④学校自身的结构和组织。教育社会学把学校作为一个正规组织,把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系统,对学校内的等级结构和各类教育群体的相互作用及功能、校内亚文化、课程设置和课堂上的师生行为等进行研究。
与教育学关系
教育社会学是介于教育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它和教育学都以教育作为研究对象,但二者又有区别。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自身规律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管理等。教育社会学则将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系统,研究它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教育的社会过程。它兼收教育学与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吸收了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心理学、比较教育学、教育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知识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
与社会学关系
教育社会学中,把学校看作是一种社会制度,肯定教育的社会功能这些思想主要来源于社会学的贡献。早期的社会学家孔德、 斯宾塞、华德(Lester Ward)等人均很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孔德从两个方面建立了社会学的研究框架,即社会动学与社会静学,前者研究社会进步,后者研究社会秩序。孔德本人对前者较为关心,曾提出社会进化的三阶段法则,这一理论对以后社会学的发展曾有过重大的影响。由于教育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十分明显,早期的社会学家都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孔德研究社会的目的旨在实证地和科学地解释社会,其研究视野指向“社会秩序和进步”,对如何维护社会秩序提出建议。孔德认为社会是个集体性质的有机体,只有集体的所有成员同时得到发展,社会才能得到发展。从这一观点出发,孔德认为教育体系是联系和组成社会的中心要素,教育的任务乃是协调社会,学校的普及乃是稳定社会的基础。

请问一下大家谁知道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有人了解的告诉下哟,在此谢谢大伙了7b~

初数学知识点总结
、基本知识
、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条水平直线直线上取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长度作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方向正方向得数轴②任何有理数都用数轴上点来表示③两数只有符号同我们称其数另外数相反数也称两数互相反数数轴上表示互相反数两点位于原点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点表示数右边总比左边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数轴上数所对应点与原点距离叫做该数绝对值②正数绝对值本身、负数绝对值相反数、0绝对值0两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反而小
有理数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0;绝对值等时取绝对值较大数符号并用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③数与0相加变
减法:减去数等于加上数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1两有理数互倒数
除法:①除数等于乘数倒数②0能作除数
乘方:求N相同因数A积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结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2、实数 无理数:无限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正数X平方等于A正数X叫做A算术平方根②数X平方等于A数X叫做A平方根③正数有2平方根/0平方根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数A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数X立方等于A数X叫做A立方根②正数立方根正数、0立方根0、负数立方根负数③求数A立方根运算叫开立方其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意义完全样③每实数都数轴上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数或者字母也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指数也相同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项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指数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乘积代数式叫单项式几单项式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单项式所有字母指数和叫做单项式次数③多项式次数高项次数叫做多项式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遇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样
整式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们系数相同字母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指数变作积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每项再把所得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多项式每项乘另外多项式每项再把所得积相加
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整式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商因式;对于只被除式里含有字母则连同指数起作商因式②多项式除单项式先把多项式每项分别除单项式再把所得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多项式化成几整式积形式种变化叫做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①整式A除整式B除式B含有分母分式对于任何分式分母0②分式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同等于0整式分式值变
分式运算:
乘法:把分子相乘积作积分子把分母相乘积作积分母
除法:除分式等于乘分式倒数
加减法:①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变把分子相加减②异分母分式先通分化同分母分式再加减
分式方程:①分母含有未知数方程叫分式方程②使方程分母0解称原方程增根
B、方程与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元次方程:①方程只含有未知数并且未知数指数1样方程叫元次方程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或除(0)代数式所得结仍等式
解元次方程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1
二元次方程:含有两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项次数都1方程叫做二元次方程
二元次方程组:两二元次方程组成方程组叫做二元次方程组
适合二元次方程组未知数值叫做二元次方程解
二元次方程组各方程公共解叫做二元次方程解
解二元次方程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元二次方程:只有未知数并且未知数项高系数2方程
1)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关系
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也有深了解好像解法图象表示等等其实元二次方程也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元二次方程也二次函数特殊情况当Y0时候构成了元二次方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出来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也该方程解了
2)元二次方程解法
大家知道二次函数有顶点式(-b/2a,4ac-b2/4a)大家要记住重要因上面已经说过了元二次方程也二次函数部分所也有自己解法利用求出所有元次方程解
(1)配方法
利用配方使方程变完全平方公式用直接开平方法去求出解
(2)分解因式法
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解元二次方程时候也样利用点把方程化几乘积形式去解
(3)公式法
方法也解元二次方程万能方法了方程根X1={-b+√[b2-4ac)]}/2aX2={-b-√[b2-4ac)]}/2a
3)解元二次方程步骤:
(1)配方法步骤:
先把常数项移方程右边再把二次项系数化1再同时加上1次项系数半平方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2)分解因式法步骤:
把方程右边化0看看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里指分解因式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化乘积形式
(3)公式法
把元二次方程各系数分别代入里二次项系数a次项系数b常数项系数c
4)韦达定理
利用韦达定理去了解韦达定理元二次方程二根之和=-b/a二根之积=c/a
也表示x1+x2=-b/a,x1x2=c/a利用韦达定理求出元二次方程各系数题目常用
5)元次方程根情况
利用根判别式去了解根判别式书面上写△读作diao ta而△=b2-4ac里分3种情况:
I当△>0时元二次方程有2相等实数根;
II当△=0时元二次方程有2相同实数根;
III当△<0时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里学高会知道里有2虚数根)
2、等式与等式组
等式:①用符号〉=〈号连接式子叫等式②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整式等号方向变③等式两边都乘或者除正数等号方向变④等式两边都乘或除同负数等号方向相反
等式解集:①能使等式成立未知数值叫做等式解②含有未知数等式所有解组成等式解集③求等式解集过程叫做解等式
元次等式:左右两边都整式只含有未知数且未知数高次数1等式叫元次等式
元次等式组:①关于同未知数几元次等式合起组成了元次等式组②元次等式组各等式解集公共部分叫做元次等式组解集③求等式组解集过程叫做解等式组
元次等式符号方向:
元次等式像等式样等号变随着加或乘运算改变
等式加上同数(或加上正数)等式符号改向;例:A>B,A+C>B+C
等式减去同数(或加上负数)等式符号改向;例:A>BA-C>B-C
等式乘同正数等号改向;例:A>BA*C>B*C(C>0)
等式乘同负数等号改向;例:A>BA*C<B*C(C<0)
等式乘0等号改等号
所题目要求出乘数要看看题否出现元次等式出现了等式乘数等0否则等式成立;
3、函数
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数轴上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数轴上点表示因变量
次函数:①若两变量XY间关系式表示成Y=KX+B(B常数K等于0)形式则称YX次函数②当B=0时称YX正比例函数
次函数图象:①把函数自变量X与对应因变量Y值分别作点横坐标与纵坐标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对应点所有些点组成图形叫做该函数图象②正比例函数Y=KX图象经过原点条直线③次函数当K〈0B〈O则经2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4象限;当K〉0B〈0时则经1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3象限④当K〉0时Y值随X值增大而增大当X〈0时Y值随X值增大而减少
二空间与图形
A、图形认识
1、点线面
点线面:①图形由点线面构成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展开与折叠:①棱柱任何相邻两面交线叫做棱侧棱相邻两侧面交线棱柱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上下底面形状相同侧面形状都长方体②N棱柱底面图形有N条边棱柱
截几何体:用平面去截图形截出面叫做截面
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们由些同条直线上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封闭图形
弧、扇形:①由条弧和经过条弧端点两条半径所组成图形叫扇形②圆分割成若干扇形
2、角
线:①线段有两端点②线段向方向无限延长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端点③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条直线
比较长短:①两点之间所有连线线段短②两点之间线段长度叫做两点之间距离
角度量与表示: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射线组成两条射线公共端点角顶点②度1/60分分1/60秒
角比较:①角也看成由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而成②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条直线时所成角叫做平角始边继续旋转当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角叫做周角③从角顶点引出条射线把角分成两相等角条射线叫做角平分线
平行:①同平面内相交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②经过直线外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条直线平行③两条直线都与第3条直线平行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垂直:①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两条直线互相垂直②互相垂直两条直线交点叫做垂足③平面内过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直平分线:垂直和平分条线段直线叫垂直平分线
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定线段能射线或直线根据射线和直线无限延长有关再看面垂直平分线条直线所画垂直平分线时候确定了2点(关于画法面会讲)定要把线段穿出2点
垂直平分线定理:
性质定理:垂直平分线上点该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线段2端点距离相等点线段垂直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把角平分射线叫该角角平分线
定义有几要点要注意下角角平分线条射线线段也直线多时题目会出现直线角平分线对称轴才会用直线也涉及轨迹问题角角平分线角两边距离相等点
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点该角两边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角两边距离相等点该角角平分线上
正方形:组邻边相等矩形正方形
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切性质
判定:1、对角线相等菱形2、邻边相等矩形
二、基本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短
3、同角或等角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余角相等
5、过点有且只有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所有线段垂线段短
7、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条直线平行
8、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 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 三角形两边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
18、推论1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19、推论2 三角形外角等于和相邻两内角和
20、推论3 三角形外角大于任何和相邻内角
2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们夹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们夹边对应相等 两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角对边对应相等两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两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条直角边对应相等两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 角平分线上点角两边距离相等
28、定理2 角两边距离相同点角平分线上
29、角平分线角两边距离相等所有点集合
30、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线和底边上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 等边三角形各角都相等并且每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三角形有两角相等两角所对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 三角都相等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36、推论 2 有角等于60°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37、直角三角形锐角等于30°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线等于斜边上半
39、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点和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
40、逆定理 和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点条线段垂直平分线上
41、线段垂直平分线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所有点集合
42、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两图形全等形
43、定理 2 两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对称轴对应点连线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们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交点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两图形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两图形关于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平方和、等于斜边c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逆定理 三角形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两条平行线间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四边 形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组对边平行相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四角都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角直角四边形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平行四边形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四边形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行四边形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四角都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心对称两图形全等
72、定理2 关于心对称两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心并且被对称心平分
73、逆定理 两图形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点并且被点平分两图形关于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同底上两角相等
75、等腰梯形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同底上两角相等梯 形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梯形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组平行线条直线上截得线段相等其直线上截得线段也相等
79、推论1 经过梯形腰点与底平行直线必平分另腰
80、推论2 经过三角形边点与另边平行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三角形位线定理 三角形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半
82、梯形位线定理 梯形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半 L=(a+b)÷2 S=L×h
83、(1)比例基本性质:a:b=c:d,ad=bc ad=bc ,a:b=c:d
84、(2)合比性质:a/b=c/d,(a±b)/b=(c±d)/d
85、(3)等比性质:a/b=c/d=…=m/n(b+d+…+n≠0),
(a+c+…+m)/(b+d+…+n)=a/b
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
87、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边直线截其两边(或两边延长线)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
88、定理 条直线截三角形两边(或两边延长线)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第三边
89、平行于三角形边并且和其两边相交直线 所截得三角形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边直线和其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构成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高分成两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 直角三角形斜边和条直角边与另直角三角形斜边和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96、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比对应线比与对应角平分线比都等于相似比
97、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98、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平方
99、任意锐角正弦值等于余角余弦值任意锐角余弦值等于余角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正切值等于余角余切值任意锐角余切值等于余角正切值
101、圆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点集合
102、圆内部看作圆心距离小于半径点集合
103、圆外部看作圆心距离大于半径点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半径相等
105、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点轨迹定点圆心定长半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点轨迹着条线段垂直平分线
107、已知角两边距离相等点轨迹角平分线
108、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点轨迹和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条直线
109、定理 同直线上三点确定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直径平分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直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两条弧
②弦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条弧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另条弧
112、推论2 圆两条平行弦所夹弧相等
113、圆圆心对称心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同圆或等圆相等圆心角所对弧相等所对弦相等所对弦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同圆或等圆两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弦心距有组量相等们所对应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条弧所对圆周角等于所对圆心角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相等圆周角所对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圆周角直角;90°圆周角所对弦直径
119、推论3 三角形边上线等于边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并且任何外角都等于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条半径直线圆切线
123、切线性质定理 圆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点引圆两条切线们切线长相等圆心和点连线平分两条切线夹角
127、圆外切四边形两组对边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所夹弧对圆周角
129、推论 两弦切角所夹弧相等两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两条线段长积相等
131、推论 弦与直径垂直相交弦半分直径所成两条线段比例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点引圆切线和割线切线长点割线与圆交点两条线段长比例项
133、推论 从圆外点引圆两条割线点每条 割线与圆交点两条线段长积相等
134、两圆相切切点定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 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多边形圆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切线相邻切线交点顶点多边形圆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外接圆和内切圆两圆同心圆
139、正n边形每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全等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顶点周围有k正n边形角由于些角和应360°因此k×(n-2)180°/n=360°化(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他办公时戴一顶丝绒帽,
一叶又一叶地
几乎让我深信不疑。
阳具。
在我的国度,人们从不质问一个
能否分享这的情的喜悦哈哈

朋友要过生日了,她喜欢社会科学和历史类的书籍。我是理科生不怎么...
答:经过在现实社会中多年的发展,历史书写业已成为一种可控的行为意愿,代替了社会实体曾经仰仗的模糊经验。必须注意的是,作为一种行为意愿,历史书写从马基雅维里时代以来便一直受到政权的左右,换句话说,政治规训着历史书写。历史学家的人文情怀 张广智编写的《历史学家的人文情怀——近现代西方史家散文选》选...

你好, 我想问一下考兰州大学教育学的研究生应该看哪些书呢?最好能...
答:你好,下面是兰州大学教育学研究生参考书目,希望对你有帮助。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潘懋元,王伟廉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俞文钊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修订版),陈孝彬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教育学:《教育...

现代教育学是现代社会特有的一种实践活动
答: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第二,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教育在于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增长自己的经验,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第三,教育是生活,是个人经验的增长过程,其原因在于学校就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学校...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 ...
答:如19世纪中叶有影响的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美好生活作准备,而⒛世纪初的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却认为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各,它本身就是生活;有些教育家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人格的培养,有些教育家却认为人格的培养是家庭和教会的事,教育应该着力于智慧的训练;即使在当今国内外的教育学教科书中,也很难...

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答:还需要学习社会学,社会学解释了为什么会有社会问题的存在,而社会工作则是去解决这些问题的。经过四年的学习,我们专业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知,可以用专业的思维看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这就是社会工作这门专业带给我们的最大的好处吧。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意见,欢迎大家补充。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答:在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一书中,作者描述了很多关于自信与自卑的影响,它们相互作用,为了取得优越感,孩子从小就试图战胜自卑感,可是如果取得成果不是很理想,表现出的优越感不那么令人满意,就会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意义,也会为自己今后的懒惰提供借口。但是现实社会中,包括成人在内,很多事情不会因为努力就能取得想要...

教育学问题!急!大家帮忙!
答:2、来自学校和社会 每一个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不得不加班加点,一天上十几节课(包括晚自习)学生没有一点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要减轻学生的负担,首先要减轻学校的负担,改变对学校的评价机制,社会给学校一个宽松的办学环境。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3、来自课程设置 看一看学生的书包就...

我记得看过一本好像是老子的书 描述他讲每个人都做自己喜欢的事没人...
答:我记得看过一本老子的书描述他讲每个人都做自己喜欢的事没人关心政治的一个理想社会不是那句横使民无知无欲就是说每个人都喜欢艺术的搞艺术喜欢文学的就做文学没人关心政治这才是正常... 我记得看过一本老子的书 描述他讲每个人都做自己喜欢的事没人关心政治的一个理想社会不是那句 横使民无知无欲 就是...

到底是考社会学还是教育学呢?
答:如果楼主真想考社会学的话,建议你考虑一下山东大学,当初我考研时比较了一下很多学校,山东大学的专业课是比较简单的,指定的书几乎 也是最少的,就两本,对统计的要求很低,那些计算题只要会计算就行,这些特点比较适合那些跨专业的人,专业课不是很难。说实话,教育学比社会学可能要好一些,毕业后...

教育学毕业论文
答:下面是我整理的教育学毕业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题目: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分析 摘要:在高等教育环境不断改变的情况下,社会对于高等教育中的学科建设问题也越来越关注。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为了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必须要做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构建人才培养体系。